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581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docx

《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docx

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

妇科常见疾病防治秘方

一、流产

 怀孕后由于体质虚弱或受跌扑外伤,导致阴道出血,量不甚多,严重时可见腹痛腰酸,小腹坠胀,即为流产征兆。

中医称之为胎漏、胎动不安。

而堕胎或流产在3次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中医称滑胎。

是肾虚或两次怀孕间隔过短,元气未恢复的缘故。

1.安奠二天汤加味治疗习惯性流产

[方剂]党参6-20克,熟地15-20克,白术10-20克,山药、枸杞子各10-12克,炒杜仲10-15克,灸甘草6克,山萸肉10克,扁豆、阿胶各15克。

[加减]气血两虚型加当归、桑堪各12克,砂仁5克;脾肾亏损型加川断12-15克,巴戟10克,陈皮6克;血热伤胎型去党参、白术,加白茅根12克,紫草、马尾连各10克;跌仆伤胎型出血多者加侧柏炭、椿根白皮各10克,腹痛甚者加益母草6克,腰痛甚者加菟丝子15克,肉苁蓉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疗效] 笔者近10年来用《傅青主女科》的安奠二天汤加味治疗习惯性流产37例,疗效甚佳。

其中34例有效(症状消失,继续妊娠至分娩)、3例无效(症状减轻或未能控制,仍流产者)。

治疗时间20-39天,平均29.5天。

[验证]伶xx,女,37岁,工人,1974年4月11日初诊。

主诉闭经82天,近5天来阴道少量流血;结婚12年,曾流产5次,每次皆因劳累诱发,时间均在3个月以内;本次孕后,曾服维生素E及肌注黄体酮,及补肾安胎中药,效果不佳。

诊见患者面色萎黄,肢倦乏力,心慌气短,食欲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属气血两虚,脾肾不足,治宜补气养血,健脾益肾为主。

用主方加当归、巴戟天,服6剂药后阴道流血停止,少腹坠痛与腰部酸胀明显减轻。

效不更方,续进15剂,诸症皆除。

为巩固疗效,再服6剂,患者于1975年6月4日来函相告,足月顺产一男婴,十分可爱。

2.固肾保孕汤治疗先兆流产

[方剂]炙黄芪30克,潞党参15克,熟地30克,山萸肉30克,怀山药30克,桑寄生30克,杜仲15克,川续断20克,菟丝子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升麻6克,济阿胶(烊冲)10克,荆芥炭6克。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5剂为1疗程。

[功效]益气养血,固肾保孕。

[验证]于某某,女,26岁,农民。

婚后1年,经停2月余,尿妊娠试验阳性,诊为怀孕。

昨天下午突然阴道有少量出血,色鲜红,并有腰酸坠感,今日上午亦有少量出血,有增多之势,妇检宫.颈未开,宫体增大与妊娠月份相符合。

脉舌无明显变化。

无发热,大小便正常。

诊为先兆流产。

证属冲任不调,胎元不固。

;方用固肾保孕汤:

炙黄芪、熟地、山萸肉、怀山药、桑寄生各30克,潞党参、杜仲、菟丝子各15克,川续断20克,炒白术,当归、济阿胶(烊冲)各10克,川芎、升麻、荆芥炭各6克。

并嘱绝对卧床休息。

药后2剂,出血停止,腰酸亦除,又投3剂以善后。

后知足月顺产一女婴,发育正常。

5.摄护胎元饮治疗习惯性流产

[方剂]潞党参10克,炙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陈皮6克,当归15克,杭白芍10克,熟地30克,续断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生龙牡15克(先煎),破故纸10克,砂仁6克(后下),怀山药30克,济阿胶10克(烊冲),茺蔚子10克,醋香附10克,陈艾叶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每经临前服至经净止。

6个月为l个疗程。

若已孕需继续连服3个月,隔日1剂,45剂为1疗程。

或制丸服。

[功效]补肾固冲,养血益气。

[验证]赵x,女,30岁,工人。

婚后5年,4年间连续自然流产3次,此次流产于3月前,至今月经未潮。

夫妇双方曾经某医院生殖系统有关检查,均无异常。

面色淡白,形体不丰,腹部无明显包块,腰微酸重,少量白带清稀时而少寐多梦,乏力食少,冬天尤畏寒冷,两手发凉,易患冻疮。

每次流产均在妊娠12周左右,平素月经周期尚准,唯色淡址略少,二便如常。

腹部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尿常规化验亦正常。

脉细涩,苔少舌绛。

诊为习惯性流产。

证属脾肾气虚,冲任不固。

方用摄护胎元饮:

