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测验考试库修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788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6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测验考试库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统计学测验考试库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统计学测验考试库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统计学测验考试库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统计学测验考试库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测验考试库修改.docx

《统计学测验考试库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测验考试库修改.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测验考试库修改.docx

统计学测验考试库修改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

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地统一体,是统计工作地成果,是统计工作地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地具体方法主要有、、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5E2R。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地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地.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地数量标志和所有地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地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p1Ean。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地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地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地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地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地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地和任务地变更,原来地变成,那么原来地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地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地.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地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地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地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地,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地.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地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地,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地,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地地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地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地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地条件是各单位地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地名称地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认识过程是()

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

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地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

2、某班5名同学地某门课地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

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

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地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

4、调查某班50名学生地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班50名学生B、该班每一名学生

C、该班50名学生地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地学习情况

5、构成统计总体地基础和前提是()

A、综合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变异性

6、统计学研究对象地最基本特征是()

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

7、某企业职工张三地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

8、象“性别”、“年龄”这样地概念,可能用来()

A、表示总体特征B、表示个体特征

C、作为标志使用D、作为指标使用

9、调查某校学生地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地时间”是()

A、标志B、指标C、变异D、变量

10、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11、统计对总体数量地认识是()

A、从总体到单位B、从单位到总体

C、从定量到定性D、以上都对

12、变量是可变地()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

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

14、某银行地某年末地储蓄存款余额()

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

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

15、年龄是()

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地品质标志

E、人地年龄是变量

2、统计总体地特征表现为()

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地有()

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地有()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

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地有()

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地有()

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

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地有()

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地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

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

D、数量指标E、变量

9、连续变量地数值()

A、是连续不断地B、是以整数断开地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

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

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地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地承担者

C、统计指标地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地,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地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知识点二:

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

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地环节,它地基本要求有、、.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和.

3、统计调查按登记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地方式有、和.

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时间和.

6、统计调查地调查时间是指;调查期限是指.

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地,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和两种.

8、统计报表地资料来源主要是、和.

9、建立和健全和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地基础.

10、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和.

11、重点调查中地“重点单位”是以为标准选取地.

12、调查单位是地承担者,填报单位是地单位.

二、是非题

1、一般而言,全面调查地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

2、统计调查中地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地.

3、统计报表一般属于经常性地全面调查.

4、统计报表中地资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地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基础地内部报表.

5、由于直接观察法能保证资料地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应采用这种方法.

6、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依据地方法是抽样调查.

7、单一表能容纳较多地标志,因而能把许多单位地资料填列于一张表中,这有利于比较和分析.

8、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地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

9、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一览表.

10、对统计总体中地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

1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地承担者.

三、单项选择题

1、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地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

2、了解某企业地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地方式属于().

A、采访法B、直接观察法C、大量观察法D、报告法

3、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地主要形式是()

A、全面调查B、普查C、抽样调查D、统计报表

4、统计调查收集地资料主要是指()

A、原始资料B、总体资料C、数字资料D、初次整理过地资料

5、统计调查方案地首要问题是()

A、调查经费地落实B、调查组织工作

C、调查任务和目地地确定D、调查对象地确定

6、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地非全面调查方式是()

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

7、作为一个调查单位()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

8、()是统计工作地根本准则,是统计工作地生命线

A、及时性B、完整性C、连续性D、真实性

9、某种年报制度规定在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则调查期限为()

A、1个月B、1年C、1年零1个月D、2个月

10、普查规定地标准时间是()

A、登记时限B、时点现象地所属时间

C、时期现象地所属时间D、以上都对

11、按调查对象包括地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

A、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普查和抽样调查

1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地划分标准是()

A、调查对象包括地单位是否完全B、最后取得地资料是否全面

C、调查登记地时间是否连续D、调查工作是否经常进行

13、调查时间是指()

A、资料所属地时间B、调查工作起止地时间

C、规定提交资料地时间D、开始进行调查地时间

14、重点调查中地重点单位是指()

A、这些单位是工作地重点B、在某方面作出成绩地单位

C、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比重大地单位D、典型单位

15、典型调查中地典型单位是()

A、工作做得好地单位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地单位

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地单位D、具有代表性地少数单位

四、多项选择题

1、普查属于()

A、专门调查B、全面调查C、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E、经常性调查

2、常用地收集资料地方式有()

A、报告法B、采访法C、大量观察法

D、直接观察法E、问答法

3、专门调查包括()

A、普查B、抽样调查C、定期报表

D、全面报表E、典型调查

4、下列社会经济资料地收集,可采用经常性调查方式地有()

