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翱 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与思考解析.docx
《张先翱 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与思考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先翱 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与思考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先翱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与思考解析
张先翱:
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与思考
实施少先队活动课应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全国少工委正在为少先队活动课的设置采取有力措施,我心里实在高兴。
活动课的设置为少先队教育系统化提供了保障。
实施少先队教育系统化必须要用系统理论给予指导。
系统论中的相关性、整体性、层次性、生长性理论,要应用在课程设置上。
整体性和层次性思想更为重要。
少先队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讲究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它又是整个少年儿童教育中的一个子系统,一个要素,又要讲究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组合关系,使其和谐相处,使其产生1+1>2的效果。
因此,少先队活动课的设置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与以理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少先队思想教育层面的关系。
理想、道德教育固然可以单独开展活动,但大量的理想、道德教育是蕴含在智、体、美、劳各育之中的,要十分重视在爱科学、“红读”、体育游戏、美育社团、影视传媒、劳动和社会活动中贯穿、渗透对少先队的组织观念的培养。
第二处理好学校教学课程特别是德育课程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班级活动与队活动间的关系。
班级中自下而上的教育内容,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分工合作,相辅相成,优化组合。
第三处理好活动课课时与课余、假日时间的关系。
少先队活动课与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不同,它重实践重自我教育,多数活动须要延伸到课外、校外,要拓展到社会和家庭去进行,这一个课时往往只能作为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准备过程大都在课外和校外进行。
处理好这一关系,是队的组织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优化组合。
第四处理好上层设计与中队自主决定的关系。
八个学年每周都有一节必修的活动课,全国少工委推出《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很有必要。
活动课的主人是队员,中队的活动要针对队员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去开展,中队要有自主权,应该有三分之一的课时由中队自主安排,处理好遵循纲要指导与中队自主的关系。
第五,处理好指导纲要的全面性、高要求与少先队工作不平衡的实际状况的关系,落到不同地区和学校,不同对待,从实际出发。
抓基层、抓薄弱环节、抓落实的任务十分艰巨。
处理好上述几种关系是系统论整体性思想的要求,其经验要在试点中,今后的实践中总结和丰富。
以上意见仅供同志们讨论、参考。
把“有意义”的活动搞得“有意思”
全国少工委主任罗梅同志提出把少先队工作“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并且切中时弊,有很强的针对性。
意义:
价值、作用。
有意义就是具有价值,能产生作用。
少先队根本任务中两个层面: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党、团、队组织观念的接力与传承,对新一代的培养教育都有着重大价值和作用。
意思,从语言学上讲有多种解释,其中三种是:
意见、意愿;心意;情趣、趣味。
“有意思”综合起来讲,就是符合少先队员的愿望和趣味。
这些年来,少先队工作在尊重队员主体精神,运用队员喜闻乐见的工作方法上有很大进步。
但包办代替,工作方法概念化、成人化的问题仍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不医治这一顽症,“有意义”的事情仍旧会做得“没意思”。
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可以有多种破解的路径,其根本点是怎样做才能满足队员正当的意愿和趣味。
队员的意愿和趣味从哪里来?
从他们的需要中来。
这就要弄懂行为科学中的需要理论,要研究6-14周岁少年儿童的需要层次,然后寻找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作方法。
满足了少年儿童正当需要的愿望,他们就会感到“有意思”,感觉更加“有意义”。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
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指出人们的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要,阐述了人的行为与需要之间的关系。
我国老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者、浙江省团校教授汪祥沧同志,在对杭州市少年儿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少年儿童需要的六个层次:
求生、求乐、求知、求群、求尊和求新。
他的研究成果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有一些发展。
我很赞赏他的研究结论。
求生,吃饱、穿暖,生存环境安全,同样是少年儿童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求乐,少年儿童喜欢轻松、欢愉、兴奋、快乐,不喜欢压抑、单调和腻烦,追求快乐生活是儿童的天性。
游戏是少年儿童时期的天然需要,就是因为游戏能带给他们愉悦和快乐。
求知,儿童入学之后对知识的渴望如海绵吸水,小脑袋瓜里问号之多之奇,往往令成年人感到惊讶!
