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关注表达方式 品评人物形象教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229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 关注表达方式 品评人物形象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讲 关注表达方式 品评人物形象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讲 关注表达方式 品评人物形象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讲 关注表达方式 品评人物形象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讲 关注表达方式 品评人物形象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讲 关注表达方式 品评人物形象教师版.docx

《第1讲 关注表达方式 品评人物形象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 关注表达方式 品评人物形象教师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讲 关注表达方式 品评人物形象教师版.docx

第1讲关注表达方式品评人物形象教师版

第一讲关注表达方式品评人物形象

【例文精讲】

(一)逍遥游

贺先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一位久负盛名的老教授,他的专长是《庄子》研究。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

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

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

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

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

“你跑什么?

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

“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

“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

“是,是。

贺先生喜欢独来独往,以书为伴。

上课之外,不串门,不交际,不嗜烟酒。

唯一的爱好是在休息日,带一两本古书和一些干粮到郊外的僻静处,赏玩山水后,坐在树下读书。

他的眼睛真好,读了这么多书,却无须戴眼镜。

他曾以诗嘲弄那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辈:

“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

“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

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

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

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

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

“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

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

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

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很奇怪的是贺先生对做饭炒菜十分内行,尤其是炒菜。

虽说少荤腥,蔬菜由场部统一发放,也不多,但贺先生却能变通烹调之术,或凉拌,或爆炒,或清煮,做出陶淘从没有品尝过的美味。

特别是春夏之间,贺先生识得许多野菜,比如马兰头、蕨菜、地菜、马齿苋……他亲自去采,以补蔬菜之不足。

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

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

“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

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

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

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

“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

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

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

“女朋友分手,好事!

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

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

陶淘说:

“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

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

《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

《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

“陶淘兄,你认为如何?

”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

“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

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

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

贺先生说:

“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

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

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1.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

答:

2.陶淘这一人物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

3.欣赏文中加横线句子。

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答:

参考答案:

1.示例:

相貌平凡;洒脱随性;学识渊博;从容镇定;责任感强;富有情趣。

2.示例:

①陶淘是贺先生故事的见证者,起到线索作用;②陶淘在生活中的表现与贺先生形成对比,突出贺先生的品质;③陶淘的积极变化侧面体现了贺先生的人格魅力。

3.示例:

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了贺先生在遭受迫害时的镇定,照应了前文的“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二)张切糕李切糕

①在日本鬼子进入本县之前,张切糕和李切糕原本都在相安无事地做切糕、卖切糕。

只不过是张切糕的名气要大一些,李切糕的名气要小一些。

②张切糕之所以比李切糕名气响,除了切糕做得犹如黄金片,筋道爽口之外,还有一点是他的切糕块头格外大。

多大?

有头号笸箩那么大,直径足有两米。

做这么大的切糕无疑需要大锅,奇怪的是张切糕家里根本就没有大锅。

无大锅能做出大坨的切糕来,这本身就是一绝。

此技艺是他家祖传,秘不示人。

而李切糕呢,不但切糕做的一般,而且他只能做小坨的切糕,直径连一米都不到。

就这每天还卖不完。

人家张切糕的切糕做好了,打开门推出去,门口早有人在等候了。

张切糕也不用秤,你说要多少,他一刀下去保证八九不离十。

用不到两个时辰,切糕就卖完了。

而李切糕呢,却要把切糕用车推着,走街串巷地喊,热切糕啊!

有时从早喊到晚,切糕早都凉透了,他还在喊,热切糕啊!

嗓门倒是挺亮,隔几条街都能听得到。

③自从日本人占领了县城,实行经济封锁,很快张切糕和李切糕都失业了。

做切糕的原料买不到,再说老百姓也吃不起了。

④这日,张切糕正在家中凄惶,不想伪县衙有人来请他。

去了他才知道,原来是日本参事官想吃切糕。

他打听到张切糕最有名,就请他来一展厨艺。

不料这张切糕却不给他面子,他对参事官说,我会做切糕不假,可是我只会给中国人做切糕。

给日本人做切糕的手,我还没长出来呢!

