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评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423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写好评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如何写好评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如何写好评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如何写好评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如何写好评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写好评论》.docx

《《如何写好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好评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写好评论》.docx

《如何写好评论》

《如何写好评论》

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既然评论如此重要,写好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评论呢。

评论写作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

但是种种差异中,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和梳理出稳定的规则和大致的认识框架。

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从内容、品质、力量、语言、心态、风格、语境、思维和感染力等九个方面做一点粗浅的业务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评论写作应注意到以下方面:

一是评论和其他文章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是说理的文章,那么文章要呈现说理的部分。

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必须有说理的内容,必须有超越叙事的东西,必须要有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评论的大忌,也是直到今天还在某些评论中出现的低级现象。

二是评论的品质主要在于立意。

“命意之高下”决定了评论的品质的高下。

评论作品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观点立意高,能够关注重大社会现象,或者关注表面上看似微小事件背后涉及的重大命题,然后就重大现象或命题发言,有高超的见解和不凡的境界。

作为评论,如果观点本身失去了力,那么言语的艺术是不足道的。

三是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之美。

评论的真正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

只有事实和逻辑构成的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说服可以被说服的人。

而事实是客观的,逻辑却需要写作者真正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强大的逻辑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给人一种理性之美。

四是语言的漂亮在于分寸、准确。

当然其他因素在语言上的投射,都是语言的独特力。

我所论述的一般意义上,评论语言与其他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分寸和准确。

当然,语言很好的分寸感,会为评论提供恰如其分的表达载体。

好的想法或观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好的表达上来。

五是有论辩心态,心中要有“假想敌”。

评论写作当然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和叙述和抒情的文体不同,评论文章是要应敌的,应对不同的反诘和质疑的,所以应该有“假想敌”的存在,有“敌情”概念,也就是说评论是战斗的文体,所以就是要有战斗的姿态。

六是要有好的风格。

当然风格各异,似乎谈不上什么是好的风格,但是风格有个适应的问题。

比如色彩,本来说不上什么色彩更好看,但是一具体到特殊的场合,一种颜色的适应性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比如象征悲哀的黑色,象征高贵的紫色,象征纯洁的白色等等。

具体到评论上说,评论文章的风格也应该以文章发表时机、场合、媒体、受众特点的不同为根据,从而形成什么是好的评论风格的稳定看法。

比如,xx曾经谈过无产阶级的风格,应该战斗的,是鲜明生动的,绝不吞吞吐吐的。

从中国近代评论发展历程来看,梁启超、章太炎、邹韬奋都是非常著名的评论大家,但却各个不同。

如梁启超的文章“汪洋恣肆,笔锋常带感情”,章太炎则国学深厚,文章大气但却好用生僻典故,邹韬奋文字简易晓畅,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三种皆为大家手笔,评论文章应该有风格,更应该有适应特定情况的风格,当然大家马上想到鲁迅的杂文风格,简直就是时代的传声筒,是为时代度身量做的。

七是语境的营造,与追求艺术审美的其他文章不同,评论文章走向清晰。

语境的清晰与模糊,大约可以成为评论文章与非评论文章的分野。

评论以清晰为特点,这是因为每一个准确的判断都适合一个非常具体的客体,而不能随意模糊客体的条件。

准确的判断同时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和清晰的逻辑思路上的。

没有一系列清晰构成的特殊语境,那么最终的判断只能是胡言乱语。

任何不应该出现的模糊都会伤害文章的说服能力,伤害评论的品质。

八是思维的特点。

评论的思维是一个走向聚合的思维,当然要从发散走向聚合。

我们论述的对象总是千差万别,我们要从种种不同中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来,加以思维的聚合,分析共同的东西,我们的评论就应运而生了。

从发散走向聚合,让我们的评论具有理论上强大的解释能力,因为文章是建立上广泛的观察和大量的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最终的聚合又为我们提供了真理的内核,为迷失在生活森林中的人们走出来指明一个方向。

