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6322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docx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docx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任务书1

 

专业:

机电工程系

班级:

10材料1班

学生姓名:

何梓建

学生学号:

设计题目:

隔弧板

指导教师:

牛仝旺

注塑模隔弧板设计

摘要:

随着现代塑件制品的利用普遍且形状要求愈来愈精准,塑料模具的设计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同时在塑料制品中,高质量的模具设计、先进的模具制造设备、合理的加工工艺、优质的模具材料和现代化的成型设备都是成型优质塑件的重要条件。

计算其尺寸设计出顶出机构、流道、水路、模架等尺寸,利用UG和CAD对产品进行分析二维和三维的总装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

塑料模、UG(CAD/CAM)。

Abstract:

Withmodernplasticproductswerewidelyusedandincreasinglydemandingpreciseshape,plasticmolddesignrequirementsarealsogettinghigherandhigher.Atthesametimeintheplasticproducts,high-qualitydiedesign,advancedmoldmanufacturingequipmentandreasonableprocessing,high-qualitymaterialsandmodernmoldforminghigh-qualityequipmentareforminganimportantconditionforplasticparts.PlasticproductsintheuseofthemolddesignUG(CAD/CAM)softwarefortheplasticpartsforminga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basicstructureofmolddesignexposition.

Keywords:

plasticmold、UG(CAD/CAM)

0.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现代模具行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应用十分普遍,绝大部份塑料制品由模具成型。

现在,模具因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本钱低而在各行各业取得普遍的应用;专门是在制造业中,它起着其他行业无可取代的支撑作用,对地域经济的进展发挥着庞大的影响。

最近几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进展速度高于行业的整体进展速度。

本次设计中进行分析工艺性,材料性能进行分析。

完整设计出了整副模具的机构,热流道、冷却道、顶出机构、模架的选择,而且利用UG和CAD出了许多的零件图,和总装图,在设计的进程中发觉模具的需要严谨的态度,精密的计算。

模具设计已从人工经验设计方式转化为依托运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式。

普遍采用模具CAD/CAE/CAM技术,使模具设计、运算机分析、生产装备、数控加工、查验、试模等工作一体化,设计数据直接通过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传递到各个生产部门,大大缩短模具生产周期。

另外,成形进程运算机模拟,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快速原型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模具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等也为缩短供货期起了重要作用。

一、塑件分析

(a)

(b)

图1塑件图

(a)塑件二维图;(b)塑件三维图

塑件描述

(1)塑件名称:

隔弧板(如图1所示)

(2)塑件材料为PP

(3)大量量生产,塑件表面不得有飞边、熔接痕、无气泡、无划伤和

白斑等外观缺点

(4)未注圆角为R2

(5)表面粗糙度达到

(6)未有尺寸按MT6级精度计算

二、塑件的工艺分析

塑料

(1)品种:

PP

(2)颜色:

绿色

(3)结构特性:

线性结构为结晶型

(4)大体特性:

PP塑料在工业生产中普遍应用,PP为结晶型高聚物,常常利用塑料中PP最轻,密度仅为0.91g/cm3(比水小)。

通用塑料中,PP的耐热性最好,其热变形温度为80-100℃,能在滚水中煮,PP有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有很高的弯曲疲劳寿命,俗称“百折胶”,PP的综合性能优于PE料,PP产品质轻、韧性好、耐化学性好。

PP的缺点:

尺寸精度低、刚性不足、耐候性差、易产生“铜害”,它具有后收缩现象,脱模后,易老化、变脆、易变形。

(5)材料的成型性能分析:

①结晶料,吸湿性小,易发生融体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

②流动性好,但收缩范围及收缩值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

③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

料温低温高压时容易取向,模具温度低于50度时,塑件不滑腻,易产生熔接不良,流痕,90度以上易发生翘曲变形

④塑料壁厚须均匀,避免缺胶,尖角,以防应力集中。

塑件工艺

(1)尺寸精度:

该塑件未标注公差尺寸,故公差品级取MT6级精度计算.

