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715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

《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

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积极稳妥务实创新

——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年多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通过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中,使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现将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以来组织、实施的基本情况做以汇报。

一、新课改实施概况

(一) 新课改推进机制的建设和落实、校本教研机制建设

1.新课改推进机制的建设和落实。

为全面落实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切实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实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及时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

一是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其它校领导为副组长,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加强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宏观调控。

二是成立新课程实验工作宣传小组:

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社会、对家长、对教师、对学生广泛深入地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各阶段的成果。

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氛围,争取各方面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实施,并负责上报我校新课改进展情况。

三是成立新课程业务方面的指导、评价及协调的领导小组:

如:

学生选课指导小组;新课程设置领导小组;学分认定领导小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等,负责学校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四是成立新课程实验后勤保障领导小组:

筹措课改经费提供新课程实验必要的后勤保障工作。

2.校本教研机制建设。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把实施校本教研活动作为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切入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切实解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教研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真正抓住课改的机遇,促使教师素质全面提升,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1)规定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时间,进行课改知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或收看典型课例,或听专题讲座,或交流课改经验,或研读《课程标准》。

(2)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月总结,学期总结,如教改经验,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进行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教师研讨会,课改教学质量分析,研讨,课改教学成果展示。

(3)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指导,研究制定新课改中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

(4)从本校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确立课改研究课题,引导教师走上教研之路。

(5)落实《纲要》和《方案》的精神,逐步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全面实行新课改革做好准备。

3.建立完善并创新新课程实验的各项配套制度。

组织和制度建设是高中新课改的保障。

为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学校在修订完善了原有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制订了《高中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高台一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和实施方案》、《高台一中学生学分管理方案》及“实施细则”、《高台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实施细则”、《高台一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高台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高台一中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方案。

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师资建设入手,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管理系统。

发挥组织的管理功能,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二)政府、学校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财力支持情况

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县政府在财政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划拨20万元作为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经费,为了保证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学校从2010年秋学期开始,先后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建成多媒体教室77个,基本上满足了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虽然学校已加大了投入,尽量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但在有些方面还是很难完全适应,我校通用技术课程计划在高二年级开设,由于受设备场地限制,通用技术课程只能在物理实验室及科技活动室进行授课。

(三)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情况

1.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2010年秋学期,学校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制定了《高台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并按规定开设课程。

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有: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等14个科目。

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了必修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等学科的必修模块都是按照每个必修模块至少36课时开设,信息、音乐与美术等学科基本上按照每个必修模块18课时开设。

语、数、外每个学期学完两个必修模块,其他学科每个学期学完一个必修模块。

高中二年级进入选修模块的学习。

2.通用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⑴通用技术课程设置情况

我校通用技术课程计划在高二年级开设,由于受设备场地限制,通用技术课程在物理实验室、创新思维实验室及科技活动室进行授课。

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①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军训:

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及国防教育。

校内公益劳动:

主要是开展校园卫生、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和学校重大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服务。

校外公益活动:

主要是指学校团委组织开展的学雷锋系列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

社会调查活动:

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和社区的风土人情、经济建设、人文景观、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的实施等进行调研,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

②社区服务课程

社区服务课程是指参加家庭所在社区或乡村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

社区或乡村文化活动、社区或乡村环境建设。

其中社区或乡村文化活动是指参加社区或乡村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优属、文娱活动等。

社区或乡村环境建设是指参加社区或乡村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活动,如环保卫生、科普宣传、校外辅导、文体活动、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等。

社区服务课程由政教处和学校团委统一规划,班主任具体布置,学生利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寒暑假实施。

学校制定了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和社区服务课程学分认定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学分认定。

③研究性学习课程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采用的弹性课时制,集中一些课时进行开题、结题活动,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进行调查研究。

2010年秋学期,我校在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并由学科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

我们要求学生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各完成一个不同类型的课题。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由教导处负责,采用科研室具体负责,任课教师具体指导课题的管理方式。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我们采用开题评价、过程评价和结题评价的三阶段评价方式,严格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管理。

3.学校和教师指导学生选课情况

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课教学指导意见》,学校编写了《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手册》,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选课指导主要体现在文理选修和校本课程方面。