九是评论的感染力。

这是一个当然的想象,就是诉诸情感。

在评论中如果可以看到人的命运体验、情感历程和喜乐悲伤等等,都会很好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立足于理性说服的评论以更好的情感支撑。

中国俗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确实是说服宝典啊。

综上所述,我提出的就是写作评论的一个整体思考框架,从这个框架来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或现象,能够为评论提供一个丰满的、多角度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写作者理解评论文体的本质特点,把握从主题、语言到分析框架等一系列的要素,为提高评论写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既然评论如此重要,写好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评论呢。

评论写作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

但是种种差异中,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和梳理出稳定的规则和大致的认识框架。

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从内容、品质、力量、语言、心态、风格、语境、思维和感染力等九个方面做一点粗浅的业务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评论写作应注意到以下方面:

一是评论和其他文章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是说理的文章,那么文章要呈现说理的部分。

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必须有说理的内容,必须有超越叙事的东西,必须要有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评论的大忌,也是直到今天还在某些评论中出现的低级现象。

二是评论的品质主要在于立意。

“命意之高下”决定了评论的品质的高下。

评论作品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观点立意高,能够关注重大社会现象,或者关注表面上看似微小事件背后涉及的重大命题,然后就重大现象或命题发言,有高超的见解和不凡的境界。

作为评论,如果观点本身失去了力,那么言语的艺术是不足道的。

三是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之美。

评论的真正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

只有事实和逻辑构成的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说服可以被说服的人。

而事实是客观的,逻辑却需要写作者真正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强大的逻辑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给人一种理性之美。

四是语言的漂亮在于分寸、准确。

当然其他因素在语言上的投射,都是语言的独特力。

我所论述的一般意义上,评论语言与其他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分寸和准确。

当然,语言很好的分寸感,会为评论提供恰如其分的表达载体。

好的想法或观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好的表达上来。

五是有论辩心态,心中要有“假想敌”。

评论写作当然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和叙述和抒情的文体不同,评论文章是要应敌的,应对不同的反诘和质疑的,所以应该有“假想敌”的存在,有“敌情”概念,也就是说评论是战斗的文体,所以就是要有战斗的姿态。

六是要有好的风格。

当然风格各异,似乎谈不上什么是好的风格,但是风格有个适应的问题。

比如色彩,本来说不上什么色彩更好看,但是一具体到特殊的场合,一种颜色的适应性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比如象征悲哀的黑色,象征高贵的紫色,象征纯洁的白色等等。

具体到评论上说,评论文章的风格也应该以文章发表时机、场合、媒体、受众特点的不同为根据,从而形成什么是好的评论风格的稳定看法。

比如,xx曾经谈过无产阶级的风格,应该战斗的,是鲜明生动的,绝不吞吞吐吐的。

从中国近代评论发展历程来看,梁启超、章太炎、邹韬奋都是非常著名的评论大家,但却各个不同。

如梁启超的文章“汪洋恣肆,笔锋常带感情”,章太炎则国学深厚,文章大气但却好用生僻典故,邹韬奋文字简易晓畅,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三种皆为大家手笔,评论文章应该有风格,更应该有适应特定情况的风格,当然大家马上想到鲁迅的杂文风格,简直就是时代的传声筒,是为时代度身量做的。

七是语境的营造,与追求艺术审美的其他文章不同,评论文章走向清晰。

语境的清晰与模糊,大约可以成为评论文章与非评论文章的分野。

评论以清晰为特点,这是因为每一个准确的判断都适合一个非常具体的客体,而不能随意模糊客体的条件。

准确的判断同时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和清晰的逻辑思路上的。

没有一系列清晰构成的特殊语境,那么最终的判断只能是胡言乱语。

任何不应该出现的模糊都会伤害文章的说服能力,伤害评论的品质。

八是思维的特点。

评论的思维是一个走向聚合的思维,当然要从发散走向聚合。

我们论述的对象总是千差万别,我们要从种种不同中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来,加以思维的聚合,分析共同的东西,我们的评论就应运而生了。

