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6782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docx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docx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

摘要: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选择成为重点,一个好的财政政策可以极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选取不当便有可能抑制经济增长。

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进行研究和剖析,对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分别做了介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如今各国之间的竞争如此激烈,我国想要成为经济大国,在国际上具有一席之地,就得要重点抓政策。

通过对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局限性的研究,对日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财政政策;作用;局限性

绪论

财政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财政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来说,既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具有局限性。

而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从而制定出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基本方针和措施,这些基本方针和措施对于实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坚强的后盾,财政政策不仅可以帮助稳定物价、实现充分就业、同时还可以实现公平分配。

财政政策不仅具有一些局限性,而且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例如,中国财政政策间接调节的社会总需求、中国财政政策对市场机制容易产生冲击力、中国财政政策有关法律制定中存在困难、中国财政在资金使用率上缺乏优势。

1.1选题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财政政策是我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经济增长日益加快的今天,对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局限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要对财政政策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财政政策的内容是对税收与公共支出进行规划,从而极大程度上抑制经济波动,保持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同时提高就业率,降低通胀率。

在我国,财政政策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税收、补贴、国债、收入分配以及转移支付。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实行之后,我国经济急需得到发展,于是我国政府依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对应的财政政策。

在1979年,我国经济由于一度过热而出现了严重的物价飞涨、财政赤字以及通货膨胀等现象。

在面对这些问题,我国为降低了问题的恶化及时的进行了财政政策调整。

之后过了3年,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下滑的现象,我国为了使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回升,因此放松了财政政策,在宽松的财政政策下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是1984年,我国财政的赤字在不断增大从而经济出现了发展过热的现象。

而在1993年又开始实施与之前有所不同的宽松的财政的政策,这些财政政策主要采取了适当从紧的措施。

2003年,我国采取了适当的财政政策,经济一直得到平稳的增长。

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暴发,我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抑制经济的下滑,我国又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2009年我国经济便变得较为平稳,尤其是之后的几年至今,我国的经济在稳健中逐渐发展起来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进步。

由此可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个科学的财政政策是可以极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的。

通过对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局限性的研究,对日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有效的建议。

1.2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

1.2.1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

(1)增长理论研究现状以及文献综述

①古典增长理论的提出

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先驱,他提出了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是动力增长的来源。

而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李嘉图以及马尔萨斯等人在亚当.斯密的理论基础上丰富和发展经济增长理论所形成的。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质疑的声音。

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内,经济增长理论一直处于原地不动的状态,直到1936年凯恩斯发表的《通论》,打破了经济增长理论停滞不前的僵化局面。

现代界内的许多学者与专家认为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一次革命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在凯恩斯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此模型的提出将经济增长研究带入了数理分析的正确道路。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由于资本主义的落寞,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在当时的政府是主张用财政政策来对经济进行调节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一系列完整是财政政策的理论。

但是从长远角度上来看,提出的财政政策只具有短期效用,是不适应长期发展的要求的。

②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提出

索洛以及斯旺采用了新古典生产函数,在生产部门之间可以相互代替的以及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技术进步率等都是给定的假设条件下,得到均衡解。

索洛模型认为每单位的有效劳动的资本变化率与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以及持平投资之差相等,同时索洛模型认为工人平均产量发生变化两个因素分别是平均工资和技术水平。

由此看出索洛模型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其本质上只考虑了资本这一个要素;同时由于技术进步率是一个外生变量,相当于说经济增长取决于一个外生变量。

索洛模型不能解释不同国家增长率之间的差异,技术进步是跳跃性的,因此索洛模型也不能解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

③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内生增长理论,代表人物有Romer以及Lucas。

在内生增长理论中,其强调了从内生决定的技术进步率来解释长期均衡的经济增长。

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内容中,说明了财政政策是有效的,政府应该继续干预经济。

财政政策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即财政政策应该是长期性的。

但同时也是因为财政政策的长期性,所以这些财政政策没有考虑到当短期经济出现失衡时,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来进行解决。

除此之外,由于政府更加重视短期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于是一些很好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

(2)财政政策的增长效用

凯恩斯认为的是,在经济萧条的时期,政府应该扩大投资性支出,由此来增加收入和就业率。

而之后皮科克与怀曼斯在1961年提出了“梯度渐进增长论”。

在这个理论中当社会出现突变时,例如战争或是自然灾害,公共支出会急剧增加,但是当社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公共支出却不能恢复到初始的状态。

1970年,阿罗和库尔兹首次将政府支出引入到增长的研究范畴内。

1974年,Solow等人对财政赤字和平衡预算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

之后的几年里,各国都对财政政策的增长效用的相关内退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十分多的,例如江晓薇与马栓有等人研究表明,我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益并不存在,相反的,政府的公共支出与私人投资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效应。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关学者和经济学家对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效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国内对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的结果。

