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343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东北三校二模,29)陈独秀1916年撰文称: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

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

”陈独秀宣传这一思想的目的是(  )

A.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        B.批判北洋政府的专制

C.反思清末民初的政治D.探讨民主宪政中国化

2.(2017·安徽合肥二检,30)“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纲纪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竟毫无可贵?

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千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

”这种观点(  )

A.体现了狭隘的民族情绪B.充分肯定了新文化运动

C.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D.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到: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此材料体现的理念(  )

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

4.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

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

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下列表述中符合这里“科学”一词含义的是(  )

A.翻译西方书籍,仿制西方战舰

B.创办民用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宣传启蒙思想,倡导政体改革

D.弘扬民主科学,摆脱传统文化束缚

5.张雪萍认为:

“(新文化运动)其主要的历史功绩在于,它揭示了孔学的时代性、阶级性。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开启民智,宣扬革命B.维护共和,反对复辟

C.宣扬理性,崇尚科学D.提倡革新,重视传统

6.(2017·广东汕头二模,17)1920年,胡适指出:

“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

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

”这表明(  )

A.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题

C.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

D.新文化运动没有进步意义

7.(2017·河南适应性模拟,28)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

“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即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

”“这时期”指(  )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8.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

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普及科学知识B.方便民众阅读

C.推广白话文体D.服务政治革命

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

“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

”这说明(  )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10.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

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

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

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11.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并积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主要在工人中宣传

B.李大钊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李大钊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

12.1919年初,中国《晨报》特派记者陈溥贤从东京发回《日本之黎明运动》《黎明运动之第一声》两篇报道,关注了“正在复苏的社会主义运动”。

他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有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基本上来自日文刊物。

这表明(  )

A.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尚未传入中国

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马克思主义主要经由日本传入中国

D.日本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渠道之一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魁奈、狄德罗、爱尔维修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是“百科全书派”的领导人。

他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讲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中国的统治者明白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奉为楷模。

霍尔巴哈宣称法国要想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

——摘编自《中国大时局2014》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的。

这两样孰好孰歹,是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不必议论;但或是仍旧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1)解释材料一中“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含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秉持他们观点的理由。

(10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一在认识上有何共通之处?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这一思想认识的现实逻辑。

(15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

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

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提取材料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的某一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对此加以简要说明。

(12分,注意: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练模拟—明趋势]

1.(2017·四川成都三诊,7)某时期的北京大学,极端鼓吹无政府主义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北京大学学生周刊》上;亦有一些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师生组成研究会,公开、自由地研讨。

这里的“某时期”是(  )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

2.(2017·盐城二模)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

辜平静地说:

“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

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

”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

后来促成“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③④

3.(2017·遵义调研)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

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

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D.弘扬国粹以凝聚民族精神的理想

4.(2017·赣州联考)钱穆曾说: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

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

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

”钱穆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5.(2017·南昌一模)清末民初“国学”兴起,国学大师刘师培认为“西人社会之学可以考中国造字之原”,又以中土文字的涵义证实西方社会学的观察。

引用西方自希腊、罗马以至近代哲学、宗教、学术的种种观念,来阐明中国的经子诸学“合于西儒”。

王国维主张将中国原有经、史、子、文四部分别纳入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西方的分科系统之内。

这表明他们(  )

A.复兴国学以抵制西方文化侵略B.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

C.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D.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6.(2017·福州质检)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

”在此,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

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

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7.(2017·江西南昌一模,29)在中国近代史上,有思想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评价是:

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

二千年来思想界莫不与专制政体相协应。

二千年来之政治,二千年来之学术,莫不与此二千年来之社会经济形态,所谓“封建时期”者相协应。

这表明这位思想家(  )

A.完全否定了秦以来中国历史的进步性

B.全面正确地分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

C.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

D.受西化风潮影响,夸大了专制的弊端

8.(2017·天津十二区县一模,5)下面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  )

A.以民主启蒙为主题B.以学习西方为主题

C.体现了碰撞、分化与融合D.坚持传统文化

9.(2017·贵阳一测)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材料表明陈独秀(  )

A.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

B.对东西方文化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

C.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

D.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

10.(2017·南京二模)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B.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1.(2017·吉林一模)学者陈旭麓认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12.(2017·成都一诊)“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3.(2017·郑州一诊)近代中国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

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

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

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14.(2017·大连二模)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

这表明李大钊(  )

A.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5.(2017·太原模拟)“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

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上的这种转变直接促进了(  )

A.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B.五四运动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北伐战争的发动

16.(2017·济宁二模)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第一要认定我们的地位。

……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促使工人阶级的思想认识发生重大变化的因素有(  )

①工人阶级成长壮大登上政治舞台②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

③中共放手发动工人运动④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7.(2017·河南六校联考)《东方杂志》某年2月曾发表文章说:

“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景。

”这说明当时(  )

A.该文章的作者已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B.中国共产党决定走俄国式道路来进行中国革命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工人运动已风起云涌

D.中国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已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练纠错—提知能]

