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294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该制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此项制度被统治者长期实行。

分封制主要从西周开始,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行省制度从元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至清末结束,以上都不符合“二千年”这一说法。

郡县制从战国时期开始实行,一直是我国地方主要行政机构。

2.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A.“分土建邦”与“乱世”是因果关系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朝

【答案】C

【解析】刻文中的“家天下”指的是秦始皇创立的皇位世袭制度。

它有利于加强皇权,避免割据,但并没有彻底消除由分土建邦带来的战乱灾难。

因为割据战乱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故选C。

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答案】C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宋代之前,丞相等大臣上朝可以和皇帝一起坐着;到了宋朝,大臣上朝要站着;到了明代,群臣只能跪着与皇帝说话。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从本质上说明了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故应选C。

4.有学者指出:

现代工业文明在政治上以“民主”作为自己的旗帜,但这时的民主,已不再是古希腊时代的那种幼稚的“古典民主”了。

以下选项能够体现古典民主“幼稚”的是

A.大国众民型民主B.全体成年人的民主

C.男女平等的民主D.直接民主

【答案】D

【解析】考查古希腊民主的特点。

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一种由选民选出代表民意的间接民主形式,相对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是进步的。

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过于泛滥,具有“幼稚”的特点,故应选D。

5.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

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

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D.干脆不予理睬

【答案】D

【考点】罗马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马帝国时期推行万民法,但奴隶权力不受罗马法律保护没有法律诉讼资格,因此题中女性奴隶的法律诉讼法庭将不予理睬,答案选D,ABC三项只针对帝国平民有效。

【注意】罗马法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注重保护私人的合法权利,但这一切均是建立在具有公民资格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广大的奴隶而言法律并不保护其个人的权益,奴隶只被看成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这体现了罗马法的阶级属性,即罗马法主要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罗马法是统治者维护阶级专制统治的工具。

6.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两党制的发展D.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答案】A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材料的有效信息:

“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没有隔断历史,超越传统”。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君主专制,同时它也保留了君主,没有隔断历史。

7.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

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答案】D

【解析】考查美德两国宪法的比较。

根据所学,A项符合美国;B项是德国的特点;C项符合美国特点。

两国相同点应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故应选D。

8.直到1877年,法国君主派依然不甘心,对共和派进行反扑,共和派遭到重大打击。

君主派的一家报纸得意地叫嚣:

“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

”这不能反映

A.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帝制和共和制的斗争仍然异常激烈

B.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历程异常艰难

C.法国的共和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D.法国维护共和的斗争任重道远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

1877年。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9.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从世界潮流来看,它的性质属于

A.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B.维护主权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

C.东西方的一次决战D.工业文明国度与农业文明国度的较量

【答案】D

【解析】考查对鸦片战争性质的认识。

19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依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而这时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已经步入了工业文明,故D正确;A、B都是从革命史观描述的;C说法错误。

故应选D。

10.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

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

该文物被掠夺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答案】B

【解析】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

依据所学,1856年至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攻进了北京城并火烧万园之园——圆明园,并洗劫了圆明园,造成园内大量文物的被掠夺。

故应选B。

11.(13课预习案第1题改编)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其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B.发展工商业

C.建立民主政治D.兴办学校教育

【答案】A

【解析】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是指《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制度的规定,符合当时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广大农民的最迫切愿望: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

故应选A。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12.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

“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考查义和团运动。

从材料起义“只是象征、鲁莽的行动”“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等,可以判断这次运动,是一次鲁莽盲目的、和政府有联合、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完全符合的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无盲目排外的特点;反割台斗争没有政府的联合;新文化运动全盘肯定外来文化,也没有政府的联合。

故ABD均与题意不符。

所以应选C。

13.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中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是

A.侵华英军B.英法联军C.发动甲午战争的日军D.八国联军

【答案】D

【解析】考查八国联军侵华。

注意题干所提示的时间“1900年6月”,正是西方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

故应选D。

14.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B.推翻了封建帝制

C.确立了共和政体D.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答案】D

【解析】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材料“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故D项的表述最全面,所以应选D。

