高中下册知识点总结《谏太宗十思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8833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下册知识点总结《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下册知识点总结《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下册知识点总结《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下册知识点总结《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下册知识点总结《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下册知识点总结《谏太宗十思疏》.docx

《高中下册知识点总结《谏太宗十思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下册知识点总结《谏太宗十思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下册知识点总结《谏太宗十思疏》.docx

高中下册知识点总结《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生平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

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

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

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

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故始有“帝王人镜”一说;世人则把魏征誉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

史称“诤臣”。

作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2. 背景解读

唐太宗刚登帝位时,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保持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战后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

本文就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的奏议。

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体地提出了十个要经常考虑的问题,指出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眼前的各种事物。

据说唐太宗看到此文后很有感悟,亲自写了诏书答复魏征,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对魏征这种敢于直谏的精神表示赞赏,还把这个奏章放在案头,经常对照反省。

魏征所讲的道理,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相关知识

中国古文书之一。

又称“奏疏”“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时所使用文书的统称。

战国以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统一六国后始称为奏。

奏是进上的意思。

汉代臣僚上书有时也称上疏。

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同时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

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

 

自主学习

1.字音识记

木之长(zhǎng)   浚其泉源(jùn)

戒奢以俭(shē)    塞源(sè)

殷忧(yīn)        载舟覆舟(zài)

虑壅蔽(yōng)     黜恶(chù)

谬赏(miù)        弘兹九德(zī)

2.字形辨认

{浚(疏浚)唆(教唆)

{忧(忧愁)犹(犹豫)

{竭(竭力)喝(喝彩)

{慎(慎重)缜(缜密)

3.熟语积累

(1)居安思危:

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2)戒奢以俭:

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即时小练】

①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②国家财富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可以享受和浪费,我们仍需要戒奢以俭,勤俭的传统不能丢。

 

重难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必浚其泉源

浚:

动词,疏通水道

(2)必积其德义

德义:

德行和道义

(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4)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理:

形容词,安定

(5)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

动词,主持,掌握

(6)将崇极天之峻

①崇:

动词,推崇

②峻:

形容词,高峻

(7)永保无疆之休

休:

名词,喜庆,福禄

(8)戒奢以俭

以:

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必固其根本

古义:

树木的根。

今义: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必固其根本

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2)欲流之远者

远:

形容词作动词,到达远方

(3)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

形容词作名词,重任

(4)居域中之大

大:

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

(5)不念居安思危

①安:

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

②危:

形容词作名词,危难的情况

(6)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长:

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

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答:

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长远啊。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而况于明哲乎!

答:

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况于……乎”:

何况是……呢!

固定句式)

5.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

C.“而况于明哲乎!

”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

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解析:

B项,先从正面说,后从反面申述,正反并无交叉。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凡百元首

凡百:

所有的

(2)承天景命

①承:

动词,承担

②景:

形容词,大

(3)能克终者盖寡

①克:

动词,能够

②盖:

表示推断

(4)虽董之以严刑

董:

动词,督察

(5)所宜深慎

宜:

副词,应当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放纵感情。

今义:

尽情。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路人。

今义:

走路。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能克终者盖寡

终:

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2)貌恭而不心服

①貌:

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②心:

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答:

这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固定句式,岂……乎:

难道是……吗)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答: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震慑臣民。

(状语后置句,状语“以严刑”“以威怒”分别置于谓语“董”“振”之后)

5.下列各句中,属于分析人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的一项是(C)

①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③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④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⑤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

①指出“人君不能善始善终”这一历史现象;②就这一现象,提出疑问;③④⑤是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6.下列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段指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正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B.开头几句,寥寥数语,概括了君主往往能创业而不能守成的普遍现象。

C.“殷忧”与“得志”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D.最后,作者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解析:

A项,本段是从反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三、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①冲:

形容词,谦虚

②牧:

动词,约束,修养

(2)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

形容词,慎

(3)简能而任之

简:

动词,选拔

(4)仁者播其惠

惠:

名词,恩惠

(5)信者效其忠

信:

形容词,诚信

(6)可以尽豫游之乐

豫:

动词,巡游

(7)不言而化

化:

动词,教化

(8)代下司职

司:

动词,管理

(9)役聪明之耳目

役:

动词,役使,劳损

(10)亏无为之大道哉

亏:

动词,毁坏,减损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同“毋”,不要)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

把(它)当作。

今义:

认为。

(2)役聪明之耳目

古义:

听力好,视力好。

今义:

智力发达,记忆力、理解力强。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

名词作动词,统治

(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①作:

动词作名词,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②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3)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

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4)乐盘游

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则思正身以黜恶

①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

②恶:

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

(6)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

(7)简能而任之

能:

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8)择善而从之

善: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意见

(9)何必劳神苦思

劳、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答:

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被动句,“壅蔽”意为“堵塞蒙蔽”)

(2)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答:

(皇上)弹奏琴瑟,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多说百姓就已经得到了教化。

(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上”)

6.以下六句话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十思”内容的一项是(D)

①知止以安人②谦冲而自牧

③慎始而敬终④正身以黜恶

⑤简能而任之⑥役聪明之耳目

A.①②⑥B.②③⑥

C.①③⑤D.①③④

解析:

⑤⑥均为魏征提出“十思”后建议太宗做或不做的事。

7.下列对第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句句坦诚,字字惊心,是对唐太宗的忠诚告诫。

B.“十思”可概括为“五戒”:

“见可欲”“将有作”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戒纵欲;“虑壅蔽”“想谗邪”戒轻信;“恩所加”“罚所及”戒赏罚不公。

C.“思知足以自戒”谈的是君王的个人欲望,“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D.做到“十思”,人君不必“劳神苦思”,而国家却可以“垂拱而治”。

这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致的。

解析:

D项,“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

 

归纳总结

1.主旨归纳

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记“以民为本”)、“忘危”(即忘记隋亡的教训)的根本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十思”,以“思”治“忘”,实在是一剂良药。

奏议用一“思”字贯穿始终,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多种论证方法的并用。

①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②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揭示正意。

(2)兼具骈文和散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烦冗的引证。

言之有物,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