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982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0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docx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docx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春意

单元目哦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

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

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单元重难点

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单元资源描述

1.钢琴曲《致春天》

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发。

春天,她又是许多著名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

《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

2.童声合唱《春水》

春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愉,孩子们又使春天显得更有生气。

歌曲《春水》的歌词,以生动的语言,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水潺潺,在田野上奔流的情景。

3.歌曲《小鸟小鸟》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

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

4.歌曲《春雨蒙蒙地下》

《春雨蒙蒙地下》是影片《绿色钱包》中的一首插曲。

曲调细腻流畅,描绘了绵绵的春雨,使冬眠的万物复苏,也隐喻着春雨滋润着少年儿童的心田。

这首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纯朴而富有诗意。

歌曲为2/4拍,宫、徵交替调式,一段体结构。

单元综合实践作业建议

音乐知识:

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课题

核心目标

关注点

第一课;常规课

常规养成

学生的在音乐课中的行为习惯的恢复和养成。

第二课:

《小鸟小鸟》、《致春天》。

歌唱与欣赏分析

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课:

《春雨蒙蒙地下》、《春水》。

歌唱与欣赏分析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第一单元(音乐)

第一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常规礼仪、综合复习课

常规礼仪的训练与加强;复习上期学过的内容,预习本期将要学习的一些新知识;如:

拍号、指挥图示、重音记号等;介绍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重视起音乐课学习的常规、恢复其演唱的声音、使其明了新学期的新要求。

教学重难点

常规礼仪的训练;声音的恢复训练。

课前准备

钢琴、综合训练挂图或幻灯片;练声曲挂图或板书,歌曲、欣赏磁带,大歌谱、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与学的活动:

1、学生合着音乐走如教室坐好,师生新学期的问好!

2、教师帮助学生回忆教学中应注意的常规,并进行补充、强调分项对学生进行训练。

常规训练内容和要求:

A、要求学生进出教室必须遵守次序,分组排队慢慢进出,进入教室前要换上鞋底干净的鞋子。

B、按个子高矮和和声部特点调整学生的座位,要求:

上课时下位要得到老师的许可。

C、给学生讲明音乐课上的规矩:

回答问题、争取表演要举手得到老师的许可;上课期间,不允许随便说话、吃东西、看其他书籍、打闹、睡觉以及做与音乐课无关的其他事情等,配合好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

D、不允许无故迟到、早退、旷课。

有事必须有班主任或校长签字的假条。

随老师的琴声起立、坐下、安静、等。

坐姿、站姿端正有朝气,歌唱情绪要饱满。

带好本子和笔以及老师上一节课要求带的临时学具。

E、下课时,谁先安静坐好谁先走。

3、练声:

(哼鸣、单音、《送别》旋律练声曲,着重做发声恢复性练习。

4、歌曲的复习:

请学生自主的表演唱还记得的上学期学过的歌曲;

5、新知的介绍、介绍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将要学习的音乐知识拍号、指挥图示、重音记号,歌曲、综合练习等,提出基本的要求——记住音乐标记的在歌曲乐曲中的作用。

有感情的唱好各类歌曲,能在课后独立的完成综合练习

活动评价(过程评价):

对学生在常规练习时的表现做口头的评价:

优、良、合格、还需努力四等。

总结与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记住常规,回家后预习教材内容,作好学习新课准备。

下课

旁批

课后活动与作业:

回家后预习教材内容,作好学习新课准备。

反思: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春意

第一课时:

歌表演《小鸟小鸟》,欣赏《致春天》并与前一歌曲对比分析。

签字:

教学目的

在音乐中描绘春天自然界周而复始情景的作品不少。

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课前准备

钢琴、综合训练挂图;挂图和板书,歌曲、欣赏磁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与学的活动:

练声——

1、表演《小鸟小鸟》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9小节曲调。

提示:

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跳跃的演唱。

5.教师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钢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比较简单,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提示表现歌曲情绪的地方,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9.小结:

这是声乐表现“春天、春意”的一种形式。

2、聆听《致春天》教学基本要求

1.老师的话:

歌曲《致春天》用器乐形式表现春天,器乐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呢?

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听《致春天》主题。

2.师:

教材中用一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

请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乐曲的不同部分的情绪和相同部分的情绪。

3.重点聆听《致春天》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

边听边看教材中的图片,领悟音乐所描绘的春景?

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现吗?

4.听音乐用“∨”选择表格中合适的内容。

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

(1)简介(挪)格里格生平。

活动评价(过程评价)

总结与作业布置:

收集表现春天的音乐。

下课

旁批

思: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春意

第二课时:

演唱歌曲《春雨蒙蒙的下》,欣赏乐曲《春水》分析。

签字:

教学目的

在音乐歌唱实践中掌握切分音。

教学重难点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课前准备

钢琴、综合训练挂图;挂图和板书,歌曲、欣赏磁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与学的活动:

发声练习:

1、表演《春雨蒙蒙的下》教学基本要求

1.师:

本课主题是春意,唱好了“春”,现在唱“雨”。

《春雨蒙蒙的下》是由著名词作家乔羽爷爷和曲作家吴大明合作的。

听春雨下起来了?