1.2.2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宏观经济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实行挤出效应这是我国政府在考虑财政支出问题时经常考虑实施的。

而我国学者大部分都认为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必要且有效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环境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情况相差很大所造成的。

1997年我国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实施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并取得成效,这都表明了我国在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我国利率调控尚未市场化及政府支出的公共性都造成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不显著的现象。

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给我国带来的危害甚至更大、更严重,一些学者甚至提出实时的经济情况可以进一步论证经济学理论的实施需求。

例如最近十年我国经济状况发生巨大变化,民间的投资环境也相对遭遇困难,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汇率制度逐渐打开,利率开始市场化,伴随着政府投资效益低下问题,我国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而做出了积极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它主要表现在:

1、利率上升。

利率市场变化趋势变化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影响越来越大。

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分析是其政策的理论依据,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而斜率为正的LM曲线与其相交必然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之上。

即是财政支出扩张带来了收入扩张,同时加大了对货币的需求量,但是货币的供应量不发生变化或是增加叫小幅度的变化,都会带来实际利率的上升,随着利率的上升会抑制民间的投资,这也成为挤出发生的可识别标志。

2、税收增加。

北京经济学家张曙光说“税收的快速增长不仅脱离了原有的经济增长基础,而且在作用上起到紧缩性”。

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来源于税收,国债收入根据也需要税收来偿还,税收的增长来自发展较快的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安体富认为税收的快速增长,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排挤效应。

3、资金竞争。

目前我国由银行购买国债,这是我国国债采取财政与银行捆绑式的投资方式,但是存在着短期且基础货币会减少,这会影响银行的贷款规模,同时挤出效应发生的标志是民间部门发展面临的资金约束和融资困难。

政府向公众借款随之带来民间部门资金供应的减少,使政府与民间部门在借款资金发生了竞争关系,它引起利率上升但是也抑制了民间的投资。

项目竞争。

在投资项目有限或项目准备不充分的的情况下,财政发生扩张支出时,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就会出现抢项目挤出一些外资、私企的投资项目的情况或是地方政府作出自行筹资修建项目的事件发生。

以一个民间投资角度观察,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标志是缺乏有效的投资项目且民间资金有大量剩余。

4、体制复归。

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意味着政府对其的干预也会增加,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都会交予政府处理支配,也就弱化了市场的调节能力,同时也带来了体制复归,它表明了政府投资对个人投资的“挤出”现象,强制行政审批,是民间资本的生存环境受到挤压。

5、效率降低。

民间投资相对于政府投资而言效率相对较高,而存在的效率低下的投资业就会造成了国债运行的效率低下。

国债政策涉及到了行为主体有政府、银行,这就会造成了财政支出的不同一,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审查监督力度不够,操作的非程序行为发生,再加上实施周期长,投资回报低等问题都指明了整个经济的投资效率低下的现象。

1.2.3财政政策的风险效应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由于受到现实经济活动复杂性,及其面临的大量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所影响改变,造成内部系统的不完善,使其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生预期的偏差,从而产生一定的风险性。

财政政策的风险效益可以使得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生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会对政策实施造成一定的偏差,从而产生一系列风险效应。

积极财政政策本身即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因为地方政府或是国有企业的执行不当等原因造成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都是我国特有经济、政治体制所造成的体制风险。

一国内债风险问题可以用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等几个重要指标来衡量。

一个国家对国债的依存度度太高,则说明该国的财政支出方面存在风险,对发达国家而言国债依存指数是10%~20%,发展中国家则是15%~30%,在1994年到2010年我国平均国债依存度是25.72%。

国债偿还率它主要反映了一国政府财政的偿还能力,它是当年国债偿还本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值。

一个国家的国债规模必须与其国家的财政收入相对应,因为国债的发行必须要按期偿还。

我国外债的来源主要有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贸易贷款,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由于具有盈利性,在我国外债总额中比率最大,但是多为短期贷款,且变动较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都会给我国的外债带来管理上的麻烦。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之间关系的变动与国际形势的变化都会造成利率结构所带来的风险。

购买别国的债券也是外债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购买像美元、欧元等国家的国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获得更为稳妥的财政政策的实施。

在通货膨胀风险方面,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过重,如果地方政府没有办法弥补以往债务而直接为地方政府赤字融资发行货币,就会引起通货膨胀;二是我国为了带动企业的资金增加,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市场通货币增多使得货币流动过剩,所引起通货膨胀;三是由于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带来了经济增长,同时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对于财政政策的完善定义范围可以通过公共支出、税收制度以及举债措施等方式进行,通过这一手段的进行,可以再国家公共消费与投资空间上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最终使得私人投资与国家投资资源得到间接与直接上的匹配。

财政政策主要体现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不平衡三方面,其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

