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校内统考复习资料李东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674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校内统考复习资料李东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校内统考复习资料李东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校内统考复习资料李东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校内统考复习资料李东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校内统考复习资料李东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校内统考复习资料李东方.docx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校内统考复习资料李东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校内统考复习资料李东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校内统考复习资料李东方.docx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校内统考复习资料李东方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复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

1、P途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的公共政策途径简称P途径公共管理

2、B途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的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公共管理

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

是指在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

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权力,具有基本特质,并有效进行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

4、公共部门:

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5、市场失灵:

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进行资源配置的情况。

6、政府失灵寻租:

是指在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后,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7、战略规划:

是指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拟战略的过程,也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

8、SWOT分析:

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劣势,把握外部机会,规避外部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分析方法。

9、公共政策:

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所发展出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和办法。

10、管制性政策:

是指政府设定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以指导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和处理不同利益的政策类型。

这种政策是通过制约、禁止政策对象行为来实现的。

11、政策规划:

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采取科学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设定一套未来行动方案的动态过程。

12、政策评估:

是政策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的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

13、科层制:

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

他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14、学习型组织:

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15、弹性化组织设计:

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此去除中层管理者与扩大控制幅度以改善垂直的沟通,以提升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并兼顾效率、效能的达成。

16、领导:

是指领导者在各种环境中系统地影响组织成员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领导是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确立过程。

17、领导权力:

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18、交易领导:

领导行为乃发生在特定情境之下时,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相互满足的交易过程,即领导者藉由明确的任务及角色的需求来引导与激励部属完成组织目标。

19、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菲德勒认为领导者对其所领导的群体,若欲完成高度的工作成果,应随领导者本身的需要结构,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控制及影响程度而权变。

20、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以全新的管理理念,最终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具有指向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1、人力资源: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

或者表述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

22、零基预算制度:

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数,不考虑以前的执行情况,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有否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的一种制度。

23、绩效审计:

没有单一定义,许多国际组织和绩效审计领先国家均对绩效审计有着不同定义。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称绩效审计(经济性、效率和效益)是现金价值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同义词

24、电子化政府: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25、决策支持系统:

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

26、绩效管理:

是指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告知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27、标杆管理:

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

28、全过程危机管理:

人们对危机管理过程中的疏缓、准备、回应、恢复四个阶段进行全过程循环管理。

29、全面风险危机管理:

是指政府日常的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运用系统的方式,确认、分析、评价、处理、监控风险的全过程。

30、非营利组织目标管理: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性、互益性、服务性的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

从组织目标来看,非营利组织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最大化。

31、全面质量管理:

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与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

32、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33、行政复议: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34、行政诉讼:

是指法院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35、行政赔偿:

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36、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指能够将低产值的经济资源转移至较高的生产力领域,并获取较大丰收者;所谓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应用创新的方法使用资源,以使生产力及效用最大化。

37、企业型政府:

是指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职人员组成的政府部门,员工门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的运作。

38、政府再造:

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二、简答或论述题:

1、何谓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何异同?

答: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两者的区别是:

①管理主体方面。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体就是政府,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除政府外,还包括非政府公共组织。

②管理客体方面。

公共管理的客体比公共行政宽泛,它的管理范围既包括了属于政府管理范围内的社会公共事务,还包括了不属于政府公共管理事务的社会公共事务;还有,一些在传统公共行政中难以见到的客体,诸如公共环境、项目执行、绩效评估、公共伦理等,也出现在公共管理的客体中。

③管理目标方面。

公共行政是一种“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是“外部取向”,公共行政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的管理,公共管理重视项目、结果和绩效的管理。

④管理手段方面。

公共行政重视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报告等基本技能,公共管理则关注那些可以用来将思想和政策转变为行动的管理工具、技术、知识和技巧。

⑤管理思想方面。

公共行政强调执行规范,强调“政策科学化”;公共管理则将更多的企业管理思想纳入到公共管理过程中来,强调“管理市场化”。

两者的联系是:

①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是两种管理的共同边界。

②公共行政即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也是政府,虽然它的主体还有非政府公共组织;这样,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两者的核心主体都是政府。

③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都是管理机关依法开展的管理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法律规范性。

④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都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管理中都将“公平”因素放在首位。

2、公共管理者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与技能?

