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
太阳能路灯是采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供电,免维护阀控式密封蓄电池(胶体电池)储存电能,超高亮LED灯具作为光源,并由智能化充放电控制器控制,用于代替传统公用电力照明的路灯。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城市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差的是
A.乌鲁木齐B.拉萨
C.广州D.重庆
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量来自于太阳表面的核裂变反应
B.太阳表面温度高,所以太阳辐射是长波辐射
C.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夏季气温比深圳要高
D.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低值中心
【答案】1.D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
【1题详解】
太阳能路灯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进行供电,我国乌鲁木齐、拉萨晴天多,雨天少,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推广太阳能路灯的自然条件好,A、B、C错;重庆位于四川盆地,阴雨天多,雾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缺乏,推广太阳能路灯的自然条件差,D对。
故正确答案选D。
【2题详解】
太阳辐射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根据,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B错;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由于海拔较高,是我国夏季最凉爽的地区,气温比深圳低,C错;四川盆地,阴雨天多,雾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低值中心,D对。
故正确答案选D。
【点睛】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示意图:
3.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B.适宜的大气厚度和成分
C.地球的公转D.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有太阳光照射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本身不发光,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一半,面向太阳的一半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为夜半球,选项D正确;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原因,选项AC错;适宜的大气厚度和成分与昼夜交替和昼夜现象的形成无关,故B错误,所以该题选D。
4.下列有关地球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各地自转角速度相等
B.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4小时
C.公转的速度为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各地自转角速度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故B符合题意;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故C不符合题意;从北极上课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该题选B。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古典音乐界一年一度重要的文化盛世。
201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2018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0:
15-12:
40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如期举行。
CCTV音乐频道同步直播。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音乐会结束时,北京时间为
A.2018年1月1日20:
40B.2018年1月1日18:
15
C.2018年1月1日4:
40D.2018年1月2日2:
15
6.音乐会开始时,日期处于2018年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A.1/36B.11/12C.1/33D.1/2
【答案】5.A6.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和日界线的计算。
【5题详解】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格林尼治时间是中时区的区时,两者相差8个时区,区时相差8小时。
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推出音乐会结束时,格林尼治时间12:
40北京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
40,只有A正确,其它选项均错。
【6题详解】
本题的关键是推算2018年1月1日0:
00经线所在位置,新一天的范围从2018年1月1日0:
00经线所在位置向东到180°经线,剩余的范围即为2017年12月31日范围。
由于音乐会开始是0°经线是2018年1月1日是10:
15,根据时差1小时,经度差15°;时差4分钟,经度差1°,可推出新一天0:
00经线与0°经线两地经度差约为:
15°×10+4×4°=166°(注意15分钟,经度差约4°,取整是为了方便计算)。
故可推出新一天2018年1月1日0:
00经线所在位置约在166°W,则新一天的范围是166°W向东到180°,占全球的11/12,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推算2018年1月1日0:
00经线所在位置,新一天的范围从2018年1月1日0:
00经线所在位置向东到180°经线,剩余的范围即为2017年12月31日范围。
易错点是学生常把0°经线当成0:
00经线。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高处不胜寒”的意思是随海拔高度的增加,
A.①逐渐减弱B.②逐渐减弱
C.③逐渐减弱D.④增强
8.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答案】7.C8.D
【解析】
该题组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7题详解】
高处不胜寒,指的是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故在题中,高处不胜寒指的是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地面辐射逐渐减弱。
图中①为太阳辐射,A错;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错;③为地面辐射,C对;④为大气逆辐射,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8题详解】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大气逆辐射减弱。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10.此时,南亚盛行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11.图示季节,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少且昼夜温差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9.B10.C11.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气压带及风带的季节变化。
图中所示大陆气压低,大洋气压高,故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
【9题详解】
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没有被切断,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B正确;副极地低气压在北半球冬季时被蒙古高压切断,但不是夏季,C错;极地终年严寒,海陆热力差异小,没有被切断,D错。
故正确答案为B。
【10题详解】
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A错;西北风和东北风为北半球冬季东亚和南亚盛行,B、D错;南亚盛行西南风,C对。
故正确答案选C。
【11题详解】
甲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终年温和湿润,A错;乙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B对;丙位于东亚沿海,为温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C错;丁位于孟加拉湾沿岸,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D错;故正确答案选B。
【点睛】1.根据气压判断季节:
一般情况,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的是北半球冬季;反之,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的是北半球夏季。
2.亚洲季风风向示意图:
读“我国北方某地2017年2月19日一24日天气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影响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