15.“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这表明了五四运动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作者认为通过五四运动,“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等思想得到了弘扬,A、B、D三项说法都正确,但材料反映的应是C项。

16.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一—五四运动

D.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答案】A

【解析】考查近代民主革命。

依据所学,“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辛亥革命时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口号。

故A搭配不合理,所以应选A。

17.(高一预习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建立国民自卫军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说明了巴黎公社政权属于人民,即人民是政权的拥有者,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特征,所以结合所学可以判段最能体现人民主权特点的措施是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答案选B,ACD三项能够说明巴黎公社政权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特点。

18.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

“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其目标就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争取民族独立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A

【解析】解答时注意题干时间“1912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而当时的俄国仍是沙皇专制国家,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是指推翻沙皇专制,故A项正确。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项错误;此时俄国并没有受到外来侵略,C项错误;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错误。

19.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解析】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故A项错误;1933—1937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城市无关,故C项错误;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20.小明收集了三幅分别名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西藏自治区成立45周年庆典”的图片。

如果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A.民主政治的成就B.民族团结的力量

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民族区域自治反映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三大制度,故选择A项。

21.近年来,国共两党高层接触频繁,海峡两岸关系越来越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叙述正确的是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 

②台湾问题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最初提出“一国两制”的原则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是国际问题,排除②。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答案】B

【解析】本题以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对抗为切入点,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名称可以判断,这一措施反映的是两大阵营在经济领域的对抗。

A项是政治领域的内容,B项是经济领域的内容,C项是军事领域的内容,D项与题干情境无关。

故选B项。

23.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

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答案】C

【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

【解析】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这股“变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可看出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谋求在国家社会上不结盟,获得国家独立发展的有力空间,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非洲的“变迁之风”,没有涉及美苏关系,故D项错误。

24.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答案】B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英建交

【解析】1950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和不承认的态度,故A项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变都是从两个的利益和显示的需要出发,故B项正确;欧洲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C项错误;中英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

25.《全球通史》中写道: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由此可知

A.区域集团在多极化格局中作用衰退B.区域集团对世界格局影响巨大

C.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D.“一超多强”局面被逐渐打破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特征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指的应该是政治多极化由大国来主导。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题,共50分)

26.(20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

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

惑青年

材料三 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

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

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XX百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6分)

(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4分)

(3)材料三中的“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分别指什么?

(4分)

(4)如将伯里克利时的雅典与当代美国的民主政治相比,就民主的性质、范围和方式而言有何不同?

(6分)

【解析】

(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主要应在权力配置机构的分工、制衡的角度上说明相同点;从二者在权力来源、阶级属性等角度对比不同点,而阶级属性是最主要的不同点。

(2)可从材料二表格中体现的雅典公民占人口的比例、陪审员及审判人员的选取方式、陪审与审判方式与制度、提取诉讼的罪名等角度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可得出民主范围、参政方式、权力滥用和误用等结论。

(3)材料三中美国采用与英国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不同的民主政体是民主共和制;它与英国议会内阁制不同的行政体制是总统制。

(4)二者对比,主要突出阶级属性的差别(民主性质)、代表意志与利益的普遍性问题、参政方式的区别等角度简要归纳不同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答案】

(1)同:

分工明确;相互制衡。

(2分)

异:

唐朝的三省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2分)

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立足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2分)

(2)存在问题:

民主范围狭隘;表决方式简单;公共权力滥用。

(任答两点即可,4分)

(3)分别是指:

民主共和制;总统制。

(4分)

(4)雅典:

奴隶主贵族的民主政治,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3分)

美国: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多数公民(普遍性)的民主,间接民主。

(3分)

27.(15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

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

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请回答: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

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6分)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2分)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5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2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分期问题,以此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

(1)问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

(2)问新中国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第(3)问台湾历史学家主要从政治体制变革的角度划分历史时期。

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答案】

(1)差别:

近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现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2分)

意义:

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分)

(2)差别:

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

(2分)

(3)台湾学者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1分)辛亥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分)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认识:

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标准可对历史进行不同的分期;

科学地进行分期对于研究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28.(15分)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以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

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

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是,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进行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

然而个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