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746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环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环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环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环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环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环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

 

环保信息化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总体方案

1.1建设思路

在本工程的建设中,将按照以下思路开展建设工作。

——以需求为导向,在现有业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工程建设的应用系统的功能、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新建环境安全业务与应急指挥系统。

——以现有的信息化基础和条件为依托,按照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和理念,建设数据资源域、数据交换域、数据治理域、数据交换域等容,为本次工程应用系统及未来建设的应用系统提供基础和标准规的数据服务;

——以业务系统的用户总量、并发用户峰值数量、未来5年系统可能的数据存储量等性能需求分析为基础,提出硬件支撑系统及应用支撑系统支撑的建设方案;

——以更好的服务公众为目的,建设统一的服务热线,将环境安全服务信息及应急救援统一到一个平台,为社会提供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提升某环保局的服务水平和形象;

——以应急处置现场指挥调度和应急通信保障为目的,新建海事卫星单兵通讯系统。

——以安全可靠为保障,在安全评估、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安全运营工具等方面提出建设方案;

——整合现有资源,新建指挥中心机房和应急指挥场所;

——以充分分析和评估系统的复杂度及工作量为基础,进行建设与运行方案设计,提出合理的系统建设进度安排及系统运行维护方案。

1.2业务目标

结合国家信息战略规划思路以及工业园区环保的成功经验,充分了解《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的基础上,在分析某环保的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某环保局信息化的建设思路,保障某能源化工基地的环境质量需求。

重点掌控某能源化工基地环境情况和企业安全生产规的状态、环境条件、灾情状况,实现环境保护安全风险的预警和科学管控,保护环境的同时预防大围事故灾难的发生;

全面掌控基地企业的隐患风险情况和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对企业的环境安全状况进行实时检测监测、预警和科学管控,预防重大安监事件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实现环境安全应急状态下的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区域联动、高效服务,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事故灾害损失和影响围;

实现对工厂营运中危险因子的联网管理,对“事故危险源”和“环境危险源”的安全技术状态和状况的动态跟踪;

1.3建设目标

(1)能源化工基地环境安全管理与应急指挥效率显著提升

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能源化工基地环境安全管理与应急指挥调度提供全面支撑。

与上级、平台进行多联互通;对于重特大突发事件能够在1小时确认应急需求,生成路线调度和应急资源调配方案。

(2)安全应急信息得到广泛共享和有效利用

实现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应急资源信息、突发事件信息等数据格式的统一与标准化,实现安全应急相关信息资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共享,应急资源和突发事件信息入库率达到100%,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应用功能和其他行业应急处置协同作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撑。

(3)安全畅通日常监测、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

事件检测设备和环境数据采集设备可实现数据自动获取并具备实时或定时传输功能。

(4)应急协调联动效率明显提高

纵向上实现基于多种通信方式的有效沟通,应急指挥调度指令上传下达能够实时获取;完善环境安全管理与应急指挥联动机制建设,应急指挥分工合理规;实现纵向联动,协调配合效果显著提高。

1.4建设任务

——应用系统建设:

项目建设容包环保业务系统、安监业务系统、环保应急系统、安监应急系统及基础支撑硬件建设。

Ø环保业务系统

包含污染源在线监控、环境质量在线监控、污染源信息管理、环境事件综合业务管理、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排污收费管理等系统组成,对环保局的环境保护业务进行实时监测。

Ø安监业务系统

该系统将各个分散的信息系统,按照安全生产监管业务的容、性质和应用对象,划分归纳为生产准入、日常监管、公共服务、危险源动态管理等几大业务系统。

Ø环保应急系统

包含环境事件监测预警、空间决策分析、环境事件应急指挥调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环境事件应急保障资源管理、案例知识系统等。

通过上述系统,对环保的应急情况进行处理。

Ø安监应急系统

包含风险隐患监测防控、应急保障、综合预测预警与研判、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等。

对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进行长期监控和处理,保证事发时的快速反应。

——数据资源建设:

完善数据中心,在环境安全业务的数据资源基础上建立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数据中心。

建设数据资源域、数据架构域,为本次工程应用系统的运行及与纵向、横向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

——主机及存储系统建设:

本次工程配置的主机服务器19台、存储设备两套包括:

数据库服务器4台、应用服务器8台(支撑本次工程各类应用)、系统安全及网络管理服务器1台(用于部署运维管理工具、云管理系统、保合规监测评估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业务服务维护系统、集中安全管理系统、集中账号管理系统、控堡垒主机系统)、OA服务器1台、接入控制服务器1台、视频管理控制服务器1台、流媒体转发服务器1台、存储服务器1台、IPSAN磁盘阵列1套(视频数据存储)、FCSAN磁盘阵列1套

——网络系统建设:

对整个指挥大厅、中心机房、楼宇办公进行网络系统的整体建设,使管委会专网与互联网在满足逻辑安全隔离的前提下,实现核心网络的整体性能的大幅提升和业务可靠性的大幅增强,并为未来业务构造扩容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通讯保障系统建设:

在复用现有资源基础上,完善1套呼叫中心整合平台,将12369信息、应急指挥调度整合到一各平台;配置1套综合调度系统,实现公网固定、移动、卫星通信、以太网等各类通信手段的统一接入;