13.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A.台风B.梅雨C.雾霾D.寒潮
【答案】12.A13.D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材料可知2月19-21日气温连续下降且出现雨雪天气,说明影响此地的天气系统为冷锋,A对;暖锋一般为连续性降水,而该题降雪时间短,B错;气旋为低压中心,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陆地低压中心一般出现在气温较高的夏季,C错;反气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状况为晴朗,而非降雪,D错。
故正确答案为A。
【13题详解】
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发展而成,A错;梅雨是准静止锋造成,B错;雾霾天气一般是反气旋造成的,C错;冷锋过境后气温大幅度下降,会造成寒潮,D对。
故正确答案选D。
【点睛】1.天气系统的判断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有关下列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
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
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
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及其附近:
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
15.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
【答案】14.C15.C
【解析】
【分析】
该题立足水循环的环节,注重对学生气候类型、水循环环节等知识点的考查,注重对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
由图可知,环节①为蒸发,环节②为降水,环节③为地表径流,环节④为下渗,环节⑤为地下径流,环节⑥为植物蒸腾。
【14题详解】
环节①为蒸发,东亚地区7月份高温,蒸发量大,故环节①水量大,A错;环节②为降水,南亚地区1月份为旱季,降水稀少,故环节②水量小,B错;环节③为地表径流,地中海沿岸7月份炎热干燥,降水少,地表径流弱,故环节③水量小,C对;环节⑥为植物蒸腾,开普敦及其附近地区1月份正值炎热干燥时节,气温高,蒸发量大,故环节⑥水量大,D错。
因此该题正确答案选C。
【15题详解】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为⑤地表径流,而不是①蒸发,A错;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②降水的季节变化,而不是调节③地表径流,B错;修建水库可以增加④下渗的水量,C对;植树造林会增加⑥植物蒸腾的水量,而不是减少,D错。
故正确答案选C。
【点睛】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基本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和地下径流、下渗、降水等环节在局部去可以施加某些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地表径流环节来影响水循环过程,具体措施有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
引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
2.影响地下径流:
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抽水灌溉、地下设施修建等;
3.影响局部降水:
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
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下面为挪威简图及沿海著名地貌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
17.下列地貌景观与图示地貌景观成因最相近的是
A.福建沿海的断崖B.阿尔卑斯山的角峰
C.宜昌附近的长江峡谷D.沙漠中的风蚀蘑菇
【答案】16.C17.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16题详解】
河流的下游侵蚀作用较弱,不可能形成峡谷景观,A错;风力作用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全年湿润,风力侵蚀作用若,B错;海浪只对潮间带影响较大,对离海岸线较远的地区侵蚀作用小,D错;图示景观为峡湾地貌,主要由冰川侵蚀而成,C对。
故正确答案选C。
【17题详解】
图示地区下完地貌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福建沿海断崖主要为海浪侵蚀,A错;阿尔卑斯山的角峰是由冰川侵蚀而成,B对;宜昌附近的长江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错;沙漠中的风蚀蘑菇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错。
故正确答案选B。
【点睛】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回答下列各题。
18.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合理开发水能D.积极植树造林
19.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答案】18.B19.C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碳中性国家”是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机械化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所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能源的消耗,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增多,就不利于“碳中性国家”的实行,选择B项。
其他选项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是考查全球变暖对近代人类的影响。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那么向地球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大大减少,温室效应减弱,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两极冰川融化速度减慢,使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选择C项;
考点:
全球气候变暖。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从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蜿蜒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图中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褶皱起伏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D.风沙堆积功能
2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向下侵蚀要要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B.向下侵蚀要要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
C.向河谷两岸侵蚀要要谷底后退,谷坡展宽,形成”V”形河谷
D.向源头侵蚀要要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答案】20.C21.D
【解析】
试题考查河流地貌。
【20题详解】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侵蚀,使河流更为弯曲,图示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河流的侧蚀,C正确。
【21题详解】
向下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拓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D正确。
22.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夏季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
这种自然景观特征体现了
A.自然景观的复杂性B.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C.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详解】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夏季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体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体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因此正确答案选C
23.沿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时,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
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基本稳定。
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
A.生产功能B.吸收功能