潞党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杭白芍、续断、杜仲、桑寄生、破故纸、济阿胶(烊冲)、茺蔚子、制香附、陈艾叶各10克,陈皮、砂仁(后下)各6克,当归、(先煎)各15克,熟地、怀山药各30克。

药服10剂后,经水已止。

再以原方于每月经前1-2天起,每日1剂服至经净止。

4个月后已孕,又服前方3个月,隔日1剂。

前后共服本方80余剂,翌年顺生一男婴。

6.专保小产膏保胎

[方剂]生地256克,当归、炒黄芩、益母草各32克,白术,川续断各18克,酒芍,黄芪各15克,甘草10克。

[制用法]上药用麻油l000克熬枯,去渣,下白蜡32克、黄丹448克收膏,入煅龙骨32克(研末)搅匀。

摊膏备用。

以缎摊贴。

贴丹田,14日l换。

将产时l日l换。

[验证]屡用有效。

[备注]引自《理瀹骈文)。

7.安胎膏治习惯性流产

[方剂]当归、茯苓(酒炒)、益母草各50克,生地黄400克,白术、续断各30克,甘草15克,白芍(酒炒)、黄芪、肉苁蓉各25克。

[制用法]上药用麻油l000克浸7日熬成膏(炸枯去渣),加白蜡50克,再熬三、四沸,加黄丹250克,再熬,再加飞过龙骨50克搅匀,以缎摊如碗口大,备用。

贴丹田上14日1换,贴过8个月为妙。

[功效] 屡用有效。

[备注]引自《中国青药学》。

二、催生引产

 临产时,因交骨不开,或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而致难产,即用药物助之以催生。

1.醋熏治产妇血晕

[方剂]好陈醋100克。

[制用法]醋放碗内,净石一块烧红,放在醋碗内。

以所淬的热气熏产妇鼻孔2-3分钟,即愈。

[功效]解毒,散瘀。

用治产妇血晕痉挛。

[验证]据《河北省中医中药集锦》介绍,阎某之妻,30岁,产后血晕,不省人事,口凉气冷,抽搐,用本法治愈

2.大麻子催产方

[方剂] 大麻子30克。

[制用法]将大麻子剥去皮,捣碎成泥状,备用。

敷白布上,贴产妇脚心处(涌泉穴)。

[功效]泻下通滞,出有形之滞物。

[验证]经观察催产,引产共8例,其中因继发性子宫乏力催产者共5例,高血压、子癎前期、子癎催产、引产者2例,胎盘前置、产后大出血催产者1例,结果收到满意疗效。

一般在贴敷后10-30分钟均可引起规律的宫缩,3-4小时后效力减弱。

[备注]引自1953年《上海中医药杂志》(7)。

3.催产膏催产

[方剂]龟板30克,川芎、当归各15克,头发灰10克,蝉蜕7个(烧灰),蛇蜕l条(烧灰),车前子末15克,葱汁、芝麻油各适量。

[制用法]先将前3味药共研为细末,加人芝麻油熬煎数滚,将后3味药末和车前子末加人再煎熬15-20分钟,取出冷却,最后加入葱汁拌匀收膏,装瓶备用。

用时取药膏30克摊于纱布中央,敷贴于患妇的脐孔上,外以绷带扎紧,嘱孕妇闭目静卧1小时左右。

[功效]催产。

[验证]屡用屡验,一般1次胎)即可娩出。

[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又用醋龟板3克,火麻仁7个,麝香.3克。

共捣烂成青,敷贴气海穴上。

效果亦佳。

4.乌梅等催产

[方剂]乌梅1粒,白胡7粒,巴豆3粒。

[制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以白酒适量调匀成膏状,备用。

用时取药膏分贴于产妇的两侧三阴交穴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

产下即去除药物。

[功效]催产助产。

[验证]一次即效。

[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三、产后疾患

 产后过早操劳,保养不慎,感受外邪,或产后出血过多,身体虚弱;或瘀血内停等而致生种种病症,应及早治疗,免生变故,并使之早日康复如常。

1.蚕豆壳治产后风

[方剂]蚕豆壳、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蚕豆壳炒熟,研细。

每次10克,黄酒送服。

[功效]驱逐风邪。

用治产后诸风。

[验证]冯xx,女,32岁,患产后风,经用上方治愈。

2.梨汁人乳治产后小便不通

[方剂]梨汁,人乳各1杯。

[制用法]将梨切碎榨取汁同人乳共饮。

早晚各1次。

[功效]清热降火,解毒利尿。

[验证]据《洄溪医案》记载:

“一妇产后小便不通,诸药不应,此冲任血虚气燥,膀胧不能施化,而水也竭也,令以梨汁、人乳各一杯早晚服之,而尿渐通。

3.谷子汤治产后感冒发烧

[方剂]谷子(未去皮的小米)l握(约50克)。

[制用法]将谷子炒黄,加水1碗煎至剩半碗。

趁热1次服下,盖上被子出汗即愈。

[功效]祛风解表。

用治产后感受风寒、发热恶寒。

对一般感冒也有良效。

[验证]杨xx,女,30岁,产后感冒发烧,用上方烧退。

4.山药汤治产后大喘大汗

[方剂]山药180克。

[制用法]洗净煎汤。

连服3日,每日2次。

[功效]健脾,益阴,止渴,敛汗。

用治产后因虚热引起的大喘大汗,身热劳嗽。

[验证]据《医学衷中参西录》介绍:

“一妇产后大喘大汗,身热劳嗽,诸医用黄芪、熟地等,汗出愈多,脉弱而数,急煎生山药180克,连服3日,诸病悉愈。

5,鲫鱼治产后臂痛抽搐

[方剂]活卿鱼1条(以250克者为佳),黄酒200克。

[制用法]将鱼切成6厘米见方之块,不去鳞、肠,不用盐,用香油炸焦。

将炸鱼干吃后,再渴热黄酒,取微汗。

[功效]调胃,下气。

用治产后臂痛或抽搐。

[验证]据《中医实用效方》介绍验例,保定市李某之妻,产后臂痛时现抽搐,久治不愈,经用本方治愈。

四、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又名“阴挺”。

多发于产后妇女。

 多因素体气虚,加之产后损耗,或产后过早操劳过度,或房劳过度,或生育过多,耗损肾气,以致脾肾气虚,中气下陷,进而引起胞脉松弛不固所致。

在过劳,剧咳,或排便用力太过等情况下,往往引起反复发作。

1.青山羊血治子宫脱垂

[方剂]青山羊血10余滴。

[制用法]青山羊之耳尖消毒后取血,对人少许温开水。

一次服,每日l次。

[功效]补中益气。

用治子宫脱垂。

[验证]据《食物疗法精萃》介绍:

山西省某女,患本病两年余,有时一日脱出十余次,不能参加劳动,经服用此方2日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2.外用茄根粉治子宫脱垂

[方剂]茄根适量。

[制用法]茄根烧灰存性为末。

油调茄根末在纸上,捲筒安入内,每日1次。

[功效]治子宫脱垂(阴挺)。

[验证]王xx,女,28岁,产后子宫脱垂,用上方治愈。

3.苏茴膏治子宫脱垂

[方剂]紫苏叶、小茴香各75克,麻油25克。

[制用法]将前2味药共研细末,过筛,用麻油拌匀备用。

以消毒棉棒蘸敷患处。

1日2次。

[功效]温肾、散寒、固脱。

[验证]屡用效佳,一般1或2次即愈。

[备注]引自1960年《浙江中医杂志》(3)。

4.升提膏治子宫脱垂

[方剂]升麻、黄芪、柴胡、党参各10克,枳壳15克,麝香0.3克。

[制用法]先将前5味药共研细末,以醋调和为膏状,备用。

用时嘱患者平卧床上,取麝香0.1克纳人脐孔内,再用膏药敷之,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

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功效]益气疏肝,升提固脱。

[验证]屡用效佳,一般1疗程,最多3疗程即可见效或痊愈。

[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五、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七天以上者,究其原因是气血失于调节而导致血海蓄溢失常。