由于该意见对选修课程规定十分具体,教师只是在学生选文和选理方面提供适当指导。

对于规定之外的学科选修模块暂没有由学生提出选修,但对学科拓展课程、特长生的体育和艺术选修老师们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指导。

4.学分管理及学分认定情况

学校制定了学分管理制度,建立了学分管理体系,规定了学分认定的程序;学校对必修模块组织了学分认定考试,对于没有获得学分的同学,本学期组织了补考。

学校建立了学分电子管理系统,严格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实施办法》进行了学分认定。

(四)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校本跟进培训情况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力量,转变教师观念对课改实验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努力做到教师进入新课程前有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1.2010年3月,我校教师参加了省政府新课改启动大会,县教体局领导、学校领导曾多次向全校教师进行了有关新课程实验的通识培训,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6月,学校给教师下发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资料。

7月28日至8月10日,我校223名教师参加了为期12天的“国培计划——2010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培训教师全部合格,其中46名教师评为优秀学员。

7月20日至8月22日,参加了全省11个学科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学科培训,同时参加了全省组织的学校教务主任、主管校长、校长课程领导与组织管理能力建设等专项培训,2010年5月和12月,分别在张掖和天水召开的校长论坛,学校派专人参加。

除此之外,学校还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种新课程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并在课程实施中实践和专题研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学习培训,使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深刻领会了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的精神实质,逐步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班级管理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建立了常规化的校本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立足本校实际,探索建立“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

⑴参加了省、市培训的教师分别到本备课组进行了传达、分析,使教师都对新课程实验有关事项,各科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

⑵在教研活动时,各学科都观看了本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光盘、录像资料,并分别就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讨论,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

⑶在平时教研活动中,经常性地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对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方式进行研讨等。

⑷学校为教师的远程教育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教师自己上网浏览及下载资料。

3.内引外联,吸取外地的先进经验。

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到天津、郑州、宁波、银川、兰州等地听课,参加各种新课程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通过以上对教师的培训,使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的、转变了观念,也增强了实践的信心。

(五)改字当头,稳步渐进,发挥课改样本校的示范作用

我校作为新课改样本校,肩负着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实验的重任。

早在2009年年末,我们就将新课改工作列入了我校工作要点之中,提出要抓好高中新课程改革起步工作,确立“积极稳妥、探索渐进、建立框架、锻炼队伍”的指导思想,放开包袱,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具有高台一中特色的课改之路。

为了切实发挥课改样本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办学理念,一方面坚持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努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加强课题的研究,不断总结具有推广价值的校本教研成果,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校选择申报的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校本教研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于2011年11月通过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专项课题的鉴定。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我校为了使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维一体,形成完整的体系。

本着早谋划、早准备的思路。

制订了《高台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目的是本着从学校及本地实际出发,补充课程开发的不足。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的发展。

我校要求每门学科都要参与开发一门校本教程,课程文本形式和课程纲要形式均可,为将来开设的选修Ⅱ课程做好准备工作,该项工作已进行了宣传发动、业务培训,部分学科已完成了任务。

(六)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情况

新课改以来,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向导,提出“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改变以往以考试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权威性终结评价,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⑴教师评价。

即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

⑵学生评价。

采用每学期两次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伙伴互评、教师评价的“四评”方式。

⑶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作业等六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⑷用“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理念评价学生。

激励性语言、体态性语言广泛地走进课堂,融入学生心田。

⑸发挥奖赏分明的奖励制度的激励、促进作用,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多元化、开放式评价体系。

(七)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

自2010年3月,全省新课改工作启动以来,学校就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网络、橱窗、板报等形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新课改精神、新课改理念、新课程实验的重大意义及我校新课改准备工作,宣传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及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有关内容和要求,争取社会的广泛理解与支持,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突出的特色和亮点

通过一年多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我们觉得突出的特色和亮点有:

1.课改教学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课改将教师推上了自觉参与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

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风已蔚然形成,成为我校教育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2.教学资源共享也是我校新课改的亮点之一,在教学中,同科目教师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共同研讨、集体备课,把“同课异构”的着脚点落在学生的不同层次上,而其他资源做到了共用。

3.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成为我校新课改的又一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