答:

应掌握公共管理的知识有:

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应掌握的技能有:

技术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化技能、诊断技能和沟通技能。

3、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答:

概括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般的或基本角色或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2、组织各种各样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6、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7、宏观经济的稳定。

4、典型的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⑵外部负效应问题

  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⑷失业问题

  ⑸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5、我国公共组织有哪些病象?

试分析其原因并给出改革之道。

任何一种组织及其制度一旦存在的时间太长,就会产生某些弊端。

公共组织经常存在的诸如官僚主义、以权谋私、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弊端。

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共组织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始终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而公共组织一旦产生和确立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当公共组织的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公共组织的理念、结构、功能、工作方式及方法等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就会产生矛盾,从而显现出不适应的现象。

改革措施分析如下:

1、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

第一,公共组织职能重心的变革。

第二,公共组织职能方式的变革。

第三,公共组织职能关系的变革。

2、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

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我国公共组织在结构的变革上一般呈现以下基本趋势:

第一,由原来重视决策、执行部门,轻视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转向上述两者并重。

第二,在公共组织中,行政组织从规模到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而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却呈现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

第三,公共组织在纵向结构的变革中一般呈现由高层集权向逐级分权、由高耸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的趋势。

3、公共组织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的变革

所谓公共组织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的变革是指公共组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系统即平台,配合公共组织职能及机构的变革,逐步实现公共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建立决策科学、信息透明、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的过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公共组织在管理手段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这种机遇推动了公共组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变革。

管理技术和工具是提高公共组织管理绩效的物质技术保障

6、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区别

所谓战略规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

一些大企业都有意识地对大约50年内的事情做出规划。

制定战略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确定目标,即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应对各种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阶段就是要制定这个规划,当目标确定了以后,考虑使用什么手段、什么措施、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形成与战略实施两个部分。

7、在公共管理中,战略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答: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如下几点:

1、描述失实;正式的战略计划过程被描述比实际情况或所能做到的更具逻辑性和分析性。

2、过程过于呆板;因此对要求作快速反映的和动荡不定的外部环境时显得过于迟钝。

3、正式的过程与创造性和革新相违背;

4、引入公共部门时出现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公私部门间巨大的差异使得在将企业战略管理引入公共部门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5、责任问题;主要是战略制定后的负面影响由谁负责。

6、目标设定的困难;由于公共部门自身的公共性,因而往往存在多重目标,而这些目标之间又经常是相互冲突的。

7、公共部门行政人员短暂任期造成的问题;主要是行政人员的频繁调动与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产生的矛盾,所影响战略管理的持续性与连惯性。

8、政策规划应该遵循哪些准则?

答:

1、公正无偏的原则;2、个人受益的原则;3、劣势者利益最大化原则;4、分配普遍原则;5、持续进行原则;6、人民自主原则;7、紧急处理原则;8、集中性、清晰性、变迁性、挑战性、协调性换人一致性原则。

9、现实生活中,政策评估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

答:

1、政策目标不易确定;2、政策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易界定;3、政策效果、影响与政策行动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易确定;4、政策影响具有多层面,政策评估需要仔细、全面,务求客观,否则将陷入评估的陷阱;5、政策评估所需信息材料的不易获取;6、评估的方法问题;7、政治上的阻力;8、政策评估的成本。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有哪些?

答:

成功经验:

一、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二、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三、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四、1998年——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五、2003年——目标:

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六、适应了改革开放和政策调整的需要;七、取得了精简机构和转变职能的效果

失败教训:

一、反复精简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执政能力;二、机构频繁变动降低了政府官员的素质;三、反思“社改乡镇”、“市管县”、“县改市”;四、事业单位改革不能照抄国企改革的模式;五、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

11、何谓影响力?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是什么?

