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721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docx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docx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述要

“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三次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

与会者围绕如何看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与会者指出,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只有正确地理解公平的涵义,才能明确和谐社会的目标。

政治经济学视角中的公平主要是指分配公平。

要正确把握公平的科学内涵,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公平是经济关系的观念化的表现,讨论公平问题必须研究社会经济关系。

其次,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公平的标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社会制度的统一的、亘古不变的标准,更不能用“永恒的公平”、“公平的分配”等臆想的标准去评价社会生活、制定具体的社会经济政策,而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公平。

第三,不能仅仅从伦理道德观念出发去评判公平。

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唯一公平的分配制度,因而既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理解为平均,也不能放任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公平是在尊重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基础上能够保护困难群众的公平,它承认差距的存在,但这种差距应是合理的、适度的。

与会者认为,维护公平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积极推进改革,着力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阻碍公平实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失业问题、政府社会保障能力有限问题、土地征用带来的失地农民问题、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保护问题等。

这些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说需要通过改革体制、健全机制来解决。

有学者指出,在企业中建立由生产资料所有权、社会力量、劳动和知识等因素共同参与企业决策的现代产权制度,是维护公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应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切实把提高效率与维护公平有机统一起来。

 

 

某公司是一家新兴的房地产公司,第一次开发的楼盘就赢得了较高的市场声誉,但盛名之下公司获得的利润却很低,公司的价值没有实质性的增长。

分析原因,问题的根源在于公司是第一次进行房地产开发,组织管理上较为混乱,财务监控薄弱,造成开发和运作成本居高不下。

作为一家发展势头良好的民营企业,公司高层认识到管理不完善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始和咨询公司合作,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管理改革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到目前,合作项目已圆满完成。

  从组织架构重建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建立,过程中的变革阻力逐步减少,尤其是中高层干部逐渐接受了新的管理模式,并开始发挥更高的管理效率。

对于新体系的运行,全体员工尤其是不少中高层干部对考核的理解和执行一直是缺乏足够力度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干部还不习惯严谨的管理,新制度也毕竟损害了个别人的既得利益,同时干部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也有不少欠缺。

  但是新设的人力资源部在高层的支持下坚诀地将考核执行下去了。

到目前,公司进行了年中和年终两次考核。

每次考核都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中层干部的述职考评会,绩效管理委员会用3天的时间对6个部门经理逐一进行述职考核,对各人的“目标管理绩效卡”和“工作态度能力表”逐项评分;随后,各部门经理按日程计划,根据员工本人的工作总结和日常的工作表现,对本部门内的各个员工进行综合评分。

  在年中的考核中,公司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绩效委员会对中层干部考核是严肃公正的,而且在考核过程中干部也是高度重视并经过认真准备的,也敢于承认工作失误并承担责任,这说明干部们有较强的荣誉感。

但是干部们回到自己的部门后,对下属员工进行考核时就不同了。

从年中考核的结果来看,各部门的员工考核得分晋遍地高,没有一个“不合格”和“差”的,而且对问题突出的两个部门要求重新考核时,结果还是差不多。

造成这种结果的厦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部门经理对个人业绩目标评分从宽而不够严格:

大多数经理还是不愿面对可能与员工发生的冲突,怕影响今后的部门工作,同时也不愿自己部门的员工相比起来“吃亏”。

这反映了他们管理意识和沟通技能的不足,逃避了通过考核来帮助下属改善工作的责任。

  

(2)当初目标制定的标准偏低:

这说明部门经理本身对目标管理的作用认识还不深刻,执行能力也不强。

  (3)在一些不易量化的软性标准上,如能力和行为态度,经理的考核偏向于打高分来“安抚”员工;

  总体上来看,除了人力资源部经理按照明确的标谁严格考评外,其他部门的员工均分同公司对部门本身的评分都有相当程度的背离。

后来经过调查,得知:

员工知道上司有抵触心理后,自己也就不重视了。

  针对这种情况,人力资源部在年底考核前夕进行了大量的谁备工作。

首先,严格按照计划安排,各部门经理的述职报告已交到人力资源部,员工个人的工作总结也交给了部门经理,而且报告的质量明显比年中提高。

同时同级员工之间的工作态度互评也已提前进行。

然后,咨询公司项目组以生动活泼的动员会的方式对全体员工做了考核前的培训,不但使各级员工对考核程序清晰起来,而且激发了他们一定的兴趣。

随后,咨询公司项目组对各部门经理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各人都谈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考核时遇到的困难。

