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97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备课时间:

2015年8月日

单元目标:

1.会认21个生字。

会写“洛、榆、畔、帐”等1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缕缕”等词语。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姿态、婀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并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和事物表达情感的。

摘录让你感动的词句,积累表达思乡的诗句,体会思乡思友之情。

5.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能积极参与,学会表达和倾听。

充分想象,完成习作《二十年后回家乡》,运用借景、借物、借事,借人抒情的方法,表达对家乡的爱和关注。

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选编的诗词和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

《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

《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单元知识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课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和借鉴作者通过景物或事情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措施: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本单元内容各课时计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梅花魂》                            2课时

《桂花雨》                            1课时

《小桥流水人家》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2课时

教学时间:

2015年月日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内容: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

因为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

家乡指的出生和成长的地方,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今抚州),非常明确。

诗中“明月何时照我还”之“乡”指的并非王安石的出生地江西临川,而是已被王安石当作第二故乡的南京。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课件设计、习题设计、板书设计等)

第一课时

一、设景激情:

  1、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

齐读诗题。

解题:

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

(注意:

泊是什么意思)。

  2、介绍作者:

师问: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3、同桌互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

多音字注音。

   

4、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

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

(教师适当讲评:

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汇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

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想想:

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

   

3.提问:

王安石的故乡。

看板书理解: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

(一水)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4.感情朗读指导: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

(“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

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

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

提问:

这两句诗那句写景?

哪个字写出景物特点?

“绿”什么意思?

    师导:

是啊!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

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用上“我仿佛看到……”(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

说话训练。

  教师小结:

是啊!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

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

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

  4.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5.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

  

2.背诵全诗。

  师:

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

(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

配乐感情背诵。

五、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

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

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2、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

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再读课题。

二.初读知意。

  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学生反复练读)

  2、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

(指名朗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3、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

(生自由回答)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观察后回答,师指导书写)

 4、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5、谁来展示你的朗读?

(指名朗读)

三.入境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自读自悟再交流)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

(生自由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四.情感朗读。

  1、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

  2、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

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

(生齐背)

  3、这首诗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

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

五、对比阅读。

 1、课件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

你能体会到什么?

我们自己读读。

(生自由练读)

  2、谁来读?

(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

你能体会到什么?

  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

  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

(生回答)

  5、异:

张籍的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

(也是一种诗体)

  同:

都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六.积累延伸。

 1、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当作练笔。

 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

(选做)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前面学得两首诗,说说怎样学习古诗。

2、介绍词人纳兰性德。

 生介绍: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儿子,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

他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曾两次随康熙皇帝远行。

  

二、初读,读准长相思。

要求:

读准《长相思》,有感情读词,想一想诵读时注意哪些读音,应在哪停顿,在哪重读?

  

出示课件读自读提示:

1、读准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2、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师:

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

请你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有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读错没有。

  

师:

读得字正腔圆,真好。

“风一更”这个“更”字是个多音字。

“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他都念准了。

来!

我们一起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预备起!

 师:

真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

   (学生朗读)  

师:

真好,老师发现他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一下,在夜深后面又停顿了一下,读得有板有眼。

我们也像他这样读一读这两句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升千帐灯”。

(有感情地读)

三、再读《长相思》。

1、要求:

读懂《长相思》。

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师:

孩子们,离家乡很遥远,对家乡的思念,梦都做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自己试着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长相思》读。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长相思》)  

2、结合“碎”字,感悟乡愁  

四、品悟《长相思》。

 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身为康熙皇帝一等侍卫的纳兰性德多么不想离开家乡,可是重任在肩,责任如山,他是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

他的一切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长——相——思。

(生跟着读)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爱祖国,爱故园,字字化作长相思。

  

五、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师: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师:

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问一问纳兰性德?

  

六、总结:

这就是为什么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纳兰性德的那个梦被破碎,那颗心被破碎的原因所在。

但是,为了他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作了千古传唱的《长相思》。

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心一起吟诵《长相思》。

七、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长相思》,理解古诗意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

2015年月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让学生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情真意切。

它讲了一位旅居国外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表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国心。

全文采用回忆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即:

教“我”读唐诗宋词;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帕。

最后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课件设计、习题设计、板书设计等)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精神,有一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

说说“魂”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3)词义。

训斥:

训诫和斥责。

玷污:

弄脏。

郑重:

严肃认真。

眷恋:

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

颇,相当地。

负,享有。

盛名,很大的名望。

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默读课文。

思考: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

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第一段

(1):

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

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

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三、自由读文,质疑问难

1.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上批注。

2.标出读不透的地方,作上记号。

四、课堂练写:

1、抄写生字词。

2、找出多音字、同音字。

形近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课,交流学习

1.四人小组交流自读自悟的情况。

2.分组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

(归纳出小标题。

(1)读诗落泪。

(2)珍爱墨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图。

(5)送梅花巾。

二、启发点拨,提出问题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那朵朵冷艳、散发出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做这朵梅花特别钟情,划出有关语句。

2、小组交流。

3、汇报,评价。

三、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展示相关语句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一颗眷念祖国的心。

”体会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1)读诗落泪。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示课文、朗读课文、背诵诗词。

(2)三次落泪: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

(3)一次生气:

“他轻轻地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不容有一点玷污……”。

外祖父认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跟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爱祖国呀!

①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②“清白”是什么意思?

“玷污”又是什么意思?

③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

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墨梅图的珍爱,对祖国的眷念。

(4)赠墨梅图。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些什么?

(5)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

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四、小练笔

赞颂一种花,突出特有的品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

2015年月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了学习资料,回忆童年趣事。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自理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落”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落这一场景中。

文章语言清晰,情感丰富而真挚。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课件设计、习题设计、板书设计等)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

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4、师:

桂花你们见过吗?

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

5、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中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⑴ 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 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

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欢。

(三)精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感情

1、了解桂花树的样子:

琦君笔下的桂花树到底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2、梳理课文脉络: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琦君为什么还要写桂花呢?

通过读书让学生发现是从“桂花的香”和“摇花的乐”两方面写的。

3、体会桂花的香:

桂花到底有多香,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受吧!

⑴ 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

重点指导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理解“全年”的意思。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

⑵ 让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⑶ 品尝桂花的香和甜,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

4、感受摇花的乐:

桂花的确很香,作者很喜欢它。

其实最让作者高兴的事是──帮妈妈摇桂花。

⑴ 找出写作者想摇花的句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⑵ 读句子感受作者急切的心理。

⑶ 演摇桂花的情景,说出此刻的心情。

5、感受母亲的思乡之情:

⑴ 出示母亲说的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⑵ 品读句子,感受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母亲眼里,月是故乡的明,人是故乡的亲,花也是故乡的香。

6、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由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引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勾起了“我”“深深的思乡之情”。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琦君八十多岁为寻根,再次来到故乡。

她吃着桂花饼,品着桂花茶,泪水盈盈。

琦君虽身在台湾,可故乡一直没离开过她,因为故乡一直在她的心里。

2、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肯定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把童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

2015年月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螃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课件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的作者开篇如诗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接着话题一转,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无“闹市”之乱耳,无“疲惫”之劳形,有如世外桃园;结尾直抒胸臆: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二是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清新、流畅,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课件设计、习题设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