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478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docx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docx

论文

单位代码:

006

分类号:

S6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观光农业在关中地区的发展

院(系):

建筑工程系

专业名称:

园林

学生姓名:

汪晓云

学生学号:

0705044130

指导教师:

罗梦

毕业时间:

二O一一年六月

观光农业在关中地区发展

摘要: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活动,它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追求高环保的旅游业。

从而促使观光农业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大力发展。

就现有观光农业在关中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好的发展方案。

关键词:

观光农业;绿色休闲;民俗文化

 

Sightseeingagriculturedevelopmentincentralshaanxiregions

Abstract:

Sightseeingagricultureisakindofagricultureandruralasthecarrierofnewecologicaltourism,itnotonlyhastheproductionfunction,butalsocanimprovetheecologicalenvironmentquality,providingpeoplewithsightseeing,leisure,vacationlifesexualfunction.Aspeoplelifequalityriseincreasingly,peopleareincreasinglytendtoseekhighenvironmentaltourism.Thatpromptedsightseeingagriculturesixeableguanzhongregioninthedeveloping.Existinginguanzhongregionsightseeingagricultureindevelopingproblemsandputsforwardthedevelopmentofbettersolutions.

Keywords:

sightseeingagriculture;greenleisure;folkculture

 

目录

引言1

1观光农业的概况1

1.1观光农业的概念1

1.2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2观光农业在关中地区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4

2.1发展现状4

2.2发展优势5

2.2.1资源优势5

2.2.2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6

2.2.3政策优势6

2.3存在的问题6

2.3.1缺乏宏观的控制和指导6

2.3.2开发的指导思想有误区6

2.3.3经营管理不规范6

3观光农业在关中地区发展的建议7

3.1观光农业在发展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7

3.1.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7

3.1.2突出特色和文化内涵7

3.1.3因地制宜原则8

3.1.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8

3.1.5循序渐进原则8

3.2开发的布局与构思9

3.2.1关中风情区10

3.2.2“三圈、二线、一点”10

3.3.3秦岭北麓自然保护区绿色旅游13

4结语14

参考文献15

谢辞16

引言

观光农业是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也是一项新兴产业。

观光农业在陕西关中地区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政府部门对相关产业的关注度也在增加,随着发展而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使观光农业更好的发展是当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观光农业的概况

1.1观光农业的概念

观光农业亦称旅游农业或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的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1]。

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

根据德、法、美、日、荷兰等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实践,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

(l)观光农园:

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

这是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农业公园:

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

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

(3)教育农园:

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种植作物,饲养的动物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

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森林公园;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种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

(5)民俗观光村:

到民俗村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气息。

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如富平陶艺村,咸阳礼泉县袁家村民俗文化村等[2]。

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经开始农业旅游,然而,当时观光农业并未被正式提出,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的观光性质向休闲度假等功能扩展。

1.2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地区间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良好条件。

尽管如此,观光农业在我国真正兴起的时间并不长。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出现了向社会大众开放,供游客品尝、购买农产品的观光农园。

此后,在台湾当局的推动下,观光农园开始向内容更加丰富的观光农业发展。

80年代末,观光农业在我国其他一些地区也迅速兴起。

深圳市首先开办了以招商引资为主要目的的“荔枝节”,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从而引发其他地区纷纷效仿,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由此兴建了许多农业旅游观光基地[3]。

1998年,国家旅游以“华夏城乡游”作为旅游主题,推出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的观光农业旅游活动。

政府的及时助推,加深了人们对农业观光旅游的认识,使观光农业在我国得以更快、更普遍地发展。

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行业,既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因此可以预见,观光农业这一新型产业必将获得很大的发展。

目前广东已有100多座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500多万人,旅游收入达10亿多元[4]。

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城市的近郊,还出现了引进国外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特农产品种,成了农业科普旅游基地。

如上海旅游新区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苏州的大地园、无锡的大浮观光农业园和珠海农业科技基地[5]。

随着观光农业在我国的逐步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基本可以概括为如下五点:

(1)从发展阶段看,观光农业整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观光农业已初具规模,但整体水平仍比较低,主要体现在几个面。