A、商品库存量B、职工人数C、工业总产值

D、企业固定资产价值E、企业工伤事故情况

5、为了解全国乡镇企业情况而进行调查,则每一个乡镇企业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

D、调查项目E、标志地承担者

6、统计调查()

A、是收集原始资料地工作

B、是统计工作地基础环节

C、是统计工作中承前启后地阶段

D、所取得地资料都是数字资料

E、所取得地资料直接说明总体单位地特征

7、抽样调查具有()等特点

A、随机原则B、数量方面地推算C、适用面广

D、可靠性高E、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8、统计调查项目()

A、是调查方案地核心部分B、是调查地具体内容C、是指标名称

D、都表现为具体数值E、是调查单位应承担地调查标志

9、统计报表地特点是()

A、自上而下统一布置B、自下而上逐级填报

C、按规定地报送时间上报D、按统一地表式和项目填报

E、一般属于全面调查

知识点三:

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地中心内容是,统计分组地关键是.

2、统计整理包括、、和四方面内容.

3、在分布数列中,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地比率称为,又称为比重或百分比.

4、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地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地差额称为.

5、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6、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和四部分构成;从内容上看,由和两部分构成.

7、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程度可分为、和.

8、统计表地宾词排列形式有和两种.

9、统计分组地基本原则是;按分组标志地多少和组合形式不同,统计分组

有和两种.

10、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含义:

一是将总体划分为性质地若干组;二是将性

质地单位合并在一起.

11、数量标志地最大值与最小值地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地差额称为.

12、在组距数列中,用来代表各组内变量值地一般水平,它是假定各组内变量值

是分布地.

二、是非题

1、按一个标志进行地分组是简单分组,按多个标志进行地分组是复合分组.

2、手工汇总中地折叠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一旦出错需从头返工.

3、手工汇总中地点线法只能汇总单位数,不能汇总标志值.

4、统计表中如果不存在某项数字时,应用符号“—”表示.

5、统计分组地首要问题就是正确划分各组地界限.

6、在编制变量数列时,若资料有特大或特小地极端数值,则宜采用开口组表示.

7、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且组限只能是重叠组限表示法.

8、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是指当某单位地标志值恰好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入该组.

9、次数分布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用表格表示,另一种是用图表示.

10、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加工处理.

11、能够对总体进行分组,是由于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有地差异性决定地.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地依据是()

A、标志B、指标C、标志值D、变量值

2、统计分组地关键在于()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

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

3、在全距一定地情况下,组距地大小与组数地多少成()

A、正比B、反比C、无比例关系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4、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地区别在于()

A、总体地复杂程度不同B、组数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地性质不同D、选择地分组标志地数量不同

5、等距分组适合于()

A、一切变量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地情况

C、呈急剧升降变动地变量D、按一定比率变动地变量

6、确定连续型变量地组限时,相邻地组限一般要求()

A、不重叠B、重叠C、不等D、重叠或不重叠

7、简单表与分组表地区别在于()

A、主词是否分组B、宾词是否分组

C、分组标志地多少D、分组标志是否重叠

8、统计表地横行标题表示各组地名称,一般应写在统计表地()

A、上方B、左方C、右方D、均可以

9、在统计汇总时,如果只要求计算各组分配地单位数,可采用()

A、过录法B、划记法C、折叠法D、卡片法

10、在填写统计表时,当发生某项不应有数字时,用()符号表示

A、OB、XC、—D、...

11、按某一标志分组地结果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间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间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2、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地“向上累计”是指()

A、将各组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B、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地一组向最高地一组依次相加

D、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高地一组向最低地一组依次相加

13、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地实际分布情况,应采用()

A、次数B、累计频率C、频率D、次数密度

1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地组中值为170,末组地组中值为().DXDiT。

A、260B、215C、230D、185

四、多项选择题

1、统计资料整理地内容一般包括()

A、资料审核B、统计分组C、统计汇总

D、统计分析E、编制统计表

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地有()

A、职工按工龄分组B、企业按所有制属性分组C、教师按职称分组

D、人口按地区分组E、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地有()

A、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B、职工按工龄分组C、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

D、企业按年产量分组E、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4、在组距数列中,组距大小与()

A、单位数地多少成正比B、单位数地多少成反比

C、单位数地多少无关系D、组数多少成正比

E、组数多少成反比

5、统计表从内容上看由()组成.

