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670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docx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科医学读书笔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docx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

全科医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全科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全科医疗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

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进行不间断的管理和服务,并必要是协调利用社区内外其他资源;其最大特点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总体来讲更加的人性话,更多的体现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的;但在服务内容与方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专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的顶部,所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疑难重病,往往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常依赖各个不同专科的高新技术。

专科医生是运用越来越复杂的精密仪器装置救治患者的技术权威,而患者是“听凭医生处置”的高技术手段的被动受体。

全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底层,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体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长期并连续地管理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健康信念。

在全科医疗服务团队中,患者(个体或群体)医护人员得力的合作伙伴,是社区或家庭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主体之一。

作为专科医生,则要坐在医院的门诊大楼里等待病人“登门造访”。

由于就诊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势必造成医师无法向全科医生那样了解每个病人,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过多的重视病人的社会属性,而只能把重点放在病人生物属性的疾病上面,也就是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把生理的病疾医治好。

相比之下,全科医生不仅要解决就诊者的生理病疾,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行为因素,提供长期性服务,以帮助病人杜绝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下。

所以说,全科医生的工作更能体现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当我们医学生看见这句话时,总有说不出的冲动和感慨,同时更多的是责任。

而全科医学的理论给我们点明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为我们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个称职的全科医生不止要具备精湛的技艺,还要具有时刻为病人着想的素质;不仅要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还要了解病人的心情;不论是多难治的疾病,只要病人和医生都在尽最大的努力,那我们就是成功的。

全科医学让我学到了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全面看待问题”,很好的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临床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但以病人为中心的落脚点永远不会变,只有深入了解了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才能迈出第一步,才能有的放矢。

全科医生不仅要把握急重症的转诊时机,防止慢性病,还得解决病人的心理,行为问题,帮助处理他人家庭问题等等,总之,全科医生的工作并不轻松。

我国的全科医疗起步较晚,还并不发达,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也起步较晚,目前仍未形成有效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希望今后中国政府能够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更加全面科学的发展。

毕竟,全科医疗更加人性话。

同时,这也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积极发展全科医学教育。

在全科医学的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该要懂得取舍,突出重点,让学生不会觉得冗长而分散注意力。

要改变传统的从病因入手的做法,适当的引入典型病例。

应更多地增加社会实践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任重道远,全科医学教育很大程度上教会我们如何用理论联系临床,如何全面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思考解决问题,用我们的艰辛换来患者的笑脸,赶走疾病的黄昏,撑起一片健康的蓝天!

直到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正因为全科医学是整却也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全科医学经过历史的发展已经很达到了自己的新高度。

而我的另一种误区也在这个定义中得意解释,所我想这种曲解应该源自全科医学所面向的群体——社会与家庭。

要进入家庭,不走进基层又怎能做到呢?

更何况全科医学的宗旨中第一条便强调了以人为本,而这其中的“人”必须靠着全科医生深入基层才能真正去关心与了解。

谈到这里,全科医学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已然高大了起来。

我意识到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更多的是医务人员对几乎所有人群的关心,而不仅仅局限在患者身上。

这门学科不是冷漠的对科学技术推陈出新,而是以大爱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出发,推动全社会医疗卫生水平进步。

“人人享有医疗保健!

”这不仅是目标,也是这门学科成就大爱的最高境界。

此等大义,怎能不使我为之叹服,而心向往之!

全科医学不是只有全科医生才需要学习的科目,只要是医者,要学习全科医学,它的诞生背景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的变化、医学模式转变、进程,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的全科医学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这一深入人心,下奋起直追,取得了长足、健康的发展,并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与我的理解相似,它们分管了健康与疾病的发展的不同明确的分工可以使专科医生资源不必再被浪费在—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大环境下没能顺应这一环境改变固化思维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以我对全科医学浅薄的理解,已经能看到这一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