  还是先从中层干部的述职考评开始,这次咨询公司项目组也全程参与近来,在每个经理述职后进行点评,然后再由绩效委员会成员从不同的方面逐一点评,最后当场打分。

对比上一次的干部考核,各部门经理普遍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对目标的完成。

清况也分析得更严谨透彻,并且对明年的工作改进也有了切实的想法。

  关键的部分还是在第二步。

考核前,经理的心态有了一定的转变,但还是有些对考核方法信心不足。

于是咨询公司项目组也全程参与到每个部门的内部考核中。

采用这样的形式,首先经理做的准备比较充足,其次员工也非常的认真,对自己的工作成果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总结,并且非常在意对自己的考核结果。

  在各部门的内部考核会上,采取的是员工全体到场的形式,而且为了表示重视,高层和人力资源部经理都参加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没有任何的不愉快,而且有了新的发现。

除了人力资源部经理之外,其他经理发现,原来自己从来没有和下属员工这么深入坦诚地沟通过,对他们真实的工作情况的了解远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多,于是经理们都受到了触动,当场表示自己看法的转变。

尤其是前期抵触最厉害的工程部、预算部和营销部经理,都当场坦诚地对下属员工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和殷切希望。

各部门的员工们在进行工作总结时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至此,起初被干部视为畏途、被员工视为形式的考核制度终于得到了切实的执行,这为新建管理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不能被考核的就不能被管理,因此每个公司的管理者都责无旁贷地要做好这个工作:

将考核执行到底

 

公务员诚信不仅仅是“私事”

  诚如新闻所言,将诚信纳入公务员考评体系的意义非常重大,对公务员原来单纯的一年一次的述职考核也是一种突破,这种做法对于促使公务员杜绝失信行为、恪尽职守的作用也是明显的。

但是如果仅仅把公务员的诚信考核仅仅与晋升、奖金等方面挂钩,在笔者看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公务员诚信的社会意义。

事实上,公务员诚信不是公务员个体的私事,它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诚信政府的塑造和政府的公信力。

简单地说,只要一个公民成为了公务员,诚信对他来说,就不仅仅是“私人领域”的事情。

公务员诚信,是公众对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及其能力的信任,是公务员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公务员的诚信道德在社会诚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公务员行政道德的核心、治国安邦的根本。

这是由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质和政府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公务员是政府人员构成中的主体,他们的诚信程度如何,无可厚非地对政府信用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其言谈举止,代表政府信用的形象,更因为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

公务员的诚信行为对全社会成员起着表率作用,是最高层次的典型示范。

公务员以诚信待民,就能凝聚民心,增强民众的认同感,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任;就能使公众从公务员真诚的为人民谋利益的行为中受到感召,并自觉效法,从而形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否则,就能造成整个社会诚信的缺失。

   

  我们一直在倡导建立诚信社会,而社会诚信首先就是政府诚信,诚信政府是社会诚信的定心盘。

并且政府诚信是各种社会规范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

政府诚信与否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自身的经济信用和伦理信用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政治信用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形象和该国公民和企业所受到的信用评价。

一个政府没有诚信的国家,人们对于其公民诚信和企业诚信也会抱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现实中,政府不仅是诚信的实践者,还是一个榜样者,榜样者的诚信问题也就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政府自身问题,而关系到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养成和诚信道德的路标指向问题。

公务员作为政府人员构成的主体,如果没有了诚信,损害的绝不是公务员个体的利益,将是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公务员诚信问题直接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也更为公众所重视。

因为公务员诚信是政府诚信的条件。

但在现实中,有不少公务员诚信缺失,有的还相当严重。

比如不守承诺,违法行政,失信于民,急功近利,捞取“政绩”,在数字上动脑筋、做游戏,在材料上做文章,欺上瞒下,编造虚假政绩等。

因此,我们在对上海公务员诚信考核喊好的同时,更要从社会诚信、政府诚信的高度来认识公务员诚信问题,不能把公务员诚信仅仅局限于公务员本身。

 