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而以肝郁为主。

主要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秘方、验方如下。

1.牡丹甜糕治月经不调

[方剂]牡丹花2朵,鸡蛋5个,牛奶250克,白面200克,白糖150克,小苏打少许。

[制用法]牡丹花洗净,将花瓣摘下切成丝。

鸡蛋去壳打花,同牛奶、白糖、小苏打混拌在一起,搅匀。

倒一半在开了锅的湿屉布上,摊平,上面撒匀牡丹花丝,然后再倒人余下的一半混合料,摊平,盖好盖蒸20分钟,取出,扣在案板上,上面再撤牡丹花丝即成。

食之。

[功效]益气养血,清三焦虚火,调经活血止痛。

用治各种虚弱、月经不调、行经腹痛。

[验证]刘女士,35岁,月经不调日久,多方调治未效,经用上方正常。

[备注]血虚有寒者、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食。

据分析,牡丹花瓣内所含的黄芪甙性平,味微苦,无毒,有调经活血之功。

2.葵花盘止崩漏

[方剂]葵花盘1个(去子),黄酒适量。

[制用法]将葵花盘晒干,用砂锅焙成炭,研为细面,过箩备用。

每次3克,黄酒送服,日3次。

[功效]清热解毒,达邪外出。

用治崩漏。

[验证]据《中医实用效方》介绍,此方曾治愈数十名患者,确有特效。

典型病例:

胡某,女,24岁,1955年3月间患崩漏,形体消瘦色黄,经服上方2剂痊愈。

[备注]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及房事,崩漏初起者忌用。

3.辣椒根方治功血

[方剂]辣椒根15克(鲜品加倍,以辛辣的较好),鸡爪2-4只。

[制用法]洗净,共煎。

每日服1剂,煎服2次血止后须继续服5-10剂,以巩固疗效。

[功效]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验证] 林某,29岁,不规则阴道出血12年。

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每次均须刮宫治疗,此次阴道出血18天,在门诊用黄体酮、麦角新碱、丙酸睾丸酮等治疗无效,乃收住院。

开始仍用雌激素等治疗无效。

第四天用辣椒根治疗,3天后阴道出血停止。

再服2剂,观察5天痊愈出院。

第二个月来月经后1次性交即受孕。

通过31例的治疗追访观察,一般服用2-3剂能止血,治愈病例大都能恢复月经周期,其中2例已怀孕,仅2例复发。

4.丝瓜络炭棕榈炭治功血

[方剂]丝瓜络炭15克,棕榈炭15克。

[制用法]煎汤。

空腹服,每日2次。

[功效]用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直肠出血、内痔出血。

[验证]据《中医效方精选》介绍:

某妇患月经不调,1个月来潮3次,时常淋漓下血,服此方3次而愈。

[备注]丝瓜络炭、棕榈炭是丝瓜络、棕榈火化后存留的炭状物。

5.调经膏治月经不调

[方剂]鲜益母草200克,党参、当归、制香附、丹参、熟地、白术、五灵脂(炒)、生地各100克,陈皮、青皮、乌药、柴胡、丹皮、地骨皮、川芎、酒芍、半夏、麦冬、黄芩、杜仲、续断、延胡索,红花、川楝子、苍术各50克,没药、远志肉、炒、枳壳、吴茱萸、黄连、厚朴、茴香、木通、木香、官桂、甘草各25克,炮姜15克,雄乌鸡骨l只(毛刀破腹去毛杂或用全副骨亦可)。

[制用法]麻油熬、黄丹收、牛胶100克蒸化搅匀。

贴脐下(气海、关元穴)。

[功效]调和气血,疏肝解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验证]屡试屡验。

[备注]引自中国膏药学》。

6.养血调经膏治月经不调

[方剂]①当归100克,川芎50克,白芍、益母草、红花、柴胡、茯神、续断、牛膝、杜仲各20克,香附、附皮、丹皮、白术各20克,熟地、甘草、蕲艾、泽兰各12.5克;②香油1500克,黄丹600克;③人参、沉香各25克,鹿茸20克,肉桂巧克(共研细末)。

[制用法]上列①组药用②组香油炸枯,去渣,加黄丹收膏,另掺入③组药料搅匀。

每张药重25克,备用。

贴腹部或腰部。

[功效]温经解郁,养血调经。

[验证]屡用皆效。

[备注]引自《百病中医青散疗法》。

孕妇忌贴。

7.散寒调经膏治月经不调

[方剂]山植、葛根、乳香、没药、穿山甲、川厚朴各100克,白芍150克,甘草、桂枝各30克,细辛挥发油,鸡血藤挥发油,冰片各适量。

[制用法]先将山植、葛根、白芍、甘草水煎2次,将煎液浓缩成稠状,再加人用95%酒精浸泡过乳香,没药的泡浸液适量拌匀,然后煎液烘干后,再与穿山甲、川厚朴、桂枝共为细末,再加人适量的细辛挥发油,鸡血藤挥发油和冰片、充分混合研细后,过100目筛,贮瓶备用。

