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982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P122页综合练习5——11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能熟练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

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

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并能进行简算。

复习难点:

进行简算。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7/8—3/87/13+7/131-2/7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算P122页的第5题。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3、师生共同小结: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

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下面的练习:

1/15+4/15+7/151-2/9-5/95/6-(1/2-1/3)

2、小结: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5/12+1/811/12-(1/12+1/6)

2、师生共同小结: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意应用,提高计算技巧,做到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独

立练习后指名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能简便计算的。

3、解方程:

X+1/6=3/4X-7/15=2/5

四、教师小结:

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教材122页7、8题

2、拓展作业:

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

《变色龙》教案初三优秀模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

教学目标

课后评价知识目标把握故事主要情节,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体会对话、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及步骤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新课

由小说《变》导入新课《变色龙》。

通过图片介绍变色龙。

变色龙,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不同而改变。

我们用它来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并欣赏课本剧,要求思考:

这篇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他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点?

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

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

善变,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2、学生小组讨论:

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的根据是什么?

他是怎样判决这个案件的?

(从他对狗、对赫留金的语言以及动作描写上分析)

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奥楚蔑洛夫表面上一直变来变去,实际上有一样东西一直没变,是什么?

⑴学生代表回答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并板书。

⑵师生讨论奥楚蔑洛夫的“变”与“不变”。

明确:

奥楚蔑洛夫主要是根据小狗的主人是谁来处理案件的,态度随着小狗主人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来回的变化之中,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不知羞耻的沙皇的忠实的走狗的本质特征不变。

四、拓展研究

课堂小练笔:

《狗眼看人》

请你以小说中的小猎狗为第一人称,以小猎狗的感受为出发点,叙说这个案件的处理过程。

五、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习册。

2、小说续写。

假若张乡绅拜会范进时,突然报喜人上门说“这个范进并没有中举”,请你联系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态度变化,想象一下此时胡屠户会有怎样的表现?

六、教学后记

《变色龙》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两个板块:

了解常识──读品结合。

研读探究。

小说还借助一个特殊的道具──军大衣来表现人物善变的心理。

研读探讨小说文本的现实意义,应该怎样为人处世。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进入第一板块

了解常识。

学生初次学习契诃夫的作品,要对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进行必要的了解。

1、了解作家及作品: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变色龙》是他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揭露警察宪兵的优秀作品,反映沙俄社会最典型的形象。

2、了解创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正处于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为强化反动统治,沙皇豢养了一批狡诈多变的奴才,他们媚上欺下,在民众面前耀武扬威、咄咄逼人,在贵族老爷面前趋炎附势、阿谀奉迎。

文中的奥楚蔑洛夫就是一例。

3、了解小说的标题和中心人物:

变色龙,蜥蜴的一种,皮肤颜色能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以此作文题不仅准确新颖,而且点示人物性情,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中心人物奥楚蔑洛夫,俄语本意是“疯癫的”,用它作姓,也具讽刺意味。

三、进入第二板块:

阅读品析

1、学生听录音朗读,从以下方面整体感知小说。

⑴最明显的语言形式:

对话描写。

⑵最突出的人物形象:

奥楚蔑洛夫

⑶最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根据狗主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处理结果。

⑷自由散读全文。

2、按要求找点阅读小说。

⑴人物动作的描写点:

奥楚蔑洛夫3处、赫留金各2处,众人1处。

写赫留金:

“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上,抓住了狗的后腿。

品析:

表现他动作迅速,抓住元凶,证据确凿,以便得到公正的处理。

写奥楚蔑洛夫:

“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

品析:

用举止的严肃,反衬他的装腔作势。

“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善于拿腔拿调,官气十足。

“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照应开头,丑态百出后仍趾高气扬。

⑵人物外貌的描写点:

如: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

穿过市场的广场。

品析:

勾画出一个外表严肃。

威严的警官形象。

写赫留金:

“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品析:

“花布”、“坎肩”点明受害者的身份是普通的民众。

⑶人物神态的描写点:

⑷人物语言的描写点:

⑸社会环境的描写点:

⑹对狗的评价的描写点:

四、教师研读探究

1、作者刻意多次的描述奥楚蔑洛夫的新军大衣,有什么作用?

2、小说结尾处写那群人笑,笑什么?

为什么而笑?

