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读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081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导读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案例导读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案例导读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案例导读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案例导读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导读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docx

《案例导读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导读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导读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docx

案例导读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

案例导读

【导读教师】

杨德伦(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特级教师)

【导读文本】

学写游记,这是记实作文中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

它虽然是以写景状物为记叙重点,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写景状物的文章。

可以说,在记实类的习作训练中,学写游记(参观记)的难度是最大的。

然而,它又是学生必须要练习和掌握的一种习作形式。

因为,它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认识与审美能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下面的课例及观看这两节视频课时,可着重关注并思考如下几个要点:

1.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选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选材习惯的?

2.教师是怎样激发学生倾吐欲望的,又是怎样在引导回顾游览过程中使之轻松了解学写游记的一般方法与要求的?

3.在作后组织赏评与修改的过程中,教师是怎样寓“改”于“赏”、以“赏”促“改”,把指导修改方法与培养修改技能有机结合起来的?

案例展示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小学六年级习作训练——写一篇游记

执教教师:

高颖刁小伶(密云县太师屯中心小学)

指导教师:

杨德伦(密云县教研中心,特级教师)

【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习作训练——写一篇游记

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级习作训练——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

用2课时。

具体要求:

能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最吸引自己的景物,把它的特点写具体,表达内心真实的思想感受;做到语句通顺,乐于运用平日积累的词句。

指导重点:

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抓住有特色的景物及其特点,把看到的、听到的和内心感受到的写具体。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结伴或在家长陪同下,到就近的公园、风景区等处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

2.设计并下发指导课上学生所用的表格纸页。

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选择记述的景区(3分钟)

同学们,你们最近游览过哪些地方?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在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纸页上方,先写出2~3个自己最近游览过的景区;然后从中选择出一个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去处,用笔圈出来。

二、回忆游览的过程(12分钟)

1.教师“下水”示范(3分钟)

“十一”长假期间,我再次游览了密云县城的奥林匹克公园。

那里的美丽景色令我陶醉。

回来后,我赶快把见闻连同内心的感受记录下来。

下面我为大家朗诵本文,请同学们分享我的喜悦。

(教师随着朗诵的内容,及时通过“演示文稿”,出示相应的表格和文字。

2.引导学生认真回忆(9分钟)

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确定的景区,认真回忆一下:

①你是什么时间去的,当时的天气怎样?

②你是按照怎样的路线游览的,先后经过了哪些主要的景点?

(选择3~4个主要景点即可。

)③所到景点,哪些景物深深吸引了你?

④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⑤看到这些景物后,你的内心生成了怎样的感受?

边回忆,边简单地填写表格。

(提示学生用钢笔填写,一行一行地填写,注意执笔与坐姿。

三、说说游览的过程(5分钟)

先组织同桌或前后位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帮一帮;再指名借助表格讲一讲(将他填写的表格投影出来),师生评一评;然后提示学生再次独自修改表格中的问题之处。

四、记叙游览的过程(40分钟)

出示习作要求,并再次提示学生:

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

②抓住最吸引自己的景物,把它的特点写具体。

③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融于字里行间。

学生写完初稿后,提示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运用修改符号独自“三读三改”(首先认真默读全篇,依据此次习作要求,对中心、材料、结构进行修正和补充;接着逐句轻声细读,对习作的语言、文字、标点进行酌定与修改;最后放声朗读,借助“语感”,修改拗口、赘余之处,润色语句)。

五、赏评和修改习作(20分钟)

1.请学生大声读出各自习作的题目,组织赏评、修正。

2.组织赏评学生例作(或“下水文”)修改前、后的条理,领悟“用过渡句清晰交代游览路线和景点”的方法;随后,引导学生各自修改本人习作的条理。

3.组织赏评学生例作(或“下水文”)第2自然段修改前、后的内容,领悟“抓住主要景物及其特点,把见闻及感受写具体”的方法;引导学生各自修改本人的习作,练习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及特点,努力把见闻及感受写具体。

4.组织欣赏学生例作(或“下水文”)修改前、后的开头、结尾,领悟首尾照应的方法;引导学生各自修改本人习作的开头和结尾。

5.独自修改全篇;在此基础上,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修改。

课后作业:

誊写习作,做到书写规范,行款整齐。

 

附:

教师下水文

密云奥林匹克公园之行

“十一”长假是个出游的好时机,闲于无聊,三号那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奥林匹克公园,来饱览这里的美景。

奥林匹克公园北起西门桥,南至西大桥,东至密西路,西至白河东岸,公园以全民健身为主,设有雕塑、广场、甬路,配备多种健身器材,建有老年门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奥林匹克健身园是密云县城的核心景观之一。

来到公园门口,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足有三层楼高的奥运五环,它们颜色不一,分别为蓝、黑、红、黄、绿色,五种颜色象征着五大洲:

它们三环在上,两环在下,环环相扣,紧紧地连在一起代表着五大洲的人们能够友好相处。

看到这五环让我想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各国运动健儿们英姿飒爽的身影;想起了中国运动员夺金的每一个场面;想起了五星红旗升起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我迫不及待地的走进门口,沿着左边的甬道前行,穿过一片树林,就来到了广场。

广场上矗立的“密之水”雕塑深深地吸引了我。

它高三十三米,顶端是一个为直径7米的环保球,上面画有我们密云的地图,和碧水、青山,球下是黄绿红蓝四色抽象树叶,代表春夏秋冬,仿佛一双双手收托起密云绿色的田园。

我相信我们密云人民一定会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保护着密云水库这盆净水。

新世纪的曙光,沐浴密云大地,在“绿山、净水、富民”的指示精神下,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密云必将于崭新的风貌屹立在京郊大地。

离开“密之水”雕塑,沿着甬道,我向运动区走去。

这时我看到了宽阔的篮球场、网球场和门球场。

篮球场上奔跑着的,是强壮的少年,在他们大声的呐喊声及跃起的瞬间,伴随着的是“灌蓝”表演,真是精彩极了。

门球场内老人们正在悠闲地、有说有笑地打着门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绕过球场,来到了河边,我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它们既干净又整洁。

人们正在健身器材上坐着各种运动呢!

有的在跑步、有的在做仰卧起坐,有的在蹬自行车……运动区真正成为了我们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一边走,我也一边在健身器材上做着各种动作,这时彩虹桥已经悄无声息的展现在我面前。

我看见一座长长的拱形桥,像一条彩虹横卧在白河上,它是我们通往密虹公园的捷径。

当傍晚来临时,站在彩虹桥隆起的高处,居高临下,极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是灯火璀璨的城市夜景。

河水岸旁,无数盏晶莹的白炽莲花灯,与黄、红、蓝、绿的灯火交相辉映,长长的波光映照在浮动的水面上,光波粼粼,混合出梦幻般的诗意色彩,如同仙境一般,美丽极了。

走下彩虹桥,我便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奥林匹克公园。

到现在奥林匹克公园的美景都历历在目,它使我终生难忘。

【教学反思】

以赏评促修改,以修改促表达

密云县太师屯中心小学刁小伶

在杨德伦老师指导下,我和高颖老师上了80分钟的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指导课:

指导学写一篇游记。

在亲自参与备课和上课的过程后,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回想着课上学生们积极交流的场景,看到孩子们的习作从稚嫩走向成熟,使我更加感受到习作课上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赏评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有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

作文是自我表达与人交流所必需的能力。

作文与说话完全一样。

作文就是说话,只是用笔来说话。

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写作。

而作文赏评就是写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认真审视自己识记与表达的一个过程。

作文赏评课上要有明确的赏评要求,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自我评改,教师要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

这其中尤其要把握好“欣赏”和“评改”两个关键。

一、作文赏评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的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的外化产物。

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善于捕捉每个学生习作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

至于“欣赏”的任务:

一是品其味,二是道其妙!

