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人口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703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6+人口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题06+人口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题06+人口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专题06+人口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专题06+人口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6+人口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

《专题06+人口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人口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6+人口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

专题06+人口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2018年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讲练测之练案

专题6人口

1.练高考

(2017•江苏卷)图7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1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答案】13.A14.B

【解析】

考点:

人口问题和人口流动。

【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

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答案】19、C20、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考查人口容量及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影响。

【名师点晴】本组题主要考查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

做题时学生也会考虑资源短板,资料中短板有丙省的水资源和丁省的耕地面积;而判断时要考虑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量。

学生做题时,很容易把比例和人数混在一起而出错。

题中的3个选项都是人数偏低,而资料给出的是人口比例,这一点一定要看清楚。

(2016•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图16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5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4分)

【答案】

(2)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解析】

(3)人口迁入,就合这一地区带来了市场,对房地产、旅游有促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老年人迁入对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从其他地区迁移人口,带来了外来的文化,对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作用。

考点:

人口迁移

【名师点睛】解答人口迁移,在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要注意先从自然方面分析,再分析社会经济原因,当然做题时要看清问题,问什么就答什么,比如本题问的是有利气候条件,我们就回答有利气候条件就可以了,不用再去考虑其他的。

解答人口迁移的影响时我们一般要回答积极影响,也要回答不利的影响,但是题目明确有利和不利影响时就要根据题目回答。

对人口迁入地来说,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来说,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2016•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图4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6分)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2分)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3分)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分)

(3)应该限制:

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3分)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3分)

不该限制:

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3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是主要是临近三市的省份;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

(3)此问为开放性问题,限制与否都可以,只有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行。

考点: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

【名师点睛】此题要求学生有较好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和空间定位能力,虽然提供的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图,但需要将外来人口分省统计转化到中国区域地图中,明确各个省份和城市的地理位置关系。

(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1、C2、A

【解析】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近年农村出现的空心化现象,考查农村与城市景观、特征方面的差别。

本题关键是无人住、无人种。

人去哪了?

为什么呢?

农村土地面积广,自然景观丰富,环境质量好。

城市人类活动集中,对自然改造、破坏的多,住房紧张等问题。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收入差距大,导致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经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

留守的老人、儿童无力耕作土地,导致望到闲置、土地荒废,进而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

(2015•上海卷)(十)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2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

2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2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21、B22、B23、C

【解析】

考点:

人口增长。

(2014·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图3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5~6题。

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5、D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影响老年抚养比的因素;老年抚养比变化带来的问题。

2.练模拟

(【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漳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题)下图示意我国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份额变化示意图。

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依次表示我国

A.沿海、中部、西部B.沿海,西部、中部

C.中部、沿海、西部D.中部,西部、沿海

4.丙地带年龄结构呈现哑铃型结构(老年和少儿比重大),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低B.死亡率高C.自然增长率低D.劳动力外迁

【答案】

3.A

4.D

【解析】

3.一般来讲,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越严重,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份额越大,根据甲、乙、丙三地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份额可知,甲地区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份额最大,乙地区次之,最后是丙,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最后是东部,因此甲、乙、丙依次表示我国沿海、中部、西部地区。

故答案选A。

4.丙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为了寻求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的劳动力外迁,从而导致老年和少儿比重大,最终导致年龄结构呈现哑铃型结构,故答案选D项。

(【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6.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C.家庭婚姻D.产业结构

【答案】

5.A

6.C

【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宿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胡焕庸线”是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该线揭示了中国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密度的差异。

下表为1982-201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数据统计表,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7.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A.西北半壁常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东南半壁B.西北半壁的常住人口数量超过了东南半壁

C.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增长率高于西北半壁D.东南半壁常住人口数量减少,西北半壁增加

8.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分布特征基本稳定,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环境条件B.社会历史条件

C.经济发展水平D.政府的政策

【答案】

7.A

8.A

【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中位年龄,又叫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2030年、2050年(含预测),中国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9岁、46岁、56岁,而印度分别只有27岁、32岁、40岁,美国则分别为38岁、40岁、44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截止到2050年,中国、印度、美国三个国家中,

A.美国老年人口比中国多B.印度人口平均年龄最高

C.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最低

10.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基数大,各年龄段人口绝对数大B.经济萎缩,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

C.改革开放的深入导致进入中国的外来人口多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规定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降低中国中位年龄的增长速度B.缓解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压力

C.缓解中国老龄化的压力D.到2030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与印度相当

【答案】

9.C

10.A

11.D

【解析】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规定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不能起到的作用是到2030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与印度相当,D不能。

出生率增加,可以降低中国中位年龄的增长速度,A能。

出生率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缓解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压力,B能。

缓解中国老龄化的压力,C能。

点睛:

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数字越大,表示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