本文利用我国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的有效数据,对我国财政政策的效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把握财政政策理论发展的前沿,全面深刻剖析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效应,进而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本文先分析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再从国内的案例中分析其研究情况,及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最后指出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研究,并归纳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政策意见。

理论研究采用了数学模型的方法,实证研究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方法成为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研究财政政策的增长效应时,通过分析均衡增长变化下,财政变量与均衡增长率的关系,来研究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而在研究中分析财政政策的价格觉得效应时主要采用的方法为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政府跨期预算约定分析市场,最后以均衡价格水平决定公式。

在实证研究中,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表现为在在研究税收的经济增长效应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另外协整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等具体实证分析方法都会被采用,研究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时建立VAR模型。

1.4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正确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不仅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然性”,这是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提出的。

本文对我国的财政政策做出详细的研究,从经济理论和财政理论角度等研究方法研究我国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就业效应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效应等,研究经济增长时又从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及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展开研究其原因。

但是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和个人认知的局限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还有财政政策风险对财政政策效应产生的影响意义等等都显得个人知识缺失,造成研究的不完整。

本文在研究中发现宏观调控方式会对财政政策的乘数产生体系性“漏损”,从而减低了其经济绩效,而他的影响因素有其乘数难以定量分析,项目资金进口和隐形税收等经济体制“漏损”的影响;同时提出赤字货币融资提升财政政策乘数效应,国债融资数量和货币融资数量之间存在一条最优便界,它具有动态性、区间性和原则性的特点,边界的区间表明国债发行规模具有一定的“灰色”空间;而这个“灰色”空间如何恰当测定没有得到深入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值得深入进展。

2.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1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的增长

税收政策是我国实行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政策中重要内容。

通过减少税收可以加大消费者的消费和投资的欲望,从而拉动内需,同时促进经济增长。

而税收的稳定主要依靠经济的增长、收入的分配与经济的稳定来进行调节,它主要表现在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筹集资金来为公共投资达到资金充足的目的,或是通过宣传、引导和刺激个人将收入用于投资与储蓄。

随着税收收入的增加,投资资金也越来越充足,税收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对也越来越明显。

由生产性增值税转变为消费性增值税,促进企业投资,从而加快经济增长,从1994年我国税收收入是5126.88亿元到2004年的24165.68亿元,增加了近5倍,而这十一年里税收负担上升了6.7个百分点。

税收的增长带来国家税收集中度不断提高。

客观而言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取决于GPS的比重、企业的经济效益、税收的累积、产业结构等越好、效率越高,带来的税收越有可能超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操作上主要是以消费支出和劳动收入为税基,靠加强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来征税,加大税收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一些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发挥税收的调控能力,同时降低低收入者的税收,实行更快的加速折旧制度,促进企业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2财政支出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传统经济学理论上消费、投资、出口构成了拉大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要素,而相对税收政策而言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果更为直接,财政支出可以有效的调节收入分配;也可以是社会资金能够朝合理的方面流动,同时起到示范效应,主要通过对公共储蓄的资金重新配置来表达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

投资业在扩张性财政支出的拉动下刺激了需求,政府的财政支出带来的效应方面有:

一是政府在建设投资时会扩大社会的总投资;二是出现财政赤字时政府部门的国债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民间企业做出排挤。

财政支出不仅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也是抑制经济衰退、下降的有效方法。

我国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在1981年仅为269.76亿元,而2003年已达到2687.82亿元,它达到1981年的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十倍,也是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2.24倍。

在财政支出中,公共投资政策是最为重要的政策,它不能再围观层次上直接介入企业活动而被界定为政府投资形成的资本活动,是由政府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被限定为特定的公共服务,所以说公共投资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支出政策的选择。

2.3宏观层面上,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上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根据财政政策在宏观层面上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工作中,财政政策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扩张型财政政策和紧缩型财政政策。

这俩种财政政策都是与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发展相互联系的。

一般来说,当财政政策出现漏洞导致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国民收入低于平时生活的水平,此时,政府就应该进行宏观调控,实行扩张型的财政政策,最主要的办法就是要通过减少国民税收和增加财政政策的资金使用率,来扩大国民收入和社会的总需求;反之,如果当时的经济过热,社会总需求加大,国民收入的水平高于平时生活的水平,此时,政府就应该进行宏观调控来实行紧缩型的财政政策,达到可以控制社会财政总需求的目的;在经济平稳发展的时候,由于经济过于平稳,物价相对比较平稳,就应该实行中性的财政政策。

除了一般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外,还有宏观结构政策,在宏观调控的层面上来看,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财政的结构进行调控来优化财政政策得到较好的效果,即在调控财政政策方面的财政收入,在财政政策收入稳定的前提下,来通过对财政支出等结构方面的政策进行完善,来使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变化。

尤其是通过对财政政策支出方面的政策分配,比如说直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增加新能源等各个方面的资金赞助;或者通过对于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质量提高,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有效的政策实施。

