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582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1998年

(总分:

17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

72,分数:

72.00)

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丈夫七八”在生理上的表现是

 A.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B.肾气衰,发堕齿槁

 C.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 √

 D.肾脏衰,形体皆极

 E.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解释]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2.阴阳不能相维系,可出现

 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

 D.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E.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

3.对血液运行具有促进和制约调节作用的是

 A.心

 B.肺 √

 C.脾

 D.肝

 E.肾

[解释]肺主治节,对血液运行具有促进和制约调节作用。

4.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

 A.脾的阳气主升

 B.脾以升为健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

 D.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

 E.脾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

[解释]脾具有向上输送水谷精微和津液的作用。

“升清”,即是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见于:

《素问·调经论》。

5.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生成

 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失禁

 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流失

 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散失 √

 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

[解释]《素问·六节藏象论》: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6.“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肾司二便,故利小便即可以实大便

 B.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二便相关

 C.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

 D.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 √

 E.利小便的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

[解释]小肠具有泌别清浊的功能,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吸收大量的水液。

泌别清浊的功能止常,则二便正常;泌别清浊的功能异常,则大便溏薄。

小便短少。

7.下述经脉的循行过程中,哪组经脉经过气街

 A.足少阴与足太阳

 B.手少阳与足少阳

 C.手阳明与足阳明

 D.足厥阴与足太阳

 E.足阳明与足少阳 √

[解释]经脉的循行过程中,经过气街的是足阳明与足少阳。

8.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

 A.胸背部分出

 B.头面部分出

 C.四肢肘膝以下分出 √

 D.四肢肘膝以上分出

 E.四肢末端分出

[解释]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四肢肘膝以下分出,表里两经的别络相互联络。

9.寒邪致病,症见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

 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C.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寒性收引,筋脉孪急 √

 E.寒邪入里,直中三阴

[解释]寒邪致病,具有收引的特性,“寒则气收”。

收引是指寒邪侵犯人体可引起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出现肢体屈伸不利、无汗、发热、脉紧等现象。

10.《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味过于甘”则

 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

 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11.《临证指南医案》说“内风”产生之机理为

 A.体内气机之逆乱

 B.体内阳气之变动 √

 C.体内阴血之不足

 D.体内筋脉之失养

 E.周身络脉之失濡

[解释]出自《临证指南医案》:

“内风乃体内阳气之变动”。

12.“实”的病机变化最根本的方面是

 A.邪气亢盛 √

 B.脏腑功能亢盛

 C.气血瘀滞明显

 D.水液贮积过盛

 E.痰浊壅滞过盛

13.“故水病者,下为驸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是

 A.肾痫及心,水气凌心

 B.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C.肺脾气化失司,津液停积

 D.肾病及肺,子病犯母 √

 E.肾病及肝,母病及于

[解释]“故水病者。

下为驸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是肺肾病变,由肾及肺。

子病犯母。

14.“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

 A.阳病治阴 √

 B.阴中求阳

 C.寒因寒用

 D.热者寒之

 E.用寒远寒

[解释]阳病治阴是针对阴偏衰所确立的治疗方法。

用寒远寒是根据因时制宜所确立的方法;热者寒之即治热以寒,是针对实热证的方法;寒因寒用是用寒凉治疗假寒的方法,适应于阳盛格阴,真热假寒的病证;阴中求阳是在补阳的基础上配伍补阴药物,利用阴阳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更好地补阳。

15.舌淡白而苔灰黑,干燥如刺,刮之即净,主病是

 A.气阴两虚

 B.气虚热结

 C.血燥津枯

 D.热结津伤

 E.阳虚寒盛 √

[解释]阳虚阴寒凝滞,筋脉拘急则苔色灰黑。

16.小儿出现高热,面部青紫,尤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为甚,往往属于

 A.血热瘀滞

 B.肾阴耗竭

 C.气滞血瘀

 D.动风先兆 √

 E.湿热熏蒸

[解释]高热的小儿,惊风或欲作惊风时,风动致脉络拘急失养,多在眉间、鼻柱、口唇四周出现青色。

17.对病人面色的观察,首先应注意鉴别

 A.主色与客色

 B.常色与病色

 C.主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善色与恶色 √

[解释]凡五色明润含蓄者,为善色,提示脏腑气血充足;凡五色晦暗枯槁、真色暴露者,为恶色,提示脏腑精气衰败,主病重。

故望面色时,首先应注意鉴别善色与恶色。

18.心气虚的表现除心悸气短外,主要还有

 A.面色苍白

 B.眩晕健忘

 C.胸闷汗出 √

 D.胸闷头痛

 E.失眠多梦

[解释]心气虚证以心的功能减退: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等和自汗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等气虚见症为表现。

