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305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学年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学年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学年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学年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学年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学年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5古诗词三首口语交际·习作二

6冬阳·童年·骆驼队回顾·拓展二

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9儿童诗两首

让学生通入情入境地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的生活。

重点: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难点:

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5古诗词三首(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

6冬阳·童年·骆驼队(2课时)回顾·拓展二(1课时)

7祖父的园子(1课时)

8童年的发现(2课时)

9儿童诗两首(1课时)共计:

13课时

复习要点:

1.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积累好词佳句。

复习时间:

早读、随堂进行。

5、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思路:

以第一、二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想,第三首词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在体会相同情感的同时,感受语言,揣摩表达方式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

了解诗人的生平资料。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牧童》《舟过安仁》,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想像、研读所描绘的情景,并能写出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

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

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

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3、指名诵读,正音。

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新课标第一网

①说说“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②说说“弄”字又表现出怎样的情趣?

(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扬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表达出来了。

③这里的“六七里”“三四声”是不是确指的数字?

(为了突出草原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④他躺在月夜的早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的舒展一下身子?

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欣赏一下?

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理会想些什么?

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

5、师:

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你的体会: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感到宁静。

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童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对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师小结:

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

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回忆学过的儿童诗。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

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2、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同桌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指名读。

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学生反馈并质疑。

 

4、学生朗读诗句,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2、介绍作者,复习作者的其他相关古诗。

(二)自读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

篙、棹)

2、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1、学生从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2、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交流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遮头:

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

借助风的力量。

4、交流诗意: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怎么理解“怪生”这个词?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老师加以点拨: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拓展作业)

1、自由读诗,感悟诗中描述的情景。

2、全班交流。

(“怪生”是“怪不得”的意思,还包括了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3、感情朗读,诵读古诗。

 

4、交流课外搜集其他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板书设计:

第5课古诗词三首

《牧童》: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舟过安仁》:

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快乐美好的童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清平乐.村居》,了解有关“词”的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词意,想像课文描绘的田园生活,感受其美好,并能口头阐述。

教学重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学生从《长相思》入手,回忆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对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二)初读,正音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此来指导本节课的学习。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

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这首词要读好,读正确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在形式和时间上确保学生读通,读熟。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过渡:

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

请同学们细细体会。

⑵追问: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呢?

提示: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

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1、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重点词语解释:

茅檐:

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

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

吴地的方言。

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

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

老翁、老妇人。

锄豆:

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

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全班交流诗意

⑴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⑵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

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

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词也一样。

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

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五)、布置作业:

1、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4、拓展诗词。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理解诗意的方法:

借助想象,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

3、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5课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教学反思:

 

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童年时骆驼的关注。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解释课题引入: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

(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学生将三个词语联系起来,产生联想。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

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

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初读课文,步入童年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嚼”字和“禁”字的不同读音。

3、指名读课文。

4、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全班汇报、交流: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

 

(四)、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

“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

……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作业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交流对重点句子的体会:

◇“我”观察很仔细:

“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

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3、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深入阅读,感受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激发热爱童年,珍惜童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

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找出句子读一读。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4、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1、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

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

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2、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带着自己的感悟读一读句子。

(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

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结合句子谈谈对句子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说童年

1、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

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些好书。

 

1、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想象驼铃用处(5—9)}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

想替骆驼剪毛(10)

追问骆驼去处(11—14)

7、祖父的园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通文章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

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1、认识萧红(1911-1942)黑龙江人,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1941年发表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

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

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

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交流作者资料。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思考: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章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读阅读提示。

3、四人小组合作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学习课文、交流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祖父的园子为什么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1、对园子的印象

文章开头的描写: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等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

说说为什么?

(1)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

“下雨啰!

下雨啰!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文章后面的几段话: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1、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读出园子充满生机、热闹和我对园子喜爱的语气来。

 

学生交流自己觉得有趣的原因: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

“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理由可以是:

“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理由可以是:

“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