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稿整理.docx
《讲学稿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学稿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讲学稿整理
讲学稿
讲学稿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在新课改过程中首创并经过长期探索、完善而汇集成的有效课堂教学研模式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教学研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
目录
1.起源1.1介绍1.2教材理念
2.实施
3.内容3.1讲学稿的设计3.2讲学稿的用处
4.优点4.1讲学稿优点4.2讲学稿平台
5.设计说明5.1设计理念5.2设计特点
5.3常规要求5.4基本环节
6.编写过程及原则
6.1编写的依据6.2原则和要求:
7.使用原则和要求
7.1对学生的要求:
7.2对教师的要求:
8.编写8.1编写形式8.2编写原则8.3编写过程
9.意义
10.注意事项
1.起源
1.1介绍
“讲学稿”是东庐中学从1999年起就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生之路,成为取得课改新成就的闪光点和最明显的特色,讲学稿源于新的备课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2教材理念
“讲学稿”不是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2.实施
在东庐中学,“讲学稿”由师生共用。
上课前教师把讲学稿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并完成“讲学稿”上的题目。
上课时老师按照学生完成“讲学稿”的情况实施教学,以“学”定“教”。
“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而主要讲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
”东庐中学的学生听课时没有专门的笔记本,需要记录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
课桌上也没有专门的作业本和其他复习资料,“讲学稿”就是学生的作业和复习资料。
3.内容
好的讲学稿来自充分的备课,教学合一改革的关键是抓好备课。
备课担负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总体策划和设计的重任,是解决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
3.1讲学稿的设计
“讲学稿”设计要过好两关:
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
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
就在很多学校感叹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时,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恰恰是集体备课的有形成果。
为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东庐中学要求每个备课组做到“三定三有”:
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
学校还将此项规定纳入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考核,一月一考核,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东庐中学的备课模式可以概括为: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具体说来,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发给每个教师一份。
教师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给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进行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以了解学情,并进行最后的课前备课。
3.2讲学稿的用处
除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外,讲学稿还是学生的练习册。
东庐中学的教师除了“讲学稿”上的题目外,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
对每份“讲学稿”教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
此外,学校对学生的成绩考评也紧紧围绕“讲学稿”。
东庐中学测试或考试时,教师通常从“讲学稿”上选择题目,引导学生利用“讲学稿”进行复习,达到“学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
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和装订,就成为很好的复习资料。
4.优点
4.1讲学稿优点
“讲学稿”关注学生的学,优化学习过程,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运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习。
“讲学稿”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
“讲学稿”还使“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了优化。
按“讲学稿”的要求预习是一种主动的达标,要达标就应迎难而上,决不轻易放弃。
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实现目标。
这样,中等生、学困生也逐步树立了自信。
4.2讲学稿平台
“讲学稿”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的教学研也不再单打独斗在东庐中学,集体备课从开始时的强行要求变成了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师大多能在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融入新课程理念,既注意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
“讲学稿”使得教研由个人的静态变成了团体的动态。
”现在教师由倾向于“老黄牛”式的勤奋和辛苦,转而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常态教学;由对单打独斗的个人行为的认同,转而追求平等合作,共谋发展。
5.设计说明
5.1设计理念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
“讲学稿”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其核心是:
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5.2设计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
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设计既要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找出问题,积累经验;在讨论质疑的学习中解决问题,形成能力;在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成长,拓展创新。
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从“教会”转到“学会”进而“会学”。
“讲学稿”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三种能力:
一是教学设计中的“厨师”能力。
教师必须用好教材,精选开发素材,精选认知策略,精设反馈渠道,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
在抓“重点”,突“难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二是课堂上的“公关”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三是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5.3常规要求
东庐中学“讲学稿”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1)、明确学习目标。
(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讲学稿”的设计要过好两关。
一是学生关: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
二是教材关:
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结构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求的问题。
5.4基本环节
“讲学稿”的设计经历了由粗到精,由师到生,由表及里的过程,形成了提前进行个人设计,集体研讨优化设计,以学为主考虑设计,分层把关确保质量的操作流程,并通过轮流设计、交流研讨、课后反思、不断改进等措施,达到学生学有所得,师生共同成长的效果,确保了教学设计的落实和学习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教和学的有效性。
东庐中学“讲学稿”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
“讲学稿”课时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过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
①课前预习导学;②课堂学习研讨;③课内训练巩固;④课后拓展延伸的基本设计内容。
课前预习导学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
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讲学稿”的课前预习从具体的内容人手,使之问题化,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
如:
1、通过预习初步归纳出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知识点。
2、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知内容、方法及其它相关信息。
3、写下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
4、展示预习成果:
交流你的思考和做实验的情况。
课堂学习研讨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
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
