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073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docx

《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docx

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

第九章液体制剂

第一节概述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

1.优点:

(1)在液体制剂中,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发挥药效;

(2)给药途径广泛,可能内服,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3)也可以外用,如用于皮肤、黏膜和人体腔道等;

(4)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有些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胃肠道刺激作用。

2.缺点:

(1)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又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

(2)液体制剂体积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

(3)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

(4)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1.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液体制制浓度应准确;

3.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4.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5.液体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均匀相液体制剂:

为均匀分散体系,在外观上是澄明溶液。

(1)低分子溶液剂:

也俗称溶液剂,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高分子溶液剂:

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

为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

(1)溶胶剂:

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混悬液:

由不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不均匀分散体系。

(3)乳剂:

由不溶性液体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1.内服液体制剂:

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液、滴液等。

2.外用液体制剂:

(1)皮肤用液体制剂:

如洗剂、搽剂、涂膜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

如洗耳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涂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

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对溶液剂来说,液体药剂的溶剂就称为溶剂。

2.对溶胶剂、混悬剂、乳剂来说,液体药剂的溶剂应该称为分散介质或分散剂。

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一)极性溶剂

1.水:

水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任意比例混合。

能溶解绝大多数的无机盐类和有机药物,能溶解药材中的生物碱盐类、苷类、糖类、树胶、黏液质、鞣质、蛋白质、酸类及色素等。

但水不稳定,容易发生霉变,故不宜长久储存。

2.甘油:

常用溶剂,外用制剂应用较多。

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等任意比例混合,可以内服、外用。

甘油能溶解硼酸、苯酚等药物。

3.二甲基亚砜:

为无色澄明液体,具有大蒜味,有较强的吸湿性,能与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任意比例混合。

促进药物在皮肤和黏膜上的渗透作用,但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

孕妇禁用。

(二)半极性溶剂

1.乙醇:

可与水、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大部分有机药物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挥发油、树脂、鞣质、有机酸和色素等。

2.丙二醇:

药用一般为1,2-丙二醇。

丙二醇性质与甘油相近,但黏度较甘油为小,可作为内服及肌肉注射液溶剂。

毒性小、无刺激性,能与水、乙醇、甘油等任意比例混合。

3.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分子量在1000以下者为液体,超过1000为半固体或固体。

液体制剂中常用聚乙二醇300~600,为无色澄明液体、理化性质稳定,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溶液任意混合。

(三)非极性溶剂

1.脂肪油:

为常用非极性溶剂。

植物油不能与极性溶剂混合,而能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脂肪油能溶解油溶性药物如激素、挥发油、游离生物碱和许多芳香族药物。

容易酸败,也易受碱性药物的影响而发生皂化反应,影响制剂的质量。

2.液体石蜡:

化学性质稳定,但接触空气易氧化,可加入油性抗氧剂。

能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能溶解生物碱、挥发油及一些非极性药物等。

在肠道中不分解也不吸收,能使粪便变软,有润肠通便作用。

可作口服制剂和搽剂的溶剂。

3.醋酸乙酯:

有挥发性和可燃性。

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色,需加入抗氧剂。

本品能溶解挥发油、甾体药物及其他油溶性药物。

常作为搽剂的溶剂。

二、液体制剂的防腐

1.口服制剂:

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个,液体制剂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0个;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2.局部给药制剂:

(1)用于手术、烧伤及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

(2)眼部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

(3)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鼻及呼吸道给药制剂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4)阴道、尿道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0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

(5)直肠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每1g或1ml不得检出。

(6)其他局部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

3.含动物组织(包括提取物)的口服制剂每10g或10ml不得检出沙门菌。

4.霉变、长螨者以不合格论处。

5.原料药参照相应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

(二)防腐措施

1.防止污染

(1)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2)防腐剂的抑菌作用:

能破坏和杀灭微生物的物质称为杀菌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的物质称为防腐剂。

(3)优良防腐剂的条件:

①在抑菌浓度范围内对人体无害、无刺激性、用于内服者应无特殊臭味;

②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能达到防腐需要的浓度;

③不影响制剂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防腐剂也不受制剂中药物的影响;

④对大多数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有强的抑菌作用;

⑤防腐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抗微生物性质应稳定,不易受热和药剂pH值的影响;

⑥在长期贮存稳定,不与包装材料起作用。

(4)防腐剂的分类:

①酸碱及其盐类:

苯酚、山梨酸及其盐等;

②中性化合物类:

三氯叔丁醇、聚维酮碘等;

③汞化合物类:

硫柳汞、硝酸苯汞等;

④季铵化合物类:

苯扎溴铵、溴化十六烷、度米芬等。

(5)常用防腐剂:

①羟苯酯类:

也称尼泊金类,无毒、无味、无臭、不挥发、化学性质稳定。

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均有效,但在酸性溶液中作用强,对大肠杆菌作用最中。

在弱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

②苯甲酸及其盐:

常用防腐剂,通常配成20%醇溶液备用。

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最适pH值是4。

③山梨酸:

对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02%~0.04%(pH<6.0),对酵母、真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8%~1.2%。

在pH值为酸性溶液中效果较好。

④苯扎溴铵,又称新洁尔灭,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本品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稳定,耐热压。

作防腐剂使用浓度为0.02%~0.2%。

⑤醋酸氯已定:

又称醋酸洗必泰,为广谱杀菌剂,用量为0.02%~0.05%。

⑥其他防腐剂:

邻苯基苯酚微溶于水,具有杀菌和杀真菌作用,用量为0.005%~0.2%。

桉叶油使用浓度为0.01%~0.05%。

桂皮油0.01%。

薄荷油0.05%。

三、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为掩盖和矫正药物制剂的不良臭味而加入到制剂中的物质称为矫味剂。

(一)矫味剂

1.甜味剂:

(1)天然:

蔗糖、单糖浆、果汁糖浆

(2)合成:

糖精钠,阿司帕坦(也称蛋白糖)

2.芳香剂:

(1)天然香料:

柠檬、樱桃、茴香、薄荷挥发油等。

(2)人造香精:

也称调合香料,如苹果精、香蕉香精等。

3.胶浆剂:

具有黏稠缓和的性质,可以干扰味蕾的味觉而能矫味,如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琼脂、明胶、甲基纤维素等的胶浆。

4.泡腾剂:

将有机酸与碳酸氢钠一起,遇水后由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麻痹味蕾起矫味作用。

(二)着色剂:

着色剂可用来识别制剂的浓度、区分应用方法和减少病人对服药的厌恶感。

1.天然色素:

常用的有植物性和矿物性色素,作食品和内服剂的着色剂。

2.合成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的特点是色泽鲜艳,价格低廉,大多数毒性比较大,用量不宜过多。

我国批准的内服合成色素有苋菜红、柠檬黄、胭脂红、胭脂蓝和日落黄,通常配成1%贮备液使用,用量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外用色素有伊红、品红、美蓝、苏丹黄G等。

第三节溶液剂、糖浆剂和芳香水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系指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一、溶液剂:

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提低分子药物溶液剂)

(一)溶液剂的制法:

溶解法、稀释法

1.溶解法

(1)制备过程:

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2)制得的药物溶液应及时分装、密封、贴标签及进行外包装。

2.稀释法:

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药物或易溶性药物制成贮备液,再用溶剂稀释至需要浓度即得。

注意浓度换算、挥发损失。

(二)溶液剂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有些易溶性药物,但溶解缓慢,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应采用粉碎、搅拌、加热待措施;

2.易氧化的药物溶解时,宜将溶剂加热冷却后再溶解药物,同时应加适量抗氧剂,以减少药物氧化损失;

3.对易挥发性药物应在最后加入,以免制备过程而损失。

二、糖浆剂

(一)概述

1.糖浆剂系指含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2.糖浆剂的质量要求:

(1)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45%(g/mlg)。

(2)糖浆剂应澄清,在贮存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

(3)含药材提取物的糖浆剂,允许含少量轻摇即散的沉淀。

(4)如需加入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过0.3%,羟苯甲酯不得过0.05%。

(5)如需加入色素时,应符合有关规定,并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

3.糖浆剂根据用途分类:

(1)单糖浆:

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合药糖浆外,一般作为矫味剂、助悬剂等应用。

(2)矫味糖浆:

如橙皮糖浆、姜糖浆等,主要用于矫味,有时了恰逢助悬剂用。

(3)药用糖浆:

如磷酸可待因糖浆等,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

(二)糖剂浆的制备

1.溶解法

(1)热溶法:

热溶法是将蔗糖溶于沸蒸馏水中,继续加热使其全溶,降温后加入其他药物,搅拌溶解、滤过,再通过滤过器加新煮沸的蒸馏水至全量,分装,即得。

适合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和有色糖浆的制备。

(2)冷溶法:

将蔗糖溶于冷蒸馏水或含药的溶液中制成糖浆。

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制备的糖浆颜色较浅。

但制备所需时间较长并容易污染微生物。

2.混合法:

将药物与糖浆均匀混合制备而成。

适合于制备含药糖浆。

(1)优点:

方法简便、灵活,可大量配制也可小量配制。

(2)缺点:

所制备的含药糖浆含糖量较低,要注意防腐。

三、芳香水剂

1.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制成的含大量挥发油的溶液,称为浓芳香水剂。

2.性质:

(1)芳香水剂应澄明,必须具有与原有药物相同的气味,不得有异臭、沉淀和杂质。

(2)可作矫味、矫臭和作分散剂使用。

(3)纯挥发油和化学药物多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制备;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多用蒸馏法。

(4)芳香水剂多数易分解、变质甚至霉变,所以不宜大量配制和久贮。

四、甘油剂

1.甘油剂,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2.甘油剂用于口腔、耳鼻喉科疾病。

3.甘油吸湿性较大,应密闭保存。

4.制备:

(1)可用溶解法,如碘甘油;

(2)化学反应法,如硼酸甘油。

五、醑剂

1.醑剂,指挥发性药物制成的浓乙醇溶液。

2.醑剂中的挥发油容易氧化、挥发,长期贮存会变色。

应贮存于密闭容器中,但不宜长期贮存。

3.醑剂可用溶解法和蒸馏法制备。

第四节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一、溶胶剂:

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液体分散体系。

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一)溶胶的构造和性质

1.溶胶的双电层结构:

吸附层和扩散层分别是带相反电荷的带电层称为双电层,又称扩散双电层。

2.溶胶的性质

(1)光学性质:

当强光线通过溶胶剂时从侧面可见到圆锥型光束称为丁锋尔效应。

溶胶的浊度愈大表明散射光愈强。

(2)电学性质:

溶胶剂由于双电层结构而荷电,可以荷正电,也可以荷负电。

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分散介质产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称为界面动电现象。

(3)动力学性质:

溶胶剂中的胶粒在分散介质中有不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溶胶粒子的扩散速度、沉降速度及分散介质的黏度等都与溶胶的动力学性质关

(4)稳定性:

溶胶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主要表现为有聚结不稳定性和动力不稳定性。

(二)溶胶剂的制备

1.分散法:

把药物的粗大粒子分散达到溶胶粒子的分散范围。

(1)机械分散法:

常采用胶体磨进行制备。

(2)胶溶法:

使新生的粗分散粒子重新分散的方法。

(3)超声分散法:

用20000Hz以上超声波所产生的能量使粗分散粒子分散成溶胶剂的方法。

2.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改变分散介质的性质使溶解的药物凝聚成溶胶。

(2)化学凝聚法:

借助于氧化、还原、水解、复分解等化学反应制备溶胶的方法。

二、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和液体制剂。

(一)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1.高分子的渗透压:

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与溶胶不同,有较高的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与高分子溶液的浓度有关。

2.高分子溶液的黏度与分子量:

高分子溶液是黏稠性流动液体,黏稠性大小用黏度表示。

3.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

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主要是由高分子化合物水化作用和荷电两方面决定的。

(1)盐析:

向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的强烈水化作用,结合了大量的水分而破坏了水化膜,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而沉淀。

(2)引起盐析作用的主要是电解质的阴离子。

(3)高分子溶液在放置过程中也会自发地凝结而沉淀,称为陈化现象。

(二)高分子溶液的制备

1.溶胀:

指水分子渗入到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的空隙中,与高分子中的亲水基团发生水化作用而使体积膨胀,结果使高分子空隙中充满了水分子。

这一过程称有限溶胀。

2.无限溶胀:

由于高分子空隙中存在水分子降低了高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溶胀过程继续进行,最后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

3.胶溶:

形成高分子溶液这一过程称为胶溶。

第五节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构造

1.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并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

(1)肥皂类:

系高级脂肪酸的盐,通式为(RCOO-)nMn+。

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一般供外用。

(2)硫酸化物:

主要是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通式为R-O·SO3-M+。

主要用作软膏的乳化剂。

有时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3)磺酸化物:

属于这类的有脂肪族磺酸化物、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和烷基萘磺酸化物等。

通式为R·SO3-M+。

他们的水溶性及耐酸、耐钙性比硫酸化物稍差。

常用的有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阳离子,因此称为阳性皂,为季铵化物。

(1)特点:

水溶性大,在酸性与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2)常用品:

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这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具有正、负离子基团,在不同pH值介质中可表现出阳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卵磷脂:

依来源不同,又分为豆磷脂或卵磷脂。

是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制剂的主要辅料。

(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为合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部分是羧酸盐,阳离子部分为季铵盐或胺盐。

①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

②在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解离,亲水基团是甘油、聚乙二醇和山梨醇等多元醇,亲油基团是长链脂肪酸或长链脂肪醇以及烷基或芳基等。

广泛用于外用制剂、口服制剂和注射剂,个别品种也用于静脉注射剂。

(1)脂肪酸甘油酯:

主要有脂肪酸单甘酯和脂肪酸二甘酯。

主要用作W/O型乳剂辅助乳化剂。

(2)蔗糖脂肪酸酯:

简称蔗糖酯,是蔗糖与脂肪酸生成的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为O/W型乳化剂,分散剂。

