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556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docx

《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docx

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

2017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前梳理

《经济生活》

一、精研高考,依考情,明方向。

二轮复习重在知识专题

(一).经济生活总体知识结构:

一个主题:

科学发展

一条主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种机制:

市场调节、宏观调控

三个主体:

国家、企业、个人

四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二)经济生活四个单元各自的结构

1.消费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

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

消费什么?

(商品);

用什么消费?

(货币)+用多少货币消费(价格);

怎样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三个关键词:

商品、货币、消费

2.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

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

(宏观生产)——从基本经济制度

(微观生产)——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劳动者三个方面

(3)三个关键词:

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

3.分配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

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

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

一个制度——分配制度;

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两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4.交换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

经济活动(交换)的背景与舞台(主要把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背景)

(2)知识体系:

市场体制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社会环境(社会发展所处阶段):

总体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 + 科学发展观;

国际环境:

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应对之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三)《经济生活》核心考点

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企业(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与企业有关的原理)

就业(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和现状、就业与创业的准备)

分配(收入分配的制度与社会公平的措施)

财政(影响财政的因素、财政的作用)

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为什么,怎么做)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要求)

经济全球化(影响)、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生活:

(1)经济新常态下的生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经济新常态下的消费问题——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3)经济新常态下的公平问题——分配制度的调整

(4)经济新常态下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问题

(5)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作用问题——市场机制问题

(6)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作用问题——科学宏观调控

(7)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问题——转方式、调结构

(8)经济新常态下的对外开放问题——提升开放水平

二、精研高考,依考情,明方向。

仔细分析全国卷经济生活主观题设问,有的放矢,抓住关键

(一)近4年课标卷高考经济生活设问

年份

题号

设问主体、问题限定、题型角度限定

15年1

38

(2)

运用经济生活,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14分

15年2

38

(2)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14分

14年1

38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14分

14年2

38

(1)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14分

13年1

38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

14分

13年2

38

(1)

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4分

12

38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课标卷背景材料阅读量、信息量相对较大,设问的切口小,层次性、限定性往往较多,要求复杂。

从考查的能力要求来看,全国卷在考查《经济生活》主观题时,基本上都是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答案经常是用所学经济原理推导得出,或是结合背景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克服了死记硬背的倾向,其说理的逻辑性更强。

全国新课标卷的答案使人感到它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对于课本知识,重在理解,时事政治不只是宏观背景,还是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考纲考点、教材重点、社会热点的“三点合一”。

下面以2015新课标卷Ⅰ38

(2)为例,谈一下如何分析设问,抓住关键: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一

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名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指出必须以已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材料二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

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财政赤字率之财政赤字与GDP之比。

轨迹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14分)

政治考试最经典、最重要的两大类型题,一是原因题,二就是措施类题,在本题中都有所涉及。

本题所考的主体对象就是财政。

1.第一问,我国现阶段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

答案第一点①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在材料中给了重要经济发展背景,2013年7.7,2014年7.4,2015年调整到7.5,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

直接结合课本财政的作用第三条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受需求不足的制约时,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在复习中,就应该知道财政收入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

答案第二点②我国目前财政赤字虽然提高,由2.1%到2.3%,但是低于警戒线是适度的、是安全的。

材料最后提到了,我们财政赤字是2.3,国际警戒线是3%,这是合理的。

相对来说,难度比较低,原因在于,它在材料中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提醒。

2.第二问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财政资金不是政府的钱,财政的钱来自于老百姓,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不能瞎花钱,政府如何用?

答案①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化升级。

②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③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财政资金的公平性。

这里面①经济转型升级,就是我们所说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们所说的课本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一系列知识点,是有固定表述,但是本题在答案的组织上没有死板硬套课本的相关理论,应该注意全国卷的这个特点,它的命题立意是真正立足于问题的。

②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这个是针对我们公共资金的使用现状而言的。

涉及资金都要想到利用率。

③最后从政府逻辑出发,用财政资金来发挥财政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强调社会公平。

再比如:

2014年新课标Ⅰ

这个题目与课本的结合点是市场怎样配置资源,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应该给学生指出市场机制是价格、供求、竞争,如果学生连市场机制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个题是无法做答的。

三:

精研高考,依考情,明方向。

关注政情,明政情,定立意。

(二轮复习,根据时政热点对相关重点知识进行整合是至关重要和必要的。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名词点击:

供给侧和需求侧、制度性交易成本)

1.背景

当前我国出现了深刻的供需矛盾:

一方面,中国早已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另一方面,产品的档次不高,低端优势产品如衣服、箱包、玩具等大量滞销,国人需求强烈的优质产品无法得到有效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老百姓以前是消费动力不足,所以要刺激需求;但现在大家口袋里有钱了,消费动力上来了,国内供给如果跟不上,大家会选择国外产品。

海淘、代购时下非常流行,新西兰奶粉、日本马桶盖、韩国的彩妆等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其实国内也有这样的产品,但品质不好。

中国消费者不惜重金、舍近求远追捧外国产品,其背后不是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中国人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造就今日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尴尬。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人们消费结构升级,向个性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有效供给难易跟上。

