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学》复习最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15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育学》复习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地理教育学》复习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地理教育学》复习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地理教育学》复习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地理教育学》复习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教育学》复习最终版.docx

《《地理教育学》复习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育学》复习最终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教育学》复习最终版.docx

《地理教育学》复习最终版

《地理教学论》复习测练题

第一章绪论

1、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P3)

答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育系统,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种地理教育活动(现象)和为实现地理教育目的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2、地理教育学的研究任务(P3~P6)(简答题答6大点,综合题要具体答)

(1)、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

地理教育学既是一门边缘科学,又是一门使用理论学科。

作为一门使用理论学科,它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地理教育学必须建立在坚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上,使高师学生的心智和理论素养获得期望的发展。

地理教育学不能脱离地理教育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高师学生学习到一定的地理教师职业技能和知识。

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它对地理教育学的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2)、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

地理教育中研究的“教育”是指地理教育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向学生施加某种政治影响,以期使他们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人才。

地理教学研究中的“教学”是指相对集中于地理知识、技能的传授。

素质教育的特点在理论上至少可以概括为:

1.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方面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塑造手教育者完美人格的教育,将青年学生培养成高尚完美人格的现代社会公民;3.教育者依据受教育者原有的素质基础,进行启发式教学,因势利导,实现教育目标;4.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潜能的教育,师生都可以充分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特别是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教学是教育概念中的核心内容。

(3)、教导研究和学习研究。

在教导研究方面为地理教师提供规范的思想、观念、理论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得益于诸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除了教师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等素质之外,教师还能维持一定的权力和威信,这也是地理教育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

在学习研究方面,首先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观念。

其次,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重视学生对地理教学的积极和和地理自学活动,努力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地理教育机制,实现维持性学习向创新型学习的转变。

(4)、内容研究和形式研究。

地理教育学在研究地理教学计划、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及其图册、挂图、参考书、软盘等的内容同时,必须重视对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外教学、地理课外活动等地理教育形式的研究。

(5)、常规研究和改革研究。

地理教育系统是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

1.地理教育系统的形成、发展;2.地理教育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宏观社会环境;3.学校地理教育的地位和功能;4.地理教育过程的内涵和外延;5.学校地理课程、教材、教学方法;6.地理教育形式和地理教育媒体;7.地理教师的职责、素养和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地理学科能力的形成。

地理教育学在进行常规研究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地理教育的改革研究,例如:

改革地理课程,建设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地理教程体系;改革地理教学方法,探索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地理教学方法;改革评估标准,确立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地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

(6)、现状研究和发展研究。

现状研究和发展研究是指地理教育学既要研究它的现实的研究领域,又要研究其潜在的研究领域。

3、地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P7~P9)

(1)、社会性。

(2)、边缘性。

地理教育学的边缘性首先表现在它是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地理教育学是属于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确切来说地理教育学在宏观上又兼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两大科学的性质,还表现在它和其他科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上,除了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之外,还包括社会科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等。

(3)、概论性。

地理教育学边缘性属性,是基于它和有关学科之关系而言的,而地理教育学的概论性,则主要是基于其学科体系的内部结构而言的。

地理教育学本身又是由许多独立的学科组成的。

这些学科主要包括:

(1)地理教育原理。

(2)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着重研究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使用,它一方面依据地理教育原理研究所提供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要对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予以理论和原则上的指导,其研究成果可适应于解决地理教学活动中具有普遍的问题。

(3)地理教育工艺学。

(4)地理课程论。

此外,地理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还可以包括地理学习论、地理教师论、地理教育比较等等。

4、地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P9~P10)

(1)、高师地理专业的专业主干学科。

(2)、普通教育学科的互补学科。

地理教育学是教育科学领域内的一个分支学科。

地理教育学和普通教育学科的互补关系,不仅表现在上面的普通教育学的指导作用,同时地理教育学也对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使用性理论学科。

第二章学校地理教育

1、学校地理教育概念(P20)

答学校地理教育是由地理教师、学生、地理教材、地理教学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教育系统。

2、学校地理教育的功能(P20~P24)

(1)、“三个面向”的教育功能。

(学校地理教育促进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功能。

学校地理教育承担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的重任。

学校教育中还有一些学科教育涉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但以学校地理教育为主。

为了求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认识地理环境,必须深入研究人口的增长趋势,人类和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这是地理科学发展的方向,也是地理教育的主题。

在中学教育的各个学科之中,地理学科是惟一的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基本教学内容的学科,在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功能。

(3)、公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4)、地方发展的教育功能。

(5)、综合思维的教育功能。

按照科学分类,各门科学分别属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两大类别。

唯有地理科学跨越自然和社会两个科学领域。

中学地理教育是一门文理兼及的综合性学科教育。

(6)、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

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功能:

(1)认识地理环境,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性。

学校承担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中还有一些学科教育涉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但以学校地理教育为主。

为了求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深入认识地理环境,必须深入研究人口增长趋势,人类和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这是地理科学发展的方向,也是地理教育的主题。

在中学教育的各个学科之中,地理学科是惟一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基本教学内容的学科,在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功能。

(2)通过认识地理环境危机,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3)通过培养地理研究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综合思维的教育功能:

按照科学分类,各门科学分别属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两大类别。

唯有地理科学跨越自然和社会两个科学领域。

中学地理教育是一门文理兼及的综合性学科教育。

3、学校地理教育的地位(P25~P28)书本中图2-2要求掌握!