19.《三指禅》一书,为何人所著

 A.张介宾

 B.贺升平

 C.周学海

 D.周学霆 √

 E.罗浩

[解释]清代周学霆的《三指禅》是一部有关脉学的书籍,共列27脉,以对比法鉴别各种脉象。

20.痰浊蒙蔽心窍的神志改变的特点是

 A.狂言、谵语

 B.神昏、痴呆 √

 C.悲伤欲哭

 D.烦躁不安

 E.疑虑不定

[解释]痰火扰乱心神则狂言、谵语。

痰浊蒙蔽心窍,神识受蒙则神昏、痴呆。

21.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为

 A.错语

 B.谵语

 C.独语

 D.夺气 √

 E.郑声

[解释]夺气为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是中气大虚的表现。

谵语为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多属热扰神明的实证。

郑声为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多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错语为语言错乱,语后自知,不能自主,分虚实证,虚证属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实证为痰浊、瘀血、气郁等阻遏心神。

独语为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属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生痰、蒙蔽心窍所导致。

22.住院病案应当在入院后多少小时完成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

 D.36小时

 E.48小时

[解释]《中医病案规范(试行)》要求住院病案应当在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23.寒湿咳嗽的特点是

 A.咳声重浊

 B.咳声清脆

 C.咳声如犬吠

 D.咳声低微

 E.咳声紧闷 √

[解释]外感风寒,肺气失宣,则咳声重浊,兼有痰清色白,鼻塞不通。

燥热伤肺则咳声清脆。

白喉,肺肾阴虚,火毒攻喉则咳声如犬吠,伴声音嘶哑,吸气困难。

肺虚则咳声低微。

寒湿壅肺,肺气不利则咳声紧闷。

24.花剥苔主病为

 A.脾胃气虚

 B.胃阴不足

 C.胃中热盛

 D.胃气阴两虚 √

 E.胃阴枯竭

[解释]舌苔由胃气蒸熏而成,若胃之气阴两伤,不能充分蒸熏舌面,则见花剥苔。

25.大便先干后溏,多属

 A.脾气虚弱 √

 B.肝郁乘脾

 C.命门火衰

 D.湿盛伤脾

 E.食滞肠胃

[解释]命门火衰,肛门失约则见滑泄。

食滞肠胃,气机不畅可有排便不爽等排便感的异常。

脾虚运化失健,则大便先干后溏。

肝郁乘脾,气机郁滞,脾虚失于健运则大便时干时稀。

26.身热不扬的表现,多由于

 A.脾气虚损

 B.阴经郁热

 C.外感风热

 D.湿遏热伏 √

 E.阳明腑实

27.凉燥与温燥的共同症状是

 A.脉浮数

 B.舌白而干

 C.有汗

 D.咳嗽 √

 E.口渴

[解释]凉燥感受之气寒而燥,故有寒象表现;温燥感受之气偏热,而有热象表现。

而燥邪易伤肺,故咳嗽是两者的共同表现。

28.我国最早记载提炼乌头碱结晶的文献是

 A.《肘后方》

 B.《周易参同契》

 C.《道藏》

 D.《白猿经》 √

 E.《齐民要术》

[解释]明代《白猿经》所载的用新鲜乌头制取冰品状的“射罔”,实为乌头碱的结晶。

29.泻下药中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宜人丸散的药是

 A.芒硝

 B.番泻叶

 C.火麻仁

 D.牵牛子

 E.甘遂 √

[解释]芒硝宜冲入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番泻叶用开水泡服,入汤剂应后下;火麻仁和牵牛子都可人汤剂,甘遂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宜入丸散。

30.下列哪项不属于水火共制法下列哪项不属于水火共制法

 A.煮

 B.蒸

 C.炙 √

 D.淬

 E.[*]

[解释]水火共制法包括蒸、煮、弹、淬法等,而炙法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属火制。