孩子们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而在组织和指导欣赏环节中,教师更要善于将其无意中形成的优点提炼出来,告诉孩子,以便使他们今后能够发扬光大。

如在赏评课伊始,我先把学生初稿中比较好的作文题目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大声读出自己习作题目。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认识到习作的题目是作文的题眼,不能马虎,要使习作的题目与内容相一致。

接着,我以大屏幕打出学生初稿中的精彩片段,组织学生赏评,让学生们谈谈这些片段的妙处。

学生在赏评中,教师积极参与适当点拨。

在这样的课堂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然后教师出示一份本班学生提前自我修改好的习作。

通过对照修改前与修改后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别人修改后的习作,掌握修改的要领,进而帮助大家找到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迁移方法以赏促改。

这个教学环节的巧妙之处在于从学生习作中寻找亮点,唤起学生的自信。

与此同时,教师用赏识的眼光激发起每个学生修改的自信心,明确了下一个教学环节任务。

二、作文赏评重在学生的自我修改

传统的习作教学是学生写完初稿后,就大事完毕。

剩下的事就是教师花费苦心,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红字。

这是教师的修改,没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作文中修改的内容只能接受来自教师的意愿,按老师的意想做出修改,学生本人的意图和意愿则很少得到考虑。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会有作文兴趣和主动性,只能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维定势,毫无创新与自主能力。

而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的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和意志,这些感受和意志只能是自己的,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本着把修改的权力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课堂上在集中欣赏一篇修改的习作后,我让学生找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圈画出要重点修改的地方,结合写前指导内容着重考虑游览景点是否交代清楚了,是否抓住主要景点及特点写具体了,是否注意到开头与结尾的照应等。

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自我修改,相互修改。

这样的课堂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记忆中调出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的材料,把习作修改的更好。

这既是一个活跃的想象和联想的过程,又是一个从表达目的出发,进行严格选择的过程。

其中,学生要对所选择的材料进行分析安排。

要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要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这些内容与内心感受。

写作本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应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

因此,作文评改也应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学生也最有权利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师的作用只是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一些方法。

从这一节课中,我也进一步认识到:

作文教学必须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作文评改能力,以赏促改,以改促写,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小学六年级习作训练——写一篇游记

评析教师:

杨德伦(密云县教研中心,特级教师)

李红亮(密云县太师屯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刁小伶(密云县太师屯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评析文本】

以学生为本,因需要而教

密云县教研中心杨德伦

这是一份设计科学、施教严谨,充分彰显教育智慧、具有教学实效的课例。

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本

学写游记,这是记实作文中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认识与审美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学段却未安排此项习作训练。

这是执教者根据教学需要特意补充的训练内容。

因此可以说,这是教师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本,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体现。

正是这样,教学要求才如此明确、妥当,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目标;指导重点才如此准确、周详,紧密联系山区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施教过程才如此具有针对性,以学定教。

二、作前指导扎扎实实,尽显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前布置学生结伴或在家长陪同下,到就近的公园、风景区等处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

这很有必要。

因为,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真感受,习作才不会是虚假的、编造的。

教学初始,让学生在教师设计并提供的表格纸页上方,先写出2~3个自己最近游览过的景区;然后从中选择出一个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去处,用笔圈出来。

这个环节很好——启发学生先想开去,然后从中选择印象最深的景区来写,着力培养学生的选材习惯,这有利于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克服“想到一个材料就落笔”的毛躁心理。

接下来,教师朗诵自己的“下水作”,并及时通过“演示文稿”,出示相应的表格和表格中的文字。

这一教学情境尽显教师的创造智慧,既激发起学生的倾吐欲望,又从诸方面为其回顾游览过程作出了必要的示范。

因为,对于六年级尤其是山区的学生,确定主要的游览景点,选择景点中具有标志性的、引人的景物,抓这些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把描写景物与抒发思想感情紧密结合,仍是他们极为薄弱的方面。

随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前面确定的景区,认真回忆,边回忆边简单地填写表格。

学生回忆、试着填写表格的过程,便是遴选内容、构段谋篇、整理思绪的过程。

因为有教师事先的亲自体验、熟谙“水性”,所以从引导回忆游览过程,到提示游记写作方法,教师每一次的指导才这样左右逢源、切实有用;因为有教师前面的示范引路,学生自然也就有法可依了。

然后,组织同桌或前后位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帮一帮;指名借助表格讲一讲,师生评一评;提示学生再次独自修改表格中的问题之处。