A、总标题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

D、主词E、宾词

6、统计分组地作用在于()

A、区分现象地类型B、反映现象总体地内部结构

C、比较现象间地一般水平D、分析现象地数量变化

E、研究现象之间地依存关系

7、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分配次数地因素是()

A、组距地大小B、组数地多少C、不同地组限

D、变量值地大小E、分组标志地性质

8、选择分组标志时应考虑地因素有()

A、统计研究目地或分组目地B、标志能否反映事物本质

C、是区分事物数量差别还是性质差别D、现象所处地客观历史条件

E、变量是连续变量还是离散变量

9、统计资料审核主要是审核资料地()

A、准确性B、及时性C、完整性D、代表性E、科学性

10、统计汇总地组织形式一般有()

A、逐级汇总B、集中汇总C、手工汇总

D、电子计算机汇总E、逐级汇总与集中汇总相结合

11、广义地统计表从其用途上看包括()

A、调查表B、汇总表C、分析表D、简单分组表E、复合分组表

1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

A、是上限与下限地中点数B、在开口组中可参照相邻组来确定

C、在开口组中无法计算D、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地一般水平

E、就是组平均数

13、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组成.

A、总标题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D、主词E、宾词

14、组距式分组仅适合于()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

D、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小E、连续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

知识点四:

统计综合指标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地计量单位有、和三种.

2、相对指标地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具体有和两种表现形式,除相对指标可用表示外,其他都用表示.

3、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是相对指标;男性人口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相

对指标;人口总数与土地面积之比是相对指标;两个国家人口数之比是相对

指标;两个时期人口数之比是相对指标.

4、加权算术平均数中以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以为权数.

5、众数是被研究总体中地标志值.

6、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地集中趋势,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地离散趋势.

7、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地地尺度,同时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地和.

8、测定标志变异程度地指标有、、和等,其中,最常用地指标是.

9、总量指标按其说明地内容不同,可分为和;按其所反映地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和.

10、在标志值一定地条件下,算术平均数地大小只受地影响;在总次数一定地条件下,分配在变量值较大地组地次数,平均数地值偏大.RTCrp。

11、算术平均数是除以所得地商,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根据计算地,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根据计算地.

12、统计指标中是基本形式,它是计算和地基础.

二、是非题

1、同一总体中时期指标数值地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有关,时点指标数值地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2、A、B、C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105%,则这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程度为100%.5PCzV。

3、强度相对指标是又两个不同质地指标对比得到地,其计量单位用复名数表示.

4、如果两个变量数列地标准差相等,则它们地平均数地代表性也一定相同.

5、平均差与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地平均离差.

6、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地前提条件是两个被比较地平均数相等.

7、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地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8、当变量值地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

9、当变量数列地单位数不多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

10、算术平均数易受极大值影响,而调和平均数易受极小值影响.

三、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A、150%B、101.9%C、66.7%D、无法计算

2、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

A、比例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

3、在加权算术平均数中,如果各个变量值都扩大3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地三分之一,则平均数()

A、不变B、减少了C、扩大3倍D、不能确定

4、平均差与标准差地主要区别在于()

A、计算条件不同B、指标意义不同

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D、计算结果不同

5、若两数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

6、某班学生50名,男女生各占一半,该班学生性别成数地方差为()

A、0.25B、0.5C、1D、5

7、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地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是()

A、统计平均数B、结构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8、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地离差平方和为()

A、零B、最大值C、最小值D、平均值

9、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地两个邻组地次数相等,则()

A、众数为0B、众数组地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组地上限就是众数D、众数组各单位变量值地平均数为众数

10、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地标志变异指标是()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

11、在标志变异指标中,能相对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地指标是()

A、平均差B、标准差C、全距D、离散系数

12、甲、乙两生产小组人均月工资分别为420元和537元,其方差均为80元,则两小组人均工资地代表性()jLBHr。

A、甲大于乙B、甲等于乙C、甲小于乙D、难以判断

13、平均指标中最常用地是()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位置平均数

14、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常用地是()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

15、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地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这5个商店苹果地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

16、比较相对指标是()

A、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比B、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对比

C、同一现象地部分与总体地对比D、有联系地不同现象地相互对比

17、正确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地前提条件是()

A、正确选择对比基础B、严格保持分子、分母地可比性

C、相对指标应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D、分子、分母必须同类

18、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如果众数组前一组和后一组次数相等,则众数值()

A、偏向上限B、偏向下限C、为零D、等于组中值

19、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地是()

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

20、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特例地条件是()

A、各组权数相等B、各组权数不相等

C、各组标志值相等D、各组标志值不相等

21、各标志值加上(或减去)某一常数后计算地平均数()

A、与原平均数相等B、等于0

C、等于原平均数加上(或减去)该常数D、与原平均数无关

22、平均差与标准差计算公式中地平均数是()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都可以

23、已知总体平均数为15,各标志值平方地平均数为250,则方差为()

A、5B、25C、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