(2)表面质量要求:

该塑件为汽车座椅调节器支架,要求表面滑腻、完整、厚度均一、无飞边毛刺、无银丝、无波浪、熔接痕数量最少,熔接痕最小、无缩痕、无气泡、无划伤和白斑等外观缺点,表面粗糙度可取。

(3)结构工艺性:

此塑件为圆形塑件,整体尺寸为R42cm,厚度大体均匀为12mm,属于中小型塑件。

(4)通过以上分析,此塑件能够采用注塑成形生产,又因为模具寿命要求要达到10万次,塑件产量要达到25万件,属于大量量生产,采用注塑成形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注射机的选择

(1)计算塑件的体积、质量

经UG软件测得塑件的体积约为41,819㎝3,塑件密度为0.91g/cm3,则质量M=×=38.05g

(2)肯定模具型腔数量

模具寿命要达到30万次,属于大量量生产,且塑件精度要求较高,

为提高效率,采用一模两腔结构。

(3)选择注射机

按照公式Vmax≥(nVs+Vj)/k

Vmax—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

n—型腔数量

Vs—塑件体积

Vj—浇注系统凝料体积

K—注射机最大注射量利用系数,一般取K=

已知n=2,Vs=㎝3,估量Vj=6㎝3,则Vmax≥(2×+6)/=㎝3

查表可选择的注射机型号为XS-ZY-125型卧式注射机,其有关参数为:

额定注射量125cm3

注射压力120MPa

锁模力900KN

最大成形面积320cm2

模具厚度200~300mm

最大开合模行程300mm

喷嘴圆弧半径12mm

喷嘴孔直径4mm

拉料间距260mm×290mm

顶出形式双侧设有顶杆,机械顶出

(4)制定注射成形工艺参数

查表得PP的注射成形工艺参数如下:

①温度(oC)

喷嘴温度170~190

料筒温度前段180~220中断200~220后段160~170

模具温度40~802

②压力(MPa)

注射压力70~120

③时刻(S)

注射时刻0~5冷却时刻15~50

保压时刻20~60成形周期40~120

4、模具结构设计

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是模具动模和定模的结合处,分型面的选择应以模具结构

简单、分型容易,且不破坏已成形的塑件为原则,第一肯定模具的开模方向为塑件的轴线方向,按照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外形的最大轮廓处原则,则此塑件的分型面选在塑件的上接面处,此塑件分型面如图2所示

图2分型面

型腔布局

单型腔模具虽然可使模具结构简单,但塑件成形的生产效率低,塑件的本钱高,适于塑件较大的产品。

多型腔模具虽然使模具结构复杂,但塑料成形的生产效率高,塑件本钱低,按照注射量求出型腔的数量。

零件规格比较大,一模一腔可是经济效益低。

生产效益低,模多腔模具的尺寸大无益于加工,可是生产效益高,经济效益高,所以采取一模二腔最符合该产品,如图3所示

图3型腔布局

肯定模具整体结构类型

对塑件表面的要求较高,要求表面滑腻、完整、厚度均一、无飞边毛刺、无银丝、无波浪、熔接痕数量最少,熔接痕最小、无缩痕、无气泡、无划伤和白斑等外观缺点,所以采用侧浇口成形。

方案一:

普通两板模结构是注塑模中最简单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模具只有一个分型面。

方案二:

三板模结构,三板模也是注塑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可是比较繁琐。

综合考虑,选择两板模。

成形零件设计

(1)结构设计

型腔和型芯的结构有两种大体形式,即整体式与组合式。

考虑到塑件大量量生产,则应选用优质模具钢,为节省珍贵钢材,型腔和型芯都宜于采用组合式结构,另外,组合式结构还可减少热处置变形、利于排气、便于模具的维修。

为便于装拆,型腔采用整体嵌入式。

(2)工作尺寸计算(因为是未注公差按MT6计算)

对于标注公差的型芯、型腔尺寸按相应公式进行尺寸计算,其余则按简化公式计算。

查表可知洦PP的平均收缩率Scp=%

型芯径向尺寸84+

LM=(LS+LSScp+3Δ/4)-δz

=(84+×%+×3/4)-(4)

=型芯高度尺寸12+

HM=(HS+HSScp+2Δ/3)-δz

=(12+12×%+2/3×)-(4)

=型腔径向尺寸

LM=(LS+LSScp-3Δ/4)+δz

=(84+84×%-3/4×)+(4)

=+

型腔深度尺寸

HM=(HS+HSScp−2Δ/3)+δz

=(10+10×%-2/3×+(4)

=+

型芯圆角R5

LM=(LS+LSScp)-δz

=(5+5×%)=型腔圆角R2

LM=(LS+LSScp)+δz

=(5+5×%)+=+

(3)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计算

整体式型腔结构其特点牢固、不易变形、不会是塑件产生拼接线痕迹.可是加工困难热处置不方便。

组合式简化加工工艺减少热处置拼合处有间隙,利于排气,便于维修,节省珍贵的模具钢,其要求的精度较高,组合结构必需牢固。

由于此零件的规格较小大R42所以采用组合式

H1/l=12/42=查表得C=W=

l/b=84/84=1查表得a´=0.25c´=

S=135T=127

选择标准模架

(1)肯定模架组合形式

采用推杆推出机构,定模和动模均由两块模板组成,有许多的模架DUM和LIM的现成的模架,所以采取的是LIM(SG)