因此,在我看来,将全科医学对待患者的态度融入专科医学的发展,不失为缓和当前医患矛盾的方法之一。

这也提示我们,不论我们将来从事何种医疗工作,认真学习全科医学,都能得益于它更人性化的思维方式。

为患者考虑得更多,自己才能走得更远。

谈到全科医学,衍生出来的自然是全科医生。

按照定义来说,全科医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为社区家庭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其在我看来,这个定义给予了全科医生非常高的标准。

医学知识储备,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过人的预判决策能力,星耀社区医院是昆明市最大规模的`社区医院,它的基层医疗服务以及社区保健工作都是具有先65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档案,这项工作200多个电话,还会被老人家误当体检真正开始,我们才意识到前期补充新增档案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不只是时间与汗至此,我对全科医生的崇敬之情又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们为了辖区内人们的身体健康那种不遗余力的态度,只得我们永远铭记,不断学习。

回归全科医学概论的学习,在这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章节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也是在医疗服务我中觉得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家庭是通过情感关系、法律关系和生物学关系和生物学关系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团体。

也许家庭有许多不同的分类,但家庭存在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求。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普通的医生所不可比拟的。

全科医学崇尚以人、以家庭为单位,正是因为家庭所具备的这些特点,生的健康照顾与管理。

毕竟家庭成员的劝说与监督才是最贴近患者生活的部分,远不可能替代家人对患者进行随时照顾与管理。

因此,的工作更多的落在了家庭评估上。

这个工作是针对原因不明、家庭健康问对家庭资料综合分析,得出调适个体或家庭问题的途径。

借用中国的一句古话:

“解铃还须系铃人。

”由家庭问题所导致的健康问题,只从症状上去诊治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

调适,才能从根本上庭评估,也是其他专科医生工作中短短一个学期的学习只能让我得以窥见其雏形。

全科医学在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称为家庭医学(Familymedicine),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亦称为家庭医学。

中华医学会1993年成立全科医学分会时选择了如英国、加拿大等国习用的Generalpractice,意译为全科医学。

在国际上这两个名词並用,並无争纷。

我倒觉得这两个名词恰好反映了全科医学的两个侧面,“全”与“专”的问题。

全科医学是一门很全面的医学学科General一词作“总的”、“全面的”解,practice一词有趣了,原本的解释是“实践”,因为医学是给人治病的学问,是要付诸实践的学问,所以它也作医生的业务解。

所以Generalpractice一词便是:

对于各种疾病实施治疗的业务,我国将其译为“全科医学”,突出一个“全”字是很适合的`。

全科医学不是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而是包括了内、外、妇、儿各科临床学科的医学。

全科医学实践即全科医疗,以预防为先导,包括了公共卫生学;全科医疗对病人实施持续性医疗照顾,还包括了康复医学。

全科医学的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以社会为范畴,除了服务于病人外,还需服务于病人的家庭与社区里的健康人。

全科医学不仅是生物学的医学,还是集合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也就是说全科医学除了关注生物学的人之外,还包括关注人的行为学以及社会给予人的影响。

医学模式从生物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全科医学应运而生。

这些都足以证明全科医学确实是一个很“全面”的医学学科。

全科医生有其特定的专业技能一个医学生在医科学校里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神经各科都学了。

当他毕业之时他是不是一个全科医生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只是一个通科的医生。

犹如细胞学里的干细胞,依需要和可能分化为各种功能细胞。

医科学校毕业的医生要经过各科的专业培训,才能成为一位心脏内科医生、泌尿外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同样也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成为一个全科医生。

可见全科医生并不是“什么病都会看”的通科医生。

两者的差别在于:

全科医生有其特定的专业技能。

我以为这个“特定的专业技能”应包括两大类:

一是应以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尽可能地解决疾病的诊疗问题。

医生可以进入病人家庭中实施医疗服务。

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将全科医学称之为“家庭医学”。

家庭医学的医生即家庭医生。

他们固然可以在医院里、甚至在医学中心工作,但更多的是到病人家庭中服务。

病人家中有CT机吗?

病人家中有手术室吗?

