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228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作业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

解析 第1题,由图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

第2题,由图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答案 1.D 2.C

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结合下面两图回答3~4题。

3.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4.若乙图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A—B—CB.B—A—C

C.B—C—AD.C—A—B

解析 第3题,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第4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最典型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答案 3.D 4.D

5.(xx·长沙一中月考)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解析 第

(1)题,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

(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

第(3)题,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答案 

(1)变化:

由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

原因:

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

传统工业数量减小,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

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

(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再悟高考

(xx·上海地理,23~24)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据此完成6~7题。

6.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  )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7.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

A.油气资源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D.水产资源

解析 第6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和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河流特征判断,该地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

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

所以本题选择C项。

第7题,西亚地区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2左右,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答案 6.C 7.A

(xx·四川文综,9)右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

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

据此完成下题。

8.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是

(  )

A.昼夜温差大B.秋雨绵绵

C.气候湿热D.台风频繁

解析 土拱房屋由土坯砌成,屋顶为拱顶或平顶,说明该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墙体厚度很大主要是为了保温或隔热,说明该地昼夜温差大。

答案 A

(xx·浙江文综,5~6)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9~10题。

 

人均GDP

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

平(%)

人口对水

资源压力

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9.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0.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解析 第9题,仔细读表可知,人均GDP水平自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自高到低依次是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可以看出人均GDP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说法错误,A项错。

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河南、青海、黑龙江,因此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说法错误,B项错。

人均GDP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一致,从高到低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C项正确。

城市化水平和人口对水资源压力的排序也不一致,D项错误。

第10题,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低,不宜发展高科技产业,A项错。

河南人口众多,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B项错。

浙江人口稠密,平原面积小,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用耕地较多的产业,C项错。

黑龙江耕地广阔,人均耕地多、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低,适宜发展商品农业,D项正确。

答案 9.C 10.D

(xx·上海地理,29~30)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11~12题。

2000年

xx年

xx年

农业人口(万人)

25.40

12.50

11.70

耕地(万公顷)

28.59

20.50

20.23

农业产值(亿元)

216.50

280.35

283.15

种植业(亿元)

61.84

106.07

114.29

牧业(亿元)

80.75

63.50

60.04

渔业(亿元)

36.53

55.23

51.39

农业服务业(亿元)

8.20

8.49

11.2000年到xx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  )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11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

2000年到xx年上海农业人口减少,耕地面积减少,但是农业产值却呈现上升趋势。

农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农业产值的增加。

所以本题选择A项。

第12题,根据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分析,上海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将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将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继续减少,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农业产值的增长低于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所以农业产值的比例将下降。

所以本题选择B项。

答案 11.A 12.B

13.(xx·海南地理,23,10分)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与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

(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注意将苗族男子着装的功能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结合起来考虑。

材料中“对襟短衣”,“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可以散热;“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并且冬季可以防寒。

由图中等高线形态可知该地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

答案 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可减轻酷暑高温带来的不适);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冬季防寒等。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4.(xx·江苏地理,29,15分)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乙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4分)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__①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__②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__③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__④__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__________。

(2分)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4分)

对新疆的影响:

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

______________。

(5)xx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3分)

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区域特征的对比。

(1)题,新疆的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江苏省气候类型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网密集。

(2)题,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是沿海省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第(3)题,由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知,新疆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小于江苏。

第(4)题,新疆有丰富的资源,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新疆还可从江苏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有利于产业升级。

而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缺乏,新疆丰富的资源,可缓解江苏省资源紧张状况。

第(5)题,霍尔果斯是我国边境重镇,是通往中亚的门户。

该地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经济发展的条件优越。

答案 

(1)

项目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主

较少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

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3.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作业

(经典题)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1~2题。

1.P地与Q地相比,P地

(  )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图中P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的特殊位置,形成了年大风日数少的现象。

此处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太平洋,P地又位于东南水汽来源的迎风坡,地形促进了降水的发生。

第2题,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

答案 1.A 2.C

(经典题)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4.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

解析 第3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第4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 3.B 4.B

(xx·吉林调研)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6.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第5题,注意阅读图例,联系非洲气候的分布可知,热带草原气候区是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越大荒漠化的面积越大,二者呈正相关;过度放牧是荒漠化扩大的首要因素;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答案 5.B 6.A

(xx·济南模拟)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③④⑤D.③⑤⑥

8.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解析 第7题,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的成因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

第8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新出现的沙漠化主要是由于滥垦、滥伐森林,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

答案 7.C 8.A

9.(xx·福州期末)读我国部分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解析 据图可知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并不是最大的,故A选项错误;内蒙古水土流失面积大于宁夏,故B选项错误;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乱砍滥伐,故D选项错误。

答案 C

10.(经典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1)~

(2)题。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

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区。

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

你倾向于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解析 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是:

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到400毫米为半干旱地区。

区域生态建设有多种途径,理由表述充分即可。

答案 

(1)干旱、半干旱 距海远近

(2)选②或③。

理由:

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

11.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

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

下面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

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 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的地区。

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

为什么?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指出治理措施。

解析 第

(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

(2)题,读材料一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的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

第(3)题,读材料二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重;主要原因从地形、植被、气温、降水、土壤等方面分析。

第(4)题,读材料三可知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人口数量、人均耕地面积、植被覆盖率等方面考虑。

相应的措施对应原因一一提出,“对症下药”。

答案 

(1)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35° 10° 10°~30°

(3)南坡。

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降水多,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原因:

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

合理化建议: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再悟高考

12.(xx·广东文综,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解析 植被的出现,增加了地表的粗糙程度,从而降低风速,风速降低则会使侵蚀变弱,A项错。

风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沉积堆积能力增强,B项错。

风速降低,携带风沙的能力变弱、侵蚀也变弱,C项错。

风速降低,并能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因而沉积作用增强,形成沉降,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3.(xx·浙江文综,10)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解析 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

答案 D

14.(xx·安徽文综,28)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下题。

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

A.森林锐减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D.物种灭绝

解析 开矿易造成植被破坏,加上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更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答案 B

15.[xx·重庆文综,36

(1),8分]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

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

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上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

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

上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8分)

解析 本小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开垦耕地的过程中,灌溉不当易引起土壤盐渍化;植被破坏,造成土地荒漠化;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扩大耕地会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答案 ①土壤盐渍化;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加剧;④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