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330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2.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2.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2

2015级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

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

2.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

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入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

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3.蔡元培赞扬孟子时说:

“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D.“一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4.先秦某思想家主张“隆礼”、“重法”,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该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5.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主张与所属学派,其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墨家

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道家

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家

D.“兼相爱,交相利”——墨家

6.由《史记》及孔子的第51代孙所撰《孔氏祖庭广记》均可推断: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这已成定论。

但据新近发掘出的汉代海昏侯墓葬中的一块屏风记载推算,孔子生于前566年。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可靠        B.史学研究要开放包容、重视新材料

C.历史记载都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

7.《淮南子》载: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其寓意主要体现了(  )

A.道家的“无为”思想                            B.法家的“变革”主张

C.墨家的“节用”倡议                            D.儒家的“礼制”要求

8.孟子说: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这表明他(  )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

治的重要                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                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9.经过汉儒加工的“天人感应”理论。

以“天道”为基本,使政治理论神学化,使政治管理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汉儒加工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是(  )

A.推进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                B.批评当政者以修正政治失误

C.促进宗法血缘关系更加紧密                D.加强思想控制统一民众意志

10.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

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

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11.西汉董仲舒说:

“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这一主张

的历史作用是(  )

A.实现了对君主执政行为一定的约束    B.确定了儒学独尊的历史地位

C.强化了儒家伦理对社会的控制            D.建立起“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12.有学者对两汉社会观念中高频词汇进行统计,发现“仁”、“礼”、“信”出现频次最高。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生活的富足                            B.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C.文明开化政策的推动                            D.儒家官学地位的确立

13.“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这一历史现象开始于(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宋代                    D.明清

14.董仲舒认为:

“仁之美者在于天。

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这说明了董仲舒将儒学(  )

A.神学化                B.世俗化                 C.政治化                D.思辨化

15.儒家学者李翱“援佛入儒”,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和对韩愈“性三品”说的突破,建立起“性情”的人性观,完善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

这反映出唐代(  )

A.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B.“三教合一”趋势加强

C.儒学有所继承和创新                            D.儒学复古性色彩浓厚

16.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欲牵蔽”,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

17.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

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8.《朱子大全》中写道: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这表明朱熹(  )

2016/9/30高二历史(文)1/2/3组40双(考)

A.推崇三纲五常                                        B.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C.强调格物致知                                        D.重视社会伦理和修身

19.王阳明说:

“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

理岂外于吾心哉!

”王阳明旨在说明(  )

A.强调要正心诚意                                    B.重视知行合一

C.求理应于吾心中                                    D.宣扬格物致知

20.“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思是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以下思想或认识与其一致的是(  )

A.格物致知                                                B.实践出真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21.英国著名史学家李约瑟曾说:

“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

”下列理学理论成果,最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

A.二程的“天理说”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陆九渊的“本心体悟”                        D.王阳明的“致良知”

22.黄宗羲说: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这表明黄宗羲(  )

A.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B.循天下之公

C.认为决定是非的是学校                        D.主张学校是培养公民的重要机构

23.“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

”导致材料中“碰撞”“转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B.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24.孔子主张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

顾炎武这一主张(  )

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                B.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                D.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

25.“嗟夫!

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

这反映出明末思想家李贽(  )

A.宣扬男女平等                                        B.批判愚昧和迷信

C.挑战封建礼教                                        D.反对封建专制

26.黄宗羲提出: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  )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27.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说到: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之言论旨在强调(  )

A.理学之名出现于宋代                            B.为学应注重经世致用

C.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                        D.理学造成思想界因循守旧

28.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思想如出一辙。

二者实质上都(  )

A.反对君主制度    B.抨击君主专制     C.主张人人平等    D.继承传统儒学

29.从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

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

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  )

A.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印刷主导            B.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

C.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发展            D.私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30.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

材料表明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

A.重人伦,轻自然                                    B.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

C.重视科学实验                                        D.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

31.对下图数据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统一是推动科技发明的决定因素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

C.世界其他国家科技从落后到赶超中国D.科技发明升降取决于中西方关系变化

32.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符合下图秦朝标准字体的是(  )

A.圆弧,富有奇趣”                                B.“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33.文征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诗文书画俱佳。

下图是其代表作之一的《西苑诗十首》(局部),该作品(  )

A.隶书范式突出    B.楷体特色毕现     C.行书风格明显    D.草书形韵兼备

34.书法艺术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多变的字体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追求。

下列书法作品的字体中,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  )

35.下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画,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

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  )

A.工笔重彩,追求绚丽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注重写实,富有生气

36.(2016·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4)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市担婴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风俗画在宋朝得到充分发展 ②绘画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

③宫廷画的创作题材十分狭窄 ④画风忽略写实注重传情写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7.“不求形似只求生韵,……自然流畅,意到便成,不形似却与自然默契相。

”下列作品与其风格相似的是(  )