首先,观光农业产业内缺乏异质性项目。

观光农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但目前我国观光农业的项目建设还处于自发阶段,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项目间的单纯模仿导致市场范围狭小,恶性竞争严重,产业整体效益低下。

其次,观光农业文化内涵不足。

目前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大多仍停留在对自然资源的挖掘上,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不够重视,导致文化休闲项目少,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缺乏活力和持久生命力。

再者,政府开发与农民建设还没有形成联动效应。

为了推动观光农业的发展,许多地方政府投资兴建了一批观光农业项目,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城市的近郊,还出现了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特农产品种,成了农业科普旅游基地。

但这些项目在内容设计、区位选择、经营管理上都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项目的示范效应差,难以对农民投资形成有益的指导。

(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郊区。

这是因为,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对旅游的支付能力较强,面对同质化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城市居民一般会选择距离更近、出行更方便的城市郊区进行观光旅游。

由于拥有较好的客源基础,因此,大城市郊区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一般要比其他地区更为成功。

(3)从产业独立性看,观光农业的发展对旅游景区或景点具有强依附性对景区或景点的强依附性是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旅游区(点)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和广阔的客源市场,旅游者在游览了名山大川之后,通过农业旅游观光可以获得丰富的农作体验和田园风光的享受。

因此,从本质上而言,我国观光农业目前仍只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项目,缺乏产业独立性。

尽管借助旅游业来发展观光农业是一条捷径,但观光农业要想实现长期发展,其出路仍在于对自身产业的充分开发上。

(4)从市场需求看,观光农业市场潜力巨大但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城镇居民旅游人数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人数增长较快,人均旅游花费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就我国目前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看,客源不足是各观光农业区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这一方面与观光农业自身发展水平比较低有关,同时城镇居民对观光农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对观光农业旅游而言,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有效需求不足仍是目前面临的事实。

(5)从收益平衡性看,观光农业收益的季节性差异较大与其他旅游景区(点)相比,观光农业往往受自然气候条件和农时季节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特别是针对一些时令瓜果和花卉举办的采摘节、赏花节,前后持续的时间非常短,由此导致旅游旺季时游客量大,旅游收益较好,而在无瓜果和花卉可进行采摘和欣赏的淡季,旅客量和旅游收入很少,收益的季节性差异比较大。

加之,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给农民带来的利益被增幅更猛的农业生产成本所抵消,农业的收益与其他产业相比是不断下降之势。

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导致采用农业适用技术率不高,生产成本加大,从而出现了农产品增产空间变小,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受到限制,使农民增收受到很大制约。

2观光农业在关中地区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现状

自农业旅游发展提出以来,陕西省关中农业旅游的类型逐步丰富,开发模式得到提升,农业旅游特征逐渐得到显现。

从空间分布上看,主要有三种类型区。

一是景区边缘地区型:

它主要是依托陕西一些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附属产品,是陕西最早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区,如临潼、华阴市等;二是都市郊区型:

它主要是适应陕西省几个大城市居民日益渴望摆脱快节奏、过繁杂、甚喧嚣、多污染的城市环境的需求,利用城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如杨凌;三是老少边贫地区型:

它主要是近年来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陆续发展起来的。

从旅游项目和活动类型看,基本形成三种类型。

一是观光型:

它主要是以观赏农村自然田园风光、现代“三高”农业园区、传统民居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二是参与型:

它主要是采摘旅游、购物旅游和务农旅游,尤其是秋季采摘旅游在都市郊区最盛行,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影响面最广;三是度假型:

它主要是到观光农园或农家“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度假娱乐旅游,目前才刚刚开发。

从客源市场看,主要以国内市场,尤其是本地及周边都市团体游客为主,散客和国际游客少。

受距离、价格、交通、信息、旅游地的接待条件和知名度等因素影响,

参加这类特种旅游的散客和外地远程游客甚少。

另外,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经济开发模式、绿色产品开发模式、民俗文化开发模式成为陕西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模式;乡村度假村、休闲农庄、高科技农业园区、观光农场、民俗文化村等旅游景观已经形成。

农业旅游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就业的渠道,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9年陕西省已经建立了各级各类农业旅游景点近100个,西安市旅游观光农业面积发展到27.5万亩,旅游观光农业园区83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9个,万亩以上的园区10个,千亩以上的27个,“三区、二址、一塬”的30万亩旅游观光农业建设规划得以全面实施,规划目标已接近完成。