⑤任凭参事官软硬兼施,张切糕就是不肯就范。

参事官恼羞成怒,就把张切糕弄进大牢折磨他。

但是不管怎么折磨,张切糕就是不肯做。

参事官没办法,又派人把李切糕请来。

一开始,李切糕也表现得挺英勇。

可是当日本人把他弄进关张切糕的牢房,他看到伤痕累累的张切糕时,就有点动摇了。

他想:

不就是做个切糕吗,给谁做不是做,何必弄丢性命。

而且就在这时,他的脑子忽地一闪……

⑥既然成了狱友,两个做切糕的人开始对话。

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对话,以前可是老死不相往来的。

论年龄张切糕要比李切糕大不少,现在又有伤在身,李切糕就表现得格外殷勤小心。

他一口一个张师傅地叫,还撕开自己的衣服为张切糕包扎伤口。

很快,张切糕就被感动了。

他说,反正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世道又这么乱,我也不想活了。

可你还年轻,没必要和我一起死。

李切糕赶紧说,不行,让我去伺候日本人,还不如和你一起死了呢!

张切糕说,可是……我做切糕的绝技总得有人往下传啊,我没有儿子,你我都死了,岂不绝根了吗!

李切糕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喊师傅。

张切糕就说,你附耳过来。

⑦张切糕传授给李切糕的第一项绝技,就是如何把切糕做大。

原来方法也很简单:

就是在锅上架上木桶撒切糕。

木桶很深,蒸出的切糕为柱体,随后用木板蘸上凉水拍打,直至拍成圆饼状为止。

⑧原来如此!

李切糕闻听此言,不由拍手击掌。

不想他的这个举动让张切糕心一沉。

他看着李切糕继续说,我现在教你的是保命求生活的法子,你要是想求富贵,我这里还有一个绝技……李切糕迫不及待地说,师傅快说!

⑨李切糕很快出狱。

因为他满足了参事官的食欲,参事官特批为他提供原料,他的生意重新开张。

又由于张切糕死在狱中,他没有了竞争对手,且获得了张切糕的独门绝技,他居然也名噪一时。

李切糕春风得意,经常出入县衙。

开始,只是为日本参事官送切糕,后来就开始打小报告,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汉奸。

⑩日子久了,参事官对他的切糕也腻了。

这时,李切糕突然想起张切糕教给他的另一项绝技,就是往切糕里加东西。

他小心一试,参事官果然吃得兴高采烈。

而且从此欲罢不能,每天都要吃他的切糕,并把他树为良民商人代表,给予嘉奖。

李切糕更得意了!

他在街上走路开始打横。

他雇起了师傅,当上了甩手掌柜,整天花天酒地,作威作福。

谁知这日,日本宪兵队突然拘捕了他,罪名是谋杀日本参事官。

原来参事官死于慢性中毒,经化验,毒药来自切糕。

李切糕很快被枪毙。

临死他说,张切糕,你可真高啊!

(取材于同名小说,有删改)

1.阅读画线句,根据小说情节请概括并分析李切糕认为张切糕“高”在何处。

(3分)

答:

2.小说是怎样刻画两位形象鲜明的切糕师傅的?

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加以赏析。

(不超过150个字)(6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聪明机智,在狱中迅速察觉到李切糕的真实想法。

②谋略过人,巧妙设计让心存邪念的李切糕最终自食恶果。

2.参考示例一:

未开门已经顾客盈门等候;日本人邀请展示厨艺等描写从侧面体现出张切糕技艺精湛。

“我只会给中国人做切糕。

给日本人做切糕的手,我还没长出来呢!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在狱中传授绝技时,因李切糕的一个动作“拍手击掌”便识破了其虚情假意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张切糕善于识人的智慧。

参考示例二:

做出的切糕直径不足一米,走街串巷推车卖,从早喊到晚都卖不完等描写与张切糕形成鲜明对此,形象写出了李切糕技艺不如人,手艺欠佳。

“切糕早都凉透了,他还在喊热切糕啊”的细节描写,显示出他做人不实在。

“他的脑子忽地一闪”与后文“为参事官送切糕”、“作威作福”等情节形成照应,深入揭示出他狡诈、卑鄙、无耻的本质。

评分标准:

共6分。

能够准确概括出人物的两方面性格品质,并结合作品情节,从刻画人物的方法或写作手法运用方面进行恰当的赏析可得满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从文章前后照应的情节中分析张切糕的智慧,一是了解李切糕的为人,二是利用李切糕毒杀日本参事宫。

小题2:

试题分析:

文中对张切糕的描写很丰富,有正面的描写,有侧面的烘托,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可选择分析。

【课堂练习】

(一)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

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

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

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

他打了个比方:

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

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

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

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

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

老汪得意地搓搓手:

“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

”“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

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

“名角来了,听戏一天。

”或者是:

“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

”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

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

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

老汪说:

“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

”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

“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

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3分)

晚开店→→→收野栗→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3.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4.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5.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作简要概括。

(3分)

6.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

(3分)

《老汪栗子》阅读答案

1.挑坏栗炒香栗助学子(每空1分,表述得当均可。

共3分。

2.动作描写。

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3.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

(2分)

4.“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2分)

5.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3分)

6.示例:

汪爷爷,您真是一个好心人,谢谢您!

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3分)

【课后作业】

时间存折

①史力一摸口袋,发现那个存折弄丢了。

这个大红封皮的存折可是史力的宝贝,里面存的不是钱,是时间,整整五十个小时啊,比钱还珍责。

②史力本科和硕士读的都是文学,临到毕业,要找个对口工作却难于上青天,只好先去了某公司搞文案。

幸运的是公司是供免费宿舍,八个人住一套三居室房子,房钱是省了,但每天下班后宿舍里打牌、看电视、聊天的喧嚣,却让史力无所事从,爱看书的他只好常常在小区闲逛呆坐。

③无意中,史力发现小区有一家奇特的储蓄所。

他好奇地进门询问,这里竟然是专门储蓄时间的。

只要申领一本存折并承担业余的义务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就会一笔一笔记入存折,在需要时还可以“领取时间”,换取他人的帮助。

④史力觉得很有意思,反正有大把的时间难以打发,他决定做义工。

领取了存折后,储蓄所负责人告诉他:

“巧了,有位七十多岁的章文心老人,是大学中文系的退休教授,一人独居,要找一个懂行的年轻人帮他查资料、听他说话。

我们物色了好久都没有合适的,正好你去!

⑤和老人联系后,在一个周六的上午,史力踏进了章家。

门早已打开,清痩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热情地招呼史力,进门后又引着他参观自己的家,屋里立着成排的书架,书香弥漫,史力仿佛觉得又回到了大学校园。

⑥当他们面对面在客厅坐定时,史力略显拘谨,章先生倒十分健谈:

“小史,你的硕士论文写的是什么呀?

⑦“《论明人小品的艺术走向》。

⑧“这要读不少书啊,难得难得。

张瀚的《松窗梦话》、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记》、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张潮的《幽梦影》……想必都入了君眼?

⑨“哦,我只是泛泛读过,没有深入地研究,很惭愧。

⑩“离开大学了,还得有梦想啊,吃得起苦才会成功哦!

”章先生又问,“你叫史力,有字吗?

11史力摇了摇了头。

12“我名文心,字雕龙,取自《文心雕龙》。

我给你也起个字怎样?

就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取出‘修远’二字,可好?

13“谢谢雕龙先生赐字。

”史力突然觉得眼眶湿湿的,站起来向章先生深鞠一躬。

14中午,史力向章先生告辞,他觉得自己什么事也没做,很是内疚。

15章先生看出了史力的心思,道:

“你陪了我三小时,我写个条子,你去时间储蓄所登记。

16史力接过纸条,小心翼翼地问:

“你……还需要我来吗?