从发散走向聚合,让我们的评论具有理论上强大的解释能力,因为文章是建立上广泛的观察和大量的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最终的聚合又为我们提供了真理的内核,为迷失在生活森林中的人们走出来指明一个方向。

九是评论的感染力。

这是一个当然的想象,就是诉诸情感。

在评论中如果可以看到人的命运体验、情感历程和喜乐悲伤等等,都会很好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立足于理性说服的评论以更好的情感支撑。

中国俗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确实是说服宝典啊。

综上所述,我提出的就是写作评论的一个整体思考框架,从这个框架来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或现象,能够为评论提供一个丰满的、多角度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写作者理解评论文体的本质特点,把握从主题、语言到分析框架等一系列的要素,为提高评论写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怎样写好新闻点评。

当前有些媒体的点评写作的主要毛病是。

新见解少、评议少,重复、引用新闻事实多;说理不精彩、不深刻;文字欠生动,欠文采。

标题也缺乏评论的特色。

点评,是新闻评论的一个品种,它比短评还要简短。

说得更宽泛一些,编者按、编后、编辑有话等也属点评之列。

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从具体事实中画龙点睛地评说,旗帜鲜明地点明要害。

如何写好点评呢。

一要评在点上。

点评的篇幅很小,要一语中的,要聚焦在一个焦点上,就像立靶子那样,得射中靶心。

而不可分散,什么都想评。

二要评得有理。

好的点评应做到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发人深省。

三要切中要害。

点评虽短,并非浅薄、平淡,不能钝刀子割肉,而要单刀直入,笔锋锐利,评得尖锐,评得有力,点到痛处。

四要评得生动。

可以引经据典、谈笑风生。

关键是要语言活泼、生动,多运用群众的话语,切忌知识分子腔。

要讲究点艺术性,言简意赅,语言简洁,干净利落,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写好点评的第一关,是主题要选得准。

点评的题目哪里来。

题目满地跑,看你会找不会找。

题目要选得小、集中,而不要太大、太空。

选题一定要是当前最需要反映的,紧紧围绕形势的,是党和国家以及广大群众最关注的事情。

要善于以小见大,从普通的生活场景、事件中反映重大的主题。

1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人大代表王廷江参与打骂飞机乘务人员》的新闻,夜班值班编辑当即写了“及时评论”《他胆咋这么大》,连续提出7个问题,责问王廷江的“跋扈”,“特殊身份”,强调“一个好公民至少不能违纪违法”。

简短的点评为百姓说了话,读来很是解渴。

第二关是引文简洁。

一般来说,报道的原文都比较长,点评稿时要把握“三少、三多”,即过程叙述要少,简短的分析、结论可多;重复的例子要少,典型、有特色的事例可多;空洞的议论要少,求真务实的话语可多。

同时注意,在归纳、衔接、过渡中,要忠于原意。

第三关是提炼特点。

这是写好点评的重中之重。

从新闻的报道中,看到了什么。

应当肯定什么。

应当否定什么。

都要在提炼中加以明确。

提炼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分析,力求做到准确、精练,使点评稿尽量反映并符合客观实际。

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要善于梳理,使之系统化,综合提炼主题与观点。

第四关是恰当评价。

不可拔高。

要讲究实事求是,不能把话说绝对了。

希望更多的编辑、记者拿起笔来,多写点评、短评,那样你发挥的作用就更大了。

(作者系据新华社高级编辑)

写好头条新闻之评论使“旗帜”更加鲜明

评论,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人们关心的问题的论述、分析、说理,用以直接说明作者和编辑部的意见及主张。

这是一种以讲道理为主的新闻报道形式。

头条新闻尤其是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就其内容来说,它是当天各版面上新闻价值最高、份量最重的新闻。

因此,写好头版头条新闻之评论意义十分重大。

它是编辑部成为“舆论中心”的重要因素,也是报社的“旗帜”。

它直接代表新闻编辑中心发言,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它还直接宣传、传达、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与主张,并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起着反映社情民意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

