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参考一第一章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1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150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历史参考一第一章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近代历史参考一第一章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近代历史参考一第一章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近代历史参考一第一章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近代历史参考一第一章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历史参考一第一章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11.docx

《中国近代历史参考一第一章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历史参考一第一章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11.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历史参考一第一章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11.docx

中国近代历史参考一第一章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11

——中国近代史参考

第一章·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章节时间跨度——·1840—1911·

一.本章专用名词解释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始于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随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南京条约》』·

◇.基本: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

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

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

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

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

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危害:

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领事裁判权』·

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这是一种治外法权。

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

·『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协定关税』·

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

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对等的优惠,就是片面的协定关税,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

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协定关税,就属于后一种性质。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侵华战争。

美、俄坐收渔人之利。

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英军进攻广州,1860年10月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又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它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攫取了一些侵略权益。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

还侵犯了中国内河行驶主权。

·『辛酉政变』·

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

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

又因改变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

是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和咸丰委托下的以载垣、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之间引起。

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

“辛酉政变”就满洲贵族而言,主要是宗室贵族同帝胤贵族的矛盾与拼杀。

两宫皇太后特别是慈禧皇太后,主要利用和依靠帝胤贵族,打击宗室贵族,取得了胜利。

从此,慈禧作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和他们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了47年的罪恶统治。

她上台的第一桩罪行,就是“借师助剿”,和外国侵略者共同血腥镇压了著名的太平天国革命。

中国历史上许多不平等条约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都是在她统治时期与外国签订的。

她的篡政和统治,使近代中国蒙受了无穷无尽的屈辱。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主要内容是:

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租借地』·

一国根据条约在一定期限内为条约所规定的目的租借给另一国的领土。

租借地的概念是借用国内法的租赁关系。

租借土地的主权不转移。

租借只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效,在租借期内租方取得对领土的使用权。

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租借地,都是强迫这些国家订立不平等条约取得的。

“租借地”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将其划定的地区强行“租借”。

租期25年至99年不等。

近代中国第一块“租借地”出现在胶州湾。

其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租界”或“租地”条约,掀起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的高潮。

租借地直接由帝国主义各国管理,是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地区性殖民地。

二.本阶段历史发展概述

第一节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鸦片走私

1.直接目的:

因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危害:

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③.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林则徐禁烟

1.措施:

①.整顿海防;②.缉拿烟贩;③.收缴鸦片;④.虎门销烟。

2.评价:

①.是中国人民的正义举动,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②.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③.林则徐是民族英雄;④.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仅仅是借口、导火线,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是导致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的性质

英国政府发动这次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英国用武力来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是这次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也表明这次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中国被迫进行的则是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危害: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它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使香港岛从此远离祖国怀抱长达百余年之久。

②.赔款2100万银元。

使得清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为支付战争赔款,不得不加紧搜刮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打开,使得英法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

2.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①.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随之发生变化。

②.社会经济:

开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社会政治:

导致清政局的开始变化。

④.阶级关系:

农民负担加重,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

⑤.社会思想:

“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

一批有远见的中国人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教训:

中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自卫战争。

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因为:

①.清朝封建统治由于日益腐朽,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抵抗派屡屡受压,妥协派日益得势,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③.由于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蓄谋已久。

④.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4.认识:

①.战争双方力量对比是胜负的关键之一;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③.战争结局与战争指挥有直接关系。

5.教训:

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

第二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1.国际:

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市场,企图通过“修约”扩大侵华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②.1856年3月,英法与俄的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使英法得以腾出手来发动侵华战争。

2.国内:

①.清政府正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心怀疑惧,拒绝修约(直接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上: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集团,开始分化。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上: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同时,中国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第三节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洪秀全等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原因: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增加赋税,横征暴敛,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

广西是各种矛盾十分尖锐而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之一,起义武装遍及全省。

●.经过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变乱→后期防御→天京失守→运动失败

●.历史意义

1.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2.在反封建的同时,也担负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革命任务;

3.同以往的农民起义来说,是几千年以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进步意义;

5.太平天国运动和其他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一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

第四节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出现的历史条件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政见分歧,洋务派出现。

2.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汉族官僚集团形成,成为洋务派的中坚力量。

3.总理衙门的建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4.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点

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而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主张原封不动维护清朝统治,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上,二者完全一致,并且联合在一起反对维新变法运动。

●.洋务运动的阶段性及主要内容

1.前后共两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2.主要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及原因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

原因共有四个方面:

①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②顽固派的破坏;③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④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其特点是官办,开办费和常年经费全由政府调拨;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每个工厂像一个衙门,由大小官吏分别掌握经济管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

这类工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并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所以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采取这种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但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力。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运用“两点论”正确加以认识。

洋务运动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从倾向性看,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1.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2.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3.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至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综合理解,即腐朽的清朝统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阻碍分不开的。

●.洋务运动性质的分析

这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搞的一次改革运动。

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

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

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法,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比较

1.从目的来看:

①.二者都通过向西方学习,以维护清朝的统治,但洋务派侧重于对国内人民的镇压。

②.二者在学习西方的目的上有本质的区别。

林、魏学习西方的目的是要抵抗侵略(即制夷),并在民族自卫战争中付诸实践。

洋务派之中虽也不乏抵抗侵略的爱国志士,然而他们的头面人物搞洋务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力主“借夷助剿”,而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妥协退让。

2.从内容和实践效果来看:

①.鸦片战争中的抵杭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学习西方的基本内容也极为相似。

但林则徐、魏源等由于受到种种压抑和打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洋务派则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他们的主张付诸实践,在中国掀起了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

②.二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出发点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

抵抗派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条改变社会的有效方案,洋务派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①.积极方面:

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②.消极方面:

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第五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

19世纪末或甲午中日战争后

2.条件:

①.客观条件: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主观条件:

为支付战争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3.发展特点:

①.民办厂矿数量增加;②.投资总额迅速增长;③.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4.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形成维新变法运动。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1.产生: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雇佣中国人作劳动力。

这样中国无产阶级在外商企业中诞生了。

2.特点:

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有机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还有自己的特点:

①身受三重压迫剥削,革命性最强;②与农民阶级有天然联系,便于结盟;③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和组织斗争。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征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

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自然经济较早解体,同时这些地区便于利用外来技术,引进机器,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第六节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1.日本:

①.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和封建残余及天皇制国家机制相结合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侵略性。

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②.19世纪末,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为扩大资本,掠夺原料,寻求国外市场,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③.一定程度上的西方列强的支持默许或纵容,成为日本实施侵华计划的条件。

2.中国:

19世纪末,中国边疆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3.《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日本统治者为满足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贪欲,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竭力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并制定“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这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中外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1.从中国方面看:

①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2.对日本而言:

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局势来说:

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分析

1.主观方面:

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①.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的惨败。

②.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

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

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

第七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原因

1.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政治经济新的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2.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及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的消极影响。

●.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方式特点变化的认识

一是在中国的资本输出代替了以商品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