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877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年出栏3万头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扩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概况

项目单位名称:

xx养猪育种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xx

建设单位概况:

xx养猪育种有限公司坐落在xx县百善镇鲁甸农场,占地400亩,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目前公司固定资产净值4080万元,净资产5000万元。

公司法人代表xx,2006年被评为“第七届全国创业之星”、xx“经济人物”、“创业之星”、淮北市“创业之星”、xx县“创业之星”,xx县“优秀政协委员”、“优秀青年企业家”、淮北市经委(国资委)党风政风监督员、优秀政协委员。

在生猪养殖道路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企业创办至今,成果丰硕。

2008年,xx养猪育种有限公司以打造农业产业一体化为发展目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以种猪繁育实体为龙头,投资建设饲料公司、屠宰场、肉食品加工厂,建立无公害生产体系建设,竭力打造健康猪肉品牌。

同时,xx养猪育种有限公司自身的发展对皖北地区乃至全省的生猪养殖业也起到强力的拉动作用。

2009年,公司投资2.6亿元全套引进法国先进设备建成年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及年3万吨熟肉制品进行绿色屠宰项目加工。

建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对养殖小区实行“六统一”管理:

统一供应种猪、统一人工授精、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兽药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肥猪。

公司实行报价收购,同时打造物流商业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公司竞争力。

xx集团现已发展为集饲料生产、良种猪繁育、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科技研发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不断完善从源头到终端全程控制的肉食品产业链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力于农业产业化,致富“三农”奔小康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主营业务:

包括杜洛克、长白、大白、皮特兰、圣特西等种猪生产、经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与生猪饲养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咨询服务。

主导产品:

二元母猪、种公猪。

人员结构:

企业现有66人,其中高级畜牧师5人,财务管理人员2名,生产管理人员5名,技术部管理人员3名,销售部管理人员3名。

优秀的人才是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较高的原因,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获得的主要业绩、荣誉:

xx省民营科技企业;

淮北市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2008年);

淮北市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2009年);

xx县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2009年);

诚信单位(2009年);

平安企业(2009年)。

财务状况:

具体情况见下表项目单位2010、2011年度主要财务指标一览表:

项目单位2010、2011年度主要财务指标一览表

年度

指标名称

2010

2011

资产总额(万元)

2762.89

3351.16

固定资产(万元)

582.40

2166.53

流动资产(万元)

2180.49

1184.63

负债总额(万元)

1241.39

1049.99

所有者权益(万元)

1521.51

1301.17

实收资本(万元)

1000.00

1000.00

营业收入(万元)

6215.33

13215.33

净利润(万元)

521.51

779.67

净资产收益率(%)

34.28

33.88

投资报酬率(%)

18.88

23.27

资产负债率(%)

44.93

31.33

1.1.4项目建设地点

xx县百善镇鲁甸农场

1.1.5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为年出栏3万头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种猪繁育工程及育肥工程、沼气工程、生物有机肥工程。

其中:

种猪繁育及育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4898m2;沼气工程建设2×800m3USR厌氧发酵塔,沼气年产生量约为63.5×104m3,年可发电量为79.37×104kWh;有机肥工程车间总建筑面积为4200m2,年产有机肥3000吨。

购置养殖全套设备,配备公共辅助设施。

1.1.6循环经济流程

本项目以生猪良种繁殖及育肥为中心,通过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沼气发电、生物有机肥,使项目原料、产品形成有效循环,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利用良繁及育肥基地粪尿及冲栏污水,建设沼气工程,沼气发电提供给养殖场生产生活使用;生猪养殖粪便及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渣在添加生物菌剂及NPK营养元素后用于生产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及沼液均用于蔬菜大棚基地。

项目的建设可实现将种猪繁育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的目的,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7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1)投资结构

本项目总投资为4100万元,其中:

①建设投资

本项目建设投资3381.46万元。

其中:

工程费用1673.12万元,占建设投资49.48%;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1195.25万元,占建设投资35.35%;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03.70万元,占建设投资8.98%;

预备费143.89万元,占建设投资4.26%;

建设期贷款利息65.50万元,占建设投资1.94%。

②流动资金

本项目流动资金的估算参照类似项目资料,并结合该项目具体情况,项目达产期年需增加流动资金718.53万元。

(2)资金来源

申请银行贷款2000.00万元,项目承办单位自筹2100万元。

1.1.8项目实施进度及进展情况

项目建设周期1年,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

1.2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2.1可行性研究依据

1、国家、xx省、淮北市及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5〕22号;

4、《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

5、《xx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6、《xx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7、《xx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皖政〔2005〕86号;

8、《xx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

9、《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10、《淮北市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规定》;