——安全系统建设:

在复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硬件上加入防火墙、入侵检测等防护设备,进行双冗余配分,此外在软件安全方面本次工程开展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等级保护实施咨询服务1项、1套综合监控系统、1套业务服务运维管理系统、1套集中安全管理系统、1套集中账号管理系统。

——移动指挥平台建设:

通过海事卫星通信2套,利用移动应急系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前端现场情况。

——工程建设和运营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工程组织管理体系、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和信息化标准规体系。

1.5总体架构

1.5.1终端采集(企业数据)层

1.5.2基础设施层

1.5.3硬件支撑层

1.5.4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是通过数据整合与交换平台对现有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基础数据库、运行状态数据库、应急管理数据库。

三种类型数据库在数据管控体系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对环境、安监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组织,采用统一的建设规和数据交换标准,确保信息资源在采集、处理、传输以及分析、管理和共享的整个流程中在各系统间顺利地交换,以实现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的目标。

数据资源层为各类应用系统的应用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1.5.5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为本次工程的综合应用系统提供基础的、共同的应用支撑,包括GIS平台和视频图像整合共享平台及应用支撑软件,其中:

——GIS平台为本次环境安全GIS应用提供统一的“一图”地图服务;

——视频图像整合共享平台在环境安全应急指挥层面实现对各业务局视频信号的整合管理,通过流媒体转发的形式为各业务场所提供视频调阅、监控的功能;

——应用支撑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中间件软件、GIS中间件软件、SOA套件、操作系统、备份软件等。

1.5.6综合应用层

在数据资源层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环境安监应急业务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基于SOA应用系统技术架构,整合、设计开发本次工程各类业务应用系统。

开发环保业务系统、安监业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和系统联动功能。

1.5.7信息发布层

信息发布层包括大屏幕、视频会议终端、电子显示屏、显示终端、传真、手机、门户。

1.5.8应用接口层

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接口,一方面为某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等行业部门应急信息资源接入和共享提供了数据基础和通信机制;另一方面,通过本次工程,为某安监、国家环保部等其他行业部门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数据共享打下扎实的基础,实现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

1.5.9三大保障体系

三大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与运营保障体系。

三大保障体系是本工程顺利建设与运行的重要条件。

2、项目建设方案

2.1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2.1.1环境监测监控信息管理系统

2.1.1.1环境监测地理信息子系统

1、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讯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的所有环保业务,实现环境管理信息整合和量化管理。

2、图上智慧环保是以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形成某能源化工基地“智慧环保”一图。

在这图上实现实时监控、信息查询、分析统计、空间分析展示等功能。

3、依托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应用体系,基于数据中心整合安全生产监管空间数据,为各个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二、三维空间信息资源服务,实现统一的空间资源管理,提供物联网空间应用支撑,提供业务系统空间应用支撑功能定制开发。

WebGIS技术应用:

海量地图数据的共享应用,对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地图用户的不断增长,也对服务器和网络环境提出更高要求。

GIS技术与Web技术的结合形成的WebGIS技术,使地图数据在网上发布成为可能,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地理信息的各种操作。

与C/S结构的GIS应用系统不同,WebGIS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的一般是最终生成的地图影像的图片,用户无法直接存取地图资源库,从而真正保证了原始地图数据的应用安全。

系统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并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在多服务器环境中实现最佳的系统运行效率。

通过WebGIS技术大大降低了对网络带宽的运行要求,从而满足政府部门在政务专网上对地图数据应用的要求。

1.广泛化的服务器/浏览器应用

用户可以利用浏览器访问指挥中心WebGIS服务器提供的各种GIS服务,同时,通过网络和浏览器对GIS服务器进行数据的更新。

2.提供简易的、大众化GIS服务

WebGIS可以使用通用浏览器进行浏览、查询,也可通过浏览器上的插件(plug-in)、ActiveX控件和JavaApplet来进行WebGIS功能的访问,很大程度上扩大了GIS的潜在用户围。

而以往的GIS由于成本高和技术难度大,往往成为少数专家拥有的专业工具,很难推广。

3.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WebGIS很容易跟Web中的其他信息服务进行无缝集成,可以建立灵活多变的GIS应用。

4.具有跨平台特性

基于Java的WebGIS可以做到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通过一次性的建设,不同的平台具有自适应性。

2.1.1.2环境管理综合业务信息子系统

环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是环境保护局处理环境应急日常业务管理系统,业务人员基于此平台完成日常的应急管理工作,实现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过程中的信息接报、审核、办理、跟踪、反馈、情况综合;、电报、传真、录音、录像、文电、公文等日常工作的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急信息和相关数据资料的查询和调用。

功能包括:

环保局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置、平战结合应急管理思想,系统功能包括值守应急管理、通信管理、工作动态管理、值班管理、归档管理、统计分析等子功能模块。

2.1.1.3环境质量在线监控子系统

环境质量监测是一种环境监测容,主要监测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以确定环境质量状况,定时、定点的环境质量监测历史数据,可以为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为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科学研究也提供动态的基础数据。

在在线传感器上线前,开发专门的数据资源汇聚工具,汇聚局监测中心或本局自建环境质量监测站实时数据入库,再将入库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算与分析,在应用系统中每5分钟以表格形式显示数据,可查询当前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