许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超过教育部门规定的145万字,这些都是他们追求新知欲望的生动表现。
求群,少年儿童有合群、恋群的特性,迫切需要与同龄人交往,与小伙伴们交往能够增进友谊,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从中获得知识。
求群是少年儿童交往需要的重要表现。
求尊,是少年儿童较高层次的需求,他们希望获得同伴和父母、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受到表扬和鼓励,被选为队长(委),能担任队组织或班级中某项社会工作,以主人翁的态度工作,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才能等等,这些都是自尊需求的具体表现。
求新,少年儿童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自己设定的新的目标,称之为自我实现。
如果这一实现的目标具有新的社会价值,如小发明等,那就是创造。
求新是少年儿童最高的需要层次。
《少先队工作方法论》一书中,有一章讲的是激励原则。
激励是行动科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激励者运用某种激励因素,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增强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以充分发挥其智能和体能,提升活动效率,叫作激励。
人的智能和体能平时只发挥了一小部分,大部分以潜能的形式潜伏着。
少年儿童的行为动机有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而“六求”需要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
在少先队工作中,用高激励的工作方法,去激励少年儿童的动力因素,再由动力因素去启动他们潜在的智能和体能,完成激励过程,从而达到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那么运用什么样的工作方法,才能满足少年儿童“六求”需要,激发他们的动力因素呢?
这些方法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寻觅方法特征,必须从方法与“六求”需要、少年儿童的动力因素之间的联系中去发现。
“六求”需要、儿童的动力因素中有一个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兴趣(趣味)。
趣味是能使少年儿童产生愉悦,感到有意思,具有吸引力的一种特征。
少年儿童“求乐”“求知”“求群”的需要,都是因为它们能产生愉悦。
他们的职业理想也往往同兴趣紧密联系,长大想当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农艺师、作家、艺术家、战士等,很多都始于童年时期的兴趣爱好。
孩子们往往是搭上“兴趣”号列车,驶入“中国梦”的轨道,使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接轨的。
采用能满足少年儿童正当愿望,能产生趣味的工作方法,是少先队高激励的工作方法。
高激励的工作方法具有下列特征:
一、活动性特征。
好动不好静是少年儿童的特性。
活动既活又动,活,活跃、活泼;动,身心都在运动,动手、动脑。
队员青睐在实际情境中的活动,十分愿意走出教室到广阔天地里开展活动,厌烦关在教室里听老师、辅导员的训诫。
笔者在九十年代到广东顺德进行少先队工作调查,召开了12个队员座谈会,一百多名队员参加座谈。
我们让每个队员说出两个最想参加的队活动。
统计结果,二百几十个队员的活动愿望没有一个是在教室里举行的,几乎全部是去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先进科学技术的活动。
这一调查结果足以证明团中央早在1962年为少先队制定的“三接触”活动的指导思想的科学性。
“三接触”的活动具有明鲜的活动性。
少先队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教育,通过“三接触”的实践活动是最基本的途径。
现行的少先队章程第十四条“我们的活动”中,提到的10种活动的方式方法,其中8种都是具有活动性特征的,它们是:
参观、访问、野营、旅行、娱乐游戏、军事体育、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这些活动写入队的章程,是几十年来少先队活动经验的积淀。
实际经验证明,越是具有活动性,“三接触”的实践活动,越能满足队员的需求,发挥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二、知识性特征。
知识性工作方法是指能够巩固、运用已学知识,扩充、掌握新的知识技能的工作方法。
在改革开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社会重视知识科技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少年儿童更加喜爱知识性的工作方法。
富有经验的初中少先队辅导员有个共识:
中学队活动如果没有新的知识技能的内容,就会受到队员们的冷漠和排拒。
知识性工作方法中“红读”“爱科学‘六小’”(小种植、小饲养、小制作、小实验、小探究、小发明),和计算机活动应是其重点的工作方法。
阅读书刊是静态的个体进行的,许多队员并不喜欢。
但是通过引导,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会、知识竞赛、作文比赛、雏鹰争章等有兴趣的活动,引导队员对书刊中的丰富知识发生兴趣,逐渐尝到甜头,渐入佳境,是能够培养起阅读习惯的。
儿童酷爱电脑游戏,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把他们这种爱好引导到在网络中查找知识信息,遨游知识的海洋。
知识性的工作方法是高激励工作方法。
三、群体性特征。
少先队组织活动都是群体性的活动。
大队活动是大群体,中队活动是中群体,小队(或假日小队)活动是小群体。
在大队活动中,多数队员参与交往和展示的机会小,只是充当观众和听众。
小班化中队,队员参与交往、展示的机会增多了。