用时于患者经前3-5天,先用温水洗净脐部,拭干,取药粉0.2-0.25克,气滞血淤型者用食醋调匀,寒湿凝滞型者用姜汁或酒精调匀,然后敷于脐孔上,外用胶布固定。

待经来痛止或经期第3天去药。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验证]屡试屡验,效佳。

[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六、痛经

  痛经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骸,甚则剧痛昏厥者。

本病的发生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久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

1.活血止痛汤(丸)治痛经

[方剂]制香附15克、当归15克、玄胡10克、肉桂6克。

[加减]经行不畅或量少有瘀血者加丹参15克。

[制用法]月经来时或来前1天每天1剂,煎汤日2-3次分服。

亦可研末炼蜜为丸,每粒10克,每服1-2粒,日3次,连服数日。

[功效]香附理气舒肝,调经止痛;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玄胡活血理气止痛;肉桂通血脉,散寒止痛。

四药合用相得益彰,有理气活血,散寒调经止痛之功。

[验证]徐xx,女,25岁,未婚。

就诊日期:

1955年10月11日。

痛经已11年。

14岁初潮,周期30天左右,经期7天。

月经第一天即腹痛,量不多,无血块,腹痛3天后渐减。

予本方治疗,服2剂后经址较多,痛止。

每次行经时服4剂,连服3个周期后遂愈。

[备注]月经时忌食生冷,避免七情刺激。

2.脐痛舒治痛经

[方剂]山植100克,葛根浸膏10克,甘草浸膏5克,白芍150克。

[制用法] 上药烘干研粉,再加乳香,没药浸液170毫升,烘干,另加人鸡血藤挥发油4毫升,冰片少许拌匀即成。

每取0.2克用醋或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处。

月经来潮前2天应用,或初感痛时应用。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

[验证]屡用效佳,多1次痛止。

[备注]引处《千家妙方•下》。

七、闭经

  闭经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

  本病的发生有虚有实。

虚者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1.团鱼治闭经

[方剂]团鱼(鳖)l只,黄酒适量。

[制用法]将鲜活肥大的团鱼头砍下,取其血滴人碗内,对人同等量的黄酒搅匀,再用同等量的开水冲服。

[功效]滋阴养血。

[验证]《健康杂志》介绍,读者来信反映效果极佳。

[备注] 团鱼取备后,洗净同瘦猪肉炖食,连服数只亦有同等功效。

2.乌鸡丝瓜汤治血虚经闭

[方剂]乌鸡肉150克,丝瓜100克,鸡内金15克。

[制用法]共煮至烂,服时加盐少许。

[功效]健脾消食,养阴补血。

用治因体弱血虚引起的经闭、月经量少。

[验证]《家庭医学杂志》介绍疗效颇佳。

[备注]乌鸡,又叫黑脚鸡、药鸡。

归肝、肾经,是滋阴清热、补益肝肾、健脾止泻的食疗佳品。

3.闭经疏养汤治疗功能性闭经

[方剂]潞党参30克,炒自术10克,白茯苓10克,甘草30克,当归30克,杭白芍30克,川芎6克,熟地30克,漏芦10克,鬼箭羽10克,路路通10克,炮山甲6克,全蝎2克(研分3次冲服),蜈蚣1克,土鳖虫6克,水蛭6克,茺蔚子10克,醋香附10克,茜草根15克。

[制用法]隔日l剂,水煎3次,日分3次服。

90剂为1个疗程。

亦可制丸服。

[功效]益气养血,通络行癖。

[验证]刘某某,女,26岁,农民。

经停1年余,经治未潮。

患者从17岁初潮,始至不规则,逐渐如期而至,但未孕。

1年前,因感冒咳嗽,咽痛,鼻衄,月经当期而未潮,不到两月后,经3次尿妊娠试验(HCG)均阴性,又两月,乃经某妇产科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内膜活检,提示卵巢可排卵,宫腔大小形态正常。

又以黄体酮、乙烯雌酚注射口服试验为阳性,疑似丘脑下部或卵巢性闭经,并用中西药治疗,仍无月经来潮。

现不时感腰腿酸重,头昏,少寐,乏力。

脉涩,苔薄白,舌淡红。

诊为断发性闭经(功能性)。

辨证:

气血两虚,胞宫瘀滞。

方用闭经疏养肠:

潞党参、甘草、当归、杭白芍、熟地各30克,炒白术、白茯苓、漏芦、鬼箭羽、路路通、茺蔚子、醋香附各10克,川芎、炮山甲、土鳌虫、水蛭各6克,茜草根15克,全蝎2克(研分3次冲服),蜈蚣1克。