不过,你得安排我做事,否则,我……”章先生哈哈大笑。

17从那天开始,史力觉得日子充实了。

只要有空,他要么去章家,要么就耳塞棉花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

去章家时,除了为拿先生查资料、喝荼聊天,他也抢着干起了家务。

18一日,章先生很认真地对他说:

“修远小友,做学问必先从识字开始。

19史力愣住了,自己认识的字不少啊。

20章先生娓娓道来:

“现在用简体字了,很多字的识别便成了问题。

如‘帘’,本指以竹条做成的遮挡物,应是竹头下加一‘廉’字,李贺诗‘帘中树影斜’说的就是从竹条缝中窥见斜斜的树影啊。

21史力凝神倾听,轻轻地点头。

22就这样,史力的存折上有了五十个小时的记录。

现在这个存折居然弄丟了!

23史力知道,只要到储蓄所说明情况,就可以重领存折并补上时间。

但他觉得毫无必要,因为他真正积蓄的东西远比这五十个小时要珍责得多。

24三度寒暑,史力在章先生的指导下,将硕士论文扩展成一本近二十万字的专著《明人小品的文化品格及个体生命潜能的释放》,并由章先生帮助出版。

章先生还慎重地写信推荐史力到江南大学中文系去应聘当合同制教师,并告诉他:

“你边上课边考博,只要肯下功夫,将来是可以留校的。

25史力心里有万千话语,旦话到嘴边只能言谢:

“先生对我有再造之恩!

26“不,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再造!

”章先生言之灼灼。

27章先生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封皮的存折,笑着说:

“这是你三年前落在这的,之所以没有还给你,是想看看你会有什么反应。

愿意做义工已属不易,但你存折掉了也不去要求补发,心很安详,说明连理所当然的那点报偿都淡忘了,是修德修文之所至。

28史力接过存折,翻了翻,除原有的页码外,又加订了厚厚一沓,上面由章先生填满了他每一次做义工花费的时间。

他合上存折,双手捧着递还给章先生,说:

“其实这本存折给您更合适,还是由您保管吧。

”章先生笑了。

(原文作者为聂鑫森,选文有删改)

1.第②节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

错别字:

改为:

2.上文第16节中,史力的问话断断续续,用了两处省略号。

根据上下文,史力当时的内心是既又的。

(填入表现内心感受的词语即可)(4分)

3.请阅读第④节到第21节,概括史力拿到存折到弄丢存折之间经历的主要事憒。

(6分)

接受陪伴老人的义工任务→在章先生陪伴下参观居所→→

→得到章先生认可的三小时储蓄时间→

4.第21节画浪线句的人物描写,写出了史力当时的神情,“轻轻地点头”可见他从章先生的话中悟出的道理。

(4分)

5.根据文本内容,文末史力提出让章先生保管存折的理由是:

(1)  ;

(2)  。

(4分)

6.根据选文,以下对小区开设时间储蓄所的意义分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鼓励年轻人在闲暇多陪伴老人,给老人送去温暧。

B.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远远超过金钱。

C.倡导人与人之间不求回报、彼此奉献的互助与分享。

D.为小区中的老人创造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的机会。

参考答案

1(2分,错别字和改字各1分)事适

2.(4分,每空2分)担心(疑惑)内疚(不好意思)

3.(6分,每空2分)

(1)与章先生探讨硕士论文

(2)得到章先生的赐字(3)接受章先生的教诲(语言概括,意到即可)

4.(4分,每空2分)专注(认真)做学问要扎实、严谨

5.(4分,每空2分)

(1)是这本存折让他和章先生彼此认识,因此留作纪念

(2)存折原本记录的是史力陪伴章先生的时间,但实际上章先生也付出了时间指导史力,所以存折也是章先生无私奉献的见证(意到即可)

6.(3分)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