在小队(或假日小队)活动中,队员交往、参与的机会最高。
教育部规定每周一节少先队活动课,应多采用小队活动的工作方法,中队活动也要在小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
四、竞赛性特征。
争胜好强,争取卓越,在比赛中表现自己,获得承认和评价,是少年儿童“求尊”需要的表现。
在市场经济和独生子女社会背景下,社会上各种竞争的加剧,竞赛性特征的工作方法,更受少年儿童的关注。
团体竞赛能促使集体团结一致,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和增强集体荣誉感。
个人与个人竞赛、自我竞赛(自己同自己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体能。
评比和竞赛紧密相联。
评比竞赛的内容与方法的适应与和谐,是这一工作方法基本原则。
体育游戏没有竞赛,许多项目本身就不复存在。
唱、跳、写、画、演、奏,科技作品制作,劳动技能等的评比竞赛可以积极采用。
道德中可以操作的行为习惯,如爱清洁、有礼貌、做好事等是可以评比竞赛的。
思想、感情不好比,比赛谁爱党、谁爱祖国,不好用指标衡量,硬要评比往往会产生形式主义。
在教育科研里,情感的变化最难量化,往往要采用典型案例或转换为其他内容加以检测。
学习上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阅读数量等可以适当评比。
学习成绩不宜比赛,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个人基础不一,成绩的竞赛是简单化的做法,不要提倡分数排队。
评比竞赛的内容与形式的协调是采用这一方法的原则思想。
少年儿童的评比竞赛不要像体育比赛只重一、二、三名,应该注重比赛进步,鼓励多数。
五、游戏性特征。
运用多种游戏或与游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少先队活动,称为游戏性工作方法。
游戏是少年儿童的最爱,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的工作。
游戏依照其内容和形式的性质可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活动游戏和智力游戏四大类型。
游戏具有德、智、体、美全面的教育价值。
从本质上讲,游戏是少年儿童模拟性、学习性、准备性的实践活动。
游戏对于少年儿童就像实践对于青年一样重要。
少先队举行的队会和活动采用游戏性的方法是极为普遍的。
“幻想旅行”“小马虎漫游‘细心国’”“畅游开放十四城”等队活动,都是戏剧性的角色模拟游戏活动。
游戏除了教育性特征外,还具有的活动性、趣味性、竞赛性诸特征,都是高激励工作方法的特征。
六、新异性特征。
追求新奇,厌烦平庸陈旧,是当代少年儿童的重要特点。
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创造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之魂,党中央又向少先队发出“三个创造”的号召,社会上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大众传媒等等每天都在变革创新,都在极大地影响少年儿童追求新异,立志创新。
采用新异性的工作方法,满足他们“求新”需要,是高激励的工作方法。
七、趣味性特征。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爱好是人参与某种实际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和爱好都是人的行为动机,是影响人的行为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对少年儿童更是如此。
少年儿童认识事物和参与活动时,如能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就会产生极大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他们的行为。
能够满足少年儿童兴趣和爱好的工作方法是高激励工作方法。
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因年龄、生活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兴趣、爱好是变化的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而选择趣味性工作方法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在注意群体兴趣爱好的同时,还要重视照顾个性发展。
处理好这些关系是一种高超的辅导艺术。
八、自主性特征。
少先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主是队员的“求尊”需要,并且贯穿在“六求”的全过程。
在大力倡导民主、平等、自由的现代社会里,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对培养未来社会主人翁有着重大意义。
少先队辅导员的指导是为了培养队员的自主精神,辅导要通过队员的自主去进行。
辅导员水平高低,指导艺术是高超还是拙劣,“自主性”的程度是试金石。
自主性特征的工作方法是高激励工作方法。
运用具有上述八个方面特征的工作方法,能够激发少年儿童的动力因素,满足他们正当的需求,产生兴趣,达到充分发挥智能和体能的实际效果,使他们感到“有意思”。
采用少先队高激励的工作方法,就能够把少先队“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以上八个特征并不是孤立存在着,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
少先队采用某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往往具有多种高激励工作方法的特征,带有综合性。
上述诸特征为辅导员寻找工作方法指明了方向。
一个好活动往往具有多种高激励工作方法的特征,具有综合性。
我们举些实例来说明。
少先队章程第十四条“我们的活动”中除去“举行队会”外,提到10种活动方法,我们拿这些方法来举例。
首先是参观和访问。
这两种方法是少先队经常应用的。
谁去参观、访问?
