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五 第四单元 《论修身》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566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必修五 第四单元 《论修身》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版必修五 第四单元 《论修身》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版必修五 第四单元 《论修身》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版必修五 第四单元 《论修身》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版必修五 第四单元 《论修身》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必修五 第四单元 《论修身》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版必修五 第四单元 《论修身》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必修五 第四单元 《论修身》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必修五 第四单元 《论修身》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版必修五第四单元《论修身》学案Word版含答案

《论修身》导学案

班名: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①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②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2、技能目标:

①学习本文言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达方式。

②学习本文言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

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

【学习重点】

1、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

穷、过、患、兴、滥、诛,诸、也、其。

2、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

【学习难点】

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

【学习方法】

阅读感受→讨论思辨→体会感悟

【学习时数】

两课时

预习导读单

一、知识链接

1、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自汉代以来,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封建统治者一直把孔子尊为“圣人”。

2、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

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睦和稳定。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他说得很多话,即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有很大的教化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体会。

3、文体常识

语录体: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论语》是语录体的典范,其简明深刻、语约意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格言。

二、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研读指导

1、请阅读教材及该导学案有关介绍,也可查阅资料,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并识记。

2、反复朗读课文,解决读音、停顿、节奏等问题;熟读成诵。

3、识记重点字字音、字形、意义。

请把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写下来,并注音释义。

4、研读批注:

在文中圈点字词、标注重要知识点、批研读心得、写出困惑不解等。

5、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将每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语言积累

1、全文分为四节,每节有五段话。

每节应注意的文言语法现象提示。

⑴第一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

六十而耳顺:

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不逾矩:

逾,超越;矩(jǔ),规矩。

朝闻道,夕死可也:

朝(zhāo,不读cháo),早晨。

莫能兴:

兴,起来。

君子固穷:

固,坚持,坚守;穷,困窘,走投无路。

小人穷斯滥矣:

滥,过度,没有限制。

这里是无所不为的意思。

幼而不孙弟:

孙,通“逊”,顺从长辈;弟,通“悌(tì)”,尊敬兄长。

长而无述焉:

述,无可称道,指无所作为。

⑵第二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还要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患,忧虑,担忧;其,这里可译为“自己”。

“不己知”,是宾语前置,应译为“不了解自己”。

君子求诸己: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于予与何诛:

与,语气词;诛,责备。

内省不疚:

疚(jiù)忧苦,内心痛苦。

⑶第三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巧言、令色、足恭:

令色,满脸堆笑的样子;足,过分,过度。

左丘明耻之:

耻,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以直报怨:

直,公正无私。

⑷第四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质胜文则野:

质,朴实,与“文”相对;文,文采,指对仪容举止进行雕琢修饰;野,缺乏文采,鄙陋。

文胜质则史:

史,虚浮。

君子泰而不骄:

泰,平和;骄,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qī):

忧愁,悲伤。

居处恭,执事敬:

恭,恭敬,端庄,这里可理解为守规矩;敬,谨慎、认真。

虽之夷狄:

之,动词,到……去。

(三)文本助读

设计说明:

由于语言难度比较大,思想内容博大精深,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帮助同学们理解文本内容,这里特将各节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展示在下面,供同学们参考。

同时建议在阅读下面的内容之前,自己先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各节中的每一段话的理解。

第一节主要内容:

修身是不断学习、不断求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念。

对每段话的理解:

第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表现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

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思考、奋斗的过程,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逐渐转化的过程,直至最终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是一个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的境界。

今天看来,这段话仍然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

人的一生,学习、思考、道德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

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

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

第二段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求。

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字,令人感动。

第三段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比喻的说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人的意志。

孔子是第一个用松柏这一形象来比喻具有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的“君子”的,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第四段话(“在陈绝粮”),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君子即使在极其困窘的处境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

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正是对这段话的诠释。

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也是孔子树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赞赏。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第五段话(“原壤夷俟”),以一段尖锐的语言和一个形象的动作表明孔子对没有修养的人的极度蔑视,从而树立起一个嫉恶如仇的君子形象。

应当注意的事,孔子对原壤的谴责是从他“幼而不孙弟”说起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小不注重亲情孝道是道德沦丧的起点。

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是有所启迪的。

第二节主要内容:

主要谈修身的方法——内省。

孔子十分强调自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规范,那么怎样实现“仁”呢?