11、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资料。

1.2.2研究工作范围

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的通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10年第6号),本报告论述了本项目的必要性、建设方案的可行性、节能专篇、项目的社会效益,具体研究范围如下: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市场预测

4、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5、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6、工程技术方案

7、环境影响评价

8、节能

9、项目组织与管理

10、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

11、项目招标方案

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财务分析

14、社会评价

15、结论与建议

1.3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营业收入

万元

9695.26

 

2

项目总资金

万元

4100.00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3381.46

 

 

其中:

建设期利息

万元

589.50

 

2.2

流动资金

万元

718.53

 

3

总投资

万元

3597.02

 

3.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3381.46

 

3.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215.56

 

4

资金筹措

万元

2100.00

 

4.1

自有资金

万元

2100.00

 

 

其中:

用于流动资金

万元

0.00

 

 

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100.00

 

4.2

贷款

万元

0.00

 

4.2.1

银行长期贷款

万元

2000.00

 

4.2.3

流动资金贷款

万元

0.00

 

5

定员

60

 

6

主要财务指标

 

 

 

6.1

投资利润率

%

38.97

 

6.2

投资利税率

%

38.97

 

6.3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

%

23.84

 

(税前)

%

32.56

 

6.4

全投资回收期(税后)

5.15

包括建设期1年

(税前)

4.25

包括建设期1年

6.5

银行长期贷款偿还期

3.82

包括建设期1年

7

实施各年平均指标

 

 

 

7.1

营业收入

万元

9556.75

 

7.2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0.00

 

7.3

总成本费用

万元

7958.88

 

7.4

利润总额

万元

1597.87

 

7.5

税后利润

万元

1198.40

 

7.6

资本金利润率

%

76.09

 

7.7

盈亏平衡点

%

36.02

营业能力利用率

1.4结论及建议

(1)结论

本项目以生猪良种繁殖及育肥为中心,通过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沼气发电、生物有机肥,一部分产品(沼气发电的电力)供给养殖厂自身生产使用,使项目原料、产品形成有效循环,达到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利用良繁及育肥基地粪尿及冲栏污水,建设沼气工程,沼气发电提供给养殖场生产生活使用;生猪养殖粪便及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渣在添加生物菌剂及NPK营养元素后用于生产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及沼液均用于蔬菜大棚基地。

项目的建设可实现将生猪繁育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的目的,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建议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议项目管理部门强化项目管理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体系,确保本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

项目单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做好自筹资金的融资工作,控制和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以实现预期效益。

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xx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

“农业园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形成种植、养殖、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年出栏3万头种猪养殖场“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内容与已建设的年产出栏商品肉猪3万头种猪场、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生猪屠宰项目及年3万吨熟肉制品厂,年加工30万吨畜禽饲料的全自动饲料生产线,拟建1000亩蔬菜大棚生产基地和5000亩玉米种植园,和在百善等十个乡镇建立规模化、标准化核心示范养殖场或若干个养殖小区、示范养殖户,都有机地完整的形成一个无污染排放的农业循环生态链。

淮北xx公司现已形成并发展为集饲料生产、良种猪繁育、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科技研发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

以示范养殖场或小区带动和养殖户,辐射淮北市养殖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不断完善从源头到终端全程控制的一条龙产业化链条,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达到环保、生态循环发展目的。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中“11、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21、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等)”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发展项目,政策支持空间大,市场前景广阔。

2.2.2项目的建设是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承担着全国人口的物质生活来源,要实现国家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是关键。

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养殖场的废弃物如果得到合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又能成为促进生产发展的有效资源。

随着全球和我国化石资源的供应紧张,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人类的行动目标。

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经过合理加工处理,便可获得优质有机肥料和清洁能源。

通过沼气工程的建设,处理和利用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不仅解决了猪场内部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开发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和有机肥资源,实现了猪场内部经济的微循环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2.2.3项目建设是解决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对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综合考虑,环境意识淡薄以及污染治理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等原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猪—沼—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解决猪场污水和粪便的污染问题,产生沼气后的沼液和沼渣又是优良肥料,被周边农田消纳。

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同时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4项目的建设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当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4000多万吨,单位面积施用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平均利用率不到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药施用量近130万吨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1.36亿亩。

2007年1季度根据农业部对我国37个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4.2%。

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沼渣、沼液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富含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能改善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结构改良。

本项目利用猪场养殖粪水生产沼气,沼气用于供农场使用和发电,沼液、沼渣灌溉农田、林木,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对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农业循环经济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减少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而且直接创造农业经济效益。

推行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3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3.1.1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农业是我国最大的就业载体;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2/3以上;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2%左右,中国农业承担着占世界总人口22%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农业环境不仅常常遭受其外源污染与破坏,现代常规农业也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耗竭资源的重要或首要源头,突出表现在:

(1)稀缺资源耗竭;

