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075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ocx

《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ocx

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基于教授治学的视角

西南大学发展规划处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1本课题研究意义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新时期新阶段,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契机,吹响了新一轮高校内部改革的号角。

国家通过“2011计划”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等举措,鼓励地方和高校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大胆探索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步伐。

一些高校在教学机构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如,北京师范大学组建了教育学部,浙江大学按照大学科组建了学部。

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机构改革方面,本着精简高效与职能化的原则,试行了“大部制”改革。

2012年底,山东大学历时三年的大部制改革结束,正副处级干部减少20%,旨在实现大学的扁平化管理,“真正实现以学术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

”(刘经南,2008)

西南大学在规划层面曾多次提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学校顺利实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保障,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自欧洲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大学一直是学术共同体,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

教授是一所大学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是大学学术水平的代表。

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自然应当强化以教授治学为核心的学术权力,这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与灵魂。

“教授治学是提升学术本位和学术民主的重要前提,教授治学地位的高低影响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顺利实现。

”(徐先凤,2013)通过研究厘清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影响学术权力有效发挥的因素并寻求应对策略,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情,聚焦西南大学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建构基于教授治学(学术为中心)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和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推动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进而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国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在DennisJohnGayle,BhoendradatTewarie(2003)等的专著中关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问题;Sherry,ArthuH,(1966)从法学角度探讨了大学治理的权限问题、规则设定问题以及规则设定的正当程序标准问题。

WaughJr,WillamL.(1998)则从价值和文化冲突的角度讨论了大学治理面临的来自管理方面的威胁。

1.2.2国内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1)大学内部管理体制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是指大学的管理制度、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分配及内部因素相互影响构成的组织体系,其本质是大学内部各个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权力、利益分配和权力之间的协调关系。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建军(2013)认为“要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必须改变。

“治理结构”是治理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由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威廉姆森于1975年提出,最先应用在企业管理、经济制度分析中。

治理和治理结构的概念提出后,被各个学科广泛运用。

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是推动和完善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重要配套工程,其实质是建构能够应对“冲突和多元利益”需要的决策权结构。

(龚怡祖,2009)大学治理结构分为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权力的分配、制约和利益实现的制度规定、体制安排和机制设计,集中体现大学管理的结构、运行及其规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

(顾海良,2010)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在内涵上是基本一致的。

在内部治理结构概念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之前,大量的研究文献是通过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反应出来的。

张乐天(2008)、戚业国(2008)、张应强、曾诚(2009)等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与问题,侧重政策梳理与反思,强调基于制度批判与现实关照、指向善治的领导体制完善与建构;陈玉琨、戚业国(1999)、毕宪顺(2006)、郭明顺(2007)、王彥杰、王德清(2009)、唐飞(2011)等关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和外部权力之间的制衡关系与协调运行,侧重学校宏观层面的管理绩效问题,凸显学术自由是大学本质属性的内在逻辑要求,学术权力是大学治学的核心力量,探索基于大学本质与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权力整合与体制创新;张应强、程瑛(2009)等关注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侧重基于激励优秀人才成长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人事分配制度创新;刘勇兵(2006)、温宁(2007)等关注院校二级管理中的学院制,侧重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及激励约束机制问题;陈晓愍(2008)、廖少纲(2009)、张功员、张峰(2011)等关注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结构优化问题,侧重管理机构基于职能化与专业化的组织重构,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姜继为(2009)、严文清(2011)等关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侧重研究现代大学制度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丁三青(2011)等认为,近几年关于大学“去行政化”问题的讨论,将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引向了“深水区”。

(2)内部治理结构与大学制度

大学制度涉及大学与外部的关系,大学内部各机构和群体之间的关系,核心在于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大学制度是用来规范机构和人的行为,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使大学能够更好地运行和实现发展目标。

林建华(2012)认为大学内部的制度建设既要把现行合理的体制机制规范化和制度化,又要将制度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改变管理体系中阻碍学校事业发展的环节和因素,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清除体制机制障碍。

这是一个发展中的改革与以改革促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应当根据发展需要,梳理和调整学校的管理构架,使整个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龚怡祖(2008)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面向社会的办学体制下,大学治理结构是比管理结构更为基础的一种制度结构,其作用和影响远比后者更为宏观、深远而广泛。