孔子说“为仁由己”。

也就是说要实现“仁”,还得靠自己。

修身的本质就是不断进行内心反省的过程,孔子称之为“内自省”、“内自讼”、“躬自厚”、“求诸己”等。

对每段话的理解:

第一段话(“不患人之不己知”),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即在自己的品德、学识等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埋怨别人,而是反躬自问,反省自己的不足。

这段话表明,人要有自知之明,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第二段话(“君子求诸己”),以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应自强、自省。

第三段话(“宰予昼寝”),以“朽木”“粪土”两个通俗形象的比喻,说明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自己不觉悟,不奋发努力,教育的作用就将是有限的。

而且,判断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到底如何,不仅要看他怎么说的,更要看的实际行动。

第四段话(“过而不改”),说的是一个人要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

孔子认为有过失是难免的,但要勇于承认,更要勇于改正;如果坚持错误,不肯改过,错误就真地成为错误了。

这段话不仅说明了修身的方法,更强调了修身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五段话(“司马牛问君子”)中“内省不疚”与“君子不忧不惧”是因果关系。

当遇到批评、诽谤时,孔子要求首先是自省,检讨自己是否有过错,但如果经过认真反省,确认自己没有过错(问心无愧)时,就不必有什么忧虑和惧怕的了。

这是多么可贵的品德!

既严于律己,又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决不盲从或屈从外界的否定和压力,做到这一点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第三节主要内容:

讲忠恕之道。

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对每段话的理解:

第一段话(“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的“道”,这个道就是“仁”。

忠,就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则;恕,就是宽容之心,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强加于人,正直宽容之心,就是忠恕之道。

忠和恕是辩证的关系,既要坚持理想,又不能为所欲为。

忠是对己,恕是对人。

第二段话(“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对“恕”作了具体阐释,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对孔子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它既是对“仁者”自身的约束,即要求一个人要有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要尊重他人,体贴他人。

这一思想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对于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三段话(“巧言、令色”),是从反面告诫(“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君子决不能虚伪谄媚,而应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不应掩饰自己的好恶。

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阐释“忠恕”的内涵。

第四段话(“人而无信”),是讲“信”的重要性。

“信”是孔子道德范畴乃至中国传统道德范畴中的重要内容。

“民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对外贸易与交流,诚实守信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五段话(“以德报怨”),主张公正平等。

孔子虽然主张“恕”,但绝不是无原则地宽容忍让,甚至委曲求全地“以德报怨”。

他主张“以直报怨”就是坚持原则;他主张“以德报德”就是公平公正。

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时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来求得友谊和睦的。

第四节主要内容:

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

对每段话的理解:

第一段话(“质胜文则野”)是讲“质”与“文”的关系,即仪容举止与内在素质的关系。

孔子认为君子要讲究仪表,但又不能过分修饰,要做到“文质彬彬”,即既朴实又有文采,达到内在美与外表美的高度统一。

直到今天,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二段话(“君子泰而不骄”),以“泰”与“骄”的对比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泰”与“骄”似乎只是一种表象的区别,但实际上是内在本质的不同。

“泰”,即平和、安适的样子,表明君子的旷达,虚怀若谷,胸有成竹;“骄”是骄狂,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但其内心却很空洞,很虚弱。

所以,真正有知识、有内涵的人常常显得很平静,甚至“大智若愚”;而愈是表面张狂、骄纵的人,愈是无知浅薄的人。

第三段话(“君子坦荡荡”),是君子与小人心理状态的不同:

君子胸怀宽广,无所掩饰,不追求虚名富贵,因而是坦荡的,豁达的;小人总是考虑个人利益,患得患失,顾虑重重,言行不一,心胸狭隘,因而总是忧愁、悲观的。

第四段话(“樊迟问仁”),是说君子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做人准则。

“居处恭”,应当就是儒家提倡的“慎独”。

君子即使在无人监督的独处情况下,也要谨受规矩,严格自律。

“执事敬”,是讲做事要认真,一丝不苟。

“与人忠”,是讲与人交往、共事的基本原则,要忠诚、守信。

“虽之夷狄,不可弃。

”即使到了荒蛮之地,也绝不改变做人的准则。

“不可弃”三个字,表现出孔子对信念、对道德行为准则的坚定不移。

第五段话(“子夏曰”),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评价。

“三变”,表明孔子在弟子心目中的印象:

他既是温和的,又是严肃的;他既充满情感,和蔼可亲,又严格要求,坚持原则。

这是一个令人可亲可近,又令人敬畏的长者形象。

三、作业

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

自我

评价

组长

评价

学科长

评价

教师

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

 

问题探究单

班名:

组名:

姓名:

一、重点探究

1、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句话?

 

3、对“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如何理解?

 

4、如何理解“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5、如何理解“朝闻道,夕死可乎”?

 

二、难点探究

1、“内省不疚”与“君子不忧不惧”是什么关系?

如何评价君子的这种品德?

2、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之道?

