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8079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docx

《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docx

政治中考复习提纲一

2018年政治中考复习提纲

(一)

考点1: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少年期主要心理矛盾有:

①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②心理封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③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2、青春期的特点有哪些?

①困惑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②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是青春期的重要心理③尝试接触社会、理解社会是青春期的行为特点。

3、怎样珍惜青春?

(怎样克服青春期烦恼)

①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

②努力充实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和文明的举止③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多运动,多做好事。

4、怎样调控青春期内心的矛盾?

(怎样调控好心理冲动)

①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②自己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

(如听听音乐、打球来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多与同学聊天,给朋友写写信等)③加强道德、法制学习,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意识④学会如何与异性建立健康、正常的友谊关系。

⑤不断丰富自己,如多读书,多参加文体活动

考点2: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人的情绪包括喜怒哀惧爱憎忧等,最基本的情绪分为:

喜怒哀惧。

在这基本的情绪基础上,又能组合很多复杂的情绪(如:

又惊又喜、喜忧参半)所以说,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相通性、感染性)。

2、情绪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情绪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

健康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

2)消极影响:

不良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作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3、调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①输入自我调控意识(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②转换角度看问题③用行动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4、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有:

1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②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③学会爱与感恩

考点3: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渡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1、学习压力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

②消极影响:

没有学习压力,会使我们失去动力,停滞不前;但学习压力过大,会使我们陷入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如何调节学习压力?

加压:

如果没有学习压力,我们就要自觉适度加压,即在现有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减压:

如果学习压力过大,我们就要学会调节,如适当降低期望值、提高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等。

3、考试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①考试焦虑的原因:

考试重要,自己的基础差,家庭的压力,自己的期望过高等

②考试焦虑的表现:

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

③考试焦虑是可以调节的。

4、如何克服考试焦虑,从容地面对考试?

①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这是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

②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考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督促我们总结学习收获的手段,是检查我们已有学习效果的一把尺子,也是选拨学生的较公平的标准。

同时,应该看到考试具有偶然性、局限性,一次考试并不能得出对学业的完整评价,更不应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③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

如果对考试的结果期望过高,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就应该进行适当调整,以减轻心理负担,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正常发挥。

④要增强自身实力。

增强自身实力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5、人才是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

国家正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作为中学生,我们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实现理想的途径:

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7、如何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①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考点4: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心理承受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态度。

1、挫折具有普遍性。

人们随时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这是人生的正常现象,谁都无法避免。

2、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

3、挫折对人的影响:

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①消极影响:

挫折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②积极影响:

挫折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4、不同的人面对挫折有哪些不同态度?

①消极态度:

有的人因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不能自拔、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中。

②积极态度:

面对挫折冷静思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③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

所以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5、怎样有效的应对挫折?

1)面对挫折,保持积极态度,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2)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锻炼心理承受能力;3)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办法(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心理换位、精神升华)

6、优良的意志品质:

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

坚强意志的表现:

坚持不懈、处事果断、不怕困难、善于自制

7、为什么要磨砺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出失败的阴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坚强的意志。

人是否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常常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8、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

①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

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④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9、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用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是我们终生受益。

10、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

①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③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并及时修订计划④养兴趣⑤断磨砺坚强意志。

11、怎样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1交一些能够管束自己的朋友②用暗示法来提醒自己③用写日记的方法管束自己

考点5: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

1、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为什么):

全面认识评价自己,有利于悦纳自我,有利于悦纳他人,有利于完善自我,有利于身心健康。

2、我们怎样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①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

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又要认识到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道德);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

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及时发现自己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3、认识自我的途径(方法)有哪些?

1通过自我探索②通过与他人作比较③通过倾听他人的评价

4、怎样悦纳自我?

1客观地评价自己②欣赏自己的优点③接受自己的不足

5、怎样完善自我?

1发扬优点②克服缺点③追求进步

考点6: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知道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懂得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

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因生命而充满希望和活力。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只有尊重每一个生命,生命之间相互关爱,才能维护世界的缤纷多彩。

2、如何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活来源于大自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是生命世界的一员,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3、中学生应怎样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生活中具体做法)

增强保护大自然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卫生,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不做破坏污染环境的事等。

4、怎样理解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具有智慧。

生命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5、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①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②每个人的生命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是有价值的,能够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是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表现。

③健康的生命是我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6、怎样做到珍爱生命?

1珍爱自己的生命:

A当生理和心理出现病患时,要顽强战胜它,绝不屈服,决不放弃生的希望。

B当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时,要坚强勇敢,团结互助。

C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磨砺坚强意志,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

2珍爱他人的生命:

A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B要依法律己,不去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7、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

1)熟记各种救援电话号码,如火警119、急救中心120、警察110。

2)防止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以及被人勒索、拐骗、绑架等,懂得遇到火灾、水灾、迷路,触电,煤气泄漏等这些情况如何自救。

考点7:

体会生命的价值,懂得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1、如何认识生命的价值?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求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其生命的价值也越大。

我们应该积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2、青少年怎样才能实现人生意义,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1)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树立崇高理想2)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进取,掌握本领3)脚踏实地,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努力学习,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目标。

考点8:

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自尊的含义:

即自我尊重,既不想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健康人格的基石。

(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2、怎样做到自尊?

