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477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音乐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音乐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音乐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音乐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音乐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音乐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音乐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2)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

2.内容解析

《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此唱段用时三分钟左右,为“一板眼”,相当于四二拍。

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四平调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明亮而有韧性,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相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在欣赏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的过程中,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并认识四大名旦。

(2)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说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所属行当,知道四大名旦。

(2)学生能在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中,了解生、旦、净、丑行当的唱腔特点,并能进行辨别。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导入

(1)伴随京剧mtv片头的播放,师提出问题

师:

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

中国的的山水画,和戏曲

(2)师:

非常高兴能在如此美的环境下开始我们的学习。

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京剧有关。

同学们听过京剧吗?

了解京剧?

(3)师生交流京剧的起源、行当等知识。

2.大屏幕播放《同光十三绝》的视频资料

师:

讲解京剧的起源京剧的历史,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200多年

3.京剧有哪四大行当?

怎样区分生、旦、净、丑各自的分类?

①生:

老生(成年男子)、小生(未成年男子)、武生(分长靠、短靠及猴儿戏)、红生和娃娃生。

②旦:

为女生人物扮演,有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

③净:

俗称大花脸,扮演粗犷、豪迈的男性,声音厚重、音量大。

有“铜锤花脸”、“驾了花脸”、“武花脸”等。

④丑:

角色诙谐、滑稽的人物。

分文丑(有方中丑、袍带丑、老丑、茶衣丑并兼彩旦、婆子)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大屏幕分别播放个行当的视频资

4京剧脸谱不同的色彩与人物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师:

讲解不同脸谱的色彩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红脸——褒义,代表忠勇者。

(例如:

关公)

黑脸——代表勇猛、智者。

(例如:

张飞)

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

(例如:

窦尔墩)

黄脸白脸——贬义,代表凶乍者。

(例如:

曹操)

金脸银脸——代表神秘,神妖。

(例如:

二郎神

5.介绍京剧的行当:

唱念做打

唱播放《苏三起解》片段介绍什么是二黄和西皮

念播放《拾玉镯》片段并分组分角色练习,体会京剧的念白特点

6.音乐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1)播放视频《新贵妃醉酒》师介绍李玉刚的反串角色—旦

(2)介绍梅兰芳生平

梅兰芳(1894年-1961年),著名京剧艺术大师。

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他八岁学艺,11岁登台。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

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梅兰芳的剧照

(3)师:

“旦”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正旦也叫青衣,表演时绝不手舞足蹈,而是惯用大段的演唱和念白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性格活泼的少女为花旦;以武技表演见长的叫武旦也称刀马旦。

另外,还有一种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一体,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 花衫。

京剧的四大名旦都擅长花衫的演技,下面我们来欣赏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4)师介绍剧情

(5)学生欣赏视频,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

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6)师生交流总结:

此唱段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7)再次完整欣赏视频,并用手指轻轻敲击手心的方式,边打板边随乐哼唱前两句,体会唱段的特点与情绪,说说梅兰芳在唱腔和表演上有何特点?

(8)师总结:

梅兰芳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角艺术家。

他扮相端丽,唱腔圆润,表演优美细腻,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旦角的念白、舞蹈、音乐、化妆、服装也都作了大胆改进与创新,使之更能表现人物细腻的感情,形成在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的“梅派”风格。

其代表剧目有:

《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经典唱段有:

《海岛冰轮初转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等等。

京剧四大名旦除梅兰芳之外,还有尚小云(尚派)、程砚秋(程派)、荀慧生(荀派),他们在舞台上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

四、课堂总结

京剧,作为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声腔艺术、纷呈多变的表演形式、流派众多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神韵,称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

希望同学们能走近它、

学情分析

1、学生泰安二十中学八年级三班的同学们。

2、近几年戏曲艺术不景气,一般中学生对戏曲较为陌生,以一个课时达到这一要求,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选用能代表中国戏曲音乐的剧种,选用学生熟悉喜爱的戏曲音乐和人物,通过充分体验感受作品,成为我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汇聚了我国三百多种地方戏曲的精华,沉淀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能以点代面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

《新贵妃醉酒》是学生熟悉的一首通俗歌曲,其中第二段采用二黄创作的一段委婉细腻,深受学生喜爱,能马上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

当代男旦李玉刚要星光大道的精彩表演,在全国掀起了李玉刚热,也深深印入了学生的脑海。

《海岛冰月初转腾》唱腔婉转华丽,采用四平调又叫二黄平板,由李玉刚来表演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二黄的兴趣,而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模仿与体验中,学生更能体会京剧丰富的节奏与咿咿呀呀的唱腔中蕴涵无穷的魅力。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民族音乐,但是对京剧艺术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学生对京剧大多所知甚少,欣赏京剧的主要形式自然是“看”,只是感官上了解而学生的差距在于欣赏的京剧的“戏”。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3、学生对京剧有着浓烈的兴趣。