(1)、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3)、在乡土教育中的地位;

(4)、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5)、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6)、在教育产业中的地位

4、学校地理教育的特点(P28~P30)

(1)、空间性和区域性。

地理科学史研究地表物质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空间性是地理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最基本特性,形成空间概念,树立空间差异观念,培养空间分析能力属于地理教育最基本的任务。

由于地表物质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地表空间差异形成了地表区域系统。

在某个地域范围内各种地理事物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综合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整体,形成独特的区域地理特征。

区域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是通过地理教育所要认知的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

学会区域综合和区际比较方向,树立因地制宜观念,也是地理教育的基本任务。

空间性和区域性是相互联系的地理教育的基本特征。

(2)、科学性和人文性。

这里所说的科学性是指自然科学属性。

地理教育的基础部分是自然地理教育,和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教育内容源于天文、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环境等学科。

人文性是地理教育的又一重要特点。

地理教育涉及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艺术等广泛的人文学科知识,培养人文精神。

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教育所要认识的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是地理教育最为重要的思想教育任务。

(3)、综合性和生态性。

综合分析方法是地理教育中最常用的逻辑方法。

学校地理教育兼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

生态的观点,是地理教育所要遵照和所要培养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基础。

(4)、实践性和参和性。

学校地理教育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地理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的特点上。

学校地理教育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校地理教育的参和性是指学生参和地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地理技能包括有地理观察技能、地理分析技能、地理图表技能及地理统计计算技能。

这都要求学生亲身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

学校地理教育的参和性是指学生参和地理教学过程。

(5)、具体性和形象性。

(6)、边缘性和多样性

5、学校地理教育的原则(P30~P34)

(1)、功能充分发挥原则。

学校地理教育兼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领域,涉及面广,边缘性强,综合程度高。

地理教育不但在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技术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都很强,而且在上述各方面,教育功能也是全面多样的。

(2)、多因素综合考虑原则。

学校地理教育的综合性、区域性、边缘性特点和教学功能的多样性,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多因素综合考虑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统筹兼顾多种教育因素。

例如在世界地理教学中,既要考虑经济全球化教育,又要考虑国家经济独立自主教育;既要考虑借鉴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教育,又要考虑发挥本国传统优势的教育。

明确只有发挥本国经济优势,才能跻身于全球经济协作;只有从本国国情出发,才能有效地引进外国经验。

在能力培养当中,要综合考虑各种能力要素。

例如。

理解能力要素诚属重要,但记忆能力要素也属必要。

切忌在强调思考理解的同时,忽视必要的记忆,造成记忆的惰性。

应当以丰富的记忆来提供广阔的理解背景,以深刻的理解来提供有序的记忆条件。

再如,要综合考虑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多媒体手段普及的今天,特别要防止片面形象化教学偏向,克服抽象思维惰性,采用感官感觉和绘画操作和语言表述和纲要信号整理相结合的办法。

在知识教育中药注意众多因素的综合。

例如,在地理环境知识教学中,切忌就某个要素讨论这个要素,如就河流水系特征讨论河流水文特征,而应当综合考虑气候、地形、人类活动诸要素。

又如,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中,切忌单要素考虑问题,如只考虑人口问题,而应把人口问题放在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背景上来看待;不能只考虑环境保护问题,而将环境持续改良和资源持续利用、经济持续增长等问题综合考虑。

在地理学科推行素质教育时,既要考虑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个性品德,又要考虑个性品德外化为能力和知识。

在地理教学过程初期,内化因素应多给予以考虑,但随着地理教学过程进行,外化因素也要多加考虑。

不能还停留在同样的教学水平上。

(3)、多媒体搭配使用原则。

按照地理教学媒体产生的时间和使用特点可划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

传统媒体有语言、文字、板书、课本、地图册、练习册、模型、挂图等;现代媒体有投影、录像、幻灯、计算机、卫星接收器等。

现代教育媒体和传统教育媒体相比,其优势在于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容量大,扩大了地理教育信息的接受范围(如不易为全班同学同时看清的小型地理模型或实验,使用投影仪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具有动态显示特性。

