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8107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1.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习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的兴趣。

   5、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

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

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

大禹)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是谁吗?

(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进行概括提炼。

    (板书:

治水)“治水”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2课,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

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思考:

为什么要治水?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为什么要治水?

(第一自然段)

   

(1)播放录像资料:

洪水泛滥的景象。

      看完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样?

读一读“无家可归”这个词。

   

(2)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

开山挖河,治理洪水,参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成千上万”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

%课件出示句子:

“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你有什么感受?

   3、大禹就是这成千上万人的首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做出标记。

   4、集体交流,读中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5、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读一读“牵动”这个词。

身边的人见到这种情景会对他说什么?

他又会怎样回答?

    

(2)“他毅然转过身……”

       请学生做一做“毅然转过身”的动作,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3)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语:

牵动、望了望、毅然,帮助学生体会大禹的心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第二次路过家门,大禹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不进去?

     第三次路过家门,身边的人又会说什么?

大禹怎样做?

     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亲,他会怎样问妈妈?

     妈妈又会怎样回答他?

(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从孩子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经过十三年的苦干,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8、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

     大禹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你们最想对大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大禹的精神是人们所敬佩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上古时代哪些部落首领的事迹?

可以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世代相传

                无家可归  安定

                不辞辛劳

                日夜苦干

                三过家门而不入 敬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做猜字游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

  

(二)词语积累。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读或背给大家听。

本课四个字的词语较多,要注意积累。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

抢读生字。

   2、独立识记。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

   1、本课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重点指导。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

治$洪$淹$但$代

     左宽右窄:

引%教师范写。

   3、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集”本上。

 

2.教学设计之二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怎样治水的?

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怎样治水的?

结果如何?

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

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

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

“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

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

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

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

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

(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

作者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

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能获得那些信息?

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

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 治水过程    智慧超群  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设计意图〕

   提炼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涵。

3.教学反思

“部编教材好教,但想教好并不容易。

”试教完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后,我们对这样的总结有了深深的认同感。

  “好教”,是因为部编教材在编写时一改过去多以人文主题进行组织安排的原则,而以“双线”的方式来组织单元内容。

所谓“双线”,就是“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在教材中均衡递进。

例如,在《大禹治水》这个单元,后面的两篇课文分别是《朱德的扁担》和《难忘的泼水节》,人文主题很明确:

认识具有奉献精神,得到老百姓爱戴的伟人。

而本单元《语文园地六》栏目的口语交际活动是看图讲故事。

要求学生看图,先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这些图画的内容连起来讲出一个故事。

“泡泡语”提示了讲故事的要求:

图意讲清楚,吐字要清楚。

再结合本课课后练习的要求,按照提示,讲讲故事。

教师可以很明确地把教学的重点指向“讲故事”这个语文要素。

再加上课后一题要求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加点字,并说说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因此,本课的学习目标就可以拟定为:

  

(1)能自主正确认读13个生字,借助部首查字法和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按顺序清楚地讲故事,初步感受大禹富有智慧、勇于为人类奉献的形象。

  (3)能关注汉字合体字部件间的搭配以及变化,正确书写生字,并能正确运用。

  而说部编教材“教好不容易”,是因为想要上出部编教材的优质常态课,我们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精准认识部编教材的“语文要素”

  正是因为部编教材中“语文要素”这条主线非常清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背离语文知识本身,出现对教材和对编者意图的过度解读或偏离目标。

  

(一)查字典理解字义是“目标”还是“工具”

  在试讲中,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字音后,教师提出了后续的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理解生字字义。

之后,教师借助工具书,帮助学生了解字义,读懂课文。

  1.请学生拿出前置导学单,就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集体订正。

  

(1)教师重点评讲“毁”字,强调它的部首是右边的“殳”,读“shu”。

学生跟读后,教师又依次订正后面相关问题的答案,并从“毁”的多个意义中选择了它在本课中的意思:

损伤。

  

(2)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了“伤”字的相关问题,明确了“伤”的字义也是“损害”。

  2.教师提问:

“结合我们查到的这两个字义,你们知道洪水会造成怎样的灾难吗?