回顾近几年来,笔者在编辑《饶平报》头版头条新闻和为之而配写评论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下例子均摘自《饶平报》),觉得要把握好编辑部这一“舆论中心”,必须以事明理、以情激人,才能使这面“旗帜”更加鲜艳。

一、以事明理为头版头条新闻配写评论,既要有事(新闻的内容)又要有理(推出的理论)。

事是推出理的凭借和佐证,因为有事(新闻事实)作为依据,才会有论理(撰写评论)之必要。

撰写头版头条新闻评论的目的,不是将读者的注意力投放到对事的考察之上,而是要透过具体的事,引出对事中所包含的、或据事推演出的道理的认识,使评论既实又虚,虚实相生,达到较高的层次。

因此,在撰写头版头条新闻之评论时,要把好“选事”和“论理”这两个关口:

1、以事作为引发评论的由头。

头版头条新闻,大多是重大主题、重要事件的报道。

为之配写评论,有利于深入地反映新闻的结果,并揭示其实质和深刻的内涵。

例如,笔者在为《县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大检查》这条消息配写《建章立制树正气》的评论(xx年12月10日)时,根据“最近,县委党风和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深入30个单位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一新闻材料作为评议的缘由,并立即指出:

“这对于进一步端正党风、反腐保廉、树立正气意义重大。

”这不仅仅为了引题的需要,而且还起到点题的作用。

2、透过具体事引出另一事理。

在撰写头版头条新闻之评论的过程中,我们的编辑应该有对新闻事实的敏感性和对未来的现实有超前敏感性。

就事论事,人家会说你只有分析力而缺乏洞察力。

xx年“八一”前夕,笔者在军营采访中发现了挂在该政治部的一面群众赠送的锦旗,职业的惯性驱使笔者萌发了寻根问底的兴致,因而撰写了《两位海军和一个少年的故事――记38376部队黄运明、谢思银救人事迹》和评论《呼唤良知》(xx年8月1日)。

笔者采写的通讯,赞扬了新时期军人“救死扶伤”的英雄本色;但为之配写的评论,不是停留在这一主题之上,而是抓住人们易于忽视又不容置疑的事实――“正当少年跌倒,头破血流之时,竟十多名过往者视若无睹,袖手旁观„„”引发出另外一番事理:

“助人为乐,救死扶伤”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有些人对他人痛苦漠然视之,甚至无视他人死活,见死不救。

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之心。

不是么。

据报载,一位老红军战士经过几百次战斗而未倒下;而正当他病倒在和平时代的大都市马路时,上百辆汽车经过绕道而行„„。

在我们身边,不也有人看到“困境”、“灾情”的场面而躲躲闪闪、置之不理吗。

如此类事情多起来,个个又像冷血动物,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怎不让人心寒。

这新闻与评论的一正一反,对比鲜明,特别是一句又一句的疑问句式,一次又一次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意义也就比较深刻。

3、抓住新闻事件中的关节点展开论述。

我们平常所说的“立足一点,放眼全局”就是这个道理。

在撰写评论时,我们要做到“大中取小”和“小中见大”相结合。

所谓“大中取小”,就是高屋建瓴,抓住那些在全局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具体事物。

例如,在为《县委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议前日召开》配写《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评论(xx年12月31日)时,笔者认为,政治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但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热爱祖国的信念,也只有这一点,才能谈得上爱集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因而指出:

“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奏响时代的主旋律呢。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新的课题。

”于是,评论围绕此问题展开论述。

所谓“小中见大”,就是新闻评论的题目虽然具体,但却从个别到一般,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对全局的普遍意义,就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的问题发表意见。

例如,在为《加大打假力度,形成强大网络我县又端掉一制假冒卷烟窝点》配写《打假,人人有责》的评论(xx年12月5日)时,笔者指出,“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多年的生活经验,我们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或许觉察到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或许正看到一些可疑的迹象。

