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675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计划.docx

《课题研究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研究计划.docx

课题研究计划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研究计划

刘玉梅王桂萍梁桂云赵志刚郗绣红陈腊梅张冰峰

阳泉市第三中学

  (2011年5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以往长期的灌输式的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自然也就窒息了他们的创造性。

这种现状势必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走进新课程中的严重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然而转变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改革,因而我们本课题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视为本课题成功与否的标志。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落到实处,本研究过程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自觉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这种转变,还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方法,关注学生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

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给学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不一样,对学生终生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

二、课题界定

研究任何一种理论,都必须首先弄懂它所使用的基本术语。

对于了解一种新的学术理论,弄清楚它所使用的新名词的正确含义,尤为重要。

1、新课程:

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而由国家中小学教研组统一编写和设定的课程模式,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新课程具体体现:

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2、学习方式:

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态度、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3、转变:

指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或从一种方式向另一种方式的转化和变化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假说

1、在新课程背景下,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发生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也发生根本性转变。

2、探寻一种能够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从传统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使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新课程的根本要求和目的。

3、通过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培养出具有学习能力强、学习效果好、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能够深入推动当前的普通高中新课改工作,为提高认识、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假说的基本理论依据:

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如此,它具有宽广而深厚的多学科的理论基础提供支撑。

它不但在总的方面受到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权变理论、系统思想等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影响),而且得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原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有力支撑;更直接受到人本原理、人的主体性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的指导。

1、人的主体性理论

人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

理想的学校教育就是一种对话、一种互动,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教育的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一个学校的教师群体凸显了主体性,才能真正启发、推动学生主体性的形成,促使学生更好成才,从而也就实现了学校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

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

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智能。

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即个体的智能强项和弱项的剖面不一样。

“多元智能”理论揭示出智能结构的多元性,个体智能的差异性,在更大的范围内承认人的多元价值。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生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我们就不应当关注笼统概念下的哪一个学生更聪明,更有发展前途。

而应该是每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在哪些领域具有良好潜能。

新的智能观要求建立新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潜能和创造性才能,教师要积极主动去发掘。

在学校,如何使学生的优势智能得以快速发展,弱势智能得到应有提升,尊重、了解、发现和创设适应环境以尽量释放学生潜能就是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任务。

3、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以人为本”是它的核心和本质;“全面发展”是它的内容和目标;“协调发展”是它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它的重要体现;“统筹兼顾”是它的根本要求。

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

无论在社会变革或社会稳定发展时期,教育都是一种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力量。

教育树立和实现科学发展观是整个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社会,也就不能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终极目标。

4、人的需求理论(激励理论)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何满足需要、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这是激励管理要履行的职责。

管理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用价值观引领,采取目标激励、肯定激励、参与激励、工作激励、榜样激励、发展激励等多种激励方法,促使教师的动机更加强烈,将潜在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实现学校目标和个人目标而努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本项研究的对象是研究教师所教的学生,其范围界定在阳泉三中初二年级5个班级的生物学科和高二年级6个班级的地理、生物两学科。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在阳泉三中初二年级5个班级的生物学科和高二年级6个班级的地理、生物两学科的教学中探索研究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并使学生的学习由落后被动低效的传统学习方式逐步向科学合理高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

2、基本内容

(1)在教学中贯彻和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方法与途径。

(2)改变单一、他主、孤独、机械、痛苦和封闭的学习方式,构建全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途径。

(3)使课堂教学更加快乐、开放与高效的方法与途径。

(4)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方法。

(5)多种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6)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六、课题研究重点、难点、突破点

1、重点:

(1)改变传统低效的学习方式,构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下全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途径。

(2)使课堂教学更加快乐、开放与高效的方法与途径。

(3)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方法。

(4)多种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习惯的培养。

2、难点:

(1)课题内涵丰富,外延较宽,涉及各学科方面的工作,研究目标的细化和达成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控性较差,可能要影响到研究进程和成果表述的精细化和精确性。

(2)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长期过程,课改工作在不断摸索和完善之中,不可能在三年(一个周期)内研究得出完善的结论,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课改的一些手段、途径与方法也会随之改变,该课题要在短期内取得终极性成果和精准成果比较困难。

(3)长远性效益与现实性效率的矛盾与冲突,势必给课题研究不断带来冲击、干扰。

3、预计突破的难点:

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向新课改理念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由“他主”向“自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厌学”向“乐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合作探究学习”转变。

七、课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说明:

1、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索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2、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一般步骤如下:

  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

  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

  ③制定总结计划;