(3)基于教授治学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1)关于教授治学的内涵与外延。

我国教授治学理念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教授治校理念,其核心在于保障学术权力不受行政权力的压制,实现学术自治。

张意忠、眭依凡(2006)认为,教授治学是指教授从事具有研究属性的学术活动,它包括教授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以及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等三方面内容。

这是广义层面的界定,既包括教授个人治学,也包括教授在公共学术事务管理中行使学术权力。

韩延明(2011)认为教授治学是指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群体积极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与学风建设等活动;教授治学的内容除教授本人在学术领域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外,同时还包括了对教学、学科、学术活动以及学风的决策与规制。

史宁中(2005)从狭义的角度来诠释教授治学,认为教授治学是指教授参与大学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学术事务管理,在公共学术事务管理中行使学术权力,并不包括教授个人治学,教授治学是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本质,其内涵包括教授治学科、治学术、治学风和治教学。

靳达宇(2007)认为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的本质,教授治学的“学”包括学科、学术和教学。

在众说纷纭中,对于教授参与到学术事务管理中,在处理学术事务时占据主导地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治学”的解释是“研究学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治”已不仅仅指研究的意思,还有管理、治理的意思。

教授治学中的“学”是“学术一条链”,包括教学、学科、学术活动、学术人员的招聘、职称评定以及各种项目申报和评选推荐权等一系列学风决策与规制。

2)教授治学对于大学内部治理的意义。

顾海良(2010)认为教授治学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要求。

教授治学是提高大学治理结构的水平和质量的根本,也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决策机制的根本,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就是要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高建荣(2009)、孙冬梅、王丽霞(2011)认为教授治学是平衡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去行政化的有效途径。

“教授治学做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对独立,同时又明确行政决策以服务学术发展为宗旨,明确了权责关系,以制度的形式使学校内部的这两种权力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实现有序运转。

”大学治理的关键所在是保持“学术为先”的本色,学术权力应占主导地位,教授治学是实现从行政本位向学术本位转变的根本途径,教授治学正是突出学术权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教授治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注入新的理念和内涵。

方耀楣、张秀琴(2009)认为教授治学是提升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授治学有利于提高治学效率,有利于提高教授专心学术的积极性,有利于消除‘学术官本位’现象,提升教育质量。

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是:

纯学理探讨较多,关注现实问题不够;理论建构较多,指向实践层面的操作性不够;向往国外高校治理结构较多,符合国情的本土化移植不够;关注宏大问题较多,个案研究严重不够。

将教授治学或以学术为中心作为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的系统研究更是少有。

(4)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实践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应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流程。

通过建立健全和实施这些管理制度,突出以教授治学为核心的学术权力的根本地位,凸现大学治理结构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顾海良,2010年)在实践领域,一些大学颇具代表性的自主创新实践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

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蔚然成风,部分原因是大学实行学院制以后,大学由原来的几千人规模发展成几万人以后,学校一级的管理,原有的行政部门承担了太多的责任,这些责任使他们感到压力很大,不堪重负,所以想分权,同时这些改革也为解决长期以来突出存在的行政化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大学的功能和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体制、机制不能满足这种变化的要求,时代呼唤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例如,兰州大学2010年承担了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湖南大学进行了深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等。

2011年5月6日《中国教育报》报道:

山东大学、华中师大、吉林大学等高校领导纷纷选择退出学校学术委员会,实行管办分离,这也是关于教授治学的有益探索。

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均遵循教授治学理念,对教授治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2.1研究的主要内容

1)厘清治理结构理论引入大学内部管理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行性。

2)国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基本经验研究与国内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现状。

3)教授治学对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积极意义。

4)教授治学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应对策略。

5)建构基于教授治学(学术为中心)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6)建立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

2.2研究的基本思路(图1)

概念分析和理论基础

指导

指导

国际经验

中国实践

比较研究

借鉴

借鉴

建构基于教授治学的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图1

2.3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访谈相结合。

深入校内各二级机构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较为成功的兄弟院校调研。

2)文献法:

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治理结构)改革与教授治学的文献资料。

3)案例分析法:

收集国内外关于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治理结构)改革与教授治学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

