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477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选择题

1.如下图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某一种发明的外传时间示意图,根据图片反映的信息,可知这一发明指的是(  )

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

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文中的记载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张仲景B.华佗C.祖冲之D.蔡伦

3.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A、发明了印刷术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D、制成了罗盘针

4.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5.下列各项对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的是

A.指南针的应用B.火药的发明

C.地动仪的发明D.造纸术的广泛传播

6.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国医学界第一次获此殊荣。

实际上,我国已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A.张仲景B.华佗C.李时珍D.扁鹊

7.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

8.东汉名医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打开衙门坐堂行医,救治了无数湖南百姓。

至今在长沙湘雅医院还立有其雕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医学伟人对湖南的源源遗泽。

以下古代医学巨著与他有关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千金方》

9.被后人称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名著是()

A、《春秋》B、《汉书》C、《史记》D、《资治通鉴》

10.下面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A.《史记》B.《兰亭序》C.《资治通鉴》D.《红楼梦》

11.下列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12.能够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13.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的宗教是(  )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4.与“千手观音”“普度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

15.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植。

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C.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D.有利于统治人民

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发明有关?

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

(2)图二中的人物有何成就?

与他同时期的“医圣”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3)图三中作品作者是谁?

这部作品有何地位?

(4)综上三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16.

(1)造纸术。

西汉时期。

(2)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伤寒杂病论》。

(3)司马迁。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

(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发明创造为秦汉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发明原因:

竹简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却受到

限制。

2.纸的发明:

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

质量差、产量低。

3.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

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

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蔡伦【东汉】

4.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材料研读: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

明确:

公元105年。

2、医学:

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

1.张

仲景(医圣):

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神医):

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够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

三、史学:

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

司马迁

2.主要内容: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地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西汉)

5.评价《史记》:

(1)史学成就: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

《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材料研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像鸿毛一样轻。

这句话揭示了司马迁较为进

步的生死观,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强调了应该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思想观念。

四、宗教:

道教和佛教

道教:

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西汉末年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

★★完成表格,并思考封建统治阶级为什么积极提倡和扶持佛教和道教?

百姓信奉佛教和道教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①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

②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道教教义,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人民有很大的吸引力。

【知识拓展】

农历与节气

农历,又称夏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

汉武帝时,在前代历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立春正月为岁首,确立了农历的基本形式及计算方法,此后一直沿用。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其年份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12个月另加1个闰月。

其月份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闰年为12个月另加1个闰月。

其月份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

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便于记忆,人们还编成一首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五、总结提升

1.知识梳理

科技文化成果

创作人及时间

成就地位或作用

纸的发明

西汉早期用麻做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

张仲景“医圣”

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麻沸散

东汉末年华佗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史记》

西汉司马迁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佛教

西汉末年传入

影响文化

道教

东汉张陵(之一)

影响文化

2.易错点拨

(1)我国的造纸术是(西汉早期)发明的。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医圣是(张仲景)。

(3)佛教主张今生忍受苦难,麻痹了人民思想,对统治者有利,因此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与扶持。

道教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

3.思考探究

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1)国家统一;

(2)经济发展;

(3)各民族共同创造;(4)中外交

往频繁。

例题1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概念。

下列哪一个人的发明过程体现了这一概念的特点(  )

A.黄帝B.华佗C.蔡伦D.张衡

思路分析:

注意题干的关键词“回收与利用”,蔡伦改进造纸术是把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体现了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答案:

C

例题2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的是(  )

A.张仲景B.孙思邈C.李时珍D.华佗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几位著名医学家的了解。

A张仲景精通的是中医治疗,B和C精通的是医药学,只有D华佗是精

通外科手术的医生。

答案:

D

例题3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写入《史记》的是()

A.城濮之战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思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史记》时间范围的掌握。

《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

A项、B项和C项三件事都是在这个时

间范围内,而D项发生在公元前60年,根据“汉武帝公元前138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可由常识推出“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的西汉皇帝不可能是汉武帝”。

答案:

D

(答题时间:

3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东汉以前,我国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

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阅读搬运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我国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

A.西汉以前B.西汉早期C.西汉末期D.东汉时期

3.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A.加工工具B.原材料C.生产工艺D.生产者

4.蔡伦的直接贡献不包括()

A.扩大了造纸原材料来源B.降低了造纸的成本

C.提高了纸的质量D.我国纸的使用相当普遍

5.将下列文字书写材料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竹简②陶器③甲骨④青铜器⑤纸张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④②⑤C.②③④①⑤D.②①④③⑤

6.佛教、道教的相同之处是()

A.追求长生不老B.忍受苦难,来世幸福

C.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D.土生土长的宗教

7.道教之所以被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C.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8.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和发明了“麻沸散”,创作了“五禽戏”的医学家分别是()

A.扁鹊、鲁班B.华佗、张仲景C.华佗、扁鹊D.张仲景、华佗

9.《伤寒杂病论》是()

A.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B.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D.介绍了“麻沸散”与“五禽戏”

10.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是因为他()

A.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B.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C.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  D.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11.在以下的四个选项中,请你找出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张衡

12.下列表述内容不属于杰出历史巨

著《史记》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记载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C.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D.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

史书的典范

13.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14.下列著述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最广的是()

A.《诗经》B.《春秋》C.《九章算术》D.《史记》

15.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历史记载,秦始皇是个勤于政事,从不偷懒的人。

他每天早起处理政务,还要看各地汇报来的材料。

据说他一天竟能看120斤的材料。

材料二:

在我国的造纸术外传之前,日本、朝鲜用简和帛书写,印度用树皮书写,埃及用“纸草”书写,欧洲用羊皮做书写材料。

有的笨重,有的易碎,有的很贵。

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后,解决了上述问题。

请回答;

(1)秦始皇所看“材料”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斤来计算?