——聆听范唱。

2.欣赏分析:

歌曲唱到哪一处用沙棰敲击比较合适?

请选边节奏试一试。

3.师:

请同学们再听范唱《春雨蒙蒙的下》,并边听边划2/4拍的指挥图式,设问:

是否听出有特殊的节奏型?

用敲击感受切分音节奏。

5.注意:

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二声部合唱是本歌的难点,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平行四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口风琴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口风琴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

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切分音的演唱,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春雨的飘落。

2、

2、聆听《春水》教学基本要求

1.老师的话:

《春雨蒙蒙的下》以后,水涨起来了,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它的名字就叫《春水》,它是一首童声合唱,是由词作家乔羽爷爷和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合作的。

2.设问:

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情景?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照标出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也可以创编其他节奏试一试。

5、聆听全曲。

6.小结:

这也是春天一景。

活动评价(过程评价)总结与作业布置下课

旁批

思:

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欢乐的村寨

单元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单元重难点

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的进一步认识

单元资源描述

1.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北京喜讯到边寨》就是表现了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山寨人们欣喜若狂、纵情欢庆的情景。

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结构紧凑,表现手法简朴,音乐形象鲜明。

其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2.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

佤族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的西盟、沧源等地。

3.歌曲《巴塘连北京》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

4.歌曲《迷人的火塘》

《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单元综合实践作业建议

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

”,而B是“

”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

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课题

核心目标

关注点

第一课;《北京喜讯到边寨》、《巴塘连北京》

歌唱与欣赏分析

歌曲的表现与乐曲的分析理解

第二课:

《阿佤人民唱新歌》、《迷人的火塘》,

歌唱能力提高与听辨力培养

切分音讲解及听辨活动。

第三课:

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

欣赏分析

与歌唱力培养

歌唱表演力培养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欢乐的村寨

第一课时: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学唱歌曲《巴塘连北京》;

教学目的

由反映中国民族歌舞的四首作品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家村寨生活,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

切分音节奏

课前准备

钢琴、综合训练挂图;挂图和板书,歌曲、欣赏磁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与学的活动:

发声练习: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简介:

管弦乐

1、教师将6段主要曲调先演奏给学生听熟悉(具有多民族特色)

2、播放录音,当听到这些曲调的时候,请同学们举手示意。

3、想像各段音乐的情景,选择舞蹈形式用颜色表示。

4、指出6段音乐开始时,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标上序号。

5、提问:

乐曲是用哪一段曲调作为结束的?

再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喜讯”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

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表演《巴塘连北京》教学基本要求

1.老师解题:

“巴塘”,是藏族的弦子之乡,

2.聆听范唱。

感受藏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藏民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老师的话:

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切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

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句学唱,先学唱3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3小节。

注意唱准前切分音符节奏。

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2/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

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

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教师选教会学生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和步伐。

引导学生边唱边跳。

5.民族风格是本歌表演的难点。

要注意强调。

6.完整的表演。

用彩色的纸自制头饰、围裙等,用藏族舞步唱、跳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巴塘连北京》,表现藏族同胞的歌舞乐趣。

活动评价(过程评价)总结与作业布置下课

旁批

反思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欢乐的村寨

第二课时:

欣赏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教学目的

由反映中国民族歌舞的四首作品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家村寨生活,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

切分音节奏

课前准备

钢琴、综合训练挂图;挂图和板书,歌曲、欣赏磁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与学的活动:

发声练习:

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教学基本要求

1.导入:

少数民族同胞在解放后社会主义发展的日子里,生活幸福了,往往要敲锣打鼓、唱歌跳舞来庆贺。

2.初听歌曲:

设问:

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

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的回答,点评)

3.复听歌曲。

(1)设问:

看一看,想一想,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西南部?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跳以跳。

(3)出示相应的民族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

共产党的光辉照耀到全国各个民族,社会主义使人民富裕了,。



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介绍侗族火塘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

2、讲解:

后附点切分音

(1)XXX

(2)XX.

3、聆听歌曲曲调.(教师范唱)

4、学生模唱曲调,并检查,提示切分音等节奏

5、朗读,熟悉歌词

6、试唱歌词,强调歌曲优美的情绪.

7、学唱二声部.,并熟练.

8、教师指挥两个声部合唱./

9、小组表演唱,评比.

10、音乐活动:

各族儿童联唱表演.