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课堂学习研讨一般从“交流课前准备情况”人手,它的设计意图有两个:
第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为后面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做准备。
课堂学习研讨的设计关注的是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成既有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解决,又有新问题的研讨交流平台,使学生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6.编写过程及原则
6.1编写的依据
新的备课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备课具体过程为:
(1)、寒暑假备课。
寒暑假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3)、备课组备课。
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4)、课前课。
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5)、课后备课。
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
优秀的“讲学稿”来自认真的备课。
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过程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过细甚至繁琐,但它是务实的、有效的,是能操作的、可达成的。
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摒弃了传统的备课模式,抛弃的是形式主义,追求的是实际效果。
二是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一份好的“讲学稿”,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既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于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进一步创造;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了公平竞争的余地;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了显性思维,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又为个人提供了个性化探究、建构的可能。
由此,备课这一日常的教学业务工作便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培训、教研、备课、上课,不再互相游离,而是逐步达到了和谐统一,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6.2原则和要求:
编写“讲学稿”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据此提出了较为宽泛的要求:
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注意“讲学稿”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大体上说,“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7.使用原则和要求
7.1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讲学稿”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
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要求学生在使用“讲学稿”时坚持三原则:
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7.2对教师的要求:
1、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讲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酌情而定),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
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
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用“讲学稿”进行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
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因而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一要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
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二要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三要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8.编写
8.1编写形式
1、“讲学稿”包含有科目、执笔者、审核者、课题、课型、讲学时间、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内训练题、课外训练题等内容。
2、“讲学稿”与一般教案和讲义有所区别,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3、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4、“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8.2编写原则
1、讲学稿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2、“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3、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4、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
5、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或注明该检测材料所在的资料。
8.3编写过程
1、“讲学稿”的编写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
2、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即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一般应该是较有经验的老师。
3、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
4、备课组长初审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
5、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定。
6、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也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讲学稿,即进行课前备课,使讲学稿具有个性特色。
7、教学时师生共用讲学稿,教师课后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内容。
9.意义
1、摒弃了传统的备课模式。
抛弃的是形式主义,追求的是实际效果。
避免了传统备课项目及要求繁琐,或抄袭现成教案,应付检查,造成备课与学情严重脱节的状况。
2、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统一。
一份好的“讲学稿”,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施展的空间。
3、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用和进行教学创造。
4、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5、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运用讲学稿,把学生的“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6、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讲学稿”的要求预习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要达标就会迎难而上。
7、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
提高三个能力:
①备课中的“选材”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
②课堂上的“亲和”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③方法中的“导演”能力。
8、实现了教与学合一。
教师的讲稿即为学生的学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晚上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一直到装订成册以备复习,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随时检查、指导、调控。
9、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
一份“讲学稿”在手,目标明确,话题集中,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可以丢开课本,便于教师打开思路,左右逢源,高频率地使用电教手段,学生思维容量大,围绕问题重思考和讨论,教与学,说与思,说与做配合紧密,节奏快,效益高。
编辑本段
10.注意事项
1、要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时间、氛围要得到保证和营造。
2、各教研组长要把好讲学稿的审核关。
3、要有效利用讲学稿,提高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4、加强年级组讲学稿使用情况的抽查和情况通报。
5、要贯彻“明确、实用、高质”的六字方针。
“明确”:
(1)要分课时;
(2)突出难点和重点;(3)步骤明晰。
“实用”:
讲究讲与学的合一。
(1)以训练为主;
(2)以难以讲清的内容为主;(3)以举一反三内容为主。
“高质”:
要注意质量和效果。
要避免轮流制作,要请有经验的教师把关和制作;要避免分头制作,闭门造车,要集思广益;要避免抄袭现成教案,要有集体智慧和创造,要结合学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