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619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docx

《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docx

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

QEHS基础知识教材

针对劳氏认证中心多次提出我公司管理人员对QEHSt理体系掌握不足、需要加强培训的要求,公司编排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为此,公司编制了QEHS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教材,发放到各相关部门,在各级干部和员工中组织培训或自学,并进行测试。

希望各部门务必重视,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学习,并留下记录。

通过学习,希望同志们能够理解、把握三大管理体系的知识,为公司的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作出应有的努力。

一、什么是三大管理体系

三大管理体系是:

1、GB/T199001—2008/ISO9001:

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ISO14001:

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这里的“GB/T”“ISO”是什么含义?

“GB—?

国家标准,“T”一?

国家推荐标准,“GB/T'是国家推荐标准第一个拼音字母组成。

所谓推荐标准不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

企业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

船舶行业因为对外经营的需要,绝大部分船厂都经过管理体系的认证,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O0似乎成了船厂统一的行动,特别是大型船厂,我们公司更是把体系认证放在建厂的重要目标。

“ISO”一是?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于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的代号为TC176专门负责制定质

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我们现在实施的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就是他们制定的。

二、三大管理体系的来历

1、质量管理体系

1)1986年发布了ISO84O2《质量一术语》标准;

2)1987年发布了ISO9OOO等6项系列标准,统称为ISO9OOO系列标准;

3)1994年在对87版有限修改的基础上,发布了94版标准;

4)2OOO年12月15日ISO/TC176对ISO9OOO标准修改以后,又发布2OOO版标准;

5)2008年11月14日经修订后的ISO新版标准又颁布实施。

从2010年11月15日起,任何2000版标准认证证书均属无效。

现在采用的就是2008版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2、环境管理体系

1996年9月100,ISO/TC2O7正式发布了第一批有关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审核方面的五项审核标准,他们为:

ISO14OO1《环境管理体系要

求及使用指南》、《ISO14OO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技术通用指南》、《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

审核指南环境审核资格要求》。

其中前面两个文件在2000年启动修订,2004年11月15日正式升版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后面三个文件被£019011:

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所代替。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就是2004版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日等国先后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英国标准化协会、爱尔兰国家标准局、南非国家

标准局、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联合完成了OHSAS只业健康安全系列标准。

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此十分关注。

我国从2001年7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达了标准制定计划,标准起草小组借鉴IS09000IS014001等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制定了GB/T28001《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指南》,2007年,国家又发布了国际升版标准:

《只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我们现在采用的就是这个标准。

三、三大管理体系常用术语

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体系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3、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4、最高管理者

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5、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6、供方

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7、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8、顾客满意

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9、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0、产品

过程的结果。

2

11、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12、合格(符合)

满足要求。

13、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5、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16、信息有意义的数据。

17、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18、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19、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的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20、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1、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作用的要素。

22、职业健康安全

影响或可能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或其他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作人员和合同方人员)、访问者或其它任何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2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4、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25、疾病

可识别的、由工作活动和/或与工作相关的情况所造成的,不良的或恶化的身体或精神状态。

3

四、三大管理体系的结构形式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包含64个要素;

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包含17个要素;

0HSAS18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包含17个要素;

三大管理体系之间既相通,又各具特色。

现讲三大管理体系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大管理体系的共同点:

1、

方针

2、

目标

3、

职责与权限

4、

资源管理(包括能力、培训和意识)

5、

沟通、信息交流(包括参与和协商)

6、

文件控制

7、

记录控制

8、

体系策划

9、

管理者代表

10、

资源提供

11、

测量、检查

12、

监视和测量(数据分析)

13、

纠正、预防措施

14、

内部审核

15、

管理评审

三大管理体系的不同点:

1、IS09001中的产品的实现(包括产品实现的策划、合同评审顾客沟通、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

财产、产品防护、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顾客满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评审等是IS014001、0HSAS1800体系所没有的<

2、IS014001、0HSAS1800与IS09001中的不同点有: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合规性评价

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4

应急预案、管理方案

事故事件等。

3、三大管理体系的满足的不同对象和它的共同特点

a)质量管理体系满足的对象是—顾客

b)环境管理体系满足的对象是—社会

c)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满足的对象是—员工三大管理体系的共同特点是—持续改进

五、公司管理体系方针和对应的标准要求公司方针为:

满足顾客以法为准防危控疾绿色造船持续改进对应的标准要求:

a)满足顾客一IS09001标准要求

b)以法为准一IS09001/IS014001/0HSAS1800三个标准共同要求

c)防危控疾一0HSAS1800管理体系要求

d)绿色造船一IS014001管理体系要求

e)持续改进一IS09001/IS014001/0HSAS1800三个标准共同要求

六、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基本知识

1、质量管理原则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b)领导作用

c)全员参与

d)过程方法

e)管理的系统方法

f)持续改进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h)与供方互利关系

2、过程方法(PDCA循环)

P—策划:

根据顾客要求,进行职责分配和资源配置。

D—实施:

产品实现,包括产品输出。

C—检查:

测量、分析、改进,包括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改进。

A—处置: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5

我们的工作永远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是大环套小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不断改进与发展的过程3、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3.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评价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时,对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a)过程被识别了吗?

b)职责被分配了吗?

c)程序得到实施了吗?

d)实施效果有效吗?