  【案例简析】从这个课堂实录片段中可以看到,教师把这道课后题的要求:

查“冲毁、伤害、驱赶”中带点字的字义,当作了教学的目标。

所以,在课堂上花了不少时间去订正部首、统一流程、选取字义。

该教师期望通过这样的环节,能让学生学会部首查字法,学会查字和字义。

而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实际的学习状况却不尽如人意。

他们被动地跟着教师说着各题的答案,没有思维的碰撞,也没有兴致盎然的投入,甚至忽略了教师初时提出的主要任务——理解字义、读懂课文。

  查字典只能作为一种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工具。

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有所转变:

  1.教师提问:

“把我们刚刚读过的带生词的句子放在自然段中,你们还能读正确、读通顺吗?

”请学生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洪水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灾难。

  2.学生齐读,能读正确后,教师再追问:

“这个自然段中的‘毁’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教师从课件中调取字典的页面,重点标注学生所选的字义,以验证学生的理解是正确的;再请学生联系图片观察,“房屋被损害得怎么样?

”帮助学生加深对“毁”字本义的理解——完全不能住了,彻底损坏了。

  3.教师请学生互相交流在前置导学单里要求查的“伤”字的意思。

在交流后学生发现“伤”也有“损害”之意,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想象,“遇到猛兽时,人们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这样的联想能让学生将“伤”字的意思形象地化为“咬伤身体、咬断手和脚”等具体的认识。

  4.教师小结:

同样是损害,“冲毁”的“毁”损害的是财产,“伤害”的“伤”损害的是生命,财产和生命都遭到了损害,人们的生活怎么能不痛苦呢?

理解了这两个字后,再读这一段,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把查字典当作了帮助学生读懂文本的工具,学生利用查到的字义走进了第一自然段所描述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之中。

这为他们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感知段落的意思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读书时能自然地加重了语气,把自己感受到的人类的痛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而且,学生在谈到自己的收获时还专门提到,他们通过查字典理解了生词的意思。

  由“目标”到“工具”的转变,其实是把查字义当成陈述性知识还是策略性知识的选择。

当某种知识被当成陈述性知识时,这样的知识重在被识记;而当这种知识被当成策略性知识时,则重在运用它解决问题,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教师精准理解课后题中呈现的“语文要素”属于哪一类知识,是理解编者意图的关键。

  

(二)按提示讲故事是“生搬”还是“活套”

  “按提示讲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前,教师不妨先还原学生的学习路径。

要达到这个目标:

第一,学生需要把课后提示和文本内容作连接,也就是看到提示能想起它来自哪个自然段、哪些语句中;第二,要有具体可操作的讲故事的方法支架。

  在试教中,学生读好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师把第一句提示“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出示在第一自然段的文字之上,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借此帮助学生建立提示语和故事之间的关联。

之后,教师采用了相同的方式教学其他各段。

  这种直接出示提示语的方式,无异于“生搬”。

学生在讲述时,只能看着提示,把四句话简单地串联起来“读讲”故事,最多也只能加上个别朗读时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生字词。

  通过分析学情不难判定,学生此时的认知水平仅停留在识记这个低水平的层级上。

而编者设计此题目的意图肯定不止于此。

从段落里提炼出概括性的语句,需要初步的理解能力;而把零散的信息按一定顺序整合再讲述出来,需要的则是初步的应用及更高阶的综合能力。

  正确领会了编者的意图后,教师的教学就可以作出这样的改进。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含有生词的句子后,利用导学单,请学生把零散的句子和按课文顺序排列的三组图片联系起来。

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并让他们初步了解灾难型神话故事的基本结构:

灾难一解决一恢复。

  2.将带生词的句子送回自然段里,请学生对应图片读段落,并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3.请学生自读没有生字的第三自然段,探究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了解这段讲了哪两层意思。

教师板书记录要点。

  4.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大禹治水的过程。

  5.在学生读好故事后,请他们对照提示,以及前面积累的好词练习讲故事后。

教师出示要求:

故事讲清楚,吐字要清楚。

(与《语文园地》中的要求相同)

  6.请学生合上书本,根据教师的提示讲故事,评价的标准重在是否能让人明白故事的意思。

  7.教师小结:

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大禹治水这个神话故事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智慧也就能传得更远、更久了。

  这个教学过程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改进:

一是让学生经历从自然段里找出关键句的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找到提示语与文本内容的关系。

学生提取的关键句可能不如课后提示语中的那样简洁而精准,但是相差并不多。

因为这样的关键句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生成的,知识的留存率大大提高。

事实也是如此,经历过从段中提取关键句的环节以后,学生再按照提示讲故事时能讲得非常完整,也更加生动。

二是教师对讲故事的要求更加明确。

教师在这里提出的要求和本单元《语文园地》里讲故事的要求一致:

故事讲清楚,吐字要清楚。

故事讲清楚又可以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行为:

按提示将故事内容讲完整,运用在文中积累的词语。

可以看到,学生在本堂课上讲故事的情况明显优于试讲时的情况。

  总之,教师想要抓住部编教材里显性的”语文要素”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精准把握它,还需要进一步解读编者的意图。

  二、深入认识教科书的“人文元素”

  部编教材的一大亮点便是从多个方面体现了国家意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深入分析文本可以发现,《大禹治水》一文中有两条线索。

一是明线: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治水成功,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是暗线:

鲧治水九年,虽未成功,但也为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费尽心力。

有了这样的解读,教师在教学中就不会只是拿鲧和大禹的治水经历进行简单的对比,而是用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思考:

“治水成功,就能为人类造福,所以鲧和大禹两父子都去治水,可是为什么鲧失败了,而大禹成功了呢?

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中没有生字词,相信大家能读明白。

  当学生能简单地提取出信息: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没进去”后,教师引入微视频《三过家门而不入》,让学生知道大禹三次路过家门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妻子生儿子时,大禹因为太忙而没有入门;儿子向大禹招手时,他因工程紧张只是对儿子挥了几下手;儿子十多岁了,跑过来拉大禹入门,大禹也因水患未平而没进家门。

这样对课文内容的适当补充,更适合二年级学生形象认知占主导的思维习惯,真正打动了学生的心。

“伟大、一心想着别人、无私、值得尊重……”这样的评价语自然出现在学生的心中。

再通过一段资料的补充:

“正因为大禹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智慧,有着这样为人类奉献的精神,所以人们把大禹尊为神,在重庆的湖广会馆就有人们为他修建的大禹王宫,立的大禹神像。

”有了这样的补充资料,大禹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自然就立体了起来。

我们期待的道德品格的熏陶、浸润就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三、系统认识教材的“训练要素”

  部编教材的写字板块设计得很有特色,不但能具体地说明写字方法,还能充分体现写字训练的系统性。

二年级的写字教学较一年级而言更重视汉字的间架结构。

因此,教师的教学重心应放在部件的合理搭配上。

  通观二年级上册的教材,我们能发现一条纵向发展的训练线。

在一、二单元,以及七单元的书写提示中都出现了用不同颜色的小方框帮助学生辨识合体字部件的高矮及宽窄的训练。

所以,《大禹治水》一课的写字训练也应承前启后,让学生利用小方块,观察发现合体字的组合秘密。

  教师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书写四个左右结构和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在第二课时书写剩下的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和两个独体字。

当学生发现了教材中要求写的字可以根据间架结构的共性分块后,他们再自主书写时,就完全能调用已知(即观察合体字的小妙招:

一看高矮或长短,二看宽窄,三看交接)发现怎样才能将这些生字写端正、写工整。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请学生自主尝试,再进行范写,将范写置于学生的成果展示之后。

通过对比,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指导。

这样,让学生在写字实践中学习写字,改变了以往课堂上“讲得多、写得少”的问题,提高了写字训练的效率。

  部编教材因其鲜明的特点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师唯有不断地更新认识,把握编者意图,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让每堂课都成为优质的常态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