那么,你是熟视无睹,还是‘少说为佳’。

这就有一个认识问题:

放任,祸会由己及人;揭发,则利己又利人。

”众所周知,关节点是事实中最具突破价值的一环。

“大中取小”和“小中见大”正是抓住关节点展开论述的。

这正好体现评论的价值所在。

二、以情激人

在各种新闻体裁中,评论是内容比较深奥的一种文体。

它必须抓住社会现实中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一事一议或一题一议,或集中在一件事、一个问题上进行评理。

那么,要说得透彻、充分,主题集中,就必须讲究评论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艺术。

有的新闻评论缺乏形象性和情感性的因素,造成语言干瘪,事理平板,难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因此,在写作新闻评论时,除了应当逻辑严密、行文庄重外,还应该面对读者,直接沟通:

1、从人们关心的话题入手,引发读者思考。

例如,笔者在为《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建设“三高”农业基地――农业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一文配写《增强农村经济活力》的评论(xx年11月6日)时便提出:

“我们要将农民从‘种什么卖什么’走向‘市场要什么种什么’,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引进先进技术,树立品牌意识,优化产品,发展深加工业,制造精品,开拓流通渠道„„。

”评论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不能放空炮;要抓准矛盾,要提出当前人们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之对读者有所启示。

2、行文力求生动,使抽象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在写新闻评论时,我们借助形象思维,运用说故事、设比喻、用描写等方法,既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而吸引读者,又能使道理显得浅显而易受读者接受。

诸如,《让更多产品走出国门》(xx年12月17日),笔者写道,“此次饶货走出国门,进军中东市场,县政府‘搭台’,各企业‘演戏’。

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演员’的‘手艺’:

能满足‘观众’的心理和需求,即抓住市场行情。

”笔者把政府“制订优惠政策”和企业“展销商品”分别比喻为“搭台”和“演戏”,把“企业”和“产品”分别比喻为“演员”和“手艺”。

运用这些比喻,既形象又有趣,读者是比较欢迎这种写法的。

3、注重情感,增加文章感染力。

古人曰:

“文似观山不喜平。

”意思是说,写文章不仅要道理明白,而且要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这有如拍摄照片,平平常常的山在一个高超的摄影家手上拍出的照片中,则可以变成令人向往之地。

为什么呢。

缘于摄影家所取的摄影角度。

写新闻评论亦然。

在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我县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配写《从干部做起》的评论(xx年11月14日)时,笔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引用古语和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口头禅入文,把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亮相”出来:

古人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当干部的能自律,群众还会咋样。

早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

“户看户,小户看大户,大户看干部。

”读者也许还会记得:

那时,广大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同苦,“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

”试想:

如此这般,何愁事业不成。

在读了这段文字之后,相信读者会真正体会到其蕴含的情感因素:

干部只有放下架子,脚踏实地工作,才算是一个好干部。

头版头条新闻之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战斗的武器。

在写作中,我们必须针对读者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的论点要新鲜,论据要有典型性。

只有这样,说理才有深度,写出的评论才有说服力。

头版头条新闻之评论,是集评论性和新闻性于一体的议论文,它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这就需要广大编辑、尤其总编辑(主编)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和分析力。

头版头条新闻之评论,并不是所有的报纸都应具备,如有的报纸经常以“社论”形式评论有关重大事情,有的则以“今日谈”、“开门撑窗”等栏目刊登有关言论。

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和通讯员在采写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时,如能同时配上一篇评论,往往能加重新闻报道的份量,增强教育效果。

第二篇。

如何写评论建议大家多看《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这些都是新闻界的评论老大。

新闻评论是表达观点的,但并非新闻评论的所有内容都表达观点。

新闻评论中出现的观点,从内容上看,是评论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认识,或由新闻事件所触发的认识。

它是当下具体的认识主体(评论的作者)对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人类群体已被验证的认识——比如,“地球是圆的”。