学生独自思考在先,合作、互助在后,这便很好地实现了同伴互助、以说促写的目的。

动笔作文时,教师适时出示“要求”,让学生在明确“要求”基础上而作,这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写完初稿后,提示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运用修改符号独自“三读三改”,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习惯,这对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技能,有着极其重大意义。

总之,从课前布置,到启迪学生选择记述内容、回忆游览过程,再到习作后提示学生“三读三改”,无不体现出教师的细心、用心、耐心。

三、作后赏评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比较中领会作文的方法

先请学生大声读出各自的习作题目,组织比较、赏评。

这样在比较、赏评的过程中,便自然提高了学生拟题的技能。

接着,引导赏评学生例作中修改前、后的条理,并把赏评与组织学生独自修改相结合。

于是,学生不但懂得了“条理”的含义,而且掌握了“用过渡句清晰交代游览路线和景点”以及分段表述的方法。

随后,组织赏评学生例作中第2自然段修改前、后的内容,并把赏评与组织学生独自修改相结合。

这样,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便领会了“具体”的标准,并且掌握了“抓住主要景物及其特点,把见闻及感受写具体”的方法。

然后,组织欣赏学生例作中修改前、后的开头、结尾,并把赏评与组织学生独自修改相结合。

因而,学生既领悟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与作用,又初步掌握了习作结尾与开头照应的基本方法。

总之,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具体困难,教师几次借助“比较”,从条理、重点段落、开头结尾三方面,给予指导,组织赏评与修改。

这样便降低了修改的难度,分散了修改的难点,使学生不但能改而且会改。

 

示范、指导,助学生有章有法表达

密云县太师屯中心小学李红亮

说起游记大家都不陌生。

以往我在指导学生写游记的时候,一再强调学生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写,写出来的游记往往死板、空洞,让人觉得没有味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缺少方法。

所以,如何让学生写好游记是我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今天,听了由杨德伦老师指导的,并由高颖和刁小玲两位教师执教的,两节游记习作教学指导课,对我来说,就像久旱逢甘露一样,让我对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游记有了深刻的认识。

一、以生动的“下水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在学生习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为了写好下水文,曾多次来到密云奥林匹克公园,进行细致观察,所以那些景物的特点才写得那样准确生动。

教师精彩的介绍,把学生带进了情境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清晰的游览路线,而且景物的特点也历历在目;教师把游览时的那种喜悦和兴奋之情融到了字里行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是一次愉快之旅,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游记的写法。

一篇“下水文”让学生听的如此专注,我想他们的心目中,已经生发起了对写游记的兴趣。

二、细致的指导,帮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有的可写

教师巧妙地利用表格,耐心而细致地指导,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了清晰的思路,习作时便有法可依了。

学生结合表格提示展开回忆与想象,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回忆、整理、再现,又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具体写下来,避免了杂乱无章的现象。

接下来,教师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填写表格;之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修正,充分发挥了小组互助作用,以思促说,以说促写。

教师又以一名学生填写的表格为例,在反馈中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发挥了教师主导引领作用。

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起来就会顺理成章。

这样的指导,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具有科学性。

试想,哪一名学生听了这样的指导,会没有内容可写呢?

三、有章有法的讲评,让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学生写完初稿后,引导他们学会自我修改、相互修改,是学生领悟习作门道,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习作教学的难点之一。

教师有层次、有方法、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降低了学生修改作文的难度,又让他们增强了通过努力能够把作文修改好的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在比较中教学生有条理地、顺畅地表达

学生习作时,知道要把游览路线交代清楚,也知道运用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比如,“首先—然后—接着—又”,把游览经过连接起来。

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把游览的景点连接起来固然没有问题,只是词语运用得有些生硬。

如何让记述更加顺畅自然呢?