3.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3.1中国财政政策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

在社会上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国家资源为前提下国家实行财政扩张型的财政政策。

换句话说,这一定数量的国家资源在市场自由买卖的力量上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作用,必须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下,运用国债、银行等形式,才能得到有效的作用。

但是国家闲置的经济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价上涨,财政政策出现漏洞导致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国民收入低于平时生活的水平时,资源的停滞约束早晚都会到来的。

如果国家在财政政策方面积累的财政赤字和累计的国债发债规模已经越来越多了,而且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受财政宏观调控的影响又收缩不下来,财政从经济市场筹集的资金过量,就会有可能导致经济的热度过量,引起通过膨胀。

因此,国家储存的一定资金的有限性,决定了我国的积极宏观政策能不能长期的实施下去。

总的来说,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们仍然必须要实行储存资源型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也就是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况且,在理论上来看,作为宏观调控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为的重要组成之一,我国的政府在积极财政政策上的定位是很有必要完善清楚的,就是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经济的过热或者是经济发展的太平稳,导致的物价相对比较平稳进行反调节,通过调节中国财政政策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来解决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局限性问题,使中国的经济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减少在经济发展中出现重大漏洞的情况。

3.2中国财政政策对市场机制容易产生冲击

能够直接影响政府和个人的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就是财政政策,可以运用压缩总需求,控制消费等方式,但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会导致市场购买力不足,顾客对商品需求下降,产品剩余,生产萎缩。

在经济膨胀时期,政府要实行减少购买的政策,这种行为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因此政府实施减少购买政策会遇到很多困难,政府要削减转移支付,将直接减少民众的收入,甚至居民的基本生活也会被影响,因此削减转移支付会遭到公众的反对。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是提供了增加消费与投资并且扩大了总需求的可能性,但如果人们将这笔收入用于储蓄而非用于商品购买时,这种可能性虽大却不能成为现实。

由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所以在进行某些地方财政项目投资时,地方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发展因素所结合而产生的综合作用,政府只有遵循各种发展因素平衡发展规律,并且参照一定的成功案例,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财政投入才能取得最佳的发展效果。

特别是对各行业的政府投资,政府需要从不同行业的发展阶段、未来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进行综合考量,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投资活动。

以区域内各产业的均衡发展为目标,政府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投资效果。

例如,某省无论是2007年还是2009年本级的财政支出中,科学支出的费用的所占比例都非常小,说明该省财政对科研方面的投资力度不足,该省在今后的财政投资计划中应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政府投资力度。

3.3中国财政政策在资金使用率上缺乏优势

中国在现在这个经济不稳定的时代背景下推出了中性财政政策,这种财政政策是一种比较稳健的财政政策类型,指财政政策在经济情况基本稳定,物价比较平衡、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财政政策。

这种财政政策是在中国的经济不稳定情况下采取的最有利的一种财政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的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财政政策在资金利用率上缺乏优势,由于财政在资金利用率上缺乏优势,财政政策在许多方面的方法实施都有阻碍,如果想要确保财政收入可以稳定增长,就一定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

财政政策的资金使用率不足导致了中央的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扩大和通货紧缩的出现。

某市为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率,大力加快了市里的预算支出进度,特别采取了四项措施:

1,完善了支出进度通报的制度,加强和精算了市里财政支出的情况分析,加大对地方主管领导的调查,完善支出渠道,加大资金的使用率

2,加快资金多渠道的使用率,保证资金的安全,精确预算

3,提高预算支出的效率,要保障资金在流通的环节流畅运行,基本的用度要记账,有完善的资金使用计划.

4,最重要的就是先保证民生的支出。

要不断的调节和优化支出结构,要更多地向需要资金的方面优先使用支出。

3.4中国财政政策有关的法律制定存在困难

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和财政法规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因此在某些法律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和错误、认定不足的现象,不利于完善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利于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法律的威严和制度。

为了完善财政政法方面的法律,保护国家的财政政策不受侵犯,维护社会财产,保障经济体制改革能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得到完善,为此国家出台了《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国家对于违反财政法律的有关的政策,违反财政法律的有关行为,挪用、侵占、浪费国家财产的行为,除了有些行为有另有规定外一律依照本规定予以处罚和处理。

虽然我国针对国家财政方面出台了相关规定,但是规定的内容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对于财政政策方面的保护还不是特别完善,法律规定如果有违反财政法律有关行为除了有些行为有另有规定外才能按照本规定处罚和处理,这就存在了财政法律不能贯彻落实的缺点,也很大程度上让财政法律留下了漏洞。

对于我过法律不完善的事件,不仅影响着法律能不能贯彻落实,还会影响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大降低了法律的威严,也因此降低了国家的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对于制定财政政策有关的法律规定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由于财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