公仆过“车瘾”为何事故频发

  5月14日晚8时30分许,国道213线160公里+900米处甘肃临夏市折桥乡甘费村委会门前发生一起重大恶性交通事故。

东乡县县委副书记马某某驾驶一辆车号为甘N·10029的普通桑塔纳在向临夏市区行驶过程中,将在人行道上同时行走的2名男子(一名中学生,一名农民)撞倒后,推拖相当长一段距离。

事发后,驾车肇事者马某某逃离现场,同车在现场的另外三四名男子经附近群众劝说后挡车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其中一人当场死亡,另一人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北京青年报》5月18日)  

  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时, 

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又一个“官老爷”撞死人了。

随后,我上网搜索有关信息,有关官员开车撞人信息高达895条,近几年来,由于公仆过“车瘾”事故频发,已给公众造成了视觉疲劳。

  “公仆乱开车,车祸猛如虎”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不断重演,充分暴露了久治不愈的痼疾:

公车之乱用,特权之祸根。

  公车之乱,主要表现为“两乱”:

即领导乱配车和乱开车。

中纪委规定副省级以上干部才能配专车。

可在实际工作中,大都认为这一规定不切实际,事实上,不仅有些处级、副处级干部基本上配有专车,就连一些乡镇和县局委的领导也都有专车。

按照中纪委的规定,当前许多领导干部的专车都是违规车;目前,领导干部亲自驾驶所配车辆有一定普遍性。

由于领导身份特殊,配备专车者凭关系就可以轻松领取驾照、开起公车来无所顾忌,近些年来也就愈见其多了。

“乱配车”加上“乱开车”,“干部驾车杀手一族”也就应运而生,领导干部驾车已成为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

  公仆成“马路杀手”,乱子出在公车,祸根皆因特权。

由于领导干部平时工作忙,驾驶训练时间少,操作不熟练,但他们神通广大,往往能凭借特权的魔力,在交管部门的“关照”下取得驾照,并且在交通违章时轻易逃避处罚。

换句话说,领导干部滥用特权,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己私利,它不仅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公平性和权威性,使普通百姓的尊严和安全受到威胁,而且让政府的公信力也大打折扣。

  面对公仆驾车安全事故频发,国家有关部门应把领导干部驾车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现象进行研究,出台更具体、切合实际的规定和处罚办法,规范领导干部驾车行为,以防止人民公仆成为“马路杀手”。

 

可怕的“贪官队伍年轻化”

  近日,北京市丰台法院对2002年至2004年审理的贪污案件进行调查后发现,贪官趋向年轻化——平均年龄为44岁。

贪污的手段也以直接侵吞方式为主,此类案件占案件总数的94.7%(2005年4月25日竞报)。

  分析起整治贪官的措施, 

很多人热衷于归结为两个方面:

加强官员的道德修养和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事实上这两点也正是无数贪官在落马之后的忏悔中老生常谈的内容,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样的预防措施,而贪污腐败行为依然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呢?

笔者认为其中另有原因。

  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初涉官场就出现贪污腐败行为,至少说明在用人机制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不少年轻贪官在任职之初就抱有一种很强的功利欲望,也正是凭借种种不法手段他们才得以爬上官员的宝座,为了挽回曾经的付出,势必会变本加厉地贪污腐败。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教育对他们显然收效甚微。

道德修养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约束力,那些一门心思想要腐败的贪官们又怎能甘心自己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呢?

  贪官们直接侵吞为主的贪污方式令人震惊,这样的方式几乎已毫无“技术性”可言,为什么他们敢于如此明目张胆肆无忌惮?

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制度上确实还存在某些缺陷,但也决不至于沦落到一无是处的地步。

据统计,十五大以来,全国省部级以上机关共制定党风廉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2000余项,其中中纪委、监察部制定的就有120余项。

这么多的各项制度措施,难道没有一条能触及到贪官们的要害吗?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贪官们竟然直视制度为无物?