38.清代的郑板桥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下图为其作品,对该作品评论不恰当的是(  )

A.富有生活气味,以形写神                    B.融绘画、书法、篆刻一体

C.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D.该作品采用的是写意画法

39.下图为明朝的《墨葡萄图》,图中水墨葡萄一枝,叶不勾脉,均以水墨点染,不求形。

该画作(  )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C.着重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                    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

4

0.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

这表明他们(  )

A.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B.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C.主张绘画要注重写实                            D.艺术风貌奇特,不拘成法

 

第二卷(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2个小题,第41题26分,第42题14分,共40分。

41.(26分)古代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有紧密的联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在法家学说上建立起来的无情的专制思想,渐渐地被儒家的伦理价值观所取代了。

……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看似势不两立,但前者为后者创造了一个适合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材料二儒学在宋代理学思潮中发展到了极致,……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君主同父亲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像孟子所强调的,他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

材料三由于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基础是儒家思想,统治阶级的头脑中充斥了各种伦理道德、忠孝观念和对礼仪的重视。

在这种制度(科举制)下,有文采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

——以上材料均摘自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1)依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简述秦汉以来法家思想地位的演变。

(6分)

 

(2)写出宋代理学的两位代表人物。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家的政治理想。

(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论述科举制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10分)

 

42.(14分)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继续发展,同时在其内部也生长出了某些新的思想观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梨洲(黄宗羲)之学,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

……梨洲不是王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理想。

据材料三,说明黄宗羲是“王学的修正者”。

(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解释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

(3分)

 

2015级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

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

2.【答案】A【解析】“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是法家思想,“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是儒家思想,“超越主义,强调入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是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是儒家思想,不是墨家思想,故B项错误;“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是儒家思想,不是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超越主义,强调入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是道家思想,不是墨家思想,故D项错误。

3.【答案】B【解析】“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出自《礼记》,因而非孟子言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蔡元培赞扬孟子“提倡民权”,即肯定孟子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正好体现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是荀子的言论,故C项错误;“一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是荀子的王道思想,故D项错误。

4.【答案】B【解析】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故A项错误;荀子儒家代表人物,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他认为学习最目标是把握“礼”,并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故B项正确;庄子道家代表人物,主张“无为”、“齐物”和“逍遥”等思想,故C项错误;韩非子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和变法等思想,故D项错误。

5.【答案】A【解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的观点,属于儒家,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为是庄子的观点,属于道家,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韩非的观点,属于法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观点,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6.【答案】B【解析】材料中“据新近发掘出的汉代海昏侯墓葬中的一块屏风记载推算”只是孤证,孤证不立,不能说更真实可靠,故A项错误;虽然文献中“已成定论”,但新的考古资料又提供了新视角,可以进一步研究,故B项正确;“都须经过考古”太绝对化,故C项错误;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逻辑不通,故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材料中“先自度其足”与“无为”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是典型的刻舟求剑的拘泥做法,不能随形势变化,故“市罢,遂不得履”,故B项正确;材料中“郑人有且置履者”,没有涉及买贵或买便宜的履,故C项错误;材料中“吾忘持度”与“礼制”要求无关,故D项错误。

8.【答案】A【解析】按照材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主张仁政,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故A项正确;孟子虽然主张性善论,但是题干没有显示出这个方面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是对以德治民的认可与肯定,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礼法思想是荀子

的,不是孟子,故D项错误。

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汉代儒学中“天人感应”思想是指天和人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春秋战国时期,随民族融合的加强,共同民族心理形成,所以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故A项错误;汉儒将天人感应思想融入儒学中,一方面可以为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能对无限的君权进行限制,发扬先秦儒学“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宗法血缘关系是指家族、宗族内形成的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系列宗法关系,与汉儒“天人感应”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汉

武帝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统一,所以D选项与材料中“天人感应”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10.【答案】D【解析】儒家思

想自创立时就提倡“仁”和“礼”为核心,但秦代却未得到重用,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两千多年来的中华文化的主流的主要原因,这与私人讲学无关,故B项错误;秦朝主张以法治国,汉初采用黄老为思想治国,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糅合各家思想之所长,不断完善自身,例如董仲舒提出新儒学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春秋大一统”、宋明理学将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

11.【答案】A【解析】材料“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里天的谴告、惊骇到殃咎,对君主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故A项正确;儒学独尊的地位是由天子赋予的,不是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故B项错误;该材料主要体现理论对君主的约束,与社会伦理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现象是“天人合一”理论的约束,不是其原因,故D项错误。

12.【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两汉时期,“仁”、“礼”、“信”成为主流思想,不是反映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君主专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并不是实行文明开化,故C项错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导致“仁”、“礼”、“信”等有关儒家思想的词汇高频出现,故D项正确。

13.【答案】B【解析】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故A项错误;西汉的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

儒学确立了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宋代,新兴的儒学求了一套以“理”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