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生产运作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977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生产运作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生产运作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生产运作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生产运作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生产运作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生产运作复习重点.docx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生产运作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生产运作复习重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生产运作复习重点.docx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生产运作复习重点

生产运作复习要点

产品和服务的异同点

1、产品是有形的,是被消费的,

服务是无形的,是被体验的。

2、产品:

顾客不介入制造过程,

服务参与服务流程中。

3、与产品预测相比,服务预测更难。

4、服务不能储存。

5、服务管理技能至关重要。

6、服务设施必须接近顾客。

顾客价值包

含义:

顾客判定的、支付的、使用的(产品范围)或经历的和不可触摸的(服务范围)特性

构成:

核心产品+服务+附属产品或服务

顾客链

从产品或服务的原始形态,销售给终端顾客,直至售后服务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供应者与顾客之间的链条,每个员工在下一个流程中都有顾客,同样,每个员工也是上一个流程的顾客。

价值链

一系列转化过程,将产品和服务从原始形态传递到顾客手中,理想情况下,在下一位顾客看来,每个环节都增加产品的价值。

供应链

是价值链的一部分,主要关注产品和原料的实物移动过程,支持信息流和资金流,贯穿供应、生产和分销的过程。

供应链的基本特点

1、供应链结构的复杂性

2、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

3、供应链系统的一致性

4、供应链边界的相对性

5、供应链价值的增值性

6、供应链节点的交叉性

供应链的类型

1、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

2、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供应链

3、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4、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含义:

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过程中涉及跨部门、跨企业、跨产业运作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与运作的管理活动。

2、分类:

(1)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

(2)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供应链管理

(3)全球网络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过程

1、客户关系管理

2、客户服务管理

3、需求管理

4、完成订单

5、生产流管理

6、采购管理

7、产品开发与商品化

8、回收管理

当前生产运作管理的形势及发展趋势

形势

1、经济全球化

2、基于时间的竞争

发展趋势

1、重视生产运作策略

2、精细生产

3、供应链管理

4、敏捷制造

5、大量定制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目标:

是建立一个科学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任务

(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

(2)不断提高运作系统的效能和效率

(3)不断提高运作系统的柔性,提高产品生产的应变能力

内容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

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

生产与运作管理面临的问题

高度不确定的环境

技术的快速进步,顾客消费的个性化和经济全球化,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高度不确定性。

日益增长的运作柔性要求

能力与需求的协调

供不应求时,产品出现短缺,供方之间的竞争弱化,需方之间竞争激烈。

供过于求时,供方之间的竞争激化,需方之间竞争弱化

环境问题

新产品

(一)概念

在产品性能、结构、材质、用途或技术性能等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先进性或独创性的产品。

(二)分类

1、全新产品

采用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所生产的产品,是科学技术领域的新发明。

2、换代产品

产品的基本原理不变,部分地采用了新技术或新材料,提高了产品质量,使得产品的使用价值提高或延伸,在某方面满足了顾客的更深层次需要。

3、派生产品

对现有产品采用各种改进技术,使产品在功能、性能、质量、外观、型号方面有一定改进和提高的产品。

二、新产品和服务开发的意义

1、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2、开拓新的经营领域

3、快速响应竞争

4、有利于企业创立行业标准

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概述

企业所作的新产品和产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R&D的分类

(1)基础研究

分为纯基础研究和目的基础研究。

(2)应用研究

也叫产业化研究,应用研究是将基础理论研究的中成果开发的新知识、新理论应用于具体领域。

(3)技术开发研究

也叫企业化研究,技术开发研究是将应用研究的成果经设计、试验而发展为新产品、新系统和新工程的科研活动。

新产品概念的转化需考虑的因素

(1)市场条件:

包括产品的上市能力、预期销售增长的可能、对现有产品的影响、产品的竞争状况及竞争力等。

(2)财务条件:

包括投资需求、投资回报率、对企业总获利能力的贡献率及预计的现金流等。

(3)生产运作条件:

包括产品开发时间、质量、技术的可行性、组织生产或交付产品的能力、现有设施与管理状况、对相关规章与法律问题的考虑程度等。

产品设计的原则

1.设计用户需要的产品。

2.设计出可制造性强的产品。

3.设计强壮性强的产品。

4.设计绿色产品。

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

1、产品/服务需求性质

2、自制一外购决策

3、生产柔性.