上方每隔日1剂,连服80余剂,又以本方制丸1剂以善后。

经近1年的治疗,1年后,月经已来潮,并趋正常。

4.蜣螂治闭经

[方剂]蜣螂l个(焙干),威灵仙10克(烤干)。

[制用法]上药研极细末,以白酒调匀为膏状,备用。

贴神胭穴上,约1小时去药,每天1次。

[功效]活血通经。

[验证]试治数例,用药7天左右,均月经得通。

[备注]民间方。

5.养血通经膏治闭经

[方剂]丹参50克,穿山甲5克。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醋,酒各半调匀成膏,备用。

每取10-15克贴神阙穴上,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l次,5次为1疗程,以经通为度。

[功效]养血通经。

[验证]治疗15例,用药l-2疗程后,治愈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

[备注]笔者经验方。

6.化瘀膏治闭经

[方剂]大黄128克,芒硝64克,柴胡、瓜萎根,桃仁,当归、生地、红花、穿山甲、莪术、三棱、川芎各32克,乳香,没药,肉桂各22克,川乌10克。

[制用法]上药麻油适量熬,去渣,入黄丹收,花蕊石32克,血竭15克(另研细)搅匀,收膏备用。

贴患处,妇科贴脐下。

[功效]活血化瘀。

[验证]屡用皆效。

[备注]引自《理瀹骈文》。

7.急性子治闭经

[方剂]急性子15-30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或日服3次。

每日1剂。

此药可单独煎服,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同时服。

[验证]用上药治疗闭经患者230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多数患者服药1-2剂后,即来月经。

在临床使用中,未发现副作用。

本方适用于气血两虚、肝郁气滞、脾虚血虚、心肾亏损、气滞血瘀等引起的闭经及哺乳时间太长而不来月经者。

8.冬葵子治闭经

[方剂]冬葵子30克,黄酒250ml。

[制用法]将上药加水50ml,煎好后在空腹时顿服,每日2次。

[验证]用上方治疗妇女闭经患者,一般连服2-3天月经即来潮。

9.绿豆猪肝治闭经

[方剂]绿豆150克,猪肝200克。

[制用法] 先将绿豆煮熟后,加人新鲜猪肝(洗净剁碎),煮沸约5分钟后食用。

分3次口服,每日1剂,至治愈为止。

[验证]用本方治疗闭经患者32例,均连服3-5剂而月经来潮。

八、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异常的一种疾病。

其病因以湿为主,与脾虚肾亏、湿热、湿毒、病虫等诸多因素有关。

涉及现代医学之阴道炎、宫颈炎、急慢性盆腔炎或附件等疾病。

1.荞麦粉蛋清治带下病

[方剂]荞麦粉500克,鸡蛋10个,甘草末60克。

[制用法]将荞麦粉炒成金黄色,晾凉,鸡蛋清倒人碗内,放入甘草末搅拌,再加人荞麦粉和温水调成小丸,晒干备用。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克,以开水送下。

[功效]健脾祛湿,理中止带。

用治白带黄白相兼,伴小便胀满、头晕目眩、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身有微热。

[验证]据《锦方实验录》介绍:

易某,女,38岁。

自诉患带症已8年,带下黄白相兼,并觉灼热疼痛,小便腹胀,头晕目眩,手指发冷,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身微热。

服此方l剂即愈。

2.胡椒鸡蛋止带

[方剂]胡椒7粒,鸡蛋l个。

[制用法]先将胡椒炒焦,研成末。

再将鸡蛋捅一小孔,把胡椒末填人蛋内,用厚纸将孔封固,置于火上喂熟。

去壳吃,日2次。

[功效]温中散寒,化湿止带。

用治寒性白带色清如水、面色苍白、口淡无味。

[验证]据《新中医》介绍,疗效颇佳。

3.高梁根止带

[方剂]陈年(3年以上)高粱根、红糖各适量。

[制用法]将高粱根洗净,晾干,炒研为末。

用红糖水(或米汤)送服。

[功效]温中散寒,化湿止带。

用治白带过多、有臭味。

[验证]李xx,女,34岁,患带下日久,经服上方治愈。

4.白扁豆止带

[方剂]白扁豆、红糖、怀山药各适量。

[制用法]白扁豆用米泔水浸后去皮,同另两味共煮,至豆熟为度。

每日2次,经常服用收效。

[功效]健脾祛湿,化带浊。

[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