  ④搜集具体实事;

  ⑤进行分析与综合;

  ⑥组织论证;

  ⑦总结研究成果;

  ⑧实行经验总结时应注意下次述各点:

选择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全面观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要有创造革新精神。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起始时间:

2011年6月

(二)、课题研究结束时间:

2012年8月

(三)、课题研究步骤设计及各阶段主要内容与阶段性研究成果设计

本课题研究共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1年6月至2011年8月结束)

1指导教师做课题专题讲座,全部课题组成员参加,统一思想明确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

2课题组成员深入班级,深入学生,调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解放思想,认识落后低效的被动他主学习的弊端,以适应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高效科学的学习方式。

3、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认真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关的理论,分头搜集有关资料并汇总,进行充足的教学准备。

4、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组的要求选择具体研究的子问题和方向,各学科教师选择适合本人教学实际和重点关注的问题开展研究。

子课题以及承担研究人员如下:

(1)、《高二地理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由郗绣红、刘玉梅、赵志刚、陈腊梅四位老师共同参与完成。

(2)、《高二生物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研究》,由王桂萍,张冰峰两位老师共同完成。

(3)、《初二生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效果研究》,由梁桂云老师主要负责,王桂萍,张冰峰两位老师共同参与完成。

5、课题组各成员见仁见智,群策群力,交流讨论相关子课题研究的想法、具体做法,也可形成书面材料。

最后写出详细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

计划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

1、课题组成员通过教学活动、作业反馈、试卷分析等途径给学生再次说明传统学习方式存在的弊端以及转变学习方式对今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011年9月前,各学科撰写出子课题具体研究方案,交课题组汇总,并按要求开展研究。

3、课题研究组组长进行学习方式改变的示范课,对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进行指导。

4、课题组成员分成两组互相听评课,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过程中要求每节课应有10-20分钟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力求使自主高效优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习惯。

5、改革作业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作业应该是多样化、开放性的,除了传统

的作业以外,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经常布置一些制作类、调查类、分析探究类、展览类的作业,使作业更加科学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6、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方式转变后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转变进行问卷),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对哪些学生的学习有促进,有哪些方面的促进,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有更加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等。

然后根据问卷结果总结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资料袋,为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以及改进依据。

7、课题组成员之间、师生之间要经常交流座谈,必要时做好谈话记录,及时反馈对学习方式转变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转变后的成效。

8、课题组教师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力求课题研究求真务实,不流于形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总结前段课题研究的经验与不足,相互交流,并写出相关内容的论文。

9、课题组召开会议,交流论文,展示阶段研究成果,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做准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

1、学生再次上交关于学习方式转变的问卷,分析多次问卷,统计有关信息,根据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前后的变化,形成问卷调查报告。

2、课题组成员公开展示成熟模式的公开课,保存教案、学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写出教学反思。

3、总结反思教学方式和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措施,分析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方法、途径和效果、结果。

4、形成研究报告及其他研究成果。

5、形成研究报告并上报阳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结题。

九、课题成果形式设计:

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学案、教学案例、优质课展示等。

十、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保证措施:

有利条件:

1、当前全国范围内都在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营造了深入课改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良好氛围,我省作为最后一批搭上新课改列车的队伍,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广泛学习其他省份的经验,对新课改具有深刻认识。

2、有一支有较强研究能力的研究队伍。

课题组各成员积极进取,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课改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有较强的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能力。

3、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明确的研究目的,科学的指导精神,课题既有前瞻的理论探讨意义,对教师发展、学生成才更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因此,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激励性,有把握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4、有比较充实的图书资料,有先进的查询工具和手段,有很好的内外部科研氛围,全校的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学校的全力支持,人员和物质条件都有可靠保证。

5、有多年结交的便于交流切磋的多层次、高规格的各方面的名师专家朋友的关心和指导。

保证措施:

1、由上级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热心指导。

2、由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3、有业务精良积极探索研究能力较强的课题组成员。

十一、课题组织机构及成员分工

课题组各成员除了参与并认真完成各自的子课题研究外,还要各自承担以下相应的任务:

负责人:

刘玉梅负责撰写研究计划、结题报告,统筹全局,主持和领导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成员:

王桂萍整理教师教案中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实例及效果。

郗绣红理论材料收集及主讲。

赵志刚负责调查问卷,学生学习效果(不同学习方式对比)反馈。

梁桂云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范例收集。

张冰峰负责整理课题组成员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谈话记录并作总结。

陈腊梅指导课题组其他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并撰写课题研究计划以及开题、结题报告。

2011年5月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