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535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docx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docx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5.1地理区域练习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连线题

1.把下列地理事物和对应的称呼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青藏高原____①、聚宝盆____

B、柴达木盆地____②、世界屋脊____

C、三江源____③、东北平原____

D、北大仓____④、中华水塔____

E、成都平原____⑤、天府之国____

二、填空题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________、南方地区,西北地区、________.

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独立为一个单元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

三、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地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的是

A.1月10℃等温线B.7月2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以下描述甲区域的是

A.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B.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

C.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D.地表植被自东向西,从草原过渡到荒漠

6.丙区域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高寒B.干旱C.暖湿D.炎热

7.以下传统民居最能反映丁区域自然特征的是

A.

B.

C.

D.

8.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  )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C.一月份0℃等温线的分布D.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

9.确定南方、北方两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地势C.季风D.气候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甲地区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

11.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园飘香,此山脉位于哪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上?

()

A.甲、乙之间B.甲、丙之间C.乙、丁之间D.乙、丙之间

12.图中乙地区()

A.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B.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C.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D.民居屋顶坡度较小。

墙体不厚

13.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地区位于图中哪个区域?

()

A.乙B.丙C.丁D.甲

14.乙地区和丁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

A.气候因素B.地形因素C.经济因素D.自然因素

15.具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独特现象的地区位于()

A.甲B.丙C.丁D.乙

16.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我国疆城辽阔,地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7.图中④区域与其他三区域的划分依据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D.气候类型

18.图中序号与四大区域地理特征的连线,错误的是()

A.①一四季有花常见雨B.②一高寒缺氧植被稀

C.③一大漠黄沙驼铃响D.④一青稞美酒献哈达

19.去年暑假,台湾的小南同学沿着⑤-②-③-④-⑤这条路线旅游,下列在她的旅游日记中提到的说法不可信的是()

A.我走过了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

B.我看到了江南水乡、黄土高原、沙漠戈壁

C.我感受到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高山气候的巨大差异

D.从一马平川到高原雪山,这种地形差异带给我强大的视觉震撼

20.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干湿区的分界线

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B.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D.湿润区与干旱区

21.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

22.关于图中分界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A界线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B.B界线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C.E界线是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D.D界线以南以水田为主

23.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

①地理位置

②自然地理特点

③人文地理特点

④经济发展程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读我国四大区域简图,完成小题。

2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描写的是我国的四大区域中的(  )

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

25.下面对乙丙两区域分界线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此线是我国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B.此线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分布大体一致

C.此线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大体一致

D.此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6.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关于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区域雨热同期,为我国粮食产区之一B.②区域降水季节变化大,适宜发展旱作农业

C.③区域严重缺水,适宜发展河谷农业D.④区域光照充足,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7.跨经度最多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四、解答题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歌词一: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赞歌更嘹亮…”

歌词二:

“大海边哟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

歌词三: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1)歌词一,二,三分别描写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

(2)歌词一所描写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____。

该地区的主要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业。

(3)歌词二所描写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________,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耕地多为________;歌词三所描写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________,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耕地多为________。

29.读我国西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其中界线②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

(2)图中铁路④是_____线,于2021年7月1日运行通车,它穿过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盆地_____。

(3)C、D两大区域的天然草场广布,这两个区域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和畜种各具特色,b省区的著名畜种是有“高原之舟”之称的_____。

(4)在C区域的中西部经常出现严重的沙尘天气,请你从气候和植被,两个方面解释其原因。

气候方面:

_________植被方面:

________

(5)b省所在区域的农业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

(6)2021年6月29日10时许,我国神舟九号飞船在C省区的中部成功着陆,请你从地形角度解释神舟九号飞船在C省区中部着陆的原因_______。

(7)临沂市某一食品加工厂想在a省区建一食糖广,从原料来源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方案是以甘蔗为原料制糖,第二种方案是以甜菜为原料制糖,你认为哪种方案比较合适?

请你和据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的原则说明理由方案:

______理由:

______。

(8)西气东输工程西起a省区的____,东至____,采用的运输方式为____运输。

参考答案

1.A-②B-①C-④D-③E-⑤

【解析】

青藏高原海拔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三江源位于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号称中华水塔;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平原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成为年产70亿千克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我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是“北大荒”又名“北大仓”的原因所在;成都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被称之为天府之国。

2.北方地区青藏高原

【解析】

【详解】

我国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特征划分为四大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400㎜年等降水量(线)地势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着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在四大地理区域中,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它是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青藏高原的边缘线,也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故填:

400㎜年等降水量(线)、地势。

考点:

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4.C

5.B

6.A

7.B

【分析】

试题分析:

4.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

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故选C.