(3)脂肪酸山梨坦:

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商品名为司盘。

是常用的W/O型乳化剂;在W/O型乳剂中与吐温配合使用。

(4)聚山梨酯:

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商品名为吐温。

是常用的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商品名称卖泽,有较强水溶性,乳化能力强,为O/W型乳化剂,常用的有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等。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商品名称苄泽。

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质,常用作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

(7)聚氧乙烯一聚氧丙烯共聚物:

又称泊洛沙姆(商品名普朗尼克F68)。

本品具有乳化、润湿、分散、起泡和消泡等多种优良性能,但增溶能力较弱。

是PluronicF68作为一种O/W型乳化剂,是目前可用于静脉乳剂的极少乳化剂之一,用本品制备的乳剂能耐受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征

1.形成胶束

(1)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①在相同亲水基的同系列表面活性剂,若亲油基团越大,则CMC越小。

②在CMC到达后的一定范围内,单位体积内胶束数量和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几乎成正比。

2.亲水亲油平衡值: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

(1)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HLB值;亲油性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HLB值。

(2)HLB值在3~8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W/O型乳化剂;

HLB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O/W型乳化剂;

HLB值在13~18,作为增溶剂;

HLB值在7~9,作为润湿剂。

(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计算如下:

HLBA和WA分别为A种乳化剂的HLB值和重量。

不能用于混合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值的计算。

3.增溶作用

(1)胶束增溶: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①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②在CMC以上,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胶束数量增加,增溶量也相应增加。

(2)温度对增溶的影响:

温度影响胶束的形成,影响增溶质的溶解,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上升主要是增加溶质在胶束中的溶解度以及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①Krafft点:

指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点,Krfft点越高的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越小。

Krafft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也是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

②昙点: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可发生强烈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能增进药物的吸收也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

①如果药物系被增溶在胶束内,则药物从胶束中扩散的速度和程度及胶束与胃肠道生物膜融合的难易程度,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②如果药物可以顺利从胶束内扩散或胶束本身迅速与胃肠黏膜融合,则增加吸收,如用吐温80能明显促进螺内酯的口服吸收。

③临界胶束浓度以上的去氧胆酸钠可使水杨酸的胃肠转运率增加100%~125%。

④表面活性剂溶解生物膜脂质能增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吸收。

2.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分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解离而带有负电荷,在酸条件下则带有正电荷,因此在两种不同的带电情况下,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电性结合。

3.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1)一般而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相对较小。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小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2)表面活性剂用于静脉给药的毒性大于口服。

(3)阴离子及阳表面活性剂还有较强的溶血作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较轻微,吐温类的溶血作用最小。

顺序:

聚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类

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4.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表面活性剂长期应用或高浓度使用可能造成皮肤或黏膜损害。

五、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增溶作用的应用

(1)解离型药物的增溶:

解离型药物往往因其水溶性,进一步增溶的可能性较小甚至溶解度降低。

(2)多组分增溶质的增溶:

制剂中存在多种组分时,对主药的增溶效果取决于各组分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3)抑菌剂的增溶:

抑菌剂或其他抗菌药物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往往被增溶而降低活性,在这种情况下须增加用量。

(4)增溶剂加入的顺序:

一般认为,将增溶质与增溶剂先行混合要比增溶剂先与水混合的效果好。

2.乳化作用(见第六节)

3.润湿作用(见第七节)

4.表面活性剂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除用于增溶、乳化外,还用作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或杀菌剂。

(1)起泡剂和消泡剂:

泡沫是一层很薄的液膜包围着气体,是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

①有较强的亲水性和较高的HLB值,在溶液中可降低液体的界面张力而使泡沫稳定,这些物质即称为“起泡剂”;

②在产生稳定泡沫的情况下,加入一些HLB值为1~3的亲油性较强的表面活性剂,则可与泡沫液层争夺液膜表面而吸附在泡沫表面上,代替原来的起泡剂,其本身并不能形成稳定的液膜,故使泡沫破坏,这种用来消除泡沫的表面活性剂称为“消泡剂”。

(2)去污剂:

常用的去污剂有油酸钠和其他脂肪酸的钠皂、钾皂、十二烷基硫酸钠或烷基磺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消毒剂和杀菌剂:

大多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可用作消毒剂,表面活性剂的消毒或杀毒作用可归结于它们与细菌生物膜蛋白质的强烈相互作用使之变性或破坏。

第六节乳剂

一、概述

(一)概念

1.乳剂:

指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

2.形成液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另一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3.乳剂中一相为水或水性溶液则称为水相,用W表示;另一相与水不混溶的相称为油相,用O表示。

(二)特点

1.乳剂中的液滴的分散度很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很快,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2.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