音乐小游戏:

听辨活动

听辨老师弹奏的是哪一条,并跟琴唱一唱

1\先范奏两条乐曲.2\学生听辨,回答

11、活动评价(过程评价)

总结与作业布置

下课

反思旁批

单元主题

第三单元幻想

单元目标

1.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

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像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

单元重难点

唱好二声部合唱

单元资源描述

1.歌曲《天地在我心》

《天地在我心》是我国动画片《宝莲灯》中的插曲。

影片取材于我国民间神话——《劈山救母》。

2.歌声与乐队《望月节》

《望月节》是我国动画片《宝莲灯》中的配乐。

由女声主唱,辅以乐队和人声的衬托。

3.管弦乐《水星——飞行使者》

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1874-1934)于1914-1916年间,以太阳系的行星为题,写了一部管弦乐组曲。

《水星——飞行使者》是组曲中的第三乐章。

4..歌曲《小白船》

《小白船》是一首朝鲜童谣。

歌曲优美而抒情,描述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在天空银河里的月亮上有小白船,桂花树,小白兔……表现了小朋友在仰望宁静的夜空时所产生的美好想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让幻想展翅飞翔》

科学发明往往是以幻想为诱导而产生的。

从小培养孩子“让幻想展翅飞翔”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歌曲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以“小朋友”为第一人称展开。

单元综合实践作业建议

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任务:

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题。

要求:



(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



(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

(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课题

核心目标

关注点

第一课;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

欣赏分析

歌曲与乐曲的分析理解

第二课:

表演《小白船》,聆听《水星》。

歌唱\欣赏

分析力

培养

欣赏的逐步分析与命题创作活动

歌唱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第三课:

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音响小品创作。

歌唱能力

与创作力

培养

歌曲的表现\创作力培养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幻想

第一课时:

欣赏歌曲《天地在我心》;欣赏乐曲<望月节>

表演歌曲〈小白船〉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启学生的幻想空间

教学重难点

歌曲的理解与表现

课前准备

钢琴、综合训练挂图;挂图和板书,歌曲、欣赏磁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与学的活动:

发声练习:

聆听《天地在我心》教学基本要求

1.导入:

播放动画片<宝莲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歌曲:

《天地在我心》是动画片<宝莲灯>的插曲

演唱形式:

男声独唱

作词:

刘欢作曲:

郑方\刘欢

2.初听歌曲:

设问:

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

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的回答,点评)

3.复听歌曲。

(1)设问:

看一看,想一想,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学生讨论回答

欣赏乐曲<望月节>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

选自动画片<宝莲灯>音乐“歌声与乐队”的组合

2\作者:

金复载\董为杰.

3\音乐的活动:

找一段与民间神话有关的音乐,在乐声中为大家讲故事.

表演歌曲〈小白船〉

1、介绍:

这是一首著名的朝鲜童谣。

2、曲作家:

尹克容。

为它配上了曲调。

3、聆听歌曲曲调.(录音范唱)

4、学生模唱曲调,并检查,

5、朗读,熟悉歌词

6、试唱歌词,强调歌曲优美的情绪.和3/4拍的强弱规律。

7、试奏为歌曲配的打击乐器,教师分声部引导学生练习

8、唱一唱、奏一奏,强调配合的整齐。

9、小组表演唱,评比.

音乐小游戏:

听辨活动

听辨老师弹的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并跟琴唱一唱,奏奏、跳跳。

1\先范奏两条乐曲.2\学生听辨,回答

10、活动评价(过程评价)

总结与作业布置

下课

反思旁批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幻想

第二课时:

欣赏乐曲《水星——飞行使者》;

表演歌曲〈让幻想展翅飞翔〉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启学生的幻想空间

教学重难点

歌曲的理解与表现,二声部合唱。

课前准备

钢琴、综合训练挂图;挂图和板书,歌曲、欣赏磁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与学的活动:

发声练习:

聆听《水星——飞行使者》教学基本要求

1、导入:

介绍管弦乐知识。

与学生交流。

2、介绍作者:

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

3、初听乐曲。

引导学生谈谈感受

4、教师范奏两个主题旋律,引导学生记忆。

5、复听乐曲:

提问——当你听到乐曲中第二个主体曲调时想到了什么?

6、学生讨论回答

表演歌曲〈让幻想展翅飞翔〉

3、1.师:

本课主题是幻想,这首歌曲也和幻想有关,是由著名词作家李幼容和曲作家徐锡宜合作的。

我们来唱一唱幻想是怎么飞翔的——聆听范唱。

2.欣赏分析:

歌曲里是怎么幻想的呢?

3.师:

请同学们再听范唱《让幻想展翅飞翔》,并边听边划4/4拍的指挥图式,设问:

是否听出有特殊的节奏型?

5.注意:

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后面乐句的曲调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二声部合唱是本歌的难点,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平行3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切分音的演唱,以轻柔、摇曳的声音唱出其飞翔的飘落。

音乐活动:

运用人声、自制乐器及其他个中乐器创作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并自己命题。

活动评价(过程评价)

总结与作业布置

下课

旁批

反思

 

单元主题

第四单元四季

单元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

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由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

单元重难点

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单元资源描述

1.管弦乐《四季歌》

《四季歌》原是我国青海民歌,是一首传统的情歌。

以春、夏、秋、冬四季盛开什么花为起句,表达了少女的情意。

2.器乐曲《秋收》

《秋收》原是首陕西民歌,歌曲表现了农家在秋日的丰收季节中勤快劳作的情景和无限欢悦的心情。

歌曲仅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