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4125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最新】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C.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D.可以准确地复制

2.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孩,这个女孩做了双眼皮手术后,与一单眼皮的男性婚配,请问他们所生的孩子

A.有可能是双眼皮B.只能是单眼皮

C.只能是双眼皮D.单眼皮、双眼皮的几率各占50%

3.已知某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性状,杂合的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2。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1中紫花的基因型有2种

B.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

C.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

D.F2中红花占1/6

4.下列细胞为生物体的体细胞,所对应生物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

3:

3:

1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A.

B.

C.

D.

5.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概率分别是()

A.3/4、1/4B.3/8、1/8

C.1/4、1/4D.1/4、1/8

6.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正常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DNA数为8,染色单体数为0

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乙细胞中的①和②可属同一个染色体组

C.如果P为X染色体,则Q—定是Y染色体,两者同源区段可携带等位基因

D.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7.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

C.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D.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有差异

8.下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①与②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不同

C.若整个DNA中T有M个,占碱基总数的a/b,则C的数目为M(b/2a-1)个

D.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

9.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①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变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④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DNA结构改变。

B.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F2基因型比例为3:

2:

3,这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

C.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的变异,也可能属于可遗传变异,如:

三倍体无籽西瓜就属于可遗传变异

D.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11.如图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卵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B.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

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像,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D.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象

12.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2的双亲肯定不是色盲患者

B.图中6的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4

C.图中1、4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D.图中2、7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13.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B.②③过程可发生在RNA病毒中

C.⑤③④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⑤过程揭示了生物的遗传实质,①过程为自然选择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14.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

B.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三倍体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

D.人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这两条肽链是分别以胰岛素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而来

15.下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没有显示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B.经过n次复制后,含有母链的DNA分子数占1/2n-1

C.在真核细胞内,DNA分子复制只能发生于细胞核中

D.a链和c链、b链和d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均相同

16.如图1表示某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中两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图2表示该生物黑色素的产生需要三类基因参与,三类基因的控制作用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该生物是四倍体,基因型是Aabb

B.由图1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C.若图1中的一个b基因突变为B基因,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物质乙

D.图1表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含有四个b基因的细胞

17.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

B.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是正常的几率是1/8

C.丙图有可能是并指症的遗传系谱图

D.家系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18.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Ⅱ3与Ⅱ6基因型相同

D.Ⅱ4与Ⅱ7基因型不同

19.下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染色体1、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

C.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同源部分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0.下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该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

已知3号与7号个体基因型相同。

下列耜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就题中基因来讲,图中5号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B.基因B和b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6号与7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12

D.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

二、综合题

21.下图是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据图回答:

(1)基因是指____________。

基因中的_____________代表遗传信息。

如图中所示,形成的CFTR蛋白质结构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基因能通过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的合成来控制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2.下面是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和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文字分别写出图中1、2、3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____________,并为碱基总数的________________。

(3)该图中有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_种,数字____________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脱氧核苷酸。

(4)DNA分子的______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5)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

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已知甲病和乙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

图1为患甲病的L家族遗传系谱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图2为患乙病的W家族系谱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W—1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1)L家族中的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__(显/隐)性遗传。

(2)L—4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其与正常女性结婚,则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不考虑乙病)

(3)已知W家族不带甲病致病基因,L家族不带乙病致病基因,若L—4号与W—4号婚配,如生育一个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女孩,则此女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4.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请回答:

(1)从实验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

(2)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

(3)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可以随DNA份子的复制而传递遗传信息,也可以单独表达,控制相应的基因产物合成。

【详解】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指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A正确;

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B正确;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错误;

D、由于DNA双螺旋结构提供了精确的模板,且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基因可以准确的复制,D正确。

故选C。

【点睛】

2.B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孩,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相对于单眼皮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这对双眼皮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这个单眼皮女孩的基因型为aa。

【详解】

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孩,说明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该单眼皮女该的基因型是隐性纯合子aa。

这个女孩做了双眼皮手术后,其基因型并没有改变,基因型仍然是aa,与一单眼皮的男性aa婚配,后代全部是aa,表现为单眼皮。

故选B。

3.B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形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的紫花植株(Aa)自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AA、Aa、aa,比例为1∶2∶1,F1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和Aa。

【详解】

A、已知某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性状,杂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其自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所以子一代中紫花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A正确;

BD、子一代中紫花自交产生的子二代紫花的比例为1/3+2/3×3/4=5/6,红花比例为1/6,所以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1,B错误、D正确;

D、子二代中紫花杂合子占2/3×2/4=2/6,所以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C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离比和性状分离比,且明确该题中子一代是紫花自交,而不是所有个体自交。

4.C

【分析】

要出现9:

3:

3:

1的分离比,需要两对基因杂合的个体自交,并且这两对基因要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自由组合。

【详解】

A、该生物体两对基因虽然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一对是显性纯合,因此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

1,A错误;

B、该图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

1,B错误;

C、该图中A、a和C、c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

3:

3:

1,C正确;

D、图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是1:

2:

1,D错误。

故选C。

5.B

【分析】

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多指父亲的基因型为A_B_,正常母亲的基因型为aaB_,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的基因型为aabb,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

【详解】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他们所生孩子患多指的概率为1/2,不患多指的概率为1/2,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不患白化病的概率为3/4。

所以他们下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1/2×3/4=3/8,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概率为1/2×1/4=1/8。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双亲的基因型,再利用分离定律分别计算两种病的发病率,最后利用乘法定律解题。

6.C

【分析】

分析图解,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是体细胞,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

A、根据图解,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该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共8条,A正确;

B、乙图是体细胞,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故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且乙细胞中的①和②同属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

C、根据丙图细胞质均等分裂,判断该动物为雄性,但由于丁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C错误;

D、染色体P和Q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在遗传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D

【解析】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A错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编码,B错误;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参与,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C错误;转录、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T-A、C-G、G-C;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U-A、C-G、G-C,D正确。

8.C

【详解】

A、③与②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

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相同,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

C、若整个DNA中T有M个,占碱基总数的a/b,总碱基数目是M÷a/b=bM/a,G+C=总碱基-(A+T)=bM/a-2M,则C的数目=(bM/a-2M)/2=M(b/2a-1)个,C正确;

D、GC碱基对中存在3个氢键,AT中存在2个氢键,故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D错误。

故选C。

9.C

【解析】

①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时,即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①正确;②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②错误;③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③正确;④染色体数目变异既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明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但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10.C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包括三种主要来源: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2、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详解】

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DNA结构改变不一定造成基因突变,故A错误;

B、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得到的F2基因型比例为3:

2:

3,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是基因重组,故B错误;

C、只要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不一定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故C正确;

D、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11.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示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因此甲→乙表示有丝分裂,甲→丙表示减数分裂。

卵原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加卵原细胞的数目,又可以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A正确;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与亲代细胞相同,即AaBbXCXC,B正确;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C正确。

根据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蟾蜍的性别为雌性,所以应该用中华大蟾蜍的卵巢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D错误。

12.C

【分析】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据此分析遗传系谱图。

【详解】

A、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图中2为男性且正常,其母亲肯定不是色盲患者,但其父亲有可能是色盲患者,A错误;

B、6号个体为女患者,其色盲基因分别来自3号和4号,B错误;

C、5号和6号个体都是患者,1号和4号均为杂合子,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正确;

D、图中2号和7号为正常男性,都不含色盲基因,D错误。

故选C。

【点睛】

13.D

【详解】

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故A正确;

B、②③过程即逆转录和RNA复制,只有在RNA病毒中才有这两个过程,故B正确;

C、⑤为DNA复制,③为RNA复制,④过程为翻译,由于产物是DNA、RNA和蛋白质,所需要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故C正确;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①过程为转录,不能为自然选择提供进化的原材料,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A

【分析】

1、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重组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指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

B、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这是由等位基因分离造成的,B错误;

C、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C错误;

D、转录时的模板为DNA中的一条链,故人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这两条肽链是均以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而来,D错误。

故选A。

【点睛】

1、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5.C

【分析】

DNA的复制:

1、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2、条件:

模板-DNA双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种酶;

3、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

4、特点:

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且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

【详解】

A、图中没有显示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A正确;

B、1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形成2n个DNA分子,其中含有母链的DNA分子数为2个,所以经过n次复制后,含有母链的DNA分子数占2/2n=1/2n-1,B正确;

C、在真核细胞内,DNA分子复制可以发生于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错误;

D、a链和c链都与d链的碱基互补配对,b链和d链都与a链的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

故选C。

16.D

【分析】

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推知该生物为二倍体;基因型为Aabb,无法确定是否有C基因,不能推出该生物不能合成黑色素。

【详解】

A、图1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2条,是二倍体;A错误;

B、由图2知,合成黑色素需要基因A、基因b和基因C,图1中该生物有A和b基因,无法确定是否有C基因,故可能合成黑色素,B错误;

C、由图2可知,存在A基因能合成物质甲,存在b基因能合成物质乙,而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可以合成物质乙,若b基因突变为B基因,则该生物不能合成物质乙,C错误;

D、该生物进行DNA复制时,会出现四个b基因,D正确。

故选D。

17.C

【解析】甲图中父母均正常,但女儿患病,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图中父母均正常,但儿子患病,只能推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丙图中女患者的儿子正常,可知此病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显性遗传病;丁图中父母均患病,但有一个女儿正常,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甲图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图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者伴X隐性遗传病,故A错误;家系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若再生一个女儿是正常的几率是1/4,故B错误;丙图中女患者的儿子正常,可知此病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并指症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故C正确;丙图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男子的基因型可为携带者,故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解题关键能根据系谱图,运用口诀准确判断其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

18.C

【分析】

根据系谱图分析:

Ⅱ7和Ⅱ8均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Ⅲ11)和儿子(Ⅲ13),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Ⅱ3和Ⅱ4均不患乙病,而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Ⅲ10),即“无中生有为隐性”;又Ⅰ1患乙病,而Ⅱ6正常,所以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

AB、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B错误;

C、设控制甲病的等位基因为A、a,控制乙病的等位基因为B、b,由于Ⅲ10患乙病,所以正常个体Ⅱ3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Ⅰ1患乙病,所以正常个体Ⅱ6的基因型为aaBb,C正确;

D、由于Ⅲ10患两种病,Ⅱ4患甲病,Ⅱ9正常,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Ⅰ1患乙病,Ⅱ7患甲病,Ⅲ11和Ⅲ13正常,所以Ⅱ7的基因型为AaBb,D错误。

故选C。

【点睛】

遗传图谱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