)——供需错配

2.名词点击

(1)供给侧改革:

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2)需求侧改革:

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

(3)制度性交易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就是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3.全面理解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1)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

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

5.五大措施: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去产能:

尽快化解产能过剩,处理僵尸企业,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2)去库存:

化解房地产库存。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

(3)去杠杆:

加强金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4)降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性成本,减税降费,帮助企业降低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

(5)补短板:

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精准扶贫。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性:

(1)经济生活依据:

从生产与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来设置问题进行整合。

(2)答题时政术语:

①有利于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供给结构向中高端发展,提供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②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稳增长提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做好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开放的竞争环境。

⑤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性成本,激发企业活力。

⑥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提升创新转化率。

⑦深化国企改革,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绩效,为经济提供动力。

7、典型例题

如青岛一模: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影响,并说明材料二中消费品工业是如何通过升级供给激活新需求的。

(14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影响

①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②优化结构,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消费品工业是如何通过升级供给激活新需求的?

①创新是企业稳步增长的重要支撑,创新成果起到了改善供给、创造新需求的作用;②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供给结构向中高端升级,创造多元化消费新需求。

③消费品工业要注重自主品牌培育和发展,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材料

国企改革30年一路走来,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计划经济的思维积习难改,缺乏创新型人才;市场竞争意识薄弱,缺乏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产品相似度过高,缺乏有效供给;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缺乏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一千呼万唤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终于面世,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共分8章30条,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场关乎中央和地方逾15万家国有企业、100多万亿元资产和3000多万职工利益的深化改革,即将开始新的进程。

2.国企改革的最新探索

(1)经济生活依据: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企业成功的因素

(2)答题时政术语:

①推动国企整合重组,实施“强强联合”。

“强强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各方面的活力。

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方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③发展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面向市场,增强国有企业增值保值的能力和市场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3.典型例题:

.国企改革,牵动着体制内外每一人的神经,关乎到人民的切身利益。

材料一2015年9月13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企改革要准确切到改革痛点,其基础是对症下药,对不同国企开不同的药方,因而国企的分类改革是众多国企改革的基础。

如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

另外一类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

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材料二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充分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是贯穿《指导意见》的一条主线,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国企改革的成功更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必须切实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企“分类改革”的重要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促进国企改革成功政府应如何转变政府职能。

(3)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知识,分析“国企改革关系人民福祉,改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这一说法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1)①国企改革引入其他资本参与国有资本运营,有利于推动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关系国家命脉、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国企改革,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提高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控制力,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

②公益类国企改革有利于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经营和产品供给,提高公益类国企为人民服务和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水平。

③分类改革坚持科学原则,有利于提高不同类型国企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活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2)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②依法行政,全面正确履行政府的职能,防止政府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

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买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③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积极建设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3)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必须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国企改革的过程要依靠人民群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

国企改革关系人民福祉,每一次改革都要关注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这样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三)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基本情况

“亚投行”全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文缩写AIIB;

性质:

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总部:

北京。

2.创立目的

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要业务是援助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全面投入运营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运用一系列支持方式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包括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以振兴包括交通、能源、电信、农业和城市发展在内的各个行业投资。

3.答题的时政术语

①亚投行的设立,有利于形成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的良性互动,加快促进本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为亚洲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②亚投行的设立有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

③亚投行的设立,彰显了发展中国家携手推进亚洲区域发展的信心与决心,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

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四)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

1.背景: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1)何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专注专业的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就是精雕细琢的精神,就是持久坚韧的精神。

这种精神代表着一个国家对制造的尊重和执着。

我们说道手表,人们总会想到瑞士;说到精工机械,总会想到德国、日本。

瑞士手表之所以能够赢得全世界人民由衷的信赖,最终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正是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没有其他。

这就是“工匠精神”。

(2)为何总理频频提及“工匠精神”?

据报道,我国每年生产350万亿支圆珠笔,全世界每人5支,可笔芯、笔水90%来自国外,尤其

是,我国年产8亿吨钢材,可却做不了圆珠笔芯的钢珠;我国是纺织古国,但到目前还没有一样

服装成为世界名牌;我国是自行车生产及使用大国,但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牌的自行车在全世界

走红;我国世界500强企业2015年就有106家入围,仅次于美国,可是5000种世界最知名品牌

到目前与我们无缘。

这些鲜明的数字和实例,代表着中国制造的痛点。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

国成为制造大国,为全世界提供产品,但是我们距离制造强国还有相当的差距。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工匠精神”是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激发

要素,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路径,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

强国目标的原动力之一。

总理在呼吁,国人在关注,时代在呼唤,中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工匠精神:

(劳动者角度)

①人是生产力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②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正确的就业观,有利于促进劳动者就业和自主创业。

④劳动者的权利——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⑤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⑥人才——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综合国力

⑦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五)聚焦人民币“入篮”

1.【背景材料】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

IMF网站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元在SDR货币篮子中所占比重为41.9%,欧元占37.4%,英镑占11.3%,日元占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