此外,在造纸术发

明前我国还有哪些书写材料?

(2)后来改进书写材料的人是谁?

于何时改进?

他改进书写材料的重大意义?

(3)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什么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话?

它的意思是什么?

(2)说出他的主要成就?

(3)和他齐名的另一位医学家是谁?

1.A解析:

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笨重,不便阅读搬运。

2.B解析:

西汉早期,人们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的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法,所以我国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故选B。

3.B解析:

蔡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所以蔡伦主要是从原材料方面来改进造纸术,故选B。

4.D解析:

本题关键字是蔡伦的直接贡献“不”包括,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扩大了造纸原材料的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但是我国纸的使用相当普遍并不是蔡伦的直接贡献。

5.C解析:

文字书写材料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是陶器、甲骨、青铜器、竹简、纸张,故选C。

6.C解析:

佛教、道教都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

7.B解析:

道教之所以被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道教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用道教统治人民,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故选B。

8.D解析:

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的是张仲景;发明了“麻沸散”,创作了“五禽戏”的医学家是华佗,故选D。

9.B解析: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

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A项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C项提出了望、闻、问、切四

诊法的人是扁鹊;D项发明了“麻沸散”与创作“五禽戏”的是华佗,故选B。

10.D解析:

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是因为他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11.D解析:

A,B,C三个选项的人物都和医学有关;D选项张衡是与三个选项不同类的一项,故选D。

12.B解析: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也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它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故选B。

13.D解析:

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佛教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14.D解析: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春秋》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九章算术》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选D。

15.A解析: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佛教起源于印度;基督教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教在

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故选A。

16.

(1)竹木简;竹简十分笨重;龟甲、兽骨、帛等。

(2)蔡伦;东汉时期;造纸术改进以后,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所以能够得到普及。

(3)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17.

(1)张仲景;认真研究前人传下来的经验,广泛的在民间收集药方、秘方。

(2)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病原则。

著作中的理论、经验和医方,对中医治疗传染病和内科杂症,一直具有指导意义,他也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3)神医华佗。

2019-2020广西南宁市沙井中学学期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导学案(带答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识记东汉时期医学成就及地位,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

2.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世界意义和张仲景成为“医圣”的原因。

3.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华佗和张仲景、《史记》

难点:

道教和佛教

【自主学习】

一、造纸

1.出现:

西汉,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改进: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二、医学

1.人物:

张仲景

2.时间:

东汉末年。

(1)成就:

写成《伤寒杂病论》

(2)地位:

被后世称为“医圣”。

3.人物:

华佗

(1)时间:

东汉末年。

(2)成就:

擅用针灸、汤药为病人治病,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三、《史记》

1.作者:

司马迁。

2.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内容:

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4.影响: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四、宗教

1.道教

(1)背景:

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2)人物:

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2.佛教

(1)产生:

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

(2)教义:

人生如苦海,人生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3)传播:

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4)影响:

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影响深远。

【图片名人榜】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三幅邮票中人物的名字。

(1)身为宦官名气大,改进造纸传天下。

(蔡伦)

(2)名为“医圣”贡献大,伤寒杂病论天下。

(张仲景)

(3)创“麻沸散”行手术,编“五禽戏”健身体。

(华佗)

【史著评论组】

材料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 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三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1)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

司马迁在哪部作品中实现了材料一中“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愿望?

这部史书记述了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约多少年的史事?

这部史书的体例是什么?

汉武帝时期。

《史记》。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

纪传体。

(2)材料二对司马迁编著的史书进行了评价,这一评价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治史思想和态度?

治史严谨,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力求真实地反映历史。

(3)材料三中鲁迅的话体现了这部史书怎样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旅游风景点】

  图一   图二

(4)上述两座建筑景观让你想到了哪两个宗教?

这两个宗教在我国是怎么传播开来的?

道教和佛教。

道教中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吸引力,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再加上统治者的扶持,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自学检测】

1.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者贡献大的是()

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

2.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3.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这部史学巨著是()

A.《尚书》B.《春秋》C.《史记》D.《汉书》

4.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D.《本草纲目》

5.一位学生要开刀了,他很怕。

他的同学安慰他说:

“我国在汉末就有外科手术了而且还用麻醉剂呢。

是()发明的,你放心好了。

A.张仲景B.华佗C.扁鹊D.李时珍

6.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人是()

A.扁鹊B.淳于意C.张仲景D.华佗

7.《史记》记述的内容起止的时间是()

A.从春秋到东汉B.从战国到东汉

C.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D.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光武帝

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B.《春秋》C.《史记》D.《诗经》

9.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

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10.佛教起源于()

A.古印度B.朝鲜C.日本D.古罗马

11.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

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12.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东正教C.道教D.伊斯兰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