答案只有一种,那就是落实。

惩处贪官所欠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如何把这些制度落实到实处,真正对贪官起到一种震慑的作用。

  “赣南第一腐败大案”主角“三贪”局长李国蔚,在庭审现场颇为不服气地说:

“我犯这些事,是因为社会风气不好。

查到了我,算我运气不好。

”贪官落马却归咎于“运气不好”,一方面说明确实还有“运气好”的人在,另一方面也表明制度在这些人眼中根本不算什么。

制度缺乏必要的权威性与震慑力,其结果就是贪官们竞相凌驾于制度之上,甚至就连落马也只是埋怨自己“运气不好”。

“存在决定意识”,这种心态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可想而知。

  制度反腐被认为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因此每当腐败现象出现,很多人总是倾向于从制度上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力争使制度更加完善。

但是在制订出新的制度的同时,如果忽略了制度的落实,则很有可能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而那些贪官们显然对此已经形成了“抗药性”,因此难有实际收效。

  因此在应对贪官队伍年轻化的问题上,笔者认为科学的选拔用人机制应该是基础,道德建设和制度完善只是一个方面,严格践行所有的各项管理制度,依法加大对贪污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让贪官们不想伸手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增加贪官的违法成本,使他们根本不敢伸手才是治本之策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起步、发展及基本经验

我国党政机关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从办公自动化到电子政务的整二十年的历程.其间历届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广大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众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无数人为此倾注了大量I 合血,使这项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断推进,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如今,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展开,成为国家信息化在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回顾这段历史,许多成功做法、经验,及挫折、教训,对当前更好地、更有效地、理性地开展电子政务建设颇有益处.

一、党中央实施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的英明诀策

我国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战略诀策是于上世纪八+年代中期做出的.早在1985 年前后,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争同察国际高新科技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抓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提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响亮口号,做出了大力开展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国家信息中心及众多部委信息中心相继宣告成立。

1986 年夏季,国务院召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国务院综合部门和业务部门部署了12 项大型信息系统建设。

与此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英明诀策,在中南海实施定名为“海内工程”的建设项目.这项工程的目标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在党和政府的首脑机关率先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为党和政府在宏观管理与科学诀策方面实现信息网络化.为了保证“海内工程”川页利实施,党中央和国务院成立了由四位领导同志组成的“海内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这项建设.同时设立了非常设机构“海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的建设指导和管理。

中央办公斤和国务院办公斤各得到了60 人的行政编制和专项建设经费,使这项建设在组织领导,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的各个方面得到了保障.在其后的建设中,这项工作始终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热心指导和鼓励.在两办各级领导的具体领导和广大机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不断取得进展和成绩。

‘海内工程”是我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开端.从此,以办公自动化应用为起步,我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不断深入,逐步成为党政机关的一项基本建设,成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保障体系与协调机制的建立

随着“海内工程”建设项目的进行,部分国务院的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开展了办公自动化建设.早在1986 年,国务院办公斤秘书局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同志已经认识到,办公自动化是一项标准化、网络化要求很高的面向政府业务的系统工程,如果仅仅在本单位内部搞这项建设,将会由于标准的不同,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使各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无法互通和共享,同时,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费用较高,各政府机构对同一巢务重复开发应用软件,将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组织与管理工作比技术工作更为重要,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与协调机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建设管理的首要l ' ed 题.

针对这一情况,国务院办公斤秘书局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织保障与协调机制的建设.

1987 年8 月,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国务院办公斤秘书局在北戴河首次召开了“全国政府办公斤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会议暨全国政府办公斤系统软件交流会”.这改会议揭开了政府系统有组织地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序幕.这首饮软件交流会开创了政府机构间在办公自动化建设中合作、互助的先河.

1988 年3 月,为了进一步推动、协调和指导这项建设,探索办公自动化的客观规律,由国务院办公斤秘书局发起,在山东泰安召开了有上海、江苏、福建、山东、山西、吉林等八个省、市办公斤分管办公自动化工作的秘书长和办公斤主任,及负责技术工作的处长参加的“办公自动化研讨会”.会上成立了以各省市领导同志为成员的“全国政府办公斤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指导协调小组”,负贵办公自动化建设中的协调与诀策事宜.同时还成立了以各省、市办公自动化建设处、室领导为成员的“技术咨询小组”,负责从技术上落实协调小组明确的建设任务.这是一个平等的、互利的协作组织,是通过平等协商,共同研讨,取得共识,达到协调各方,实现统一行动的目的.这饮会议使全国政府办公斤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开始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为日后开展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议定,“全国政府办公斤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指导协调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年会,由成员单位轮流主办,研究新间题,解诀新矛盾,探索新方法。

其后,成员单位不断增多,作用越来越突出.