答: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行为的能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在引导下属完成工作任务中起决定的作用。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

  1、法定影响力:

管理体系中规定的正式影响力,因管理职位而产生,即所说的“职权”;如:

排班,安排就业

  2、强制影响力:

指领导者通过精神,感情或物质上的威胁,强制他人服从的一种影响力,是惩罚性的。

如扣发奖金

  3、奖罚影响力:

建立在下属惧怕的基础上,不服从领导就可能给予或取消他人报酬的影响力。

  4、专家影响力:

个人知识病人→医生,学生→教授。

12、试分析不同的领导权变理论对实际领导工作的启示?

答:

艾凡雪维奇的情境因素说:

认为领导者在选择和应用领导行为时,应注意下列四项情境因素:

1、管理者的特性;2、部属的特性;3、团体因素;4、组织因素。

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影响领导形态的情境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职位权力;2、工作结构;3、领导者与部属的关系。

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

该理论认为影响领导形态的情境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部属的特性,如能力、控制所在、需要与动机。

;2、工作环境的特性,如部属的工作、工作团体;3、组织因素。

如规则、政策与程序对部属工作约束的程度,高压或紧急情况,高度稳定的情境。

13、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

人力资源管理事实上包括五大基本功能。

1、人力资源的获取;2、人力资源的发展;3、人力资源的激励;4、人力资源的维持;5、人力资源的研究。

14、公共预算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答:

性质:

公共预算的本质是一个分配稀有资源的活动,他意味着政府在不同的潜在支出目标之间作出选择。

在预算文件中,政府表达了其基本的价值偏好,所欲完成的各项政策、行政措施。

公共预算作为政府治理的工具,是政府施政的蓝图。

美国学者阿克西罗德认为,政府预算的作用在于:

1、为达到施政优先次序、目标及政策所从事的资源配置;

2、通过税收和借贷(公债)筹措预算财源;

3、通过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以预算展现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

4、促使政府机关对预算资源使用达到效率、效能的运用责任;

5、控制支出的合法性、确实性并与政府决策相吻合;

6、提供不同层级间资金转移的机制;

7、作为预算计划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

8、经由财政的监督权,驱使政府机关使其计划实施更具经济、效率和效能

15、分析不同预算制度的优缺点。

老师说不作重点,注意零基预算制度和绩效审计两个名词解释。

(懒得分析了)

16、信息化时代对公共管理的挑战有哪些?

答:

1、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简化行政管理,缩短行政作业时间;

2、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款苏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发挥知识的效用,提高决策的理想程度;

3、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款苏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协助决策者进行问题分析、方案创造、结果判断与风险管理;

4、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服务品质;

5、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加强组织的竞争优势,促进结构合理化;

6、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公共服务的生产力;

7、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强与公民的互动关系。

17、中国电子化政府发展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

1、认识山高的不足与理论上的滞后;

2、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而强有力的领导;

3、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的愿景和发展方向;

4、政府信息化公开及政府信息的低度使用问题;

5、政府信息化基础结构薄弱;

6、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7、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服务和管理的整合问题;

8、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改革和整合问题;

9、政府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18、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

答:

1、内部无能的反功能;

2、政府绩效的因果关系难以确认;

3、公共部门组织很少能控制环境的因素;

4、政治考量经常是资源配置的重心,所以要获取客观的绩效衡量,仍值得怀疑。

具体而言,绩效管理制度共同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衡量;

2、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其规模大小不一,以同样的绩效指标衡量他们之间的绩效,并作比较,并不公平;

3、如何制订与品质绩效有管的指标仍是绩效衡量的主要限制;

4、绩效管理或衡量制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否周延,是否合理、是否客观、是否涵盖该组织的重要绩效;

5、绩效管理做得好不好、是否正确,有赖可靠的信息,如果收集的信息错误,不够全面,就无法真正反映机关的实际绩效。

19、改进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是什么?

答:

1、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

2、高层的支持和承诺;

3、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

4、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

5、利用继续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使管理者负责任;

6、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

7、要连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绩效改进的机会,

20、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主要因素?