①自己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洁身自爱。

③不图虚荣,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议论。

④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⑤自尊要适度。

3、怎样尊重他人?

最基本的表现是:

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人格。

1)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2)善于欣赏、接纳他人3)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4、区别:

自尊、自负与虚荣

1)自尊事对自己恰如其分的肯定,自尊的人没有傲气。

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

2)自负(自傲)是过度的自我肯定、自视清高,目中无人。

3)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考点9: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自卑:

在缺点面前失去自信,自己看不起自己。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容易导致自暴自弃,妨碍建立快乐的人生。

克服自卑要:

努力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自立:

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自信:

相信自己能行。

是成功的基石。

3、人生为什么需要自立?

①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等要求我们自立。

②自立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

4、怎样培养自立的能力?

①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信心,增强自立意识②懂得安排管理自己的生活,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③实践,多锻炼,学会自主决策。

5、自强,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6、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为什么人生当自强?

1)自强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自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面对困难乐观向上,遭遇灾难坚强勇敢;才能志存高远,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着追求。

2)自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7、怎样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①树立正确的理想(志存高远)②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③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④向榜样学习,向自强人物学习。

考点10:

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青少年具有从众心理和好奇心都是正常的。

我们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我们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能盲目从众。

(要独立思考,分清是非,学会选择,理性行动,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盲目从众的危害:

会让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庸俗的生活情趣会影响身心发展,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2、怎样增强自控能力,避免盲目从众?

1)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磨砺坚强的意志,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2)要正确认识好奇心,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

3)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趣。

3、明是非、辨善恶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4、如何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1)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懂道德,学法律,学榜样。

2)磨砺意志,抵制诱惑,自觉养成正确判断是非善恶的意识。

3)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5、正确对待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金钱、网络、黄赌毒的诱惑)

6、怎样拒绝不良诱惑?

要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不良诱惑的干扰。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应对:

避开诱因法、专时专用法、婉言谢绝等。

7、怎样正确认识“社会流行”(追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理智追星、以优秀明星为榜样,有利于陶冶高雅生活情趣,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人发展。

2)消极影响:

盲目追星、从众追星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3)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社会流行,不能盲从,不能简单否定,要独立思考,分清是非,理想行动。

8、利用网络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自我保护,认识网络的两面性2)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3)提高自己的辨别察觉能力,提高抗诱惑能力4)上网要遵守道德,遵守法律。

9、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还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

战胜自己,抵制诱惑;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考点1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法律的显著特征有哪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区别: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的。

2)联系:

两者具有一致性,都是社会行为规范,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3、我国法律的本质:

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4、法律具有制裁功能(制裁违法犯罪行为)和保护功能(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考点12: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

1)按违反的法律内容分:

违反宪法行为,违反刑法行为,违法民法行为,违反行政法行为。

2)按违法的情节分:

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3、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对他人、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任何违法行为依法制裁是维护法律尊严、权威以及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只要触犯了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1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会自我保护。

1、我国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2)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都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

3)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4)由于某些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家庭保护:

①含义、地位、作用:

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②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

A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B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③禁止性要求:

A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B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C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D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等。

4、学校保护:

1)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方面。

学校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保护中举足轻重,是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2)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

A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D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5、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是指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健康的社会环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基本内容有:

A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

B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

6、司法保护

①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措施。

它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②基本内容有:

A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B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C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

(常见的司法保护有:

1)针对已经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照顾和保护2)司法机关在处理其他案件时特别照顾未成年人的利益3)关于撤销其监护人资格的特殊规定)

考点14: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强化程序思维,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青少年要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但未成年自身也要加强自我保护。

A提高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B面对不法侵害,要学会用智慧与其斗争。

C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2、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1)诉讼分为: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诉讼是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

(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俗称“打官司”)

2)非诉讼途径:

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方式。

3)法律帮助的机构:

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青少年如何与违法犯罪做斗争?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时,要勇敢也要机智,用智慧来保护自己。

(通过“呼叫法”,“周旋法”,记住歹徒相貌特征、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

考点15:

了解违法与犯罪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2、什么是犯罪行为?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特征:

A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最本质的特征)B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的法律标志)C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必然的法律后果)这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改正,容易发展为犯罪行为。

4、惩治犯罪的意义:

1)有利于制止犯罪分子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2)有利于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的犯罪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5、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些?

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6、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7、如何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1)一个人走向违法犯罪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开始是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

2)我们要防微杜渐,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要遵守法律,增强法制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8、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1)个人原因:

身心不成熟,道德水平低,是非不分,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交损友。

2)家庭原因:

家教不严,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

3)学校原因:

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4)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黑网吧,色情歌舞厅,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图书等)

9、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个人角度:

A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B重视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C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D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2)家庭角度:

多与青少年沟通,了解孩子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

3)学校角度: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4)政府角度: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国家角度:

加强完善相关针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法律。

考点16:

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增强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1、刑法:

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刑罚只适用于犯罪分子,而且只有人民法院才能有权依法判处刑罚。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1)主刑:

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E死刑。

主刑只能单独适用。

2)附加刑:

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包括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

附加刑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以独立适用。

(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