3.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认证机构)进行。

3.3质量管理体系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对组织的方针目标和绩效进行有规则的、系统的评审,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效率。

3.4自我评定

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优秀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评审

4、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的目的在于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改进包括下述活动:

a)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区域;

b)确定改进目标;

c)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d)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e)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f)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g)正式采纳改进。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七、几个代表性的程序文件

1、文件控制程序

1.1公司文件分类及编号体系手册—第一层次文件程序文件—第二层次文件规章制度—第三层次文件

编号为Q/RS.1.01-年份

编号为Q/RS.2.01-年份

编号为Q/RS.3.01-年份

技术规范等—第四层次文件编号为Q/RS.4.01-年份

其中:

C—为企业标准RS—公司代号

1、2、3、4—文件层次01—文件编号从一开始,顺延

1.2文件控制

a)文件在发布前应得到编、校、审、批,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适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评审;

c)确保文件的更改(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使用处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保持文件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若要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作适当标识。

2、供方评定管理程序

2.1供应链的依存关系供方——组织——顾客

2.2供方的审核要求

a)归口管理部门一一招投标办公室

b)参与部门——设计院、物资部、品保部、经济运行部、安全环保部

c)操作程序:

制定审核准则一编制审核计划一现场审核,填写“供方现场审核表”一作审核评价一合格的编入合格供方名册,不合格的令其整改或弃之—定期对供方作绩效评价,实施末位淘汰制,保持优胜劣汰。

d)技术和研发、采购、质量、管理体系四个方面的审核表是对供方的评价准则和评分依据,是现场审核中唯一采用的工具。

3、内部审核和纠正预防措施

3.1内部审核目的、依据、范围、方法目的:

内部审核,即组织内部自己组织的审核,目的在于通过审核评价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依据:

三大管理体系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体系文件

范围:

体系要求所覆盖的的产品、场所和活动方法:

面谈、查阅文件、记录、现场观察、外部信息、媒体信息等

3.2内部审核的频次

按策划的时间间隔,一般一年开展一次内部审核。

7

3.3内部审核职责

a)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审核,任命审核组长;

b)审核组长编制审核计划、审核报告、组建审核组;

c)审核员由认证机构培训具有资格的人员担任,审核员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审核员不审核自己的工作。

3.4审核负面的判断

a)严重不合格:

系统性失效/区域性失效;

b)一般不合格:

个别的、孤立的,不会对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不合格;

c)潜在不合格:

不合格尚未发生,如继续发展有可能成为不合格,需要提醒注意的事项。

3.5纠正预防措施

针对发生的不合格(不符合),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a)纠正一对已发生的不合格(不符合)而言;

b)预防一对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而言。

c)步骤:

不合格/潜在不合格发生部门要针对不合格/潜在不合格分析原因一采取改进措施一进行效果评价一由开单部门/认证部门进行效果

验证一满足标准要求予以关闭。

不合格项原因分析得越透彻,纠正措施越到位,整改效果就越好,可以防止同类不合格(不符合)重复发生。

4、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4.1环境的分类

a)自然环境:

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

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b)人工环境:

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

c)社会环境:

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制度、体制、文化、社会、邻里关系等。

4.2环境因素的识别

a)环境因素三种状态:

正常、异常、紧急;

b)环境因素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将来;

c)环境因素十种类型:

排放类一废水、废气、噪声、土壤、固体废弃物、辐射;

消耗类一能源资源、原材料、化学品、易耗品;

d)环境因素的性质分析:

有害、有益;

e)环境因素的因果关系的考虑:

包括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

4.3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8

4.3.1环境因素采用多因素评分法进行评分:

计算公式为:

D=CXL

其中:

D—环境影响评价值

C—发生的严重性

L—发生的可能性

432C值评分标准

程度

分数

分基准

环境影响及关注程度

环境影响恢复的持续性

废弃物产生

资源、能源消耗

很高

9〜10

重大区域(南通市以上)社会关注的影响

不可恢复

危险废弃物量很多

财务上节能有较大意义的/国家明令淘汰的

7〜8

地区性(如皋市)影响,一般关注

影响半年以上可恢复

一疋里危险废弃物

节能相对可行

中等

5〜6

现场影响受到关注

影响一月至半年恢复

一般废弃物每日产生

一般性能源,节能可行

3〜4

现场影响不为关注

影响1天-1周可恢复

一般废物每周产生

一般比重较小的能源

很低

1〜2

几乎无影响

影响1天内可恢复

一般废弃物很少产生

比重极小的能源

注:

评分各项即可给予相对应的分值,评分区间取最高分值

 

9

433L值评分标准

程度

分数

评分基准

发生频率

可发现、可测量性

很高

5

连续/每日发生

仪器监测(测量)能发现

4

日一周/次

专家能发现

中等

3

周一月/次

内审员能发现

2

月一年/次

经培训的人员能发现

很低

1

年以上/次

一般员工能发现

4.3.4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

部门/单位:

编号:

序号

活动/产品/服务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使用/排放物质

控制措施

状态

评价值

是否重要环境因素

备注

水体

大气

废物

土壤

噪声

辐射

资源

/、

正常

异常

紧急

C

L

D

编制:

审核:

批准:

10

4.3.5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凡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任何一种,则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a)违反现行法律、法规要求(注:

无需再评分);

b)发生的严重性C>9;

C)评价分数D>40。

4.3.6若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的则要制定管理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确定完成时间,进行改进,从而消除或降低环境影响。

5、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1危险源识别

5.1.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震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高温灼伤、低温冻伤、粉尘、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

5.1.2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它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听

力、视力;健康(心理)异常:

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它;辨识功能缺陷:

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

5.1.3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然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其它。

5.1.4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操作失误:

误动作、违章作业、监护失误。

5.2.1伤害程度分类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含一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个工作日。

死亡—其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数据计算出来的。

5.2.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重伤事故—指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一般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5.2.3按事故类别分类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将事故类别划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531计算公式为:

D=LXC其中:

D—风险值L—发生的可能性C—发生的严重性

5.3.2L取值标准

分数值

发生频率

5

本单位经常发生

4

本单位曾经发生

3

同行业曾经发生

2

可能发生

1

极不可能发生

533C取值标准13

分数值

法律法规要求

人员伤亡程度

财产损失程度

影响范围

5

违反法律、法规

死亡一人以上或同时受伤二人以上

直接损失20万元以上

船舶系统

4

潜在违反法律、法规

受伤致残

直接损失5000元~20万元

南通地区

3

违反公司制度

工作损失日》105天

直接损失500元~5000元

如皋地区

2

违反部门制度

工作损失日w105天

直接损失500元以下

本厂区

1

符合

无受伤

无损失

无影响

注:

满足评分基准的任何一项即可给予相对应的分值,评分区间取值应取高分值

5.3.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

区域

作业活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后

现有控

制措施

风险评价

进一步

控制

措施

风险评价

L

C

D

级别

L

C

D

编制:

审核:

批准145.3.5风险级别评价表

风险级别

风险值

风险控制措施

不可容许风险

20—25

暂停相关活动,采用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定期检测、评估

重大风险

15—16

采用管理措施降低风险,个人防护,定期检测、评估

中度风险

8—12

应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可以考虑成本,如果条件不具备,可考虑长远措施和当前简易措施。

可接受风险

1—6

可以不米取措施。

6、法律法规识别与评价

6.1法律法规体系构成

6.1.1法律一15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有关规定。

6.1.2法规一

a)国务院颁布的有关规定行政法规;

b)省、直辖市、自治区(较大市)人大及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有关规定为地方法规。

6.1.3规章一

a)国务院各部委以部长令、部委文件的形式颁布的有关规定;

b)省、直辖市、自治区(较大市)人民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的有关规定。

6.1.4法规标准级别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6.2环境方面的主要法规标准

a)环境保护法

b)能源/资源管理

c)清洁生产

d)化学品管理

e)水污染防治

f)大气污染防治

g)固体废物管理

h)噪声防治

16

i)电子信息产品管理

j)辐射管理

k)消防

6.3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主要法规标准

a)安全生产法

b)劳动法

c)职业病防治法

d)传染病防治法

e)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f)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g)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h)消防法

h)道路交通安全法

等等

6.4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制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6.5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6.6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6.7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评价

6.7.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识别与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合规性评价,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编制整改计划,实施整改,使之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6.7.2法律法规识别评价表18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评价表

编号:

法律法规、标准

类别

发文组织或

实施日

修订日

适用条

适用部

现状分

符合性

控制措施

序号

名称

机构

Y

N

1

2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7其他文件

33篇“一体化管理体系程序文

为了维护三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除了上述标准和程序文件外,公司还编制了“一体化管理体系手册”和

件”,要求各部门组织对这些文件的培训、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文件的理解和执行,从而维护体系的正常运行

2011.11.22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