教师以一名学生修改前、后的记述为例,进行了对比性的引导。

例如:

《雨天游白龙潭》

修改前的游览路线:

我们首先来到门口……然后来到了林荫小路……接着到了龙泉寺……又来到了龙潭大坝。

修改后的游览路线:

下了车,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到了门口……穿过门口,我们来到了林荫小路……顺着小路,几步之遥我们就来到了龙泉寺……走出龙泉寺,我又向龙潭大坝走去……

两种记述形式哪种更顺畅、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了怎么交代游览路线,怎么使语言更加顺畅、自然。

随后,教师又做了适时的补充,提示学生所描写的内容应根据不同的景点独立成段。

这样,条理层次更清楚。

2.在比较中教学生感悟抓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如何把内容写具体这对学生来说是最难的。

教师如果空讲一些方法,我想不利于学生的领会和掌握。

教学中教师仍以学生的习作《雨天游白龙潭》为例,引导他们通过修改前、后的比较,对重点段“游龙潭大坝”部分进行分析领悟。

通过比较,学生找到了修改前、后的不同点,领会到修改后的描写龙潭大坝部分是按“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记叙的,观察顺序清楚了;又增加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运用“二龙戏珠、遥遥相对、栩栩如生”等词语,景物特点更突出了;作者的喜悦心情表达得更充分了。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把这种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很快一篇篇文通字顺的作文就涌现了出来。

学生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也可以把作文修改好,这种喜悦是由内而外的。

这两节课,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给我如何讲好习作指导课指明了方向。

思考与活动

1.想想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些心理障碍又是怎样产生的。

2.联系自己工作的学校或所教的班级,说说学生对于作文还有哪些心理障碍,产生这些心理障碍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强调要把情境引入作文训练全程?

怎样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作文?

实施情境作文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为什么要将读与写紧密结合?

怎样践行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促写、助写?

教学中需要注意什么?

5.作文教学为什么要先放后收?

怎样把握和落实先放后收的教学策略?

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什么?

相关资源

批阅学生习作的策略

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杨德伦

批阅习作,就是阅览学生习作,并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及其成因,提出要学生思考、反思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修改和提高。

批阅学生习作,是继教师写前集中指导(如:

指导学生审题、开题、扩题、补题、选题、拟题;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丰富认识和感受;指导学生广泛回忆生活,精心选择材料……),学生写完并认真修改之后,面对学生个体,进行更直接、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过程。

这个过程具有双方面的意义:

既是在指导学生进一步端正思想认识,形成正确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独自、认真修改,提高习作文技能技巧,又是在审视教师自己于此之前的指导内容及方法,为讲评作文奠定基础。

一、批阅学生习作的形式

批阅习作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背靠背地进行书面批阅,也可以把学生叫到跟前,将线条符号、书面批语和口头交谈结合起来,当面进行批阅。

可以从习作内容(是否健康具体)、感情(是否真挚实在)、结构(是否完整清楚)、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语言(是否通顺得体)、书写(是否认真工整)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地批阅,也可以围绕本次习作的任务、要求,只抓一、两个主要方面或问题作重点批阅,其它问题暂时轻处理。

关于面批学生习作的几点想法:

1.要尽可能多地进行面批

把学生叫到跟前,就他写的习作,当着他的面儿,边批阅边讲解,边启发边引导,让他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就是面批习作。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面批,是教师批阅学生习作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

它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使学生多方面地了解和掌握习作知识、方法及要求(因为有些批阅内容,只凭背靠背地批阅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而且可以加快批阅的速度,减轻教师批阅习作的负担,提高教师批阅习作的收效。

除此之外,面批习作还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神秘感、恐惧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习做人。

因此,学生每次交来习作以后,也包括那些片段单项练习、读书笔记、日记,教师都应抓紧一切可用的时间,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批阅、点拨和辅导。

2.要做到有计划、统筹安排

每次习作,教师不可能做到全部面批。

这是客观事实。

因此,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教师总要有一个统筹的考虑、安排,做好整个学期的面批计划。

比如:

以学生的学号为序,或以学生的姓氏笔画为序,还可以小组为序……总之,在一个学期内,至少要对全班每一个学生进行面批2—3次,不能让一个学生受到冷落、歧视。

这是“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落伍的要求。

3.要侧重“两头儿”的学生

在统筹考虑、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面批还应有所侧重。

也就是面批习作时,要侧重“两头儿”的学生。

具体地讲:

一是应侧重于习作有困难及此次习作写得比较糟糕的学生。

越是这样的学生,越应该尽可能多地进行面批、指导,给予特殊的“扶贫”关爱,充分肯定其点滴进步或成绩,明确指出习作中的不足之处,诚恳提出努力的方向,以帮助他们掌握要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