并建立了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陕西苗木繁育中心、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年接待旅游者4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亿多元,农业旅游相关产业收入达到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约100元,对农业旅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户县东韩农民画庄的农民画享誉中外;雁塔区投资4亿元建成的唐苑盆景园,成为西北第一观光农业园区;未央区济农农业示范园、清水庄园,以其现代化设施农业、完善的观光、休闲娱乐配套设施配套,成为城北主要的旅游观光农业目的地。

此外,灞桥的樱桃、临潼的石榴等观赏、采摘节庆活动,每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

这一组组数字见证着西安市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6]。

2.2发展优势

2.2.1资源优势

陕西省农业资源优势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陕西省素有中华民族农业发祥地之称,农业的历史文化深厚,农耕文化悠久,尤其在关中地区。

关中拥有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杨凌的科技优势,杨凌作为中国的农业“硅谷”中地区,现已形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区。

杨凌农业高科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国内一流的农林水科学研究所,有国内外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

如:

无土栽培技术、生物基因工程“克隆羊”、节水灌溉技术、干旱半干旱农业示范、农业生态和环境技术、农产品的加工和贮藏技术等[7]。

另外杨凌有苗圃花卉基地可供观赏。

第二,陕西省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大,农业地域特点鲜明,关中平原农业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农业旅游资源特点突出,民俗文化各具特色。

种类齐全、风格迥异的农业旅游资源为陕西省关中农业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资源基础。

关中农业旅游资源的构成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

如:

秦公一号墓遗址、法门寺、太白山、蓝田猿人遗址、南五台、骊山、兵马俑、乾陵、昭陵、花卉观赏、鱼塘、城效瓜果园、编织绘画、茂陵、秦咸阳遗址、华山等。

2.2.2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

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

近年来,渭南至潼关、宝鸡至西安、西安至蓝田、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等高等级公路的建成和阳安铁路改造,大大改善了陕西省关中旅游业的交通状况。

“十一五”期间陕西将加快公路建设及铁路、机场改建、扩建、新建,缩短城市到各景区的时间距离。

2.2.3政策优势

农业旅游因其农业特色,能直接享受国家项目政策的倾斜,有更多土地、税收、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再加上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将更有利于农业旅游的发展报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每年争取安排200多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极大的推进了观光农业在关中地区的发展。

2.3存在的问题

2.3.1缺乏宏观的控制和指导

由于政府缺乏对观光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对发展观光农业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和了解,政府部门在观念上还没有突破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对农业旅游资源的优势认识不到位。

旅游和农业领导部门对开发观光农业资源不重视,导致旅游观光农业投资严重不足。

加上投资者自身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能力,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

使一些地方观光农业旅游的景点项目一哄而上,项目建设随意性强,总体上处于无序、盲目状态,建设项目重复、雷同,给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埋下隐患。

2.3.2开发的指导思想有误区

观光农业旅游所倡导的是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

但一些观光农业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却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建设上大兴土木,建筑物富丽堂皇,不仅与观光农业旅游内涵相脱离,而且还破坏了农村文化环境。

2.3.3经营管理不规范

观光农业旅游的经营管理还很薄弱,存在许多漏洞。

一是观光农业旅游的卫生状况较差。

由于生活习惯、设施设备、卫生意识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农家旅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各种生活用水随意排放;卫生常识缺乏,生食熟食混放等。

二是安全隐患较多。

家用电器的增多,负荷加重,而农村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一些相对较为偏僻的农家旅馆,更是缺乏必要的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措施。

三是经营管理不到位。

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服务程序不规范;小农思想严重,拉客宰客现象时有出现;不良经营,甚至为满足和迎合游客消费需求,乱捕滥杀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等[8]。

3观光农业在关中地区发展的建议

观光农业必须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

项目建设要突出农味,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拓展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达到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

休闲观光农业既是“三农”的延伸,又是旅游业空间的拓展。

在强调以农为本的同时,也要重视兴旅,灵活运用“农中有旅,以旅强农,农旅结合,强农兴旅”,突出休闲性,增强参与性,体现娱乐性,满足不同消费人群,使游客真实体验到地道的农家之乐[9]。