4、产品/服务质量水平

5、接触顾客的程度

串行工程

1、定义

从需求分析、产品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一直到加工制造和装配是一步步在各部门之间顺序进行。

2、工作流程

需求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制造

并行工程

1、定义

从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开始,就由开发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营销人员,有时候甚至还加上协作厂家、用户代表联合工作,各项工作同时并行。

生产率

定义:

一个组织的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比。

影响因素:

技术因素和操作者行为因素。

工作:

是指一个工人承担的一组任务或活动的总称。

工作设计

(1)定义:

则是确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工作环境以及完成任务以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方法。

(2)目标:

一是满足生产率和质量的目标,

二是使工作安全、有激励性、能使工人有满意感。

工作测量的意义

(1)选拔和任用合格的人员

(2)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和人事计划。

(3)设计积极的员工培训方案

(4)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的标准

(5)提高工作效率

(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

(7)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

(8)加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

科学管理的局限性

(1)强调了工作设计的技术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

(2)强调了个人工作效率,忽略了团队协作、集体工作的重要性;

(3)追求静态的最优方法,忽视了工作方法也在随着外界环境而不断变化。

工作职务轮换

作用:

1、改善枯燥乏味的工作,减少厌烦情绪。

2、可以通过“在岗培训”,使员工掌握更多的技能,也使管理部门在安排工作、应付变化、人事调动上更具弹性

3、增加了工作任务分配的灵活性。

4、容易使员工理解他人的不易之处,互相体谅,改善整个生产运作系统得到。

工作扩大化

作用:

1、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工作对顾客的意义,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2、工作扩大化通常需要员工有较多的技能和技艺,这对提高员工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使其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工作丰富化

作用:

1、可以给员工带来成就感和得到认可的满足感,并且能够增强员工的责任心。

2、当他们得到工作成果的正面反馈信息时,他们会感受到他们的工作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3、当他们自行安排设备、自行制定资源计划时,他们的责任心也会大为增强

1、解决问题式团队

特点:

他们只提出建议和方案,但没有权力决定是否实施。

优点: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改善职工之间、职工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起了很大作用。

2、特定目标式团队

特点:

容易使一般职工与经营管理层沟通,使一般员工的意见直接反映到决策层。

3、自我管理式团队

优点:

降低了企业的组织层次,提高员工对问题的反应速度

方法研究与时间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方法研究侧重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时间研究侧重研究完成工作的标准时间。

联系:

时间研究是以完成工作所采用的方法是科学方法为前提,而时间研究所提供的时间数据,又常常是据以比较各种方法优劣的一种重要尺度。

工作改变的类型

1、人的活动的改变

2、工作场所的改变

3、工艺过程或工作程序的改变

4、产品设计的改变

5、资源投入的改变

长期计划

企业战略计划产品与市场计划财务计划资源(能力)计划

中期计划

(1)综合生产计划

(2)产品需求预测(3)主生产计划(MPS)(4)粗能力计划

短期计划

(1)物料需求计划

(2)能力需求计划(3)生产作业控制(4)最终装配计划(5)采购计划与控制

生产能力

一、概念

在计划期内,企业的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数量。

设计能力——设计能力是建厂或扩建后应该达到的最大年产量;

查定能力——查定能力是原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重新调查核实的生产能力;

现实能力——现实能力为计划年度实际可达到的生产能力,是编制年度生产计划的依据。

最高生产能力

指一个流程或设施在理想条件下可以获得的最大产出。

有效生产能力

指一个流程或企业可以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地维持的最大产出

综合计划的策略

(一)追逐策略

1、通过改变员工水平和产出率,与计划期的需求相匹配。

2、优点:

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生产率,每期期末只维持最低限度库存,

3、缺点:

要对生产率进行频繁调整,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后果,如产品质量不稳定,工人情

绪不稳定,生产费用增加等,这显然是生产计划人员不希望的

(二)均衡策略

通过变动库存量、减少订单积压和减少销售来消化缺货或剩余产品,从而保持计划期的员工水平不变和产出率不变。

主生产计划

1、定义

指进一步将总产量计划分解为具体的产品产出计划,即分别按产品的品种、型号、规格编制它们在各季各月的产量任务.是从综合计划开始的,是对综合计划的分解和细化。

是一个反复试行的过程

2、地位

(1)生产计划系统的核心

(2)将综合生产计划或产销计划转换为作业计划的关键环节。

(3)所有短期生产活动的依据。

确定MPS是生产量和生产时间

确定MPS的原则:

保持POH为非负,即库存不能空。

一旦POH有可能变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就应通过MPS来补足,并以此作为MPS生产时间基准。

待分配库存:

指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可用来答应市场顾客在某一确切的时间要求订购的产品数量。

也即:

对于新的、临时的订单,营销部门可利用ATP来签订供货合同,确定具体的供货时间。

库存的分类

(一)物品需求的相关性分类

1、独立需求库存2、相关需求库存

(二)库存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1、主要原材料2、辅助材料3、燃料和动力4、修理用备件

(三)库存用途分类

1、经常库存2、保险库存3、季节库存

(四)库存物资存在状态分类

1、原材料库存2、成品库存3、部件库存4、备件库存5、在制品库存

储备库存的原因

(一)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产成品库存

(二)生产厂商持有的产成品库存

(三)原材料库存

(四)生产过程中的库存

库存的意义

1、有利于实施科学管理,防止短缺

2、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缩短订货提前期

3、有利于有效地开展仓库管理工作

库存管理的作用

(一)库存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1、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

2、满足需求的不断变化

3、防止中断

4、防止脱销

5、充分利用经济订购量的折扣优势

6、缩短订货周期

7、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二)库存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可以有效的降低库存水平、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维持成本,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库存费用的组成

(一)库存运营成本

(二)库存订货成本

(三)库存缺货成本

(四)安全库存量(保险库存量)

(五)库存增值过程

一、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

1、平均库存值

某一时期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比例。

2、可供应时间

平均库存值除以相应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需求值。

3、库存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额/年平均库存值

成品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额/成品平均库存值

在制品库存周转率=生产产值/在制品平均库存值

原材料库存周转率=原材料消耗额/原材料平均库存值

库存状态文件

毛需求

预计到货量

现有库存量

计划订货入库量

计划发出订货量

1、毛需求和净需求的确定

毛需求:

是它的上一级母项物料对它的需求量,而不是MRP最终项目对该项物料的总需求量。

净需求:

净需求量=毛需求量—预计入库量-现有库存量

订货批量的确定

(1)直接批量法:

直接将净需求量确定为订货批量

(2)固定订货批量法

指规定一个固定的订货批量,每次根据净需求量确定一个固定订货批量。

(3)固定订货间隔法

排序

排序就是要将不同的工作任务安排一个执行的顺序,使预定的目标最优化。

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如何按时间的先后,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分配给不同工作任务,使预定目标最优化的问题

作业排序的目标

1、按期交付订单

2、缩短工序生产周期

3、尽量缩短作业转换时间和成本

4、降低在制品库存

5、提高设备或人员的利用率

作业计划(Scheduling)

作业计划与排序不是一回事,它不仅要确定工件的加工顺序,而且还要确定每台机器加工每个工件的开工时间和完工时间。

如果按最早可能开(完)工时间来编排作业计划,则排序完后,作业计划也就确定了

服务业的排序问题

1、先到先服务原则

2、预约规划

3、优先系统

4、调整生产能力

5、紧急服务

产品质量的特性

性能

寿命

可靠性

安全性

经济性

服务质量的特性

可靠性

响应性

能力

接近程度

礼貌

交流

信誉

安全性

熟悉用户

有形实体

质量管理的含义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通常包括以下工作:

1、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3、开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4、进行质量改进

质量成本的概念

指企业为保持或提高产品质量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和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水平所产生的各种损失的总称。

质量成本的组成

1、预防成本

为预防产品出现缺陷而产生的成本。

2、鉴定成本

对运营系统所能达到的质量水平进行评估所发生的成本。

3、内部故障成本

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现的故障

4、外部故障成本

当顾客收到产品或接受服务后发现故障而引致的成本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以事实为依据的决策方法

8、互利的供方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特点

1、全面的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全员性的质量管理

4、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5、全社会的推动的质量管理

主要内容

1、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

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3、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

4、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准时生产制

JIT的基本思想:

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以完美的质量为顾客生产所需的产品。

JIT的出发点:

不断消除浪费,进行永无休止的优化改进。

JIT的核心:

追求无库存生产系统。

浪费的具体表现

1、过量生产的浪费

2、加工本身无效的浪费

3、库存积累造成的浪费

4、长距离搬运造成的浪费

5、停工等待的浪费

6、动作的浪费

7、制造不良的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