中国人口基数大,各年龄段人口绝对数大,就业压力大。

出生率增加,有利于缓解老龄化压力。

(【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文综地理试题)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春运是一道特殊的风景。

2017年春运期间,360网站发布了我国《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下图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分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春运出发地的十大城市除北京外,其余都分布在南方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A.乡村生态良好,吸引城市居民B.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

C.侨乡众多,海外游客迅猛增加D.气候温暖,来此越冬人数增加

13.北京成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其原因与南方地区不同的是

A.高等院校云集,返乡学生多B.环境优美,吸引外来人口

C.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D.历史文化名城,游客比重大

14.360网站发布的《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出我国的

A.环境人口容量B.城市科教水平C.人口迁徙状况D.城市建设水平

【答案】

12.B

13.A

14.C

【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亳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卷)“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从1953年到2010年期间()

A.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B.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D.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16.历经80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7.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A.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答案】

15.C

16.B

17.A

【解析】

16.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的胡焕庸线不可破的原因是由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的。

我国的东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相对于较为恶劣的西部地区,更适合人类的居住,而且随之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东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城市的数量和水平都高于西部地区,因此人口还是多分布在东南地区,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17.破解胡焕庸线需要时大量的人口迁入西部地区,可以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加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人流、物流等的不断进入[,推进城市化进程,A正确;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将会建设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人口的迁入,C错误;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会加重区域环境的压力,反而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D错误。

故答案选A。

(【全国市级联考】山西省晋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破除居民特殊身份和降低落户门槛,打破原有的城乡户籍壁垒和行政干预,促进外来人口向大城市迁入。

下图为2000-2014年我国区域层面大城市人口迁入量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近年来,我国区域间大城市人口迁入量

A.东部地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高迁入量

B.中部地区各年份的迁入量均低于西部地区

C.西部地区的迁入量与中部地区相比呈较强的波动性

D.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明显

19.影响东部大城市人口迁入量年际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就业机会

C.收入水平D.基础服务设施

20.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后,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迁移可以

A.缩小城乡间差距B.协调区域发展

C.加快城市化进程D.缓解生态压力

【答案】

18.C

19.B

20.C

【解析】

映出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状况。

19.该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产业结构、产业规模的变化,并不直接影响人口迁入量大小;充足的就业机会使得人口最终参与社会生产,满足相应的生活需求,是引发人口迁入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人口迁移的意愿。

20.该题考查人口迁移所产生的影响。

城市化的演进,可以缩小城乡间差距,但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迁移,迁入人口多为青壮年,将进一步扩大城乡间差距;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不利于协调区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对迁入地而言,会加剧生态环境的压力。

(宁夏育才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末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8.上海和贵州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明显不同,其直接原因主要是()

A.贵州人口死亡率很高        B.贵州人口大量迁出       

C.上海人口出生率很低        D.上海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小

9.如果按常住人口统计,上海人口的增长率与贵州差别并不大,这说明两省区()

A.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相同         B.人口迁移特点相同      

C.人口容量相同             D.机械增长特点明显不同

【答案】8.C9.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

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2)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3)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中国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583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371万人。

下图1为发达国家历年总劳动年龄人口图,图2为中国历年总劳动年龄人口。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速度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快   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慢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C.快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          D.慢   城市化速度非常快

4.针对劳动力年龄人口状况,中国应()

A.大力鼓励生育           B.吸引人口的迁入

C.调整产业结构           D.遏制人口老龄化

【答案】3.C4.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人口数量的变化。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2015年我国各地陆续放开“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元月1日起又放开“二孩”政策。

图2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2

4.据图推测我国2015—2045年间

A.人口出现负增长B.大量国际人口迁入

C.劳动力人口负增长D.劳动力严重不足

5.据网上调查,“单独二孩”、“二孩”放开后,不少人还是选择不生育,其主要的原因是

A.政策宣传不到位B.国民文化素质提高,摒弃了传统生育观

C.人们思想守旧D.经济压力大,育人成本高

6.预测我国连续两年放宽人口生育政策30年后可能带来的影响

A.转变人口增长模式B.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C.改变人口老龄化状况D.扭转男女性别比

【答案】4.C5.D6.B

【解析】

试题分析:

6.我国从2016年实行这种政策,连续两年放宽人口生育政策30年后,这部分人已是青壮年,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B项正确。

实行二孩政策,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生育意愿,不会使出生率有太大的变化。

A项错误。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现象会日益突出。

C项错误。

性别比是由生理特点决定的。

D项错误。

故选B。

【考点定位】人口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变化

(黑龙江、吉林两省八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条件B.耕地面积C.地形条件D.水源丰歉

17.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计划生育措施有力,iLH生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

C.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

D.生育观念的改变,m生率下降

【答案】16.C17.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区域人口数量差异的原因,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读下表,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的统计)

3.甲组人口死亡率是(  )

A.0.77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