但传统媒体也有固有的优势:

板书、板画、板图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可以和教师的讲解或师生讨论同步展开,简易明了,便于笔记,且便于根据教学现势随时修改原设计。

课本、地图册目前毕竟还是学生持有的地理学习的主体媒体,便于复习、预习。

对各种媒体的选用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地理教育内容和方法出发,宜图则图,宜文则文,图文结合,现代手段和传统手段结合,扬长避短。

(4)、多活动师生互动原则。

地理教学活动切忌单一。

可以设计有布置的自学和预习活动、读图分析和绘图示意活动、演示和实验活动、短时和长时观测观察活动、阅读和整理课本活动、思考和回答或提问问题活动、小组讲座和全班发言活动、整理学习体会和复习活动、课外兴趣活动、校外兴趣活动、校外实践活动、乡土发展参和活动、教学用具制作活动等等。

从师生互动过程看,包括课前(备课、预习)、课内(上课、听课)、课后(调查教学效果、组织课外活动、练习、复习)等阶段,要强调各阶段师生互动同步,协调一致。

(5)、多实践大胆创新原则。

(6)、多举例事理结合原则。

地理教育内容是由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原理构成的。

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原理都有其特定的教育价值。

地理原理知识在地理认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地理事实则起着基础作用。

多举例是沟通地理事实和地理原理的关键。

教案教学时地理教育的特点。

地理教学过程不但要用案例来支持,印证地理原理,使感性上升为理性,而且要用案例来检验、使用地理原理,使理论得以升华。

多举例事理结合原则,是组织地理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

应注意做到:

对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基本原理同样重视,不能顾此失彼;对地理事实和地理原理的选择要分清主次,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在教学程序上遵循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循回。

6、中外地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情况(P34~P44)(可能出选择或填空)

(一)古代地理教育。

公元300多年,我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地理专著《山海经》、《禹贡》,国外古埃及学者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5-194的《大地的记载》等是最早的地理名著。

13世纪到15世纪、北欧的一些商业学校开设了“商业地理”“殖民地理”等课程。

从此,地理教育开始进入学校。

(二)近代地理教育。

1799年洪堡美洲大旅行,这一年作为近代地理学新时期的开始。

(三)现代地理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理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现代地理教育阶段。

现代地理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理教育目的趋于全面。

很多国家的地理教育改革都注意到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智能技能,进行道德和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目的。

(2)、人地关系主导理论发生转变。

人地关系协调论事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的反应。

“协调论”的观点,在世界许多国家地理教育中充分体现出来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导思想。

(3)、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4)、地理教材结构更加新颖。

(5)、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除了使用电影机、电视机、自动幻灯机、录像机、激光视盘、卫星照片外,还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许多国家,中学还设有现代化的地理专用教室。

7、中国地理新课改的相关内容(见课件)

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秋季,在义务教育新课程开始实验时,教育部就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8、学校地理课程和教材。

(P44--46)

答学校地理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学科课程,包括学术性地理课程和活动性地理课程。

学术性地理课程还包括地理必修课程和地理选修课程。

学校地理课程具体通过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等来实施。

学校地理课程标准时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由国家教育厅行政部门制订和颁发的,是教学领域里的法规,体现了国家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统一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功能表现为四个依据。

一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二是进行地理教学的依据;三是评估地理教学质量的依据;四是地理测试的依据。

它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学校地理教育活动中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掌握,切实贯彻进行。

引起地理课程标准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可以体现在地理课程中的新成果不断涌现;二是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学校地理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因此地理课程标准必须适时修订,有新的发展变化。

学校地理课程标准一般由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测试和评估、教学设施等几个部分所组成。

9、初中地理课程特点(45--46):

一以区域地理为主体。

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体,是世界上学校地理教育课程的普遍现象。

二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三是内容体系先总论后分论。

10、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46--49):

一、注意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二、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和国策教育;三、注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注重可操作性,有利教学,便于评估。

五、适应地区差异,提倡“一纲多本,增强实效性”。

1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贯彻(49--50):

一、了解和领会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规定。

二、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知识要求。

标准指出:

“地理课的知识要求,分为识记、理解、使用三个层次。

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较高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三个层次之间相互关联,是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关系。

识记是对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

它包括知道(能说出大意、要点)和记住(标准上列出的常用地名和数据)两种要求。

理解是解释地理事物为什么这样,有什么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使用则通过对地理问题判断、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思考运用已有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三、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训练要求。

其重点是在地图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划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种不同层次。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初步学会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训练要求,而学会则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训练要求。

四、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思想教育要求。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观点。

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以知识为载体,同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做到水乳交融、画龙点睛、潜移默化、持之以恒。