31.首次记载神曲功效的医药著作是

 A.《千金方》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药性论》 √

 E.《食疗本草》

[解释]唐代甄权的《药性论》对神曲的性质功用有明确的叙述。

32.下列药中除哪项外均属寒凉药性

 A.川楝子

 B.青木香

 C.枳实

 D.青皮 √

 E.郁金

[解释]青木香辛、苦,微寒;枳实苦、辛,微寒;郁金辛、苦,寒;青皮味苦、辛,性温;川楝子苦寒。

33.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首选

 A.山药

 B.西洋参 √

 C.沙参

 D.太子参

 E.玄参

[解释]山药尤清火生津作用;沙参无补气作用;太子参无清火作用;玄参无补气生津作用。

西洋参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滓。

34.凉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又能退无汗骨蒸的药是

 A.赤芍

 B.白薇

 C.生地

 D.丹皮 √

 E.郁金

[解释]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使得凉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善于清透阴分伏热,治疗无汗之骨蒸。

35.既能祛风湿、通经络,又能降压、解毒的药物是

 A.独活

 B.稀莶草 √

 C.络石藤

 D.忍冬藤

 E.桑寄生

[解释]稀莶草的作用是祛风湿、降低血压、通经络、清热解毒。

36.下列哪项不属于“十八反”的药物

 A.甘草反甘遂

 B.乌头反贝母

 C.藜芦反半夏 √

 D.甘草反大戟

 E.乌头反瓜蒌

[解释]十八反中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无半夏。

37.下列哪组不完全是利胆退黄药

 A.栀子、黄柏、秦艽

 B.大黄、龙胆草、苦参

 C.郁金、虎杖、白鲜皮

 D.垂盆草、茵陈、金钱草

 E.柴胡、黄芩、川楝子 √

[解释]柴胡和川楝子无利胆退黄作用。

38.葫芦巴的入药部位是

 A.果实

 B.根

 C.种子 √

 D.叶

 E.花

[解释]葫芦巴为豆科植物葫芦巴的成熟种子。

39.下列哪项不属于清肝明目的药组

 A.桑叶、菊花

 B.青葙子、密蒙花

 C.夏枯草、决明子

 D.蔓荆子、谷精草 √

 E.熊胆、夜明砂

[解释]蔓荆子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疗风热上扰之目赤肿痛,无清肝作用,不能治疗肝火目赤。

40.下列哪项不是甘草的归经

 A.脾

 B.肺

 C.胃

 D.肝 √

 E.心

[解释]甘草归心、肺、脾、胃经。

41.甘味药的作用是

 A.补益、和中、润燥

 B.补益、和中、利水

 C.补益、和中、温阳

 D.补益、和中、缓急 √

 E.补益、和中、止咳

[解释]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42.玉女煎的组成药物是

 A.生地、玄参、麦冬、知母、牛膝

 B.熟地、玄参、麦冬、知母、牛膝

 C.生地、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D.生地、熟地、玄参、麦冬、知母

 E.以上都不是 √

[解释]玉女煎组成:

由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

43.下列方剂,组成药物中含有地黄的是

 A.一贯煎 √

 B.芍药汤

 C.归脾汤

 D.当归补血汤

 E.当归四逆汤

[解释]一贯煎组成为生地、枸杞、北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

4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麻子仁丸组成药物的是

 A.枳实

 B.厚朴

 C.大黄

 D.当归 √

 E.芍药

[解释]麻子仁丸组成:

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45.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

 A.发汗散寒,宜肺平喘

 B.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E.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

[解释]九味羌活汤组成: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是在解表发汗,散寒祛风之品中,加入了黄芩和生地,黄芩清中上焦之热,生地清热凉血生津。

46.温经汤的功用是

 A.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

 B.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C.温经活血,通络舒筋

 D.温经止痛,疏肝通络

 E.以上都不是

[解释]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47.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用是

 A.益气生脉,温经散寒

 B.益气温经,散寒止痛

 C.益气养血,温经通脉

 D.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E.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

[解释]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用是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48.吴茱萸汤、小建中汤、理中丸三方均具有的功用是

 A.温中化湿

 B.温中补虚 √

 C.温中降逆

 D.健脾止泻

 E.缓急止痛

[解释]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小建中汤的功用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理中丸的功用是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49.方药配伍中寓“清金治木”之义的是