3.1观光农业在关中发展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3.1.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发展观光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创业创新之路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创新思路,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对观光农业的领导。

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氛围。

发展规划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明确观光农业的区域布点位址、特色、市场定位等情况,供开发商选择和参考。

3.1.2突出特色和文化内涵

陕西观光农业起步较晚,目前看这并非劣势,因为全国各地现有的观光农业园区多无特色,文化内涵也不丰富,大多是一些,果园在果熟季节的“采摘型”和以农家饮食服务为主的“农家乐”型。

这给陕西观光农业的后来居上留下空间。

而要后来居上,就必须设计、策划出有特色的园区,或者突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有文化内涵才有持久的市场魅力。

虽然这给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相当高的难度,但这是必须的。

因此应当在这方面给予特别重视,并舍得投入。

当然,特色设计要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着力突现、挖掘当地本有的特色文化、特色物产、特色景观。

3.1.3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包含如下含义:

一是指各地区在发展观光农业时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宜搞则搞,不宜则罢,不可盲目跟风,没有条件也勉强上马。

二是指对于适宜发展该产业的地区,要找准定位,发展适宜自身条件和文化特点,能发挥比较优势的观光类型。

如:

有特色民俗文化的地区可发展“民俗文化型”;水域资源丰富的地区自然应发展“水上垂钓”、“水上漂流”、“渔猎娱乐”以及“坝堤农业观光”等类型;老少边穷的地区可以发展“原始型”,以传统的农耕文化、古朴的民风民俗,雅静而无污染的环境吸引游客来寻访“桃花园”,等等。

总之,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来发展相应的观光类型。

3.1.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现已成为全球所认同的发展原则。

由于观光农业与自然、人口资源及生态环境关系极为密切,因而尤其要遵循这一原则。

事实上,国内外许多地区都是将这一产业当作一种有益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公益事业来运作的。

该产业不仅污染较小,而且改善生态状况,绿化、美化人居环境的功能容易实现。

因此,在开发、发展这一产业时,一定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

通过精心设计,严格管理和监督,努力创造出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

为此,政府应加快制定有关政策、法规,规范开发行为,特别是在土地流转和土地使用范围限定约束上应有明确规定;在环境保护、环境美化上有明确要求,并与开发者签订有关环保义务及约束性合同。

3.1.5循序渐进原则

观光农业在国内毕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而且观光农园的模式各种各样,全依所在地情况形成各自特色。

因此,陕西在开发发展这一产业时,应本着先试办,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试办的突破点应是“都市郊区休闲型”,因为,观光农业的主要客源应是大中城市的中上收入层次的市民,而且目前在这方面陕西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国外如美国、法国,国内如重庆、广州、上海等都有很成功的发展经验可以借鉴。

待试点发展成熟后再行推广。

这样可以从中积累不少开发和经营管理经验,也避免了急躁冒进造成的各种风险[10]。

3.2开发的布局与构思

随着陕西省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不仅仅限于欣赏,而更热衷于参与其中、融汇其中。

人们更加崇尚自然和回归自然,人们不断参与的各种休闲方式也在悄然变化。

以下为几种旅游方式:

旅游方式

特点

目标市场

生态回归游

以自然生态环境来满足久居城镇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融于自然的恬静和安详,放松疲惫的身心

西安市民

观光采摘游

园林式的果园旖旎风光,让游客不采摘也丰收

城镇居民

休闲度假游

开发生产草坪,结合度假别墅,配备常见的运动设施。

临水游憩区则能满足都市人的亲水、戏水的渴望

白领阶层、外企员工、时尚青年

会议参考游

适当的利用观光农业园办公区会议区召开行业内的小型会议

专家学者、各种大小型会议

购物旅游

吸引游客慕名而来,购买精品果、花卉以及新的研究成果

园艺爱好者

节庆文化游

开展多种节庆活动,例如:

花卉观赏节、植树节、采摘节等活动

西安及周边居民、投资商

苗圃观光

利用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进行青少年的林业生态教育,达到寓教于乐

市民、青少年

科普知识探索游

利用优质的资源基地开展科技观光,以展示现代化的种植栽培技术、园艺,充分展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