第三,依照课程标准有关思想教育要求层次,掌握教育尺度。

标准规定“了解、认识(包括理解)、懂得、受到(包括培养、激发)、树立”等不同语义要求表明由较低到较高的层次差别。

1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贯彻(55--56)

答一、理解地理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和总的方向。

二、贯彻落实知识要求、智能训练和思想教育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划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有关地理知识初步的、常常是感性的认识;理解则是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以及地理事物特点、联系等具有进一步的、理性的认识;掌握则是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和解决简单的地理问题。

智能训练要求有读图分析、操作演示、绘图说明、综合分析、联系实际、比较分析、社会调查、演绎推理、定量分析、认识能力、使用能力等具体规定。

思想教育有认识、树立、培养、懂得、提高、养成等明确要求。

13、注意优化教和学的结构(P58)

答一、优化认知结构;二、优化了表述结构;

三、完善了配套教材的体系结构。

各种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投入教学使用同时,也出版了配套教材,完善了教材体系结构。

这些配套教材包括初中地理教师用书(亦称地理教学参考书)、教师地图册、学生地图册、练习图册(人教版称地理填充图册)、教学挂图、教案汇编、电化教材(有录像带、视盘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计算机辅助教学软盘)等多种形式。

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意图(P58--59)一、全面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二、开辟多条途径、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14、学校地理教材的使用(P60--61)

答一、正确处理地理教材和地理课程标准的关系。

地理教学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的依据。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一方面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领会地理课程编写是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研究地理教材体现课程标准教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另一方面要考虑地理教材的编写因要占有大量的地理材料,社会实践又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教材对课程标准而言,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发展性、开放性。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在保证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也应体现一定的灵活性、适应性。

二、正确处理地理课本和地理配套教材的关系。

配套教材指的是教师用书、教师地图集、学生地图册、练习图册、教学挂图、教学汇编、电化教材等。

正确处理好地理课本和地理配套教材的关系要认识两个问题。

一是地理课本和地理配套教材的关系是主导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关系。

二是地理配套教材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应优化利用。

三、正确处理地理教材和学生实际知识能力的关系。

(P61)

答教师使用地理教材时,应注意研究学生,正确处理地理教材和学生实际知识能力的关系。

在文化发达地区或生源较好的学校,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在不超“纲”的前提下,拓宽学生地理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文化欠发达的地区或生源较差的学校,应不降低“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四、正确处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关系。

(P61)

答地理教师应考虑“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关系,在使用某种版本地理教材的前提下,其他版本的教材可作为教学资料、参照使用。

第三章地理教学过程

1、地理教学过程的内涵。

P62--63

(一)地理教师教导和学生地理学习的统一。

从现在教育思想观念出发,地理教学过程应当是地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

手段越先进,新媒体越普及,地理信息流通量越大,越需要地理教师在越来越高的水平上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范畴内是地理学习的主体,有着相对能动的作用。

教师的教导,只通过学生的努力,才能形成地理学习的成果。

(二)智力和非智力素质提高的统一。

从现代教育思想观点出发,地理教学过程中所培养的素质,应当包括智力素质(含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个性思想品德)。

能力和个性思想品德虽然重要,但必须一知识作为基础,否则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三)地理教学活动阶段性和师生心理活动有序性的统一。

(书本图3-2要求掌握)地理教师切不可局限于课时的,或单元的地理教学阶段的孤立研究,应当将长时段和短时段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地理教学总体任务。

2、地理教学过程的外延。

P66--68

地理教学过程虽然仍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为主渠道,但已不局限于课堂之中。

地理教学过程正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活动性教学,和地理课程密切相关的其他小型课程的教学。

一、从协调人地关系出发开展人口和环境课程教学。

二、用全球性重大问题和综合分析方法推动教学过程综合。

三、以广泛性、实践性和乡土性介入选修课程教学和课堂外教学活动。

四、针对地理信息传媒多样性合理利用多媒体地理信息传递过程。

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引学生选择性地吸收和运用课外地理信息,将这一过程看作是课外自学过程。

学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地理信息,和老师、同学交流。

教师应不断精选最新地理信息丰富和更新课堂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素材。

五、利用地理学科的社会功能方面师生参和社会活动。

六、利用地理学科的职业教育功能开展职业教学。

3、地理基础知识的构成和地理知识教学的意义。

P68—70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教学,是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的基础。

地理知识具有空间性、广博性、综合性、边缘性、知识类型丰富多样。

学校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知识中的基础部分,即适合于学校学生年龄特征的,相对成熟稳定的作为国民素质基础的地理知识,成为地理基础知识名节。

确定地理基础知识的依据:

(1)、必要性依据。

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即满足学校教育目标的地理知识。

(2)、可行性依据。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理知识的基础性,还受到可行性依据的制约。

(3)、发展性依据。

地理基础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4、地理感性知识——是人们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是对地理事象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它由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演变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