 A.桑菊饮

 B.泻白散

 C.凉隔散

 D.羚角钩藤汤

 E.镇肝熄风汤 √

[解释]镇肝熄风汤中配伍玄参、天冬。

50.镇肝熄风汤中少佐茵陈,意在

 A.清泄肝热

 B.疏解肝郁

 C.疏肝泄热 √

 D.清热利湿

 E.以上都不是

[解释]镇肝熄风汤中少佐茵陈可清泻肝热,疏肝理气。

51.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意在

 A.益气补虚

 B.扶正祛邪 √

 C.益气固表

 D.使祛邪不伤正

 E.以上都不是

[解释]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可扶正祛邪。

52.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吐不止,心下满痛,大便不解,舌苔黄厚,脉弦有力者,治宜选用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大柴胡汤 √

 D.小柴胡汤

 E.调胃承气汤

[解释]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吐不止,心下满痛,大便不解,脉弦有力。

53.汗出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虚软者,治宜选用

 A.补中益气汤

 B.桂枝汤

 C.牡蛎散

 D.玉屏风散 √

 E.以上都不适宜

54.气阴不足,症见体倦气短,口渴多汗,舌燥咽干,脉虚细者,治宜选用

 A.生脉散 √

 B.清暑益气汤

 C.当归补血汤

 D.竹叶石膏汤

 E.白虎加人参汤

[解释]生脉散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症见休倦气短,口渴多汗,舌燥咽于,脉虚细。

55.患者身热,微恶风,汗出,肢体酸重疼痛,头昏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胸闷泛呕,心烦口渴,不欲多饮,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宜选用

 A.藿香正气散

 B.银翘散

 C.川芎茶调散

 D.玉枢丹

 E.新加香薷饮 √

56.哪部著作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

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若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博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A.《景岳全书》

 B.《河间六书》

 C.《内外伤辨惑论》

 D.《医学心语》 √

 E.《医宗必读》

[解释]《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

钟非叩不鸣,风寒警湿燥火六淫之邪,若外击之则呜;劳欲情志,饮食炙博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57.寒哮病久,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白,脉沉细者,治宜选用

 A.小青龙汤

 B.紫金丹

 C.苏子降气汤 √

 D.参蛤散

 E.金匮肾气丸

[解释]诊断为寒哮病久,阴盛阳虚,当标本同治,温阳补虚,降气化痰,用苏子降气汤化裁。

58.下列哪项不是肺胀危重时的临床表现

 A.心慌动悸

 B.面唇紫绀

 C.肢体浮肿

 D.咳吐脓血 √

 E.嗜睡昏迷

[解释]肺胀危重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肢体浮肿,吐血、便血,谵妄,嗜睡昏迷,抽搐,厥脱等候。

59.表证过汗,风病误下,疮家误汗,致使外邪侵入,津液耗伤,筋脉失养,皆可致痉。

此种误治致痉的理论始于何书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

 C.《诸病源候论》

 D.《景岳全书》

 E.《张氏医通》

[解释]《金匮要略》对伤亡津液而致痉的认识,为内伤致痉提供理论基础。

60.治疗气厥实证的最佳方剂为

 A.四磨汤

 B.五磨饮子 √

 C.六磨汤

 D.逍遥散

 E.大七气汤

[解释]气厥实证治宜顺气开郁,用五磨饮子。

61.偏头痛的病机多为

 A.肾虚精髓不足

 B.气血亏虚,不荣于脑

 C.外邪侵袭,阻遏络道

 D.瘀血阻滞脑络

 E.肝经风火上扰 √

[解释]偏头痛多系肝经风火所导致。

62.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日合口张,手撒肢冷,肢体软瘫,汗出甚多,二便自遗,脉微欲绝者,首选

 A.独参汤

 B.参附汤

 C.生脉散

 D.四味回阳饮

 E.参附汤合生脉散 √

[解释]中风之中脏腑之脱证。

由阳浮于上,阴阳离绝,正气虚脱所导致。

当以参附汤合生脉饮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63.胁痛的辨证要点,当以何者为主

 A.肝胆

 B.气血 √

 C.虚实

 D.表里

 E.阴阳

[解释]由于胁痛的病因病机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三者又以气滞为先,虚证多属阴血亏损,肝失所养。

64.阳黄初起见表证者,治宜选用

 A.小柴胡汤

 B.甘露消毒丹

 C.大柴胡汤

 D.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E.以上均不适宜

[解释]阳黄初起见表证者,解表清热利湿,首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65.患者腹大坚满,脘腹撑满,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细滑,治宜首选

 A.实脾饮

 B.滋水清肝饮

 C.中满分消丸 √

 D.木香顺气丸

 E.胃苓汤

[解释]鼓胀之湿热蕴结型,以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为法,首选中满分消丸。

66.患者心悸,头晕乏力,面色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红,脉象细弱,治疗最佳方剂为

