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6038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docx

《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docx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100分)

1.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

A.3μm

B.3mm

C.3cm

D.3dm

【答案】C

【考点】长度的测量方法

【解析】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

如:

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比2cm大一些,在3cm=30mm=0.3dm=3×104μm左右。

故选C。

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D

【考点】动与静判断,速度的定义

【解析】A、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在时间相同,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A错误;B、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t2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B错误;C、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C错误;D、由图知,0﹣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D正确。

故选D。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答案】B

【考点】声的产生

【解析】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传播声音,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在真空中气体的传播速度为0m/s,B错误;C、植树可以在传递过程中减弱噪声;C正确.D、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4.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

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

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B.河水看起来变浅C.海市蜃楼D.水中荷花的倒影

【答案】A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

【解析】当水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到水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B、河水看起来变浅”属于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D、水中荷花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

故选A。

5.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A.∠1

B.∠2

C.∠3

D.∠4

【答案】C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A、由图可知,∠1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A错误;B、∠2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B错误;C、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3,则反射角是∠3。

C正确;D、∠4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D错误。

故选C。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

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答案】B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反射的分类(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A、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正确;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B错误;C、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从1m处又后退0.5m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1.5m+1.5m=3m,C正确;D、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均匀的大气使光发生了折射,D正确。

故选B。

7.小明身高为1.5m。

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

B.2m,像变小

C.3.6m,像不变

D.4.4m,像不变

【答案】D

【考点】速度的定义式,平面镜成像特点

【解析】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m,则相距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2m×2=4m;由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可得,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s=0.1m/s×2s=0.2m,此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0.2m+2=2.2m,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2m;此时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2.2m+2.2m=4.4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

故选D。

8.小露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出现了如下图的情形,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3cm

B.6cm

C.9cm

D.20cm

【答案】C

【考点】凸透镜的特点、成像和应用

【解析】由图可知,蜡烛离凸透镜u=50cm-15cm=35cm处,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v=12cm则解得,12cm>f>6cm,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C。

故选C。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B

【考点】凸透镜的特点、成像和应用

【解析】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f2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了此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图示不是照相机的原理图。

A错误;B、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

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B正确;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错误;D、由图可知,f

D错误。

故选:

B。

10.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答案】B

【考点】视力矫正

【解析】因为小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所以小华的眼睛患上了近视眼的毛病;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选:

B。

11.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A.正立放大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

【答案】C

【考点】透镜的应用

【解析】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景物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小明看到的是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

C。

12.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  )

A.500g

B.50g

C.5kg

D.50mg

【答案】B

【考点】质量的符号、国际基本单位

【解析】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

故选:

B。

13.下列过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由热变冷的铝锅B.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C.铁球被压成铁饼

D.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

【答案】B

【考点】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解析】A、铝锅由热变冷,温度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

A不符合题意;B、正在沸腾的水,部分水汽化成为水蒸气进入空气,水的质量减少。

B符合题意;C、铁球被压成铁饼,形状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

C不符合题意;D、宇航员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食品的质量没有变化。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

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

【答案】B

【考点】天平的使用方法

【解析】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A正确。

B、调节平衡螺母前,应先将游码移至零刻线处,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调节横梁平衡。

B错误。

C、称量物体时,要将物体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

C正确。

D、横梁平衡的标志有两个:

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者指针偏离分度盘中线的幅度相等。

D正确。

故选B。

15.测定石块的密度需要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后放入量筒,慢慢没入水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②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④将石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⑤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④⑤①C.⑤①③②④D.③②⑤①④

【答案】B

【考点】间接测量密度(小固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密度计算公式)

【解析】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应先测质量,再量体积,因此,正确的步骤为:

③②④⑤①。

故选B。

16.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5L

C.金属块的密度为7.8×103kg/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88g/cm3

【答案】C

【考点】密度的定义式,间接测量密度(小固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密度计算公式)

【解析】①由图甲知,物体的质量m=20g+10g+5g+4g=39g;故A错误;②由图乙知,水的体积为25ml,由图乙右图知,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30ml;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V=30ml-25ml=5ml=0.005L,故B错误;③金属块的密度:

=7.8g/cm3=7.8×103kg/m3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7.某同学在烧杯中装某种液体,多次测出了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及对应的液体体积V,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结合下面表格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1.8g/cm3

B.查表可知该液体硫酸

C.烧杯的质量为20g

D.5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答案】D

【考点】密度的定义式,间接测量密度(小固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密度计算公式),计算测量密度,查密度表鉴别物质

【解析】当液体的体积为0时,质量为25g,说明烧杯的质量为25g,C选项错误;当液体的体积为25cm3时,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45g,液体的质量为:

m=m2﹣m1=45g﹣25g=20g,液体的密度为:

=0.8g/cm3,对应给出的密度表可以确定这种液体可能是煤油,A、B选项错误;计算出5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

m′=ρV′=0.8g/cm3×50cm3=40g。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D.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答案】C

【考点】力的概念

【解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A不符合题意;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不符合题意。

C、从空中降落的雨滴,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即重力。

C符合题意;D、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9.如图所示,小华用矿泉水瓶做实验:

他用水平力轻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用大小、方向都相同的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

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方向有关B.力的大小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答案】C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用水平力推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用大小、方向都相同的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两种情况下,推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20.放在平桌面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关“茶杯桌压”的说,正确的是()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答案】A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弹力的概念

【解析】当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由桌面对茶杯施加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使茶杯生微小的形变,从而使茶杯对桌面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茶杯面压力,A正确。

据A分析知D是错误的。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茶杯对桌面施加的一个作用,施力物体是茶杯,受力物体是桌面。

B错误。

C、放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若在竖直方向上再施加其它向下力的作用时,对水平面压力大于其重力,两者不是同一个力。

C错误。

故选A。

21.如图所示,所画的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受到桌面的支持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考点】力的示意图

【解析】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受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点在茶杯上;A、作用点在茶杯上,方向竖直向上,A正确;B、方向竖直向下,B错误;C、作用点在桌面上,方向竖直向下,C错误;D、作用点在桌面上,D错误。

故选A。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ɡ=9.8N/kg的含义是每千克物体受力是9.8N

B.G=mɡ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

【答案】A

【考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解析】A、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A错误;B、在地球附近,ɡ可以认为是一常数,G=mɡ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B正确;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正确;D、压力和支持力是按照作用效果命名的,其实质都是弹力,D正确。

故选A。

23.人向前走路时,双脚受到的摩擦力()

A.向后B.向前C.后脚向前,前脚向后D.后脚向后,前脚向前

【答案】B

【考点】滑动摩擦力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解析】摩擦力并不是阻碍物的体运动,而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即有时阻碍物体的运动,有时也为物体的运动提供必不可少的动力,因此,在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在走路时,双脚向后蹬地,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面也给脚一下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力就是脚底受到的摩擦力,其方向是向前的。

故选B。

24.下列做法中属于增大摩擦力的是()

A.锁生锈不好开时,可将少量食用油注入就好打开

B.冬天马路上结冰,可在冰面上撒些细沙,就更安全

C.搬运笨重货物时,可在地面上铺儿根圆木就容易搬动

D.机器运转久了,可在转动部分滴润滑油,就运转得更顺畅了

【答案】B

【考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解析】A、生锈的锁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锁芯与锁体之间的摩擦。

A错误;B、冰面上撒细沙,增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

B正确;C、笨重货物下铺上圆木,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是为了减小摩擦。

C错误;D、机器上面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各零件之间的摩擦。

D错误。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