(2)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垦、乱砍乱伐、过度放牧、过捕滥渔等,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恶化;(3)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造成的污染以及农产品消费带来的生活废弃物、废水、废气污染,在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业已成为第一大污染源。

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农业所面临的如此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无论是农业内外源污染控制,还是其资源保护与环境综合整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现代常规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都有赖于发展循环经济来根治。

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

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等农业循环经济实体,上述企业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走在全国的前列。

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其基础十分厚实,长期以来,各地农村涌现出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等形式,逐步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迅速发展,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开发潜力,农业循环经济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已制定出《循环经济法》,尤为珍贵的是,该法还特别关注了循环农业,这也是首次将循环经济的理念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贯彻在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施中,农业循环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1.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

我国各类地区资源禀赋、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不同地区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模式。

当前,农业循环经济大体包括以下四种模式:

一是农业产业内部循环系统;二是农业—工业循环系统;三是种植—养殖—工业—营销系统;四是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系统。

当然,随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循环系统,诸如“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等,这些模式是前面四种模式的补充和细化。

3.2xx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清洁生产,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以统一。

xx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是,由于长期对农业掠夺性经营,片面追求实物产出量和经济效益,忽视了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xx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和实施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对于推进xx循环经济建设、促进农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历史和农业循环经济正处于雏形阶段等原因,xx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着诸多问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业自然资源的制约

xx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紧缺的省份,2010年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9.81%。

人均耕地面积0.061hm2,相当于全国人均耕地的66%,世界人均耕地的26.6%,属于全国土地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的一个省份,人地矛盾严重。

1995年以来xx省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且每年的递减幅度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见下图)。

耕地用地率为22.57%,全省复种指数为211%。

全省耕地质量总体上不太好,中低产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8%。

在这有限的耕地中,土壤质量下降或土壤退化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全氮含量部分下降,速效钾含量较低,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下降明显,多数土壤缺微量元素。

后备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开发利用难度大,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艰巨。

单位:

公顷

指标

1995

2000

2005

2009

2010

年初实有耕地面积

4302821

4240001

4108856

4144981

4171222

年内新增耕地面积

1782

4215

16913

33204

31151

年内减少耕地面积

13485

14665

28370

15084

20644

国家基建占地

5559

7720

7027

7554

9423

其他基建占地

0

0

3968

4472

8338

退耕还林还草占地

0

0

3136

1272

761

耕地改园地

0

0

1431

355

185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4291118

4229551

4092451

4171222

4181295

水田

1857616

1834333

1821499

1904695

1891774

旱地

2433502

2395218

2270952

2266527

2289521

注:

年内新增、减少面积为耕地总资源数。

从降雨量看,xx水资源较为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800~1800毫米(河川径流深200~800毫米)。

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全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100立方米和104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数的一半;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地区,水资源人均亩均占有量仅为全省的50%左右。

淮北中北部不足500立方米。

按照世界惯例,xx大部分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中度和重度缺水地区,部分地区已达极度缺水区。

xx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16.26亿立方米,并且xx农业用水量大,约占总用水量的52.6%,全省3/4以上的农产品由灌溉地生产,农业季节性干旱突出。

同时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全省平均约为0.4-0.45,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4~0.6,约有一半的水被浪费掉,有些地区水量浪费高达60%-80%。

农业自然资源的缺乏已成为xx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农业生态环境的制约

(1)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地质量,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263万hm2,占省国土总面积的18.8%,每年因水土流失而丧失的表土约为5070万吨,流失的有机质达26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体与土壤层变薄,土地的砂石化加剧,肥力下降等,降低了土地质量。

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6亿元以上。

(2)农业生产要素污染严重。

工矿“三废”的不达标排放和农药、化肥、农膜、动植物激素、动物抗生素等农业化学制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xx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一是农药在使用上的单一性、过量以及使用方法的不当等,对非靶标生物的伤害,对水体、土壤及农产品的污染都是严重的。

二是长期滥施、偏施化肥,造成土壤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使土壤酸化、板结,养分供应不协调。

三是土壤中的残留地膜降低了土壤的渗透功能,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降低了耕地抗旱能力,阻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四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许多高浓度有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五是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染向农村的转移也导致农田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六是现代农业大量使用了现代人工制造的外源物质和能源,人工选育的农业生物种群、人工干预程度很高的农业资源和环境、高效率的农业机械等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新问题。

(三)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

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巨额的投资推动,经济效益不高,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农业尤其如此。

xx农业在为全国乃至世界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资源高消耗和过度利用、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四)农业技术的制约

一是xx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科研资源力量比较分散,而且多数农业龙头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导致农业科研成果作用不够凸现。

二是xx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比较低。

目前xx农技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队伍不稳定,农技人员推广农技的主动性不强以及农技推广机构与科研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