4)比较研究法:

通过纵向比较,找出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教授治学的困境;通过横向比较,探求我国大学基于教授治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

2.4基本观点

1)目前我国大学的内部治理存在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学校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影响学术权力的有效运行,有违大学的本质与发展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寻求改革途径。

2)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和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在研究中应当保持学术思想的历史延续性。

3)强化以教授治学为核心的学术权力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与灵魂。

教授治学应是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

基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应当凸显大学的学术本质,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标,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4)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情,遵循学术发展规律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可以科学设计基于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以学术权力为中心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5)一所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设计应当兼顾共性与个性。

2.5创新之处

1)研究团队创新。

本课题组由理论专家与大学管理工作者组成,具有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理论创新。

基于教授治学(学术为中心)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实现途径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突破。

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3.1课题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1)西南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期检查报告和执行情况报告

2)教育部直属50所研究型大学发展状态调查报告

3)西南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4)西南大学章程(修订稿草案)

5)王德清.自主办学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J].高等教育研究,1999,(01)

6)秦远好.AStudyonManagingtheGapsofHotelServiceQualityExpectationsIEEE服务系统与服务管理国际学术会议2005,(6)

7)陈金凤,杨德广.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

8)陈金凤,顾海良.德里克.博克的学术观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05)

3.2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姜继为,韩强.高校治理结构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严文清.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程北南.美国大学治理结构的经济学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5)欧阳光华.董事、校长与教授:

美国大学治理结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6)李福华.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架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7)[美]爱德华·希尔斯.教师的道与德[M].徐弢,等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孙霄兵.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9)顾海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0,(3)

10)龚怡祖.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J].教育研究,2009,(6)

11)张男星,王春春.朝向“最好的大学”目标办学——访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J].大学(学术版),2012,(09)

12)张爱淑.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09).

13)韩延明.论教授治学[J].教育研究,2011,(12)

4.完成项目研究的条件和保障

课题主研牵头人陈金凤副研究员师从顾海良、杨德广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教育学原理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等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修订定了《西南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西南大学章程》,具有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中,王德清教授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在《高等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

秦远好教授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第二届重庆市旅游管理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近年来致力于饭店管理和旅游环境管理研究,先后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西南大学和地方政府、企业委托研究项目近20项;葛信勇副研究员近年来《高等农业教育》、《重庆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山区开发》等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和主研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刘飞、费元兵分别是发展规划处综合科长、规划科长,长期从事高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研究等工作,参与制定了《西南大学发展战略规划》、《西南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西南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先后完成了《西南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报告》、《教育部直属50所研究型大学发展状态调查报告》等研究报告。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研究与发展规划处的工作紧密联系。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本身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规划处须跳出具体工作的局限,运用高等教育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前期研究。

本研究与实践工作结合,具备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发展规划处拥有学校发展相关的具体数据和高等教育相关的理论资料,具备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科研条件。

5.主要研究人员

学术顾问:

顾海良教授

课题主持人:

张卫国教授李明教授

课题负责人:

葛信勇副研究员博士发展规划处处长

主研牵头人:

陈金凤副研究员博士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主研人员:

王德清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葛信勇副研究员博士发展规划处处长

陈金凤副研究员博士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秦远好教授博士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刘飞馆员硕士发展规划处综合科长

费元兵助理研究员硕士发展规划处规划科长

6.研究时间安排(2013.5~2014.12)

2013年9~10月,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

2013年11~12月,完成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完成调查问卷与调研提纲设计。

2014年1~6月,完成校内相关学院(部)、职能部门调研,收集基于教授治学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意见、建议,梳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阻碍教授治学的主要问题。

2014年7~8月,完成校外相关高校调研。

2014年9~12月,形成研究的中期成果。

2015年1~3月,形成研究咨询报告初稿。

2015年6月,修订完善研究咨询报告并上报学校。

7.经费预算

序号

经费科目

金额(万元)

序号

经费科目

金额(万元)

1

资料费

2

6

劳务费

1

2

数据采集费

2

7

印刷费

1

3

差旅费

5

8

其他

1

4

会议费

3

合计

20

5

专家咨询费

5

年度经费预算(万元)

2013

2014

2015

4

10

6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