 

3、在孔子看来,君子应具有怎样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

 

4、有人认为,孔子因为宰予白天睡觉,就对其大加责备,未免对弟子太严厉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三、作业

继续背诵全文,并完成课后的思考题。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

自我

评价

组长

评价

学科长

评价

教师

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

 

拓展训练单

班名:

组名:

姓名:

一、拓展阅读,了解孔子

孔子的豁达

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算是社会的最底层。

《史记》记载:

鲁国的季氏举办宴会,孔子与一些士人前去参加,被一个叫阳虎的人大骂“季氏款待士人,你没有资格来”,于是“孔子由是退”。

“孔子由是退”这一句话很妙,孔子当时年少气盛,受此污辱,却并未争辩、气恼,只是默然退出。

少年孔子已经初露大度从容的儒家风范。

孔子后来立志恢复周礼,规范人们的沦理道德行为准则,但四处碰壁,甚至几处险境,但都能达观地对待。

孔子在郑国和弟子们失散了。

子贡去找孔子,这时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

“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个丧家之犬。

”子贡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乐了,说:

“嘿嘿,说得真对啊,我就像个丧家之犬啊。

孔子的幽默

孔子是个充满幽默细胞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幽默达观的风范。

孔子周游列国时,由于误会,曾被匡人围攻追打,五天后孔子才和颜回重逢,可谓生离死别,孔子一见到他就惊喜地说,“哎呀,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也回敬说,“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史记》上还记载了孔子的一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

阳货当时是位权臣,孔子看不惯他。

但阳货去见孔子并给孔子送了礼。

孔子虽然讨厌他,却认为“来而不住非礼也”,于是他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决定在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这样既避免了和阳货见面,又做到了有礼。

谁知道,孔子很倒霉地就在路上碰见了阳货。

阳货于是居高临下地批叛了孔子的学说,孔子也乐呵呵地敷衍附合,并未争辩,懒得对牛弹琴。

孔子大度友善的形象跃然纸上。

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老庄是无为而无不为,孔子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一生都在为了实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而奋争,在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社会里,他四处飘游,向人们宣扬“仁义”、“爱人”、“以德治国”,他明知不可行,却拚却一生的心血,飞蛾扑火,直落得贫老落魄,仍痴心不改,其精诚之至,足以让逃避现实、独善其身、浑浑噩噩的人汗颜。

孔子和子路曾在路上迷路,向两位种田的人打听,得知是孔子后,其中一位耕者说道,“天下的坏东西像滔滔洪水一样多,你管得过来吗?

还不如像我们一样过隐世的生活。

”孔子失望又绝决地说道:

“正因为天下无道,我才出来,如果天下太平了,我也会过隐世的生活。

孔子的随性自然

孔子曾坦言自己喜欢富贵的生活,但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强求,更不能通过不义的手段来达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而即使是清贫的生活,孔子也会乐在其中,生活得有滋有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还说可以通过任何正当的途径追求富贵的生活,他甚至愿意去做赶马车的营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二、演练评估,巩固深化

1、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十而立(立身于世)  六十而耳顺(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B 莫能兴(站起来) 君子亦有穷乎?

(贫穷)

C 患其不能也(担心,忧虑)内省不疚(反省)

D 文胜质则史(文采)   即之也温(接触)

2、下面各组加点的虚词。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吾道一以贯之

C 以德报怨,何如    吾道一以贯之

D 质胜文则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下列各旬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B.于予与何诛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子路愠见曰。

②小人穷斯滥矣。

③君子求诸己。

④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⑤君子泰而不骄。

⑥质胜文则野。

⑦匿怨而友其人。

⑧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翻译以下句子。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②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③吾道一以贯之。

译文:

④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⑤君子有三变: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

6、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宪问》)

子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

  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

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

”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

⑴关于如何对待过错的言论,许多古籍都有讲述。

《左传》中就有一句与“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相对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⑵现今我们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常引用文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来形容。

⑶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不患人之不己知   B.于予与何诛

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⑷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②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③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

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对“宰予昼寝”一事的态度及由此引申出的道理认识。

答:

⑹文段中的5个文句出自《论语》不同的篇章,编者把它们一起编在《论修身》的第二节,你能说出这样编的依据吗?

答: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陈绝粮”一段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君子即使在极其困窘的处境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

这一段的观点可以用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来概括。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至今仍常常为人们所引用。

其实对这句话我们应该辩证认识,不可全盘接受。

比如一些人富余的、不怎么想要的东西正是另一些人急需、迫切想要的,把这些物品拿出来捐给他人未尝不可。

  C.“人而无信”一段话,是讲“信”的重要性。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外贸易与交流中,诚实守信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D.孔子并不赞同“以德报怨”,他主张“以直报怨”就是坚持原则,他主张“以德报德”就是公平公正,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是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求得友谊和睦的。

这与佛家倡导的“以德报怨”相比,更具积极意义。

8、《论修身》中,孔子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写的是自然界的现象,同时又阐述了一定的哲理。

请你根据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仿写一个句子。

要求:

①句式相同;②要能阐述一定的道理。

三、真题演练

(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5分)

《论语·乡党》: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

’,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分)

四、作业

课外阅读《论语》的其它章节,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

自我

评价

组长

评价

学科长

评价

教师

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

《论语》导学案参考答案

拓展训练单

1、

(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了论语的仁爱观,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

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

第一种,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译文:

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

“伤了人吗?

”没有问马。

第二种,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

”问马。

译文:

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

“伤了人吗?

”(回答说:

)“没有。

”接着询问马的情况。

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

而唐人的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

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