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60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docx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docx

江苏省南通市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第一讲 声现象

知识回顾考点梳理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①________产生的。

②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2.发声体的判断:

声带振动发声等。

3.声音的传播

(1)形式:

声音以③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④________。

(2)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⑤__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⑥______传声。

4.声速

(1)定义:

声音传播的⑦________,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⑧________。

(2)影响因素: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⑨_

_______和⑩________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⑪______,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⑫______m/s。

(3)快慢比较:

一般情况下,⑬________传声最快,⑭________传声较快,⑮________传声最慢。

5.回声

(1)定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⑯________回来形成回声。

(2)利用:

回声测距离:

s=⑰_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定义:

声音的⑱________。

(2)影响因素: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⑲______,简称⑳______,符号为㉑________)。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㉒。

(4)举例:

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

响度

(1)定义:

声音的㉓。

(2)影响因素:

振幅(物理学中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振幅越㉔,响度越大

[注: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时的响度有关,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分散程度有关(喇叭、听诊器)]

(4)举例:

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时,后排学生听到的声音小等。

3.音色

(1)定义:

声音的㉕______。

(2)影响因素: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3)举例:

声纹锁等。

考点三声的利用

1.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

大约从20Hz到20000Hz。

2.超声波

(1)频率范围:

高于20000Hz。

(2)应用

a.传递信息:

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测速、B超等。

b.传递能量:

超声波去污垢、超声波除结石等。

3.次声波

(1)频率范围:

低于20Hz。

(2)应用

a.传递信息:

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等。

b.传递能量:

次声波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等。

【说明】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有声源振动发声且频率在20~20000Hz(人的听觉范围)、有介质传播声音到达人耳、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的分贝数、人耳的听觉系统正常。

 

考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

发声体做㉖________振动时

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

凡是防碍人们正常㉗______、㉘________和㉙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

(1)单位:

分贝,符号为dB。

(2)不同等级的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3.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㉚________:

在声源处减弱,如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使用乐器和家电时控制音量、禁止鸣笛、摩托车的消声器等。

(2)阻断噪声㉛________: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在道路两旁植树等。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在㉜________处减弱,如工厂用的防音耳罩、捂住耳朵、飞机场的地勤工作人员戴耳罩等。

重点难点突破

命题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类型1声音的产生

例1 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

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解析】柳笛中有空气,用力吹时,柳笛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答案】空气柱

考向训练1 夜晚,我们经过装有声控开关的楼道时,往往要用力地

拍手或跺脚将灯点亮,这是利用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来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类型2声音的传播

例2 六月的石门山森林公园,到处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

【解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答案】空气

考向训练2 (2016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命题点二声音的特性

类型1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例3 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如果调大音量,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________(选填“高”或“快”)。

【解析】由题意知,调节音响使音量增大,即音响的响度增大,响度与振幅有关,则纸箱的振幅随着响度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小矮人也跳得更高。

【答案】高

考向训练3 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

 

考向训练4 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类型2声音特性的辨识

例4 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女高音”的“高”和“男低音”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_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大小.

【解析】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即会有女高音与男低音;“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答

案】音调响度

训练考向5 (2016安徽第四次十校联考)如图所示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

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划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考向训练6 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________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声音的________不同.

 

针对训练

一、填空题

1.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尝试了水下发声实验:

把小提琴、长笛等乐器浸没在水中,分别演奏它们。

结果发现,长笛无法在水中发声,原因是长笛是靠吹入管中的振动发声的,但在水中,人吹出的空气被水阻隔,无法进人管内,所以长笛不能在水下发声。

2.2016年2月6日凌晨,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地震时,会产生声波,这种声波在常温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可听声的传播速度。

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轻声”是指声音的;“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来分辨。

4.我们在打电话时能听出是妈妈的声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来判断的;如果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里,我们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这是因为。

5.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敲出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是通过传入人耳的,越用力击鼓,鼓声的越大。

6.二胡(如图所示)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

演奏家在演奏前,总是要调节琴轴以调整弦线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二胡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第6题第7题

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产生的。

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

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8.如图,用话筒M接收音叉发出的声音,送到示波器S显示。

保持示波器的工作状态不变,示波器显示B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比A发出的密,则B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选填“高”或“低”)。

第8题

9.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二、选择题

10.我们能分辨女高音、女中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11.鼓在受到击打时会发声,用不同力量击打,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12.下列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13.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

,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

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

14.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15.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

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16.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中考演练

1.一人敲击长长的空铁管一端,另一人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由传来的,第二次是传来的。

2.音乐会上,演员在吹笛子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

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第3题第5题第7题

4.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时,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

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

5.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酒杯放在桌面上,将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当注入杯中的水量增加时,能够听出声音的发生变化(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6.你留意过吗?