4、学生具有一定的弹唱民族音乐、民族乐器的基础

效果分析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

”《京剧》的“唱”“念”“做”“打”为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为此,本课从学生己有的知识技能入手,通过落实欣赏——模仿体验——讨论归纳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学重心放在艺术实践之中。

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了解京剧的行当,表演手段和唱腔特点,知道《海岛冰轮初转腾》所表现的内容,了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提升理论知识和学习成就感,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真正从内心喜欢和热爱我国的京剧艺术。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将体验放在第一位,使学生在与京剧的亲密接触中理解京剧的各种基础知识,感受京剧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丰富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京剧表现的能力。

2、老师松弛自然富有激情的引导,营造了优美、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

由于充分注意了艺术娱悦心灵的特征,在体验中强调自娱感,课堂气氛即紧张热烈又松弛愉悦,学生从心底爱上了京剧。

3、本课素材的选择精练,有代表性,能生动荃释京剧的各种要素,展示唱念做打的特点与魅力,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本课值得注意的方面在于:

1、在教学设计中,京剧伴奏乐器音色的听辨因时间的问题没有设计,是不是可加于“导入”中,通过欣赏京剧轻音乐《夜深沉》时对第二段过门的细听,来认识京剧伴奏乐器独特的音色。

而在对“念”的模仿中,应对一些难点应多给时间指导,让学生在自己的演唱中体验到音乐的美,获得满足感。

2、每个环节的小结,课后的总结,语言太随意,没有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教学的脉络不够清楚。

3在音乐欣赏由于时间关系讲的还不够透彻。

学生对梅兰芳的了解还比较少。

4、教师自身在京剧表演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材分析

一。

京剧

1、京剧的历史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200多年。

2、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

3、京剧的声腔  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伴奏乐器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鼓、板、锣等。

4、京剧名家“老生三杰”:

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二京剧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江苏泰州人,出身京剧世家,9岁学戏,11岁登台。

1913年就以精湛的表演和柔美的唱腔享誉全球,他是将我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

梅兰芳在其一生的舞台生活中,塑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

三《贵妃醉酒》是京剧梅派经典代表作。

其中主角杨玉环更是人尽皆知的典型艺术形象。

主要情节:

贵妃奉唐明皇之命,到百花亭侍宴。

杨玉环本就是宠妃,当然很自然地去了,心情很愉快。

唤一声“摆驾”,款款地迈出宫门了。

后边就是一段过门。

本唱段以高音起调,一腔三折,表现了一种欢悦的情绪。

贵妃抬头,看到晴朗的夜色中一轮明月,便自比嫦娥,足见其美与骄。

正好与后面的失意形成鲜明的对照: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哇)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恰便似(啊)嫦娥离月宫。

奴似嫦娥离月宫。

这段唱词仅仅用时三分钟左右,却有两个衬字(“哇”和“啊”),显然是南曲所遗留的特色。

其节奏不急不缓,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贵妃当时的愉快的心情,(从板式上讲,这一段属于“一眼板”,相当于2/4拍,中速,流畅明朗。

)加上衬字轻柔,又表现了女性的阴柔。

全剧伴奏主要用京胡(属于“文场”,所以没有用全副的“场面”。

)音色亮而有韧性,显得十分灵活。

京剧的共鸣对口型的要求很高,影响传统京剧旦角表演中声腔共鸣效果的“口型”是必须做在口腔中的(这种做法被后人戏称为“含奶嘴”。

)这段四平调当然也不例外。

贵妃朱唇轻启,字字圆润、饱满。

加上京剧特有的化妆、舞美(包括繁复的程式和龙套等等),显得华丽唯美。

评测练习

1.什么是京剧?

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2.京剧的行当有哪些?

3.京剧的表演手段有哪些?

4.白色和黑色脸谱的性格特点?

5.梅兰芳是演的什么行当?

6.《海岛冰腾初转腾》选自哪部戏曲?

7.简单介绍旦角的服饰、唱腔、表演的特点。

8.梅派的唱腔特点。

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两段唱腔的对你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的唱腔魅力,以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色。

3知识技能:

(1)了解京剧的历史以及京剧的有关基础知识

(2)在欣赏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的过程中,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并认识四大名旦、。

(3)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目标解析

(1)学生能说出梅兰芳所属行当,知道四大名旦以及他们的演出风格

(2)学生能在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中,了解生、旦、净、丑行当和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手段

(3)《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

”《京剧》的“唱”“念”“做”“打”为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为此,本课从学生己有的知识技能入手,通过落实欣赏——模仿体验——讨论归纳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学重心放在艺术实践之中。

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培养自身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提升理论知识和学习成就感,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