3、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列举四种。

4、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四次写军大衣。

在开头,点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中间两次一穿一脱,分别是为掩饰自己出尔反尔的窘态和因恐惧而心寒的内心。

结尾处“裹紧大衣”,照应开头,再现他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态。

对赫留金的嘲笑,对沙皇统治下法律人人平等的深刻讽刺。

表现手法有:

夸张、对比、采用对话推动情节、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等。

逐一引导学生找出并细细品析小说语言的艺术效果。

五、小组合作讨论,归纳人物性格

备用教案

【创意说明】

从小说要素入手,把握情节,生动复述,还原人物,编写课本剧。

【教学步骤】

一、梳理小说要素

人物:

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狗、独眼鬼、无聊看客无数。

故事情节:

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伤赫留金手指头案的始末。

环境:

俄国社会的阴森可怖与萧条败落。

二、理清小说结构

开端:

(1~5)受理案件。

发展高潮:

(6~27)处理案件,因狗主人不同而五次变色。

结局:

(28~29)判案结果,狗被带走,受害者遭恐吓。

三、学生自由选择对话部分,安排角色,演读精彩的人物语言

四、学生选择最有趣的情节,编写课本剧

教师可提示以下要素并提示编写样式:

地点:

木柴厂

人物:

警官──奥楚蔑洛夫。

巡警──奥的随从。

赫留金──受害者。

小狗──-肇事者。

目击者──独眼鬼。

围观人群

普洛诃尔──将军家的厨师。

编写人物对话时最好加以想象,如:

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参考戏剧的样式,加入旁白或舞台提示语,进行趣味的创作活动。

第一幕

奥楚蔑洛夫:

(挤进人群),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

(用手指赫)你在这干什么?

你究竟为什么举着这个手指头?

(环视人群,厉声)谁在嚷?

赫留金:

(诚恳地)长官,我好好的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用手罩嘴,咳)我正跟……

奥楚蔑洛夫:

(严肃的)恩,不错,咳了一声,拧起眉头……(转身对巡警)你去调查以一下,打个报告上来……

群众:

这好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奥楚蔑洛夫:

(惊愕后自然)哦,席加洛夫将军,哦……

(交流作品,鼓励表演一小段。

六、相关链接

1、收集文学作品中的类似变色龙的人物形象。

2、合作探讨,学完这篇小说,你认为用怎样的为人处事方式最好,最值或最实惠?

【相关资料】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著名短篇小说大师。

列夫·托尔斯泰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他的创作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名篇有《小公务员之死》、《胖子和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

后两篇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作品或嘲弄官场丑态;或调侃人生尴尬。

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思绪万千。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的课堂教案设计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的课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可结合第2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

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

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

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

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交流:

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

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

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

我的____________变化记录表

树干

树冠

叶子

其他

粗细

树皮

落叶数

颜色

大小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这样坚持下去,我还可以知道大树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教学后记:

《古诗》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教师:

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庐山风光录像。

2.学生:

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

第3课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

3古诗两首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请查)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

板书:

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

(1)把诗句读流利。

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

指平原。

敕勒川:

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

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

(可用简图)

穹庐:

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

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

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

深蓝色。

茫茫:

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

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

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

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

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

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

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

首、川、阴、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

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

阴、似。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

首、似

七、总结: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1.背诵《敕勒歌》。

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草原风光。

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2.庐山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学生观看后,谈谈对庐山的印象。

庐山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

今天我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

望庐山瀑布

3.介绍诗人。

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

4.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望”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课题,想想为什么用“望”不用“看”?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香炉:

指香炉峰,庐山西北部的高峰。

生紫烟:

“生”生出。

“紫烟”指山顶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

九天:

传说中天有九层,九天是最高层。

形容天极高。

4.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试着说说每句大意。

四、赏读诗文,理解诗意。

1.赏读第一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一句。

指句读,齐读。

(2)观看课件,理解“生紫烟”中生的意境。

(弥漫)

(3)为什么说是“挂”前川?

因为瀑布是从上面直泻下来,就像挂在山前。

2.赏读第二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2)观看课件,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写法及“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3.指导朗读,体会诗情。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1.让学生看着挂图,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诗文。

2.同桌互相背诵。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评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诗文的小能手。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

独体字:

左右结构的字:

挂、流、烟。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书写“流“。

七、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

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