C.平衡功能D.分解功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在无人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基本稳定,属于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产生的平衡功能,故选C。
24.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日B.7月1日
C.8月1日D.10月1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北半球昼最长,日出最早是6月22日,选项中只有7月1日离6月22日最近,日出最早。
故选项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B.7月1日。
考点:
本题考查北半球不同时间日出早晚的确定。
点评:
本题考查北半球不同时间日出早晚的确定。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时间是夏至日。
25.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意在考查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详解】元旦为每年
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从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半球。
从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某日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
材料二威海是著名的”雪窝子”,总降雪量大但是南北相差悬殊。
2012年12月7~8日,环翠区的降雪量为5.8mm,属于大雪曰乳山降雪量只有0.2mm,属于小雪。
图乙是威海市地形图。
(1)从天气系统角度看,图甲中A处按气压状况称为_____,B处按气流状况称为_____________。
(2)图甲中Q地此时风向为_______,天气特点是:
气温__________、气压__________;未来几天可能受_____天气系统影响,出现_______天气。
(3)图甲中此时可能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季节);M、N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威海
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该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5)图乙中C处冬季降雪比D_______处(填“多或少”),原因之一是C处冬季多吹_______风,海洋水汽沿地形爬升,多___________雨(填降雨类型)。
【答案】
(1).低压
(2).反气旋(3).偏南风(4).较高(5).较低(6).冷锋(7).大风、降温、雨雪等(8).冬季(9).M(10).C(1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2).多(13).西北风(或偏北风)(14).地形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
【详解】
(1)根据气压分布可知,A处为低压中心,B处为高压中心。
按照气流状况,低压中心为气旋,高压中心为反气旋。
(2)根据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可判断Q地风向为偏南风;此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受该地冷锋系统影响,将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
(3)此时陆地为高气压,北半球为冬季;M与N相比,M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因此风力较大。
(4)威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下图中A为地中海气候,错;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错;C为温带季风气候,正确;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错;因此答案选C。
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我国东部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C位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故C处降雪多于D处;原因即:
C处冬季多吹西北风,且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27.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材料二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图。
(1)都柏林和印第安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印第安港通常在0℃以下,说明其原因。
(2)丙表示纽芬兰渔场,试解释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3)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为,所借助的洋流是。
(4)若丁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那么甲、乙两处更容易受污染的是,原因是。
【答案】
(1)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而圣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减温影响
(2)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引起营养盐类物质上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鱼类在此大量繁殖,从而形成(3)西风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4)甲污染物易顺着(借助)洋流扩散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都柏林位于大陆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所以气温高。
印第安港位于大陆东岸,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所以气温低。
(2)丙处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扰动,饵料丰富。
寒暖流交汇形成天然水障,阻碍鱼群游动,鱼类种类丰富。
大陆架区域海水浅,有利于蜉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
(3)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是向东航行,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为盛行西风。
所借助的洋流是A,北大西洋暖流。
(4)若丁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根据洋流流向,甲乙两处更容易受污染的是甲。
因为污染物易顺着洋流扩散。
考点: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性质差异,世界性渔场的成因,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28.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影响图中①、于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并分析这些外力作用在何季节强度最大?
为什么?
(2)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
(3)甲处地下有煤,采煤过程中容易发生透水事故,试说明原因。
【答案】
(1)①流水侵蚀、②流水沉积。
夏(秋)季,该地区进入雨季,河流流量大,①地的流水侵蚀和②地的流水沉积作用强度最大。
(2)(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该地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水体容易汇集,易发生透水事故。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表形态的构造。
【详解】
(1)据图可知,①处位于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为主;②处位于河流下有,以流水沉积(堆积)为主。
我国东部地区属季风区,夏秋季节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都比较强。
(2)依据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可知,甲处为向斜构造,形成山地的过程应为:
首先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岩石坚实,受外力影响小,而两侧岩石受外力作用影响大,因而形成山地。
(3)甲处为向斜构造,容易积水汇水,形成含水层,采矿时易发生透水事故。
【点睛】常见地质构造及其判断
29.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曰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_(风带),请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_______。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和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_为基础的。
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_为基础的。
【答案】
(1)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