 A.天王补心丹

 B.安神定志丸

 C.归脾汤 √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E.人参养荣汤

[解释]属心血不足之心悸,以归脾汤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67.患者水肿10年,反复发作,日轻夜重,下肢肿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甚,最佳治法除利水外,还应

 A.温肾健脾

 B.滋阴固肾

 C.温肺散寒

 D.温阳化瘀

 E.温肾纳气 √

[解释]水肿之阴水,肾阳衰微,肾不纳气型,当以温肾纳气为法。

68.以下哪项不是癃闭的病因病机

 A.膀胱湿热

 B.肺热壅盛

 C.心火亢盛 √

 D.肝郁气滞

 E.中气不足

69.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头晕,两日干涩,肢体麻木,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脉细弱者证后

 A.心脾两虚

 B.肝阴不足

 C.心肝血虚 √

 D.肝血不足

 E.心肾不交

[解释]题目所述是心肝血虚。

70.治疗痰结血瘀之瘿病,宜用何法

 A.疏肝理气,消痰祛瘀

 B.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C.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

 D.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E.活血化瘀,祛痰消瘿

[解释]痰结血瘀型之瘿病足由气机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日久则血运不畅,血脉瘀滞而成,当以理气活血,化痰消瘿为法。

71.下列哪一项不是致痿的主要原因

 A.心火亢盛,水火不济 √

 B.湿热浸淫,气血不足

 C.肺热伤津,津液不布

 D.脾胃亏虚,精微不输

 E.肝肾亏损,筋髓不荣

72.患者劳累后即见低热已5年,近来每口上午低热,伴头痛头晕,倦怠无力,舌淡薄白,脉细弱。

证属

 A.阴虚

 B.气虚 √

 C.血瘀

 D.阳虚

 E.肝郁

[解释]中气不足,阴火内生导致气虚发热。

二、B、型题(总题数:

13,分数:

26.00)

A.左肾右命门说

B.两肾总号命门说

C.“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说

D.“命门者,目也”说

E.命门为“水火之宅”说

(1).《难经》关于命门的论点是

 A. √

 B.

 C.

 D.

 E.

(2).《内经》关于命门的论点是

 A.

 B.

 C.

 D. √

 E.

[解释]“命门者,日也”说为《内经》关于命门的论点;左肾右命门说为《难经》关于命门的论点;两肾总号命门说为《医学正传》的论点;“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说为《医贯》的论点;命门为“水火之宅”说为《景岳全书》的论点。

A.元神之府

B.精明之府

C.中精之府

D.血之府

E.孤府

(1).三焦为

 A.

 B.

 C.

 D.

 E. √

脉为

 A.

 B.

 C.

 D. √

 E.

[解释]三焦为—腔之大府,有孤府之称;《素问·脉要精微论》:

“脉者,血之府也”,“头者,精明之府也”;《灵枢·本榆》;“胆者,中精之府”。

《本草纲目》:

“脑为元神之府”。

A.戴眼,反折,瘛疯

B.耳聋,百节皆纵,目晨绝系

C.口目动作,善惊妄青

D.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

E.中热嗌干,善溺心烦,舌卷卵缩

(1).足少阳之脉终绝,可见

 A.

 B. √

 C.

 D.

 E.

(2).足太阴之脉终绝,可见

 A.

 B.

 C.

 D. √

 E.

[解释]足少阳之脉终绝,见耳聋,百节皆纵。

足太阴之脉终绝可见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

A.肾阳虚衰

B.湿邪困脾

C.脾肾阳虚

D.外邪侵袭

E.脾胃湿热

(1).头面先肿,继而波及全身,小便短少,发热恶风者,多因

 A.

 B.

 C.

 D. √

 E.

(2).全身水肿,肿势较缓,肢体困重,脘闷纳呆,苔白腻者,多因

 A.

 B. √

 C.

 D.

 E.

[解释]颜面浮肿而不红。

肿势较速,眼睑头面部先肿,为阳水,多因风邪侵袭,水湿浸淫所导致;肿起较慢,先从下肢、波及头面,为阴水,多由脾阳虚或肾阳虚所导致。

A.睡眠露睛

B.瞳仁散大

C.瞳仁缩小

D.目窠内陷

E.目窠肿

(1).脾虚,清阳不升,可见

 A. √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