队员,是他们主体行动,他们很喜欢去参观和访问,体现了自主性特征。
参观、访问肯定不是坐在教室里,是走向社会、大自然或先进科技,活动性特征十分明显。
举例一:
“衣食住行三代人”
(一)三代人的穿:
“问问爷爷奶奶小时候穿啥”“从老电影、小人书中研究祖辈服饰”“参观童装柜台和车间”“童装模特秀”等。
(二)三代人的吃:
“尝尝爷爷奶奶吃过的糠窝窝”“粮票、内票何时取消”“三代儿童食物对比图”“美味与营养”“中式儿童快餐奇思妙想”“小队自做四菜一汤”等。
(三)三代人的住:
“祖辈的老屋变牛圈”“农民住上了小别墅”“数新房”“数塔吊”“三代住房面积变化大”等。
(四)三代人的行:
“路”“三代儿童上学路”“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何时有”“采访坐飞机旅行的农民”等。
上述这些分支活动基本方法是参观、访问(调查),除了具有自主性、活动性特征外,还有丰富的社会知识,知识性也很强。
举例二:
“百货与万货”
“百货楼里看万货”“工业卷、布票追踪”“洋货里的耻辱”与“MADEINCHANG”“家里的电器知多少”等。
其方法特征与举例一类同。
举例三:
野营(夏令营)
这是少先队员们梦寐以求的活动,可大多数队员与它终生无缘。
少先队应该有个制度,队员在小学和初中期间必须参加各一次夏令营(野营)活动。
不会组织夏令营的辅导员不能当优秀辅导员。
(一)夜登苍山。
这是一个初中少先队中队的野营中的一个活动。
头天夜宿苍山小学,次日凌晨四时起床登苍山,到山顶看日出盛景。
夜登苍山观日出,具有新异性,会让队员感到兴奋、有趣,终生难忘。
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巴金《海上看日出》的课文,中队辅导员布置了一道知识题:
在登山观日出中来体味课文中“光亮”“光线”“光芒”“光彩”四个词的意境和区别。
在现实情境中体验词语的意境,很有趣味,知识性、趣味性寄寓其中。
像这样的活动几乎占全了高激励工作方法所有特征。
(二)野炊。
这是野营(夏令营)中必搞的野外活动。
中队举行“百菜宴”:
每人做两个菜,花同等数量的钱,自已采购、自已制作,设立奖项有“燧人氏点火奖”“最佳采购奖”“冷拼艺术奖”“特色菜肴奖”“辅导功臣奖”(奖励辅导队员的父母亲)。
除了具有活动性、群体性、自主性外,垒灶、点火、采购、烹饪、讲究营养价值、色香味形俱全等,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辅导功臣奖”的设置,调动了家长们辅导孩子买好、做好两个菜肴的积极性。
“百菜宴”家里做准备,野炊中显身手,队员与家长的交往中学会炊事技能。
春游“小宴会”。
这是成都东城根小学二年级举行的春游午餐怎么吃分小队进行的活动。
春游午餐吃自带食品极为普遍,这是个体行为。
这位中队辅导员发现以往存在着攀比、嘲笑带得差的等现象发挥小队的组织作用,大家带的东西一起吃,吃出团结友爱,吃出文明礼貌。
在“小宴会”上互相谦让,以饮料代酒,互相祝愿,最后还打扫现场,做到卫生环保。
“四好少年”中有一好是“品德优良、团结友爱”好少年,把“团结友爱”寄寓在春游午饭吃法之中,实在是应该大力倡导应用群体性特征的活动范例。
(三)“邀请常娥阿姨来联欢”。
在夏令营里举行一次月光晚会是常有的,晚会上队员吃着夏天盛产的水果,表演歌舞,或跳起集体舞,兴趣十足,活动性、群体性、趣味性特征十分明显。
有一个“月光晚会”在开始不久,一位当地的邮递员送来一份“加急电报”,大队长宣读“电文”,是嫦娥思念人间,希望前来参会。
大队长复电邀请。
顷刻间,由女老师扮演的嫦娥,带着由队员扮演的吴刚、玉兔飘然而至,晚会会场欢腾,嫦娥讲了奔月的神话故事,吴刚讲了月球的奥秘,和登月宇航员会见的故事,然后天上来客与队员们共舞联欢。
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月光晚会增添了戏剧性(角色游戏)和知识性。