刮风时,若窗子关的不严,留一缝隙,便会听见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选填“高”或“低”)。

若将窗子打开,反而发现外面的风不大。

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7.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

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8.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

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出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

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振幅D.响度

9.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考点梳理

①振动②振动③波④声波⑤介质⑥不能⑦快慢⑧距离⑨种类⑩温度⑪不同⑫340⑬固体⑭液体⑮气体⑯反射⑰

⑱高低⑲赫兹⑳赫㉑

㉒高㉓大小㉔大㉕品质㉖无规则㉗休息㉘学习㉙工作㉚产生㉛传播㉜人耳

考向训练

1.振动2.A3.高振动频率4.B5.音调6.

响度音色

针对训练

1.空气柱

【解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长笛是靠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将长笛放入水中,人吹出的空气被水阻

隔,无法进入管内,所以长笛不能在水下发声。

2.次等于

【解析】地震、火山、海啸等大型自然灾害发生时,往住会产生次声波;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可听声的速度是相同的。

3.响度音色

【解析】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音色来分辨。

4.音色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我们在打电话时能听出是妈妈的声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音色来判断的;如果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里,我们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这是因为真空罩内几乎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5.振动空气响度

【解析】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越用力击鼓,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6.音调

【解析】调整琴

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

7.振动响度音调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发生振动,产生声音;塑料尺振幅越大,其发声的响度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同,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因此塑料尺的音调发生了改变。

8.高

【解析】由题意可知,示波器显示B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比A发出的密,则B音叉振动的频率高,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9.空气变高

【解析】人们能听到向保温瓶注水的声音,是保温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随着瓶内注水的增多,瓶内空气柱的高度不断减小,振动频率越来越快,即音调越来越高,听声音人们就能判断瓶内的水是否快注满了。

10.B

【解析】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女高音和女中音不同的主要是音调,它是由声带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故选B。

11.B

【解析】轻敲鼓时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时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用不同的力敲鼓时,声音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声音的响度。

故选B。

12.C

【解析】改变作用在尺子上力的大小,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是振幅,A不符合题意;对着装有水的试管吹气,声音是由于试管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当试管内的水越来越多,则空气柱长度越来越短,其振动越快。

音调越高;说明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B不符合题意;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知发声体在振动,探究声音产生条件,C符合题意;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瓶内的空气,当瓶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解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距离声源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该题中是听不清楚后一排同学的发言,主要是距离发声体远,声音的响度小,向这位同学靠近后能听清楚了,主要是距离发声体变近,声音的响度变大。

故选C。

14

.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手握住音叉,音叉不再发声,是因为用手握住音叉时,音叉不再振动,A正确;声音不论是速度、响度还是音调发生变化,都仍能够听到音叉的声音,B、C、D错误。

故选A。

15.B

【解析】一切声波都能传递信息,A选项错误;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选项正确;次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比空气中快,C选项错误;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D选项错误。

故选B。

16.A

【解析】诗句中的“高”是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声波具有能量,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区别不同的人及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中考演练

1.铁管空气

2.音调

3.音调响度

【解析】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4.音色响度

【解析】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以及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5.音调

【解析】当杯中的水量增加时,杯子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音调发生变化。

6.高流过窗户缝隙间的空气柱的振动快慢是否和空气柱的粗细有关

【解析】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缝隙越细,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根据题干描述的现象“刮风时,窗子关的不严,留一缝隙,会听见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呼啸声就越高”,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有:

流过窗户缝隙间的空气柱的振动快慢是否和空气柱的粗细有关。

7.D

【解析】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唢呐振动的振幅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不同,A错误;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发声体内空气柱的长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所以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B错误;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为了防止声音的发散,从而增大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响度,C错误;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属于乐音,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人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的。

故选B。

9.D

【解析】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