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总复习配练习与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218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总复习配练习与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配练习与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配练习与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配练习与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配练习与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总复习配练习与参考答案.docx

《中考地理总复习配练习与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总复习配练习与参考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地理总复习配练习与参考答案.docx

中考地理总复习配练习与参考答案

地理专题一地球和宇宙

一、我们居住的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从太空中看地球蓝色的部分是海洋,黄棕色的是陆地。

3、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例有:

(1)登得越高,望得越远。

(2)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船帆后消失。

(3)走不到边的天涯海角。

(4)麦哲伦的环球船行。

(5)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

二、地球仪和地图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有无数条,半圆形,每条经线都相等。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圆形,赤道线最长,相同纬度的纬线长度相等。

4、0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

5、0度纬线(赤道)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

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6、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度中纬度30度——60度高纬度60度——90度

▲我国在东半球、北半球。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一般是厘米)

大比例尺:

大于或等于1:

100000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详细。

小比例尺:

小于或等于1:

1000000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粗略。

比例尺分类:

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地图方向表示方法:

经纬网定向法、方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常用的八个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三、太阳和月球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径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它与地球平均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外部结构从内到外分三层: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层。

▲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日珥发生在色球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紫外线增强、影响地球上短波通讯、磁暴使指南针不能指南、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分、地质等。

4、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38.44万千米。

▲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昼夜温差大,因此无生命,无天气变化,不能听到声音。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环形山(陨石撞击和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在地球上看到月球上亮的部分是高原和山脉,暗的部分是平原和低地。

▲由于月球质量小,所以月球对它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就小。

▲月球与地球表面的不同之处:

a、物体所受的引力小b、昼夜温差大c、月球上听不到声音d、没有天气现象e、步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四、观察天空

1、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分成48个星座,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二十八宿。

”现在,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星图上的方向:

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北极星在小熊座北斗七星在大熊座

织女星在天琴座牛郎星在天鹰座

天狼星在大犬座南天星空中天狼星是最亮的星

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指北的最好参照物。

2、由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的方法:

把北斗七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

3、北斗七星斗柄指向随季节变化:

春夏秋冬依次对应东南西北。

4、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星等越小星越亮。

6等星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最暗的星。

太阳的亮度是-26.7星等。

五、月相

月球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形成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我们见到的月光其实是太阳的反射光。

2.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月相在一个月中出现的规律:

 

▲月相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的关系以及出现的情况

月相

名称

出现的大致时间

日、地、月位置关系

与太阳升落比较

月升

月落

见月情形

新月

或朔

初一

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

同升同落

清晨

黄昏

彻夜不见

上弦月

初七

初八

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西

迟升后落

中午

半夜

半圆、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

满月

或望

十五

十六

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

此升彼落

黄昏

清晨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下弦月

二十二

二十三

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

早升先落

半夜

中午

半圆、下半夜见于东部天空、月面朝东

▲上弦月初七、八“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天空月球的西边亮)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天空月球的东边亮)

▲农历的一个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为29.53天,又称朔望月。

(初一称朔十五或十六称望)

▲春节:

正月初一、新月元宵节:

正月十五、满月端午节:

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

七夕节:

七月初七、上弦月中秋节:

八月十五、满月重阳节:

九月初九、上弦月

六、日食和月食

1、日食是指当日、地、月三者恰好或接近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时,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2、日食可分为: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3、日食:

从日轮的西缘开始,东缘结束。

4、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称为月食,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中间,月球被地球的阴影遮掩时就发生了月食,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和十六(望)时期。

5、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

6、月食形成是从月球东缘开始,复圆于西缘。

七、探索宇宙

1、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慧星等天体互相吸引,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的。

2、按与太阳由近至远的顺序排列,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体积最大:

土星、木星▲有光环是:

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卫星最多:

土星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有一天然卫星:

月球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99.86%,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没有大气的行星:

水星

3、慧星:

是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

哈雷慧星出现周期为76年。

4、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目前人们观测到的类似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有10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河外星系。

5、天文学中用光年表示距离,1光年约为94605亿千米(9.46×1012千米)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3万光年。

6、银河系:

侧看:

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

俯视:

像个大旋涡

7、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也没有中心,宇宙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宇宙的层次结构: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宇宙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阿姆斯特朗。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地理专题二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转),特点:

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转。

周期:

约24小时(1天)。

效应:

昼夜更替现象;日月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转),特点:

自西向东转动,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

周期:

约365.2422天(1年)。

效应:

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杆影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日食月食现象

2、晨昏线:

晨线,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日出线);昏线,白昼到黑夜的界线(日落线)。

3、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把180º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º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

所以当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从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日期却差一整天。

4、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注意:

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来得早。

5、时区: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了划分时区的方法。

每隔经度15º,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还规定以0º经线为中央经线,从西经7.5º至东经7.5º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

在中时区以西,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º,合为一个时区,以180º中央经线为中央经线,这样全球共24个时区。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区的区时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

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注意:

本初子午线为中时区,1800经线为东西十二区,区时相同,日期不同。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一天的开始。

6、区时:

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

在每个区域内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为区时或标准时。

 

7.北京时间:

东八区中央经线(120ºE)地方时,以东经120°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中各地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注意:

现实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区时。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北京的时间”为1160E的地方时;东西十二区以1800经线为中央经线,区时相同,日期相差1天。

8、时区和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

东加西减日期的计算:

东减西加

1.已知甲地经度求甲地所在时区

甲地所在时区=(甲地经度+7.5°)÷15°

(只取整数商,舍去余数,所得商即为甲地所在时区序数。

若甲地为东经度,则为东时区;若甲地为西经度,则为西时区;若整数商为“零”,则为中时区。

2.已知时区求时区的中央经度线度数: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º(注意东西经)

3.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1)公式法:

步骤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

大数-小数

先求时区差若两地在中时区两侧:

两数之和

若两地之一是中时区,大数加零(或减零)

(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即两地区时差等于两地时区差)

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加时区差

判断方向

所求地在已知地西边,减时区差

举例加以说明:

    例1:

已知北京(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12:

00,求东京(东九区)的区时?