答:

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组织因素主要有三个。

第一,机构设置。

第二,职位的设置。

第三,管理各环节的衔接。

21、结合实际分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危机事件频发。

雪灾、地震以及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些危机事件再一次地挑战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

2003年爆发的“非典”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使得我们意识到在危机管理方面的许多弊端和缺陷。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机意识差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发展势头,各级政府部门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忽视了危机意识的培养,缺乏敏锐的危机判断能力。

而当前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的是非典型性危机,由于公共危机意识淡漠,危机出现时就会措施无力,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心理。

公众的侥幸心理一旦被摧毁,由于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便会变得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办严重。

(二)缺乏有效沟通协调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其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完善的信息管理对危机的预防、准备和危机的回应和重建至关重要。

信息资源管理的好坏,实际上决定了政府反应能力的高低。

在很多情况下,公共危机的处理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

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设立了专业的公共危机检测和预警机构,但由于我国政府各职能部门间条块分割,权责不明确,社会各部门在面对公共危机时还不能有机结合、团结协作,缺乏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造成公共危机应对效率低下。

(三)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

“危机时刻一切以应对危机为要,权力可以无限授予,公民应以大局为重,公民权利应让位于危机管理”等。

这些说法看似合情合理,实际说明了危机管理中的法制的缺失。

针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突发事件的法律少之又少,法律依据的缺乏使应急预案的编制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效应,也使事件的预防和事后责任的追究显得颇为棘手。

依法行政是政府实施有效管理的保证,无论是在正常状态下,还是在危机状态下,政府行为法制化依法行政都应是政府实施有效治理的基本原则。

(四)缺乏常规性危机管理部门

危机管理机构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必须把懂得危机管理的人员组成专业机构固定下来,持续累积信息和经验。

这样在危机爆发时,训练有素的危机管理机构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确的反应,使危机刚出现时,及时控制。

22、何谓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更多地依靠民间机构,更少地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

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财产拥有方面减少政府的作用,增进社会其他机构作用的行动。

主要类型有:

撤资、委托和替代。

23、何谓顾客导向?

顾客导向的公共管理有哪些积极作用?

答:

所谓顾客导向,意指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

奥斯本和盖普勒认为,顾客导向的积极作用在于:

  (1)顾客导向的组织可促使服务提供者对顾客真正负起应有的责任;

 (2)顾客导向的组织使组织成员在决策时,能减少政治因素的不当干预;

  (3)顾客导向的组织可激发出组织成员更多的创新行为;

  (4)顾客导向的组织可对民众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5)顾客导向的组织其产出较能符合大众的需求,不容易形成浪费;

  (6)顾客导向的组织能培养顾客的选择能力,并协助其了解本身应有的地位和权益;

  (7)顾客导向的组织可创造出更多公平的机会。

24、有人说,民主政治便是责任政治,如何理解?

答:

在民主社会中,政府组织是由大众所创立,为了大众而创立,以及需要对大众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政治既是民意政治,法治政治,更是责任政治,从某种程度上讲,民主制度的根本便是责任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一种委托-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公民同意某些人作为其代表行使统治权和管理权,但前提是公民的利益得到满足,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委托-代理人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责任系统,其中政府组织行使其职权,而公民则允许政府组织如此作为,但条件是不得滥用职权以及行为者能够承担责任

在任何社会,权力越是集中于社会上的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越存在滥用的可能性,在现代世界,公关部门和公共管理拥有权力已经极为庞大,除非社会设法消除权力增长的诱因,否则公共部门的权力仍将继续增大公共部门权力的增长,一方面会增加政府的权能,运用恰当可以造福于民,运用不当则会严重危害民主政治的前途,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授予政府多少权力,必须课以相等的责任

25、何谓责任机制?

实现公共管理责任的主要机制有哪些?

答:

责任机制是旨在实现责任的一套制度安排或确保责任实现的途径。

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是指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或通过一定的行政层级,对公共管理主体履行责任进行的监督和控制。

这一机制主要包括以下:

1、公共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