自然没有。

这就要求家庭医生们有特定的能力,化繁为简,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当然也有简易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家庭医生会主动转诊给适合的专科医生。

另一个特定的专业技能叫做“可亲性的医疗照顾”。

简易的方法自然比复杂的可亲,但更重要的是医生与病人之间感情上的可亲。

医生理解他所服务的对象是人,一个生了病的或是并未生病的人,而且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是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有其特定社会背景的人。

而绝不只是一个患病的器官或是一台待修理的机器。

而病人或其家庭则是将医生看成是他们的朋友。

由于家庭医学有这样鲜明的特点,所以家庭医学确实是一个特定的医学“专科”。

政府和民众对全科医学的不同理解全科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全科医学的方法、全科医生的技能适于第一线的医疗卫生服务。

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非发展全科医学莫属。

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关键也在于发展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都进入病人的家庭了,何来看病难?

全科医生尽可能应用相对简易的方法解决问题,看病自然不贵。

世界各国欲建立惠及全民的医疗保险的,无不需要控制医疗费用的盲目、无限地增长,医保局、保险公司固可做出硬性的规定,但生命是宝贵的、疾病是复杂的,要能控制得恰到好处,则非以全科医生作“守门人”不可。

我国政府对此十分理解,故十余年来大力提倡,使全科医学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众对于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并不十分理解。

提到全科医生,往往即刻联想到“赤脚医生”。

在南方亦有称之为“万金油医生”或“红药水医生”的。

反正认为这些医生看不了大病。

其实,人一生中真正生大病的机会并不多,民众之所以有此等理解,我以为恐怕还是与我国现在对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服务的医务人员缺少培训有关。

我国过去的医学教育,基本上是生物医学教育。

我们教学生细胞、病毒、炎症机制、药物浓度但很少甚至没教学生人的心理活动、社会影响。

既使学生毕业分配在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工作,他所向往的依然是高科技的生物医学,因为我们的社会舆论重视的是高科技的生物医学。

晋升需要分子生物学的医学论文、获奖要看他研究的课题、报上介绍的是切除了一个多大多大的肿瘤。

所以事实上他们也很茫然,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全科医生需要全科医学的专科培训当然现在情况有了变化。

各项国家的卫生工作指导文件都明确指出“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

虽说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优秀的全科医生的难度绝不亚于培养一个任何一科的专科医生。

不过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若干年后,我国必定会有一批优秀的全科医生活跃在基层医疗卫生部门,他们的医术、医德也必将为广大民众所乐于接受。

我国各地的全科医学的发展很不平衡。

其中固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但人才的匮乏仍是重要原因之一。

故全科医师的培训仍需大力推进,此外还需注意培训的方向。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较低,通过培训提高学历固然重要,但如果内、外、妇、儿复训一遍,不过使他们成了高一级学历的通科医生而已。

所以我以为全科医生的培训实在是应该強调全科医学的“专科”培训。

一是要培养他们用尽可能简单的办法,在基层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让他们理解,医生不是修机噐的,医学是为促进人的健康服务的。

医学应该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问,这在全科医学服务中更显得重要。

生了肿瘤的病人要求肿瘤外科医生的可能只是:

“务望能尽可能地将肿瘤切除”、冠心病人指望心脏内科医生的也许只是:

“务请将支架放得准确”。

但全科医师处理的是尚未分化明确的疾病、心理层面或社会因素引发的健康问题或是慢性康复期的疾病,病人要求医生的自然是全面的身心照顾。

所以医学的人文关怀在全科医学中更应该有充分的体现。

作为中英初级卫生保健合作项目,我非常荣幸于20XX年11月19日至20XX年12月9日被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局选派赴英国参加全科医学培训。

三周时间内,50%时间接受理论课授课,50%时间参与英国全科医生的诊室工作,进行了家庭医生团队、慢病管理、绩效考核、临终关怀、循证医学、继续教育、诊室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及见习。