(2)计算型腔模板周界

长度N=127+125=251

宽度L=135×2+52×2=374

(3)选取标准的型腔模板周界尺寸

第一肯定模架宽度,N=374最接近于标准尺寸400,则选400×L;然后从L系列标准尺寸当选择接近于L=251的250。

最终肯定的模架规格为250×400。

(4)肯定模板厚度

A板定模板,用来嵌入型腔镶块,因型腔镶块采用通孔台肩式,则A板厚度等于型腔镶块厚度,型腔镶块厚度=型腔深度+底板厚度=45,选取标准中A板厚度HA=50mm。

B板动模板,用来固定型芯,采用通孔台肩式,B板厚度=(~1)型芯高度,则B板厚度HB在50~70之间,标准化取HB=70mm。

C板垫板,形成推出机构的移动空间,其厚度=推杆垫板厚度+推杆固定板厚度+塑件推出距离,保证把塑件完全推离型芯。

此模架推杆垫板厚度=15mm,推杆固定板厚度=15mm,塑件推出距离=型芯高度+(5~10)cm,选推出机构移动空间要足够推出塑件,HC=80mm。

此设计中模架标准采用FUTABA标准模架,如图4所示。

图4模架

(5)查验模架与注射机的关系

①模具外形尺寸250×320<拉杆空间300mm×340mm,合理。

②最大模具厚度300>模具厚度260>最小模具厚度200,合理。

③开模行程<最大开合模行程300,合理。

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的设计是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注塑成型周期和塑件质量(如外观、物理性能、尺寸精度等)都有直接影响,故设计时要使型腔布置和浇口开始部位力求对称,避免模具经受偏载而产生溢料现象,而浇口的位置也要适当,尽可能避免冲击嵌件和细小的型芯,避免型芯变形,浇口的残痕不影响塑件的外观。

(1)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是塑料熔融体进入模具型腔时最先通过的部位,它将注塑机喷嘴注出的塑料熔体导入分流道或型腔,其形状为圆锥形,便于熔体顺利地向前流动,开模时主流道凝料又能顺利地拉出来。

由于主流道要与高温塑料和注塑机喷嘴反复接触和碰撞,通常不直接开在定模板上,而是将它单独设计成主流道衬套镶入定模板内。

浇口套的选用:

进料口直径:

D=d+~1)mm=3+1≈4mm

式中d为注塑机喷嘴口直径。

球面凹坑半径:

R=r+~1)mm=10+=10.5mm

式中r为注塑机喷嘴球头半径。

所选浇口套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

图5浇口套

(2)冷料穴设计

冷料穴位于主流道正对面的动模板上,或处于分流道结尾。

其作用是捕集料流先锋的“冷料”,避免“冷料”进入型腔而影响塑件质量,开模时又能将主流道的凝料拉出。

冷料穴的直径宜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长度约为主流道大端直径。

(3)分流道的设计

分流道截面形状能够是圆形、半圆形、矩形、梯形和U形等,圆形和正方形截面流道的比面积最小(流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值称为比表面积),塑料的温度下降小,阻力亦小,流道的效率最高,可是加工较困难,于是选用U形。

因为U形截面分流到热量损失仅大于圆形和正方形截面的分流道,但又比圆形和正方形的截面流道容易脱模,而且,加工容易,所以U形截面分流道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分流道的尺寸:

分流道尺寸由塑料品种、塑件的大小及流道长度肯定。

对于重量在200g以下,壁厚在3mm以下的塑件可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分流道的直径。

D=2L1/4

式中:

D——分流道的直径,mm;

W——塑件的质量,g;

I——分流道的长度,mm;

由于所设计的塑件的质量小于200g,故按以上公式肯定其直径。

D=2L1/4=×2501/4=3.78mm

·由于此式计算的分流道直径限于3.2mm~9.5mm,而所算出来的结果小于此范围,参考聚苯乙烯的分流道推荐值,定出分流道直径为6mm,其剖视图如图6所示

图6分流道

其中r=6mmh=2r,分流道的布置:

选用平衡式的分流道布局。

(4)浇口设计

浇口又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段细短流道,其截面积约为分流道的~,长度约为0.5mm~2mm。

