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跟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625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跟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跟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跟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跟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跟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跟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docx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跟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跟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跟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docx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跟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以南京市为例

陈友华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210093)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社会福利设施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加快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以南京为例,在分析南京人口老龄化现状、变动趋势及其特点,人口老龄化对南京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可能影响的同时,考察与研究了南京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未来需求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南京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

2000年,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74.7万,占总人口的12.2%。

预计到2020年,南京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53.1万,占当时总人口的24.2%。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

在2000-2020年间预计南京市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不足0.2%,而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却高达3.7%;

二是老年人口高龄化态势明显。

2000年时南京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6.7万,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9.0%,到2020年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19.0万,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12.4%,20年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5.4%,大大快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7%的年均增长速度;

三是老年人口文化素质迅速提高。

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预计将由2000年时的41.1%急剧下降到2020年时的12.5%,而小学、初中、高中(中专)与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将由2000年时的28.6%、13.9%、8.8%与7.8%分别提高到2020年时的29.4%、27.9%、21.4%与8.6%,其中初中与高中文化程度老年人口比例提高幅度尤为显著;

四是老年人口寿命不断延长。

与世界其它国家与地区一样,南京市在未来几十年时间内老年人口平均余寿在目前较高的基础上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现今的老年人比以往任何时期的老年人的健康化程度更高,受教育时间更长,而且经济状况也更好,因而存活的时间将更长。

2000年时南京市存活到65岁的人口中,男性与女性预期可分别再活14.7年和17.6年,到2020年时南京市65岁男女人口的平均余寿将分别提高到16.1年与19.4年。

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需要社会和家庭供养的时间将更长。

五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完成现代化以后才开始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即“先富后老”,因而具有为建立和维持老年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所需要的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

而南京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政府推行的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实现的,即“未富先老”。

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到来,增加了南京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难度。

表1:

南京市人口发展态势

单位:

万人

人口年龄结构

60岁及以上人口年龄结构

年份

总人数

0-14

15-59

60+

60-69

70-79

80+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2000

612.6

94.5

15.4

443.4

72.4

74.7

12.2

43.0

57.5

25.0

33.5

6.7

9.0

2005

625.5

82.1

13.1

457.5

73.1

85.9

13.7

45.8

53.3

30.3

35.3

9.9

11.5

2010

634.6

81.5

12.8

448.2

70.6

104.9

16.5

58.0

55.3

33.6

32.0

13.4

12.7

2015

637.3

85.5

13.4

419.6

65.8

132.2

20.8

79.1

59.8

36.4

27.5

16.7

12.7

2020

633.1

77.5

12.2

402.5

63.6

153.1

24.2

86.9

56.7

47.2

30.8

19.0

12.4

资料来源:

2000年为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其它年份来源于作者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预测结果,在预测中未考虑迁移对人口变动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对南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未来经济影响可以被理解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从绝对意义上说,人口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被认为是人口自身的不可持续发展。

[1]下面着重从人口抚养比、社会消费量与劳动生产率三方面来研究当前和未来人口老龄化对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抚养比变化分析

南京市人口抚养比在200-2020年间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见图1)。

在此期间,少年儿童抚养比将起伏波动,并由2000年时的21.3%下降到2020年时的19.3%,而老年抚养比确呈现出持续快速的上升趋势,预计将由2000年时的16.8%上升到2020年时的38.0%,20年间提高了21.2个百分点。

虽然少年儿童抚养比变动幅度不变,但由于老年抚养比的大幅度提高,致使总抚养比从2000年时的38.2%提高到2020年时的57.3%,提高了19.1个百分点。

但是,人口抚养比只能大致反映社会的经济负担情况,因为它并不是实际的经济抚养比。

实际抚养比还要取决于各年龄人口的经济参与率情况。

一般当社会处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时,由于年轻人受教育时间延长和老年退休制度的作用,经济参与率是逐渐下降的。

因此,人口抚养比反映的社会经济负担的准确性是逐渐降低的。

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需要考虑各年龄段的经济参与率,通过实际的经济抚养比来观察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将更有说服力。

[2]

2、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不同人口群体的消费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参照多项调查研究结果,[3][4]同时考虑到作为大城市独生子女消费模式的特点,本文将南京市目前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和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消费比例确定为0.6:

1:

0.8,[2]以此模式衡量南京市不同年龄组人口消费量的变化,观察未来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对社会消费支出的影响。

由于缺少有关的统计资料,我们将2000年南京居民消费支出总量定为100,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年龄人口数和本文设定的三个年龄组的消费比例,并在假设0-14岁、15-59岁与6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人口人均消费水平均在2001-2010年间每年增长8%、在2011-2020年间每年增长6%的条件下,推算出每个年度各年龄组消费量、增长速度及其按年龄组的分布。

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南京市未来消费量的模拟结果

年份

消费

总量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人数

(万人)

消费量

消费发展速度

占消费总量%

人数

(万人)

消费量

消费发展速度

占消费总量%

人数

(万人)