举例四:
故事会。
少先队章程“我们的活动”中紧跟“野营、旅行”之后的就是“故事会”。
这是经久不衰的队员喜爱的活动方法,只要故事内容有所区别,是小学低、中、高年级和初中队员都很喜欢的方法。
今年4月22日,全国少工委发出关于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的通知中,提出五项活动方法里第一项就是“讲述中国故事”。
少先队大讲为“中国梦”献身的先锋人物的故事,讲从鸦片战争至今170年里重大历史事件的故事,讲改革开放中改革创造的动人肺腑的故事。
读书、讲故事是静态的,活动性特征并不明显。
但是故事形象、生动,有情节,非常符合少年儿童富于形象思维的特征,趣味性强。
故事中富有知识性,能给人以新的知识。
“故事大王赛”让故事会变得富有竞赛性。
读故事、讲故事、赛故事完全是自主进行的,自主性特征贯穿整个过程。
举行一次成功的故事会,就要综合应用高激励工作方法的多种特征。
举例五:
小队探究性活动。
新课改提倡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搞小研究。
这种小研究西方国家比较重视,比我们普及。
我国少先队在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少年科学院开始了小研究,数量少,不普及。
70年代未80年代初,“我们爱科学”中“六小”活动,又提出“小研究”(有的地方提“小考察”),其他“五小”(小种植、小饲养、小制作、小实验和小发明)也都具有研究的性质。
“少年科学院”的推开,使小研究经常化、阵地化、制度化。
“少年科学院”的建设需要技术指导、经费、设备等条件,在全国普及率很低。
“六小”研究在全国城乡学校都有条件开展。
以小队为探究单位开展小研究活动,能使探究性活动普及到最基层。
小队探究活动可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文化领域。
中年级小队开展“生活中的小问号”,学习《十万个为什么》。
高年级开展“航天员的生活与工作”,学习航天知识。
农村队员研究“塑料大棚里的奥秘”,学习现代农业科技。
社会文化领域涉及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民俗民风、地域文化、地域经济、乡贤文化和园林建筑等。
比如:
扬州市少先队小队探究闻名全国的瘦西湖、个园、扬州“三把刀”,扬州中学毕业的名人、43位两院院士等。
小队探究是小群体的活动,从定课题,到搜集资料、实地考察、建设资料档案,请教专家,探究答案,都是自主进行的,知识技能性又很强。
小研究的题目以往没有接触过,对孩子们来说是新的,头一次,又具新异性。
举例六:
游戏。
玩各类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无论是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活动游戏、电子游戏,对孩子都有吸引力。
游戏集活动性、群体性、趣味性、竞赛性诸特征于一体,很有意思。
青年人、成年人也爱玩,电视节目中也常有采用游戏的方法和形式。
少先队活动中对游戏倡导不够。
我写的《少先队好活动剖析》一书第四部分“强健体魄、活泼开朗”中列出的34个活动,几乎全部是游戏和游戏性的活动。
这里只点出它们的主题:
玩出上下一百年;夜游坟地;“六自”野炊;石头变幻出来的队会;“比巧手”到“空气游戏节”;“申”字中的24个汉字;四顶帽子;三上街市;逛山景,练眼力;笔的想象;云朵和山峦的神话;即兴哑剧小品赛;活军棋;15步棋;联想转盘;寻春、报春、颂春、争春;山水草木花、土石日月星;结;12个“儿童节”;小小奥林区克游戏节;猜领袖;太阳、云、风和树;不听指挥;捉小偷;贴人;开火车;杯水接力赛;双龙戏珠;智力游戏12则等。
有人轻视游戏,认为它们缺乏“有意义”。