浇口形式有直浇口、侧浇口、点浇口和暗藏性浇口等,分析可知选侧浇口较为合理,因为通过浇口分析,鼠标浇口位置最好是在蓝色位置里面和外面,可是,因为设计的是一模两腔,综合考虑,选择侧浇口,浇口浇道如图7所示

浇口浇道

图7浇口浇道

浇口直径为0.6mm,各拔模角度为15°。

推出机构

常常利用的推出机构有推杆、推板、推管等,推杆推出机构是整个推出机构中最简单、最多见的一种形式。

由于设置推杆的自由度较大,而且推杆截面大部份分为圆形,容易达到推杆与推板或型芯上推杆孔的配合精度,推杆推出时运动阻力小,推出动作灵活靠得住,损坏后也便于改换,所以采用推杆推出

注意事项:

(1)导柱长度要足够,以保证推出塑件时推板留在模具上。

(2)推杆与型芯的间隙为0.5mm,不会擦伤型芯,锥面配合,起到辅助定位作用,也可避免推杆因偏心而溢料。

(3)由于塑件高度较小,型腔深度不是专门大,且非软质塑料,不容易形成真空,因此没必要设置引气装置,如图8所示

图8顶杆

冷却系统

模具温度的调节既关系到塑件质量(塑件的尺寸精度、塑件的力性能和塑件的表面质量),又关系到生产效率,采用冷却水效果良好的冷却水回路的模具是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按照塑件的形状、壁厚及塑料的品种,设计与制出能实现均一、高效冷却的回路,如图9所示

图9冷却水道

排气系统

由于此模具属于中小型模具,且模具结构较为简单,可利用模具分型面和模具零件间的配合间隙自然地排气,间隙一般为~0.03mm,中间设排气槽。

5、注射机的校核

(1)最大注射量

K=Vs=㎝3Vj=6㎝3Vmax=125㎝3

因为知足KVmax﹥Vs+Vj,适合。

(2)注射压力

已知P注=80~130MPa,P公=145MPA,

则P公≥P注,适合。

(3)锁模力900KN

(4)安装部份尺寸

喷嘴孔直径φ<主流道小端直径φ6

拉杆空间300×340>模具外形250×320

最小模厚200<模具厚度260<最大模厚300

(5)开模行程

最大开模行程300

则最大开模行程>开模行程,适合。

(6)推出机构

双侧设有顶杆,机械顶出

6、结束语

模具设计的创新与特色总结

本人的设计的产品是遥控器中的后座,遥控器是一个注重外形的产品,强调外表轮廓的统一性,所以为了保证塑件外形的能够比较圆滑,先成立一个整体外形,然后成立细节特征。

用此方式做出来的遥控器外形比较圆滑,也不用太多考虑装配的问题,设计也简单。

在模架的设计方面,主如果应用UG的外挂程序:

Moldwizard专家模具系统,Moldwizard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数据库,包括各大模架供货商个比较完整的系列的模架,而且有各类标准,从A、B、C板到顶针,水道,斜销机构,这些都是标准件,只要选定型号,尺寸,就可以够直接向供货商定货,这也正知足了现代模具设计标准化的需求。

论文存在问题与解决假想

在设计进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在建模时,做过好几个主控件,都导成圆角后,就可以够了。

开始生成模具时,我对模具的结构不够了解所以开始分模面没有尽可能变成平面,如此加工会很难,后来用EXTEND命令,先把分模面延伸到一个平面,再延伸到工件的外表面,于是,分模面能够尽可能使平面。

在设计流道时,由于流道的尺寸过小,浇口过小,浇口位置不合理,造成了注塑时刻长和浇注质量很差,后来对流道和浇口的设计进行了改善,最后出来的质量好了很多。

在出工程图时,是先在在UG中生成.drw文件,然后转化成.dwg文件,再用AUTOCAD打开,进行编辑,利用AUTOCAD的模板,在那个进程中也有很多问题。

比如,UG中工程图的配置文件不完全,致使从UG到AUTOCAD文件的比例不对。

另外,由于自己时刻和技术的限制,鼠标上盖的卡口没有做,模具中那个特征也没有,若是要作那个特征,要在EMX模具专家系统当选择斜销机构,再选择尺寸。

通过这次设计,我了解了模具设计的全进程,碰着了很多问题,也取得了很多经验。

7、参考文献

1)高佩福.实用模具制造技术[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任鸿烈.塑料成型模具制造技术[M].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黄毅宏,李明辉.模具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4)赵兴盛.实用模具材料应用手册[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八、工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