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8409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9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个单元的学习,学习七个单元。

2、本册教材除去一个单元识字学习,共有课文25篇。

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

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25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自行分析,不要求书写。

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背诵要求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在写华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些日记。

本册

教材

难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单元课时数

第一周

课文1、2

约4课时

第一周

课文3—快乐读书吧

约5课时

第二周

识字1—3

约6课时

第四周

识字4—语文园地二

约4课时

第五周

课文4—6

约6课时

第七周

课文7—语文园地三

约4课时

第八周

课文8—9

约4课时

第九周

课文10—语文园地四

约6课时

第十周

课文12—13

约4课时

第十一周

课文14—语文园地五

约4课时

第十二周

课文15—16

约4课时

第十三周

课文17—语文园地六

约4课时

第十四周

课文18—19

约4课时

第十五周

课文20—21

约4课时

第十六周

语文园地七—课文22

约4课时

第十七周

课文23—24

约4课时

第十八周

课文25—语文园地八

约3课时

第十九周

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课文1—3

课时数

单元教

学内容

1、小蝌蚪找妈妈

2、我是什么

3、植物妈妈有办法

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

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10

知识

前伸

后延

第一单元,围绕着“童话”为主题,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小蝌蚪,在鲤鱼和乌龟的指引下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

告诉我们从小要学会独立的生活,遇到问题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

《我是什么》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多种形态,如云、冰雹、雪等。

还讲述了水的利与害。

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许多坏事。

我还知道了要让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儿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告诉我们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

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 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4.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

难点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2、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3、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诗歌语言的精妙。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识字

课时数

单元教

学内容

1、场景歌

2、树

3、拍手歌

4、田家四季歌

语文园地二

10

知识

前伸

后延

第二单元以识字为主。

《场景歌》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

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识记字形。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在识字要求上,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识字首要的是认识。

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

在指导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板书示范,知道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为了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要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注意写字的质量。

1.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5、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6、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

1、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2、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文,能做拍手游戏。

3、学习“春、夏、秋、冬”4个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

课文

课时数

单元教

学内容

4、曹冲称象

5、玲玲的画

6、一封信

7、妈妈睡了

口语交际:

我爱做手工

语文园地三

10课时

知识

前伸

后延

第三单元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课文《曹冲称象》讲述了曹冲利用聪明才智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文中曹冲有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像曹冲学习,做个遇事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的好孩子。

《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

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

露西真是一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

《妈妈睡了》这是一篇全新的文章,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

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重点难点: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5、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

第四单元:

课文

课时数

单元教

学内容

8、古诗两首

9、黄山奇石

10、日月潭

11、葡萄沟

语文园地四

10课时

知识前

伸后延

第四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鹤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6、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

难点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

昌、铺、调、硬。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

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

第五单元:

课文

课时数

单元教

学内容

12、坐井观天

13、寒号鸟

14、我要的是葫芦

口语交际:

商量语文园地五

8课时

知识前

伸后延

第五单元围绕“道理”这个主题,《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辩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的要全面,不能像青蛙一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寒号鸟》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勤劳的喜鹊在冬天快来的时候,劝说寒号鸟做窝,但懒惰的寒号鸟不听劝告,最后冻死在寒冷的冬夜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

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种下葫芦不去精心管理,一心只想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注重结果,疏于管理,那将一无所有。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

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3、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4、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

识字二

课时数

单元教

学内容

15、大禹治水

16、朱德的扁担

17难忘的泼水节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语文园地六

8课时

知识前

伸后延

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欢天喜地的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3、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

4、知道朱德同志让人在扁担上写“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原因。

5、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

第七单元:

课文5-8

课时数

单元

教学

内容

18、古诗二首

19、雾在哪里

20、雪孩子

语文园地七

8课时

知识

前伸

后延

第七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书写了敕勒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通过不同地方的雾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景象的奇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留心观察自然的良好习惯。

《风》这篇课文描写了风像个小孩子似的调皮捣蛋,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

《雪孩子》通过对雪孩子在危机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白兔,却化成了雪水的故事,赞扬了雪孩子舍身救小白兔的事迹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熟悉的事物认识生字,认识生字椰、壳、漠、骆、驼、骏、悬、崖。

2、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3、了解关于天天气的成语,并感受天气的变化莫测。

4、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5、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画。

6、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并能将讲述的故事用通顺的语言进行描述。

7、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8、熟读并试着背诵《数九歌》,了解冬至过后的数九节气。

体会人们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8、自由阅读《数星星的孩子》,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9、继续深化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3、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

课文

课时数

单元教

学内容

21、狐假虎威

22、狐狸分奶酪

23、纸船和风筝

24、风娃娃

语文园地八

 

10课时

知识

前伸

后延

第八单元围绕“狐狸”这个主题,《狐假虎威》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的故事,启示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蔽双眼。

《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民间故事,讲述了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发生争吵,结果整块奶酪被前来“帮忙”分的狐狸吃了个精光的故事,塑造了狐狸狡猾、贪吃的形象。

《狐狸养鸡》讲述了狡猾的狐狸在养鸡的过程中,和小鸡日夜相处,慢慢变得善良了,让孩子们抓住狐狸矛盾心理,体会狐狸善良的一面。

1、学习根据生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识字,认识生字厅、厨、厢、厦、穴、窑、帘。

感受中国汉字的趣味,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会写生字领、群、船、野。

3、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4、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通过阅读,体会“酸葡萄心理”。

教学

重、

难点

1、学习根据生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识字,认识生字厅、厨、厢、厦、穴、窑、帘。

2、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3、识字、写字。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4、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

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个人修改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

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

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板书:

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

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

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

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

  例:

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

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

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

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

(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

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

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

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

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

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

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

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

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

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

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

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

有成员三千多种。

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

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

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

(环保教育)

  4、师总结:

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

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板书设计

01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乌龟(青蛙)

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

尾巴不见露白肚

鼓眼睛

教后反思

学科

语文

课题

我是什么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冲、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步骤

个人修改

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师生一起猜两则谜语。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答案,随着谜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错误答案,得到正确的谜底。

谜语一、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从天上来

谜语二、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一)出示整篇课文,迁移猜谜的方法。

1.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只不过它的谜面比较长。

看到这么长谜面不用害怕,刚才我们是逐行猜,现在我们可以逐段猜测。

2.逐段出示课文,让学生逐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得出“水”这个答案。

三、整体感知形态变化

(一)继续营造如童话般的学习环境:

1.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现在水宝宝已经从池子里跳到小溪里了,这都是小朋友的功劳啊!

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

2.还愿意送水宝宝去江河吗?

(出示:

江河的图片)

3.出示水宝宝接到的“一级难题卡”要求:

读读一、二自然段,圈一圈水变成了哪些事物?

(二)朗读一、二自然段,圈圈水变成了哪些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