消费量

消费发展速度

占消费总量%

2000

100.0

94.5

10.1

100.0

10.1

443.4

79.2

100.0

79.2

74.7

10.7

100.0

10.7

2005

151.0

82.1

12.9

127.6

8.6

457.5

120.1

151.6

79.5

85.9

18.1

169.1

12.0

2010

224.1

81.5

18.9

186.0

8.4

448.2

172.8

218.3

77.1

104.9

32.4

303.4

14.5

2015

297.6

85.5

26.5

261.2

8.9

419.6

216.5

273.4

72.8

132.2

54.6

511.4

18.3

2020

394.7

77.5

32.1

317.0

8.1

402.5

278.0

351.0

70.4

153.1

84.6

792.6

21.4

根据前述假设推算,到2020年时南京市消费总量将是2000年时的3.9倍。

少年儿童组、劳动年龄组与老年组人口发展速度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各年龄组人口消费量增长速度间也必然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到2020年时0-14岁、15-59岁与60岁及以上组人口消费量预计将分别是2000年时的3.2倍、3.5倍与7.9倍。

从这里可清楚地看到:

在未来20年时间内南京市人口的迅速老龄化使得60岁及以上人口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其它两个年龄组人口消费量的增长速度。

在2000-2020年间,各年龄组人口的差别消费量增长速度导致了消费总量按年龄结构的分布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0-14岁人口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稳中有降,15-59岁人口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呈先慢后快的下降趋势,与此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呈现出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

3、消费水平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

人类社会所消耗掉的物质产品与服务必须由人类自身来创造,人均消费水平的大小取决于经济活动人口的数量与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

前述假设所对应的消费总量年增长率是多少?

而人均劳动生产率至少应保持多高的增长速度,才能保证南京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增长目标的实现?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消费总量与劳动年龄人口人均产出增长情况进行了推算。

结果发现:

为了保证消费总量在未来20年内增加2.9倍,要求同期劳动年龄人口人均产出至少增加3.3倍,高于同时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

至于这一点,可从图2中清楚地看到,除六个年度(2001-2006)外,其它年度所要求的最低劳动年龄人口人均产出年增长率都要求高于或远高于消费总量年增长率。

例如,2014年所要求的最低劳动年龄人口人均产出年增长率要比消费总量年增长率快1.8个百分点。

如果考虑到年轻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这一事实,劳动年龄人口在业率实际上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要保证前述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求最低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要快于同期最低劳动年龄人口人均产出增长速度。

人均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在未来的20年时间内至少应保持在7%以上将是摆在南京人民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南京市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需求预测

1、现状

近年来南京市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截至到2000年底,南京市共有养老机构173家,其中国家、集体与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分别为11家、148家和14家,建筑总面积近19万平方米,共有床位6685张,一共有5023位老人入住其中(见表3)。

除此之外,南京市各级政府还创办了包括老年人庇护所、老年人康复站和老年大学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老年社会福利设施。

表3:

2000年底南京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状况

地区

机构性质

机构数量

建筑面积

职工人数

床位数

入住人数

南京

国有

11

33,746

319

1,117

777

集体

148

149,745

700

5,086

3,977

民办

14

6,076

98

482

269

合计

173

189,567

1,117

6,685

5,023

资料来源:

南京市民政局

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南京市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的老年人床位数严重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和消费结构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传统家庭的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社会福利事业造成巨大的压力。

据调查,全国现在大约有11%、即1400万老年人希望进入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机构中能够提供的老年人床位只有104.2万张,不到全国老人总数的0.8%,与发达国家5%左右的机构供养比例相比,差距较大。

南京市的情况与全国类似,2000年时60岁及以上老人达到74.7万,而各类福利机构能够提供的老年人床位只有6685张,不足老年人口总数的0.9%。

二是养老机构收费普遍偏高。

养老机构平均收费每人每月在800元左右,高级一些的老年公寓等则需要近千元。

这样的收费标准超过了大部分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因而在南京出现了各类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床位数在不足老年人口总数0.9%的情况下还有25%的床位无人入住的情况。

但养老机构也有苦言,他们的资金来源单一、且严重不足。

老年福利设施的资金多为依靠民政局等上级部门拨款,偶尔获得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资助,资金运转依然十分困难,降低收费无疑会危及生存。

三是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如部分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人员多为下岗职工,文化素质较低,且绝大多数未接受过专门的训练。

因此,怎样做到既保持服务人员的平易近人,又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如何吸引更多的高学历者从事这项工作,依旧是个大难题。

四是社会养老机构规模偏小,体制结构单一。

2000年时南京173家养老机构仅有6685张床位,平均每个养老机构床位数不足40张,且绝大多数为国有或集体性质,社会力量参与南京养老机构建设才刚刚起步。

除此之外,南京的社会养老机构还普遍存在着数量偏少、资金偏紧、服务设施配套程度偏低、服务功能偏弱、条件偏差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与不足。

这些问题如长期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必将对南京市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3、需求预测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约有5%的老年人口入住社会养老机构。

考虑到受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南京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口比例一时还难以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社会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使许多老年人想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被极大的抑制,致使到2000年时仅有不足0.7%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这与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很不相称的。

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南京妇女生育率持续快速下降,同时受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家庭规模迅速缩小,核心家庭大量涌现,空巣家庭快速增加,生活方式急剧变化。

当计划生育时期出生孩子的父母大量进入老年时,由于生育数量的下降,使得他们可动用的家庭人力资源减少,因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向社会寻求帮助的可能性增加了。

近20年来南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建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可以设想在未来若干年内南京市社会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居民也将分享到更多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因而在未来若干年内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将快速得到提升是完全可以预期的,这为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想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口的数量与比例也将随之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