一、英国全科医疗概况

英国的全科医学教育采用5+2+3模式。

“5”是高中毕业生后要经过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2”是在取得医师资格后,还要经过2年的临床基础训练;“3”即还要完成3年的全科临床培训,期间至少要在全科诊所接受1年的培训,然后才可在英国医学总会(UKGeneralMedicalCouncil)注册成为全科医生。

英国的全科医生分为全职医生和兼职医生,全职医生固定在一个诊所工作,如果有事不能来或想去休假旅游,可以雇佣兼职医生,兼职医生可以在数个诊所工作。

在英国,大部分诊所是私人的,每个诊所有一个或数个老板,这些老板是全科医生,他们主要从事医疗和教学等工作,同时还雇佣数个全科医生、护士进行日常医疗工作,此外,老板还会雇佣非医疗专业的管理经理和工作人员,负责员工工作安排、经费运转、诊所维护、水电等各项诊所管理事宜。

这样,全科医生可以更有效地救治患者。

英国居民生病一般先找自己的全科医生就诊,当全科医生不能解决时,由其联系转往其他医院。

在英国,居民85%到90%的健康问题都可以在诊所解决。

每个诊所承担大约1万名左右居民的各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包括:

疾病诊疗,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意外伤害的预防,急救医疗,家庭护理,妇女产前、产后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重点人群的疾病筛查,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

诊所要处理患者的各种情况:

一是患者疾病处理。

全科医生可以处理各种疾病,如急症、肌肉骨髂、心血管、皮科、儿科、妇科、精神心理等疾病,不仅要管目前就诊的疾病,还要管理伴随的其他疾病,如心衰、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疾病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

二是改变患者就医习惯。

比如有些人应该来看病却没有来,有些人没有必要却每天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观念。

三是机会性健康促进。

比如患者来到诊所,同时做免疫接种、发育状况检查、计划生育、宫颈细胞学检查、量血压及一些健康建议如运动、饮食、倡导不吸烟、不酗酒、不烂用药物、不吸毒等。

居民就诊需提前预约,由诊所接待员进行约诊,一个全科医生每周看病人数大致是170人,每位患者看病时间10-15分钟,全科医生不穿工作服,倾心细听患者陈述病情,适当做些询问,体检,主要是疾病的诊断、治疗、帮助患者分析病情、解释,就像朋友关系。

护士做大量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工作,有些护士擅长于哮喘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有些则比较擅长于糖尿病,有些则擅长于心血管方面的咨询,有的做一些常规性的护理工作。

通过团队合作更好服务于居民。

诊所收入的80%是由注册患者数量决定的,为68镑/人/年,其中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再乘以系数,20%是由绩效考核(QOF系统)决定的,收入与开处方、检查等诊疗服务量无直接关系。

英国十分重视全科医疗的质量管理,制定了《质量——效果框架》,即QOF系统。

这个框架总共1000条内容,分为4大类,对具体指标赋予一定分数实现量化,并按总的分数向全科医生支付报酬。

第一是临床服务,第二是组织结构框架,第三是病人反馈意见,第四是额外服务。

临床服务方面包括10种疾病:

哮喘、非传染性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中风、癌症,这10种疾病医生要提供高质量服务。

二、学习体会

从英国学习回来,颇有一些体会。

第一,我十分感慨英国全科医生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基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都可以诊治。

其实在现实中,通过用心、适当培训,这些知识是很容易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的健康管理。

第二,我十分感慨团队合作精神。

全科医生不是无所不能的,全科医生也是术有专攻的,有的侧重糖尿病的诊治,有的侧重妇科诊治,遇到稍微疑难的患者,全科医生间就可会诊,即可方便患者,又可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

医生、护士也是一起合作管理患者,医生更多给予患者疾病诊断、治疗,护士除完成常规的抽血、检查等工作外,注册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患者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一些病情平稳的患者甚至就由注册护士进行管理,使得医生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诊治水平,更好地提高医术。

第三,资源的合理应用。

英国每个社区都有一个机构进行社区服务,如上门输液、临终关怀等,即可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即可将诊所有限的医护人员从繁重的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的时间用于管理患者。

三、全科医学会青委会的作用

这次英国学习虽然时间较短,但收获颇多,有一些已在我日常工作慢慢实现。

做为一个青委会委员,我经常思索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发挥青委会在全科医学事业中的作用?