一篇评论必须有说理的内容,必须有超越叙事的东西,必须要有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评论的大忌。

评论的真正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

只有事实和逻辑构成的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说服可以被说服的人。

写评论时候要有论辩心态,心中要有“假想敌”。

评论写作当然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和叙述和抒情的文体不同,评论文章是要应敌的,应对不同的反诘和质疑的,所以应该有“假想敌”的存在,有“敌情”概念,也就是说评论是战斗的文体,所以就是要有战斗的姿态。

标题

一个好的标题要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能够抓住人的眼睛。

因此,写出一个形神兼备的标题是评论者一项重要任务。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在标题上要旗帜鲜明地亮出来。

评论标题的职能,或体现中心论点,或规定论题的范围,或表明作者的倾向、意见和态度,或旨在引人阅读,发人深思。

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是:

具体、鲜明、精当、引人。

时效性

好的新闻评论讲究及时、迅速,讲究时效,它要及时体现与大学生相关联的一些问题。

如果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鲜感,就起不到指导、鼓舞、推动的作用。

选题

撰写新闻评论首先得抓住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选准主题。

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作为校园媒体,主要选择贴近大学生生活的部分。

写作

新闻评论一般采用夹叙夹议、以实论虚、虚实结合的写法。

首先要注意克服的难点是:

虚实、叙议一定要组合得当。

评论中穿插事例的目的是为了以事明理,是通过事例的分析、评说来表达一定的观点和主张。

叙事的目的不是为了讲一个事实,而是为说理服务的。

评论不是命令,不具有强制性。

要尊重受众、平等交流,循循善诱、说清道理。

论据要具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说理要有深度,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新闻评论的开头可以是事实性的,也可以是观点性的,或者两者兼顾。

开头要吸引读者,让他们渴望读下去。

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以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为基础,文章的结构形式必须反映客观事物内部联系的规律性。

论点、论据、论述都要存在一定的逻辑性。

评论结构的安排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

结构应做到:

完整、严谨、匀称。

结尾是提供你认为无可避免的结论的地方。

结尾应该精心组织,但是它不应该是完全说教式的。

在结尾部分应该做的事,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句子,来表达你希望读者已经得到的结论。

媒体的作用是影响,一篇评论更是如此,要让别人清楚感受到你的观点,并且被你下面的论述逐渐说服,赞同你的观点,觉得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一定要对评什么、论什么心中有数,把话说到点子上,不要隔靴搔痒。

选题要准确,立意要深刻,论点要新颖。

一般来说一篇评论有一个主要的论点即可,其他的论点可以附带提一下,但最忌讳“平均主义”,每个论点都用一段话说,不仅论述不够深刻充分而且整篇文章显得过散,读者无法把握核心。

文字

短小精悍、通俗形象。

新闻评论能否抓住听众、观众和读者,还应在篇幅的短小精当和语言的通俗形象上多下功夫。

短小精悍,就是要条理清楚、精悍有力。

要做到这一点,在选取论据时,就一定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

因此,在语言的简洁、流畅和通俗形象上更需要不断地锤炼。

不要有过多的赘述。

第三篇:

如何写评论如何写评论

其实,写评论,早有定论,不需要再“说三道四”,也不必说,因为读者的眼里知道何以为评论。

有人说,写颂扬的就是溜须拍马,就没有生命力;有人说写评论,以批评或者鞭挞才有生命力。

笔者以为,两者都有些偏颇,有点绝对化了。

是好的就说好,是不好的就说不好,应当是最基本要求。

也许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杂文之所以锐利,就因为鲁迅先生的杂文如同“匕首”。

这一点毋庸置疑,对于鲁迅先生的杂文,xx同志早就有过论述。

而鲁迅先生则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行为准则。

显然,对于人民大众的甘为孺子牛,对于黑暗,丑恶的就要愤指,就要用自己的“匕首”刺去。

用“匕首”刺向丑恶的,就是维护和颂扬美的、善良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天的社会与鲁迅所处的社会截然不同,不仅有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