1992 年5 月,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巨大鼓舞下,在“全国政府办公斤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指导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经“技术咨询小组”多年的研讨,集体编写了“全国政府办公斤系统办公自动化规划纲要(稿)" ,其政策与管理部分,经国办秘书局领导进一步修改并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以国办发【 1992 ] 25 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诀策服务系统建设的通知》 形式下发全国各地区、国务院各部门.文件明确提出要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诀策服务系统”.这是国务院办公斤下发的第一个关于政府首脑机关必须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文件,其明确提出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建设原则至今仍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了贯彻落实国办发【 1992 ] 25 号文件精神,同年8 月,国务院办公斤在北京组织了有八省一市及国务院办公斤秘书局参加的“办公自动化成果展示会”,展示了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取得的应用成果,振奋了人心,交流了经验.全国各地方政府和国务院许多部门都组团前来参观.从1993 年始,国务院办公斤秘书局开始每年下发《 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诀策服务系统年度建设指导书》 ,具体部署当年的建设工作,为这项建设指明方向、目标、策略和任务,具体指导全国的建设,大大地推动了全国政府办公斤系统办公自动化的建设进程。

1994 年9 月,这项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与协调机制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国务院办公斤在西安召开了“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会议”.在会上宣布“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完成了历史使命.应全国各地方政府的要求,国务院办公斤组织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办公斤成立了“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协作网”,建立了理事会和技术咨询组。

“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协作网”的职责是协助国务院办公斤秘书局更好地开展全国政府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协作网”及其理事会、技术咨询组,制定了完善的章程,明确了在组建全国性的政府大型办公自动化应用项目时,在制定技术标准、实施方案,及做出行政诀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程序.“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协作网”的建立,确立了以科学、民主为主要特色的有效、可靠的协调机制,使全国政府办公斤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建设管理迈向科学化和制度化。

这一工作机制在日后政府系统开展的一系列大型应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政府行政首脑机关信息网络化的主要进展

1985 年前后,在政府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初期,应用主要集中于事务处理层面,处于分散开发,各自应用的状况.如使用微机打字,推广使用传真机、复印机、轻印刷和开发简单的单机应用项目等.

1986 年前后,国务院办公厅率先成功地利用微型计算机,管理国务院最重要的业务工作,即国务院的公文运转管理,使计算机应用直接面向国院办公斤的核心业务,应用系统进入了信息管理这一较高的层面,确立了计算机在办公斤业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1987 年前后,上海市政府办公斤引进全国政府系统的首批小型计算机,开创了建立大型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的新局面.在“全国政府办公斤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建立后,政府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政府信息、档案、要事、会议、值班、文献等晋遍开始实现微机管理.

1988 年年底,国务院办公斤秘书局开发完成了以“国务院公文管理系统”、“国务院档案管理系统”、“国务院信息管理系统”及“国务院要事数据库”为标志的基于小型计算机的大型应用系统,并于1989 年1 月21 日正式投入应用.其两台主力小型计算机从开箱验货,安装培训,72 小时运行测试,应用软件装调及数据加载,用户使用培训,到正式开通使用,仅仅用了40 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其后以7 * 24 小时方式安全运行n 年,承担了第一代全国数据通信网上的信息交换业务、政府公文、档案、信息等的重要管理业务,积累了超过14 万件国务院重要文件的运转管理信息及海量文档信息资源并完好退役,成为成功应用小型机的骄人案例.

1989 年6 月至1990 年2 月,国务院办公斤秘书局开始组建全国第一代数据通信网.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中南海电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完成了基于小型机的加密数据通信系统的研制与应用部署.8 月份,国办秘书局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有6 个试点省、市参加的“远程站工作会议”,制定了远程站工作规则和操作手册,并在全国各省、区、市开展了远程站建设,率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