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375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复习.docx

《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复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复习.docx

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复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复习题

一、填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A)   

A.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B.培养环境意识

C.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D.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4、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9、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0、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

初中阶段以(A)为主,高中阶段以(D)为主。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三、多选 :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3、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4、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5、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四、判断 :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

3、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

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

7、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 √)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 √)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 √)

1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 )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20、《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 ) 

21、《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 )                

22、

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 

23、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24、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五、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答:

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

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

(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

(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

(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

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

(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

(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

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5、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

 

6、新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

答:

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7、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六、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答:

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程 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

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论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变化: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简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共设有4部分,22章,70条,约27000字,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8日。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4、《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6、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7、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8、增强学生体质。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9、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10、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1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1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3、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选择题:

1.《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_______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

A.十B.十五C.二十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________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_______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_______年教育。

A.三、二、一B.一、二、三C.二、三、一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__。

A.70%B.80%C.90%

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__________。

A.30%B.40%C.50%

5.《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年。

A.13B.13.5C.14

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______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_______。

A.12,30%B.12,20%C.11.2,20%

7.《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_____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A.五B.三C.八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明确______年要达到________。

A.2012;4%B.2012;5%C.2020;4%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________教师职务(职称)。

A.正高级B.副高级C.中级

10.《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_________。

A.骨干教师B.教育家C.特级教师

三、简答:

1、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教育规划纲要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重大措施?

答:

1、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强调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2、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3、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4、办学体制改革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5、管理体制改革

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6、扩大教育开放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3、《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指导思想。

答: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四、论述:

试述教育规划纲要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是如何考虑的?

答:

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过程中,无论是在深入调研、起草文本还是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都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

1、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提出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2、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提出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3、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提出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制定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4、对高校行政化倾向问题,提出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此外,对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等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成因复杂,由来已久。

教育规划纲要致力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大措施,支持和鼓励各地各学校大胆试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教师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遍性。

2.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3.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

一是认知的;二是情感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4.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5.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6.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

7.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主要是由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和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

8.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9.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加强学科综合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12.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3.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校本课程。

二、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是(C)

A《教育法》B《高等教育法》C《教师法》D《义务教育法》

2、(A)是确定教师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

A履行教育教学职责B具备教师资格C具备相应学科知识D在教育机构任职

答案A注释: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确定教师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

3.我国《教师法》对教师义务原则规定为(A)

A“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B“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C“尽职尽责,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D“遵守宪法,关心爱护学生”

4.教师工资待遇应以(B)为参照。

A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B公务员工资

C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D特殊行业工资

5.关于教师的医疗待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教师的医疗应当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

B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

C医疗机构应当对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D以上都对

6.中国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是(D)

A合格的中国公民并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B学历条件C教育教学能力要求D以上都对

7.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为(D)

A国务院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

C上一级委托的学校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8.教师资格的法定凭证是指(C)

A教师资格证书B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C教师资格认定书和教师资格认定表D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从业证书

9.教师聘任合同的期限最长为(C)

A三十年B三十五年C不超过应聘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年限D四十年

10.教师法律关系是指(D)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B教师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

C以教师为主体构成的法律关系D教育法律关系

11.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A)

A学生与教师B学校与教师C教育机构与教师D全社会与教师

1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首先是(B)的关系。

A管理与被管理B教育与被教育C保护与被

13.目前我国教师任用的两种形式是(A)

A教育行政部门分配教师和学校自主聘任教师

B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分配教师

C学校自主聘任教师和社会公开招聘教师

D教师聘任和双向选择

14.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B)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洛克

15.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

1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

16.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B)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

1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C)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

三、简答题:

1、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l)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

(2)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

(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2、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战?

我国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