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新文化运动

18.“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

”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

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易错点2 对康有为尊孔和新文化运动中批孔的本质目的认识不清

19.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

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

B.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易错点3 不能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

课练3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双基达标 课时作业]

1.A 从材料信息看,陈独秀认为,立宪政治、国民政治实现的关键是国民应“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即必须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故选A项。

B、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

2.C 从材料信息看,作者认为中国的法度纲纪依然有可取之处,不应该将数千年来所尊信持循者一律丢掉而迎合“新说”“新人物”。

据此可知,作者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故选C项。

肯定传统文化不等于狭隘的民族情绪,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否定了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体西用,排除D项。

3.C 本题考查蔡元培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就是袁世凯“尊孔复古”,故A项错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说明中西并包,并没有彻底否定中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兼容的同时,更突出“自由之通则”,目的是推动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故D项错误。

4.C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由“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等信息可知,这里的“科学”侧重于强调理性思想(即启蒙思想),故选C项。

A、B两项侧重于器物层面,不符合题意;D项并非“科学”的内涵。

5.B 依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揭示了孔学的时代性、阶级性”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认为儒家思想只适用于封建时代,在资产阶级共和国时代,尊孔复古是不合时宜的,B项符合题意;“宣扬革命”“宣扬理性”“重视传统”与史实不符,故A、C、D三项错误。

6.B 从材料信息看,胡适认为,1920年的新文化运动仅仅是一场“新名词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题,故B项正确。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胡适提倡白话文,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有利于社会进步,故D项错误。

7.C 维新变法借用孔子的招牌,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对封建思想造成极大冲击,B项明显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打倒孔家店”,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主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与反对孔子和儒家思想不符,故D项错误。

8.D 根据题干中提出建设三种文学的信息,可知与科学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建设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的主要目的都是推翻传统封建思想的统治,与方便民众阅读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三种文学与推广白话文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三种文学建设有利于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能够推动政治革命的发展,故D项正确。

9.D 通过“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可以看出是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故选D。

A明显不符合史实;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B错;中美政治理念不可能趋向相互认同,C错。

10.B 本题考查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材料中李大钊的态度表明他并不排斥个人主义,而是将个人主义视为通向合作社会所需要走的一段路程,而梁漱溟的思想主张则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这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从思想文化的途径上谋求救国道路,B项正确。

梁漱溟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C项错误;材料中李大钊的思想明显不属于保守主义,D项错误。

11.C 结合所学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材料中“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说明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所以选C。

12.D 由材料信息“正在复苏的社会主义运动”“来自日文刊物”,说明陈溥贤通过日本向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即日本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渠道之一,故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B项观点正确,但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与材料中“1919年初”不符;C项材料依据不足。

13.

(1)含义:

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和以中国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相结合。

(4分)理由:

儒家注重伦理道德,有利于维持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法国处在启蒙运动时期,需要从中国寻求精神资源建构启蒙思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6分)

(2)共通之处:

认识到自己文明的落后和异质文明的先进,但存在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的思维倾向。

(6分)这一思想认识的现实逻辑:

民族工业发展;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专制独裁,民国有名无实;袁世凯掀起复古逆流;继续进行思想革命。

(9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政治”是指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道德”是指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魁奈、狄德罗、爱尔维修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并结合儒家思想的积极意义进行分析。

(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奉为楷模”“霍尔巴哈宣称法国要想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及材料二中“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的”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经济基础、阶级力量、思想基础、国内阶级矛盾等方面分析归纳。

14.观点一:

新文化运动起因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潮流。

(4分)说明:

“师夷长技”促进了近代中国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促进了民主与共和思想的传播。

(8分)

观点二: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分)说明:

中华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主与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共和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8分)(以上两种观点任选其一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材料中提到了两个观点:

一个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起因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潮流;另一个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取第一个观点需要结合近代以来中国“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潮流进行分析;选择第二个观点需要结合1915年前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进行说明。

[加餐练]

[练高考—找规律]

1.C 由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北京大学既有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又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结合所学可知,“某时期”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故选C项。

2.D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生在他任教期间及之后的反封建运动,③④正确。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然也反对封建思想,但与题目中的“后来促成”不符,并且也不符合“脑袋里的辫子”被剪掉,①②错误。

3.B 材料中的“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国传统艺术遭受重大的冲击,反映出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时代要求,故本题选择B项。

4.B 材料信息表明钱穆反对对欧美“力求步趋”,认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生气未绝”,即主张传统优秀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B项与此相符;A项不符合史实;从材料可知钱穆对革命党批评而不是赞赏的态度,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5.C 从材料信息可知,国学大师主张整理“国故”,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主张将中西文化进行融合进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型,故C项正确。

6.A 材料认为旧道德“虚伪”,“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故A项正确。

7.D 材料认为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是“黑暗政体”。

从材料信息看,这位思想家明显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夸大了专制的弊端,没有正视其积极作用,故D项正确,B项错误。

材料只是否定了秦以来的政治体制、学术,并没有完全否定秦以来中国历史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