    东京时间=12:

00+(9-8)=13:

00(即东京时间为5月1日13:

00)。

    例2:

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

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

    伦敦时间=12:

00-(8-0)=4:

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

00)。

    例3:

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

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

    纽约时间=12:

00-(8+5)=-1:

00+24:

00-1天=23:

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

00)。

(注:

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

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

已知纽约(西五区)时间为5月1日12:

00,求东京(东九区)的区时?

    东京时间=12:

00+(5+9)=26:

00-24:

00+1天=2:

00)即东京时间为5月2日2:

00)。

(注:

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

00时,应减去24:

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9、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

(直射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0,并向两侧逐渐减小)

日变化:

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转季节变化:

夏季高,冬季低——地球公转

关系:

杆影随太阳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

 

10、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一)

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

2.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3.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时间

太阳直射的纬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赤道上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方向递减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南极圈出现极夜

北回归线上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向递减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赤道上为90°,由赤道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出现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极圈出现极昼

南回归线上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向递减

注意:

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一年直射两次;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一年直射一次。

在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在北半球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

1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

12、五带的划分

 

图4-3-1地球是一个球体,纬度不同,所受到的热量也不一样,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13、历法:

阴历:

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阳历(最常用):

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公历(年、月、日、星期):

400年中插入97个闰年(366天,多出来一天使2月29日)

阴阳历:

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并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

——农历(年、月、日、节气):

19年中插入7个闰月。

14.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

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

15.大陆漂移说——魏格纳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16.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

17.板块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张裂时,形成裂谷和海洋。

板块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1)在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则形成巨大的山脉。

如:

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等。

2)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如:

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18.火山、地震的分布:

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

火山的坏处:

毁坏交通、淹没农田、引发火灾、危及人类生命;

火山的好处:

火山灰能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提供温泉等。

19.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变得平坦。

1)流水作用:

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例如:

流水的冲刷使得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还会使得石灰岩溶蚀,形成许多溶洞(贵州织金洞)。

江河携带的泥沙使得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形成平原和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风力作用:

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

3)冰川作用:

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的移动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20.等高线地形图:

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丘陵——海拔:

有高有低相对高度:

平原——海拔:

较低相对高度:

较小

山地——海拔:

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

较大

高原——海拔:

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

较小(和山地的区别)

地理专题三天气与气候

1、大气层:

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

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

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密度大(冷)的下沉,密度小(热)的上升。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5、平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起保护作用。

6、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天气:

晴空万里气候:

冬雨夏干

7、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8、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

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

(摄氏度)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

(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

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

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220C

9、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B、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10、大气压强的大小:

A、标准大气压P==1.01×105帕(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

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D、人未被大气压扁原因:

人对环境的适应;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11、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

具体事例:

(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

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

12、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高压区:

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

阴雨天气,天空多云。

13、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A、高山反应:

高山上(2000米以上)高度高,气压低,缺氧。

B、拔火罐原理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

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宇航服。

14、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

具体事例:

*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原因:

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高压锅的使用原理:

增大气压,提高沸点,节省时间和燃料。

15、生活用品与大气压A、真空压缩保存袋B、吸尘器:

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

16、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空气受热不均导致的。

风的定义:

A、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B、风:

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17、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风向,风速

A、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常用的风向有八种,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观测风向。

B、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

米/秒;千米/时

18、空气的湿度:

大气中水蒸气的多少。

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1)相对湿度:

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

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观测湿度的仪器是:

湿度计,最常用的湿度计是:

干湿球湿度计,它实质上是两支特殊的温度计。

(4)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然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可以得出相对湿度。

(5)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19、降水

(1)降水的形成条件:

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B、气温继续下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水汽凝结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

即云、雾等

D、水珠、冰晶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

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3)降水量:

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度量单位----毫米;测量仪器---雨量筒

20、怎样看天气预报

(1)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少云”指天空的总云量在5/10到3/10,“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以下

(2)小雨:

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

12小时内降水5-15毫米大雨:

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21、21212121212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

A、高压系统:

天气晴好,B、低压系统:

阴雨天气

C、冷、暖锋面系统:

锋面上天气变化比较复杂

冷锋:

冷空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暖锋:

暖空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升温天气

 

冷锋暖锋

特殊的天气系统:

台风------实际上是属于强低压系统

22、气候

(1)气候的含义: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天气与气候:

区别:

短时间与长时间;联系:

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

23、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

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

例子:

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A、比热:

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比热单位:

焦/(千克.•••℃)读作:

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水的比热:

4.2×103焦/(千克•℃)是什么?

表示的含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比热表的阅读:

⑴水的比热最大。

(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

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B、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所以,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

气温:

冬季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