5.甲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故选B.

6.我国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中丙是青藏地区,它的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根据题意,故选A.

7.丁区域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屋墙体较高、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多采用双层和架高的方式,既散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特点.

8.B

【解析】

试题分析:

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如南北方地区主要是以地理位置和气候来划分,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划分依据是地势,西北地区的划分依据是降水等,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9.D

【解析】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受气候的影响,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10.C

11.C

12.B

13.C

14.A

15.A

【分析】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按各地区的自然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划分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属于农耕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10.图中甲地区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西北地区,这里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故选C。

11.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园飘香,说明该山脉是东西走向的秦岭,故选C。

12.由图可知,乙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北方地区,这里冬季气温低,当地的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故选B。

13.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地区是丁区域中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区河湖众多,水热条件好,故选C。

14.由图可知,乙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丁地区是南方地区,两地区划分的因素是两地区的气候因素不同,故选A。

15.具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独特现象的地区位于甲表示的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区域有关知识。

16.A

【解析】

【分析】

【详解】

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指我国的华北平原,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是水田农业,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17.C

18.B

19.A

【分析】

17.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④为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划分依据是地形地势,故选C.

18.读图可得,①是南方地区,②是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四季有花常见雨描述的是南方地区,高寒缺氧植被稀少描述的是青藏地区,大漠黄沙驼铃响描述的是西北地区,青稞美酒献哈达描述的是青藏地区,故选B.

19.读图可得,沿着⑤→②→③→④→⑤这条路线旅游,其路径是从台湾经过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到达西北地区,再到达青藏地区,最后从青藏地区过南方地区到达台湾,没有经过东北平原的黑土地,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各区域的有关知识.

20.C

【分析】

【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分界线,是1月分0℃等温线经过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经过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故选C。

21.C

【解析】

【详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景观是一片荒漠,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四大区域中的西北地区,是在图中的丙地区。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2.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地形地势的相关知识。

B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3.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故选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

24.C

25.D

【分析】

24.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根据图示:

甲图为西北地区,乙图为青藏地区,丙图为北方地区,丁图为南方地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描写的是我国南方地区。

故本题选C。

25.根据图示:

丙为北方地区,丁为南方地区,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我国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大体一致;是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秦岭-淮河不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故本题选D。

【点睛】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各区域特征显著。

西北地区突出的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突出的特征是高寒。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26.A

【详解】

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特征的表述,①区域是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为我国粮食产区之一;②区域是南方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丰富,适宜发展水田农业;③区域是西北地区,由于严重缺水,适宜发展旱作农业;④区域光照充足,只有在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适宜发展河谷农业,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区域的自然特征及特色农业。

27.B

【解析】

【详解】

我国四大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区域是西北地区,这里东西之间跨度大,东西之间降水差异大,植被的东西之间差异大,故选B。

28.

(1)西北南方北方

(2)干旱

(3)水田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每空1分,共7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赞歌更嘹亮…”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景观,这里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大海边哟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描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这里离海近,降水丰富,人们以打鱼为生;“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描述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景观。

(2)歌词一所描写的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处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所以其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

(3)歌词二所描写的南方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降水较多,所以耕地多为水田;歌词三所描写的黄土高原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其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雨水少,故耕地多为旱地。

这些都是气候因素存在差异造成的。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9.

(1)是否受夏季风影响

(2)青藏柴达木盆地(3)牦牛(4)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天气植被稀少,以荒漠景观为主(5)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河谷地带,有灌溉水源(6)地形平坦(7)方案:

应选以甜菜为原料制糖方案,原因:

新疆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甘蔗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8)轮南上海管道

【解析】

(1)图中①②③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其中界线②是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图中铁路④是青藏铁路,该铁路穿过了我国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

(3)C、D两大区域的天然草场广布,b省区的著名畜种是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

(4)C区域西部经常出现沙尘天气,一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天气,从植被来看,这里以荒漠为主。

(5)b省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只有在海拔较低的河谷,热量较充足,适合种植农作物。

(6)之所以选择在C省区着陆,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是地形平坦的内蒙古高原。

(7)方案:

应选以甜菜为原料制糖方案,原因:

新疆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甘蔗主要分布在气温较高的南部沿海地区。

(8)西气东输工程西起a省区的轮南油田,东至上海,是通过管道运输的方式。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这是中国地理中的难点,也是重要知识之一,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