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489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x

第11课蝙蝠和雷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学目标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反复”、“证明”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飞机夜行用雷达探路与蝙蝠夜行用嘴和耳朵探路之间的类似之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三)练习用“反复”、“证明”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联系实际用“反复”、“证明”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引发读兴。

教师板书“蝙蝠”请学生介绍有关蝙蝠的知识。

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靠本身发生的超声波引导飞行。

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隐藏的地方冬眠。

有条件教师可放一两分钟蝙蝠的录相,也可打出投影。

老师再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有关雷达的知识。

这方面学生知道得较少,教师也可介绍。

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雷达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教师在“蝙蝠”和“雷达”之间加上一个“和”指名读课题并提问: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可提吗?

学生会说出: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仪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借此激发学生的读书的兴趣。

我们学习课文就明白了。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自学生字。

1.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音情况。

注意蝙、撞的读音。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11个生字,教师引导学生用填表法分析字形结构练习。

打出投影或出示小黑板

按要求给生字分类

3.讨论记字方法。

例:

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4.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

教师可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   )即(   )得(   )起(   )

坚(   )既(   )碍(   )超(   )

塞(   )摹(   )辟(   )彰(   )

赛(   )暮(   )避(   )障(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

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本课指眼光尖锐。

摹仿:

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反复:

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②颠过来倒过去。

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

证明:

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应选①。

(四)造句练习。

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

例:

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对。

(五)自由读课文。

要求流畅、读准字音。

(六)作业。

1.写生字新词。

2.造句。

3.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弄清蝙蝠夜间飞行靠的是嘴耳配合。

二、教学重点

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由预习导入新课:

人类的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善于夜间飞行的蝙蝠,给人们什么启示呢?

读课文,想想蝙蝠夜间飞行靠的是什么,飞机夜航靠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读讲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

(这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教师要抓住“夜航”这个词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间安全飞行?

2.再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继续看书,看看书中有这样的问话吗?

有回答的话吗?

学生通过阅读找到“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再让学生把这句问话和答话合成一句话。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能够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4.让学生考虑:

哪个词最重要?

老师板书“启示”。

5.课文第1、2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6.教师提示学生:

你觉得下面的课文应告诉我们什么呢?

讨论后归纳出: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7.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学生思考后,4人一小组讨论得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8.指名读第3自然段。

思考:

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

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读出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9.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如:

科学家想是不是蝙蝠的眼睛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

10.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11.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用了什么方法?

结果怎样?

教师让学生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

第一次试验:

目的:

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

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

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目的:

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

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

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目的:

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

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

同试验二。

证明:

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12.汇报填表情况。

13.科学家从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4.投影: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更科学?

引导学生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二)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三)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二)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先给同桌同学说再给全班同学说。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检查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

教师可提问,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

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师可提出思考题:

从哪些词中你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引导学生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

“反复研究”就是:

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得出小结:

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

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

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

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

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10.指名说出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为什么?

(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

(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

第1、第2自然段;

第二段:

第3至第6自然段;

第三段:

第7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4.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5.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6.激发兴趣。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7.带着情感齐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