1、在英国,首诊医生为全科医生,但遇到困惑问题时,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间有很好的沟通,通常通过e-mail或电话联系,或转诊至专科医生处,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高全科医生的水平。

青委会组成结构较好,一是包含了全科医生,也包含了专科医生;二是专科医生涉及的专业较广,完全能满足全科医生的需求。

可以建立全科医生论坛网站,青委会的委员轮流值班来解答全科医生的问题,可以是专科医生解答专业问题,也可以是全科医生解答管理问题、经验分享等。

2、在英国期间,我十分关注全科医生继续教育问题。

与国内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主要为集中授课不同,他们仅很少一部分参加集中授课培训,大部分时间是诊室中的病例分享、audit(临床审计)。

授课最大的缺陷是有时学与用会脱节。

在英国诊室我参加一次audit,讨论的是耳鼻喉科转诊是否正确,事先将一年中转诊耳鼻喉科的病例全部找出来,把全科医生的名字删除,同时发给大家专科医生转回的意见,然后大家讨论是否有必要转诊,遇到同样问题下一次怎么办,我想通过这样的audit更能提高全科医生的水平,也更加实用。

其实,在中国,全科医生缺少的就是这种直接的指导。

由于青委会的优势,完全可以承办类似的病例讨论、audit等,可以先设计一个主题,征集病例,主持人可以由全科医生青委和专科医生青委共同担当,与全科医生共同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

3、在英国,每一位全科医生都是很自豪的,和带教老师(DoctorEdward)聊起这种自豪感时,Edward告诉我,其实30年前英国全科医生的地位也是很低下的,被认为是“低水平”的医生,与目前国内的情景有些相似,经过30年的努力,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成为全科医生,造就了英国全科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Edward经常问我的问题是:

你学到了什么,什么能为中国的全科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我告诉他,中国很多事是体制问题,想改变很难,但Edward说如果谁都不想去改变,那么这件事永远就不可能改变,我们要做的是从身边的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改变。

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是的,作为青委会委员,确实应该为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献言献策。

可以先确定主题,组织青委会做调研,提出一些实用性建议,为全科医学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通过不断的努力,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全科医学也会蓬勃发展!

1、教育历程与现状

2000年,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已经初具规模。

当时,全日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三年制)在校学生已达362名。

至2002年,已先后有5届专科毕业生毕业,共计808名。

自2003年开始我校又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学制为5年,其中3年基础课,1年临床课与全科医学方向专业课,1年实习课,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主要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全科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

学生所学的课程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总论及各论、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共计近50余门。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我国大中城市正在蓬勃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疗工作,也可以在综合医院从事专科医疗或在科研机构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工作。

为适应全科医学教育教学需要,我校于2003年组建了全科医学教研室。

该教研室主要担负本科生和成人培训的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工作;2004年7月,我校又成立了全科医学系,以推动全科医学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此后,我校又陆续组建了社区医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相关教研室,以发展壮大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力量。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以教授、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硕士为主体,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这支师资队伍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满足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要求,保证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质量。

2008年我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选修课程,学生选修率几近100%。

许多临床、预防、口腔、麻醉等专业的学生选修《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后对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表现出全科医生职业认同及从业选择意向。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了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点。

迄今为止,我校已形成了在校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转岗培训、研究生教育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较为完善的立体化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2、认识与体会

2.1“提高认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前提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扭转“看病难,看病贵”困难局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恶劣的社会策略。

推行实施全科医疗,就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居民们信得过的全科医生,就必须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

各级政府与组织,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医药院校,应该深刻认识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这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思想前提。

2.2“领导重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保障在各级政府和组织以及高等医药院校内部,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就很难能够真正开展或进一步搞好全科医学教育。

因为全科医学教育需要各种资源,没有领导的重视就不能获得这些资源,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就只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