其实,游戏很有意义,具有德、智、体、美全面的教育价值。
游戏中并不去讲道德中的大道理,但是在游戏实践中孩子们会体验到团结、合作、互助、守纪(遵守规则)、坚持(毅力)、勇敢等品德,这是道德锤炼。
在指挥游戏中还能培养领导和组织才干。
游戏能开发智能,使人聪明,玩中长智。
优秀的语、数教师常常采用语文游戏、数学游戏来进行教学,深受同学欢迎。
游戏能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小学体育课中活动性游戏占居一定比例。
不少游戏是体育、美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美育功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持编辑了一本《中学生游戏100例》,深受社会好评。
举例七:
“千斤”拔河赛。
拔河活动性、竞赛性特征十分明显。
有个少先队中队举行一次“千斤”拔河赛,双方参赛队员的重量分别为千斤(或千公斤),在组队中优中选轻,在称分量前上厕所拉屎撒尿,以最佳阵容参赛,妙趣横生,从“千斤”中产生了趣味性。
举例八:
红领巾道德岗。
这应该成为中国梦争章活动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争章与“四好少年”争章是可以等同的,为实现中国梦而时刻准备着,归结到一点,就是争当“四好少年”。
“品德优良、团结友爱”好少年,建立“红领巾道德岗”(爱心岗)是个很好的载体。
少先队章程中“我们队的目的”“听党的话”后面的“五爱”,“参与实践,培养能力”;“我们的队礼”;“我们的标志”中“为它(红领巾)增添新的荣誉;”“我们的队员”中每个队员都要……“热心为大家服务”等,是队员组织观念(组织意识)重要体现。
这是少先队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创建“红领巾道德岗”是实践这些责任和义务的好方法。
组织观念的培养在实践道德岗位中获得培养。
道德岗位由队员根据本人实际自主选定,自定名称,自创岗位格言,自设岗标(岗徽),自己规定岗位要求,自请岗位监督人,自写岗位日记。
岗位是长年坚持的,有着很强的自主性特征。
一个中、小队每人设立的道德岗位,可以进行比赛,用争章或其他方式进行奖励,又体现了竞赛性。
岗位行动具有可操作性,还可以量化,具体可行,是可以竞赛的。
道德岗位设置必须伴随岗位实践知识、能力的培训,家务岗、敬老岗、美丽阳台岗、助学岗、卫生岗、绿化岗等等都要具备道德知识技能。
给爸爸沏茶,须要懂得一点茶道;为妈妈擦皮鞋得掌握擦鞋技能;双休日里为家里做一次饭,得掌握点炊事技能;为低年级队员(或为幼儿园)讲个故事,也要学习讲故事的技能等等。
有了道德知识和技能,才能提升“热心为大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服务队员才会感觉更有意思。
这就涉及道德岗位的知识技能性。
我们既然厘请高激励工作方法的八方面特征,在方法应用中要综合的创造性的应用这些特征,使少先队活动课变得“有意义有趣味”(即有意思)。
“有意义有趣味”是少队章程“我们的活动”中的明文要求。
我们深入研究少年儿童需要层次理论,不难发现他们有不少需要与少先队工作的思想观念相抵触,呈现逆向。
少年儿童存在许多不正当、不健康或者不现实的需要。
在“求生”需要上存在攀比心理,穿着用品讲究名牌,乱花零花钱,生活上存在铺张浪费,不讲究环保的现象。
在“求乐”需要上,存在低级趣味,玩电子游戏上瘾,不受节制,不控制时间和空间。
在“求群”需要上,存在着非正式群体的团伙,哥们义气,打架斗殴,抽烟盗窃以至吸毒。
中学少年中出现异性交往出轨,发生性犯罪,在少年犯管教所里性犯罪占相当